第45页
顾筱醒了,她揉了揉眼睛,看天色蒙蒙亮,压的极沉,然后看看沈羲和,“你要走了?”
沈羲和:“嗯。”
五日后回来,那天刚好是他生辰,沈羲和想从前的时候,自己走了顾筱很舍不得,这回就这么一句,果然想走的人根本不会在意他什么时候离开。
“外面雨大,路不好走,我早点去。”沈羲和说完,等着顾筱说。
顾筱道:“那你小心点。”
就这一句,沈羲和想问问顾筱,就没别的了吗,他不在的时候,随随便便喊相公,为他做这个为他做那个,他人在这儿,就……
沈羲和想问问,她是不是,根本就没盼着他回来过。
却问不出口,若是问了,万一顾筱答是呢。
一路水洼,并不好走,雨天出来的少,沈二郎就没出摊,陈氏往外看了好几回,见雨还是那么大就歇了出摊的心思。
顾筱肚子好多了,就在屋里糊伞面,窗外雨声不断,这个时辰,沈羲和应该早到书院了。
要是雨一直不停,伞都不知道怎么送过去,顾筱可是比任何人都盼着雨停的。
万物都讲究适当,雨水能灌溉秧苗,可水多,那就是洪涝天灾,当晚,尚阳村里正就挨家挨户敲门,说起了服役的事。
“一户一丁,一个多月,就在广宁县前头的汅江,得看雨啥时候停,你们就先准备着。”里正近五十,身体还硬朗的很,“若是不服役,就交一两银子。”
里正也是看沈家这些日子大大小小都去城里摆摊,应该也存了不少钱,兴许不愿意去呢。
沈老爷子道:“哪儿有那个闲钱,我们去。”
里正:“沈老哥真是谦虚,谁不知道沈家现在过得好。”
周氏脸色微冷,碍着里正的面子才没说什么。
沈老爷子给含糊过去,“什么过得好,还不是在地里刨食,一家子供一个人读书,吃都吃不饱。”
“哎,那可不是,我那孙子比三郎小,明年让他下场试试……”
里正从沈家出去,沈大郎就去小屋里做木工了,做惯了活服役也没什么,可陈氏心疼,便把打的络子全卖了,存了六十几文私房钱。
沈大郎道:“娘给我备了不少干粮,你不用准备,有钱留着给三郎读书。”
陈氏数着铜板高高兴兴地,听沈大郎这么说唰一下就把脸撂下来了,“啥都给三郎!你是当兄长的,不是当爹的,你也不想想,你还有两儿子呢!”
“大娃二娃的婚事有娘操持,你操什么心?”沈大郎是个闷葫芦,平时在做木工的屋里一坐能做半天。
陈氏冷笑两声,“我不操心……呵……家里三间正房三间偏房,大娃成亲了住哪儿?难不成成亲了还一大家子挤着?”
“你这话说的……”
“我怎么了!”陈氏柳眉一挑,“还有二丫,你不心疼我心疼。”
“我咋不心疼了……这家以后还得靠着三郎。”
陈氏也怨自己两个儿子不争气,要是用功读书,现在不也去书院上学吗。
陈氏冷着脸道:“靠三郎?那还不如靠小小!”
沈大郎皱了皱眉:“你说的是什么话。”
陈氏不愿搭理他,“你可给我听清了,我打络子赚的钱,要是敢给我捅到娘那儿去,我跟你没完。”
一天能打六七个,二丫也能做,不比卖卷饼赚的少。
沈大郎小声道:“我哪儿敢啊。”
陈氏给把钱收好,得买些伤药备着,还有吃的,一个多月,很快就回来了。
这雨下了三天,可算停了,沈大郎背着包袱,跟着村里服役的人一起去了汅江。
陈氏虽然舍不得,可还是收拾好心情,侍弄菜园打扫家务,准备去书院门口摆摊。
顾筱做好第二把伞。
七十二根伞骨,看着厚重,伞柄伞骨皆由竹子制成,拿着轻巧。
伞面画的是馥郁兰花,因为要卖给贵女,所以画的花草多,两把装进竹篓,然后顾筱背着它们去了县城。
张掌柜可是等了许久。
下了三天雨,开始还觉雨天意境颇美,后来一直下,就剩下心烦了。
心烦之余,张掌柜忍不住想顾筱伞做的怎么样了,这天气,正是卖伞的好时候。
顾筱赔了一礼,“下雨实在赶不过来,这不雨一停,我就过来了。”
“无事,姑娘,可是伞做好了?”张掌柜瞄着顾筱背后的竹篓,恨不得钻进去看看。
顾筱点点头,“嗯,做好了,还有三把折扇。”
顾筱把竹篓放下,然后把伞拿出来,一柄烟雨蒙蒙,竹柄兰花清幽。
伞柄下面挂的是着青墨色的如意结,若执伞之人莲步轻移,这如意结上的流苏势必会跟着一晃一晃。
张掌柜叹了一声,“妙极。”
他拿起一把伞,唰一声撑开,他望着伞骨和伞面,道:“真是七十二根,姑娘,街上的油纸伞,伞骨多是二十八,怪不得不如这伞结实好看。”
张掌柜想早点让人去盛京,早点把伞卖出去。
他把伞放下,从钱袋里拿了二两银子出来,“这是定金。”
“张掌柜,这……”顾筱没接,从扇子到伞,要是没张掌柜,绝对卖不了那么多钱,她可以等一个多月,不必要定金。
“姑娘。这定金该给,做生意就是这么个理儿,等伞卖出去再看给你多少。”张掌柜喜欢精细东西,顾筱能做精细玩物。
--
沈羲和:“嗯。”
五日后回来,那天刚好是他生辰,沈羲和想从前的时候,自己走了顾筱很舍不得,这回就这么一句,果然想走的人根本不会在意他什么时候离开。
“外面雨大,路不好走,我早点去。”沈羲和说完,等着顾筱说。
顾筱道:“那你小心点。”
就这一句,沈羲和想问问顾筱,就没别的了吗,他不在的时候,随随便便喊相公,为他做这个为他做那个,他人在这儿,就……
沈羲和想问问,她是不是,根本就没盼着他回来过。
却问不出口,若是问了,万一顾筱答是呢。
一路水洼,并不好走,雨天出来的少,沈二郎就没出摊,陈氏往外看了好几回,见雨还是那么大就歇了出摊的心思。
顾筱肚子好多了,就在屋里糊伞面,窗外雨声不断,这个时辰,沈羲和应该早到书院了。
要是雨一直不停,伞都不知道怎么送过去,顾筱可是比任何人都盼着雨停的。
万物都讲究适当,雨水能灌溉秧苗,可水多,那就是洪涝天灾,当晚,尚阳村里正就挨家挨户敲门,说起了服役的事。
“一户一丁,一个多月,就在广宁县前头的汅江,得看雨啥时候停,你们就先准备着。”里正近五十,身体还硬朗的很,“若是不服役,就交一两银子。”
里正也是看沈家这些日子大大小小都去城里摆摊,应该也存了不少钱,兴许不愿意去呢。
沈老爷子道:“哪儿有那个闲钱,我们去。”
里正:“沈老哥真是谦虚,谁不知道沈家现在过得好。”
周氏脸色微冷,碍着里正的面子才没说什么。
沈老爷子给含糊过去,“什么过得好,还不是在地里刨食,一家子供一个人读书,吃都吃不饱。”
“哎,那可不是,我那孙子比三郎小,明年让他下场试试……”
里正从沈家出去,沈大郎就去小屋里做木工了,做惯了活服役也没什么,可陈氏心疼,便把打的络子全卖了,存了六十几文私房钱。
沈大郎道:“娘给我备了不少干粮,你不用准备,有钱留着给三郎读书。”
陈氏数着铜板高高兴兴地,听沈大郎这么说唰一下就把脸撂下来了,“啥都给三郎!你是当兄长的,不是当爹的,你也不想想,你还有两儿子呢!”
“大娃二娃的婚事有娘操持,你操什么心?”沈大郎是个闷葫芦,平时在做木工的屋里一坐能做半天。
陈氏冷笑两声,“我不操心……呵……家里三间正房三间偏房,大娃成亲了住哪儿?难不成成亲了还一大家子挤着?”
“你这话说的……”
“我怎么了!”陈氏柳眉一挑,“还有二丫,你不心疼我心疼。”
“我咋不心疼了……这家以后还得靠着三郎。”
陈氏也怨自己两个儿子不争气,要是用功读书,现在不也去书院上学吗。
陈氏冷着脸道:“靠三郎?那还不如靠小小!”
沈大郎皱了皱眉:“你说的是什么话。”
陈氏不愿搭理他,“你可给我听清了,我打络子赚的钱,要是敢给我捅到娘那儿去,我跟你没完。”
一天能打六七个,二丫也能做,不比卖卷饼赚的少。
沈大郎小声道:“我哪儿敢啊。”
陈氏给把钱收好,得买些伤药备着,还有吃的,一个多月,很快就回来了。
这雨下了三天,可算停了,沈大郎背着包袱,跟着村里服役的人一起去了汅江。
陈氏虽然舍不得,可还是收拾好心情,侍弄菜园打扫家务,准备去书院门口摆摊。
顾筱做好第二把伞。
七十二根伞骨,看着厚重,伞柄伞骨皆由竹子制成,拿着轻巧。
伞面画的是馥郁兰花,因为要卖给贵女,所以画的花草多,两把装进竹篓,然后顾筱背着它们去了县城。
张掌柜可是等了许久。
下了三天雨,开始还觉雨天意境颇美,后来一直下,就剩下心烦了。
心烦之余,张掌柜忍不住想顾筱伞做的怎么样了,这天气,正是卖伞的好时候。
顾筱赔了一礼,“下雨实在赶不过来,这不雨一停,我就过来了。”
“无事,姑娘,可是伞做好了?”张掌柜瞄着顾筱背后的竹篓,恨不得钻进去看看。
顾筱点点头,“嗯,做好了,还有三把折扇。”
顾筱把竹篓放下,然后把伞拿出来,一柄烟雨蒙蒙,竹柄兰花清幽。
伞柄下面挂的是着青墨色的如意结,若执伞之人莲步轻移,这如意结上的流苏势必会跟着一晃一晃。
张掌柜叹了一声,“妙极。”
他拿起一把伞,唰一声撑开,他望着伞骨和伞面,道:“真是七十二根,姑娘,街上的油纸伞,伞骨多是二十八,怪不得不如这伞结实好看。”
张掌柜想早点让人去盛京,早点把伞卖出去。
他把伞放下,从钱袋里拿了二两银子出来,“这是定金。”
“张掌柜,这……”顾筱没接,从扇子到伞,要是没张掌柜,绝对卖不了那么多钱,她可以等一个多月,不必要定金。
“姑娘。这定金该给,做生意就是这么个理儿,等伞卖出去再看给你多少。”张掌柜喜欢精细东西,顾筱能做精细玩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