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筹谋(4)
旁边还有一大一小两款火焰喷射器。
小的是46型冲锋火焰喷射器,又名“火拳”;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设计。其是为空降兵和进攻部队设计的,一次性产品。其外形类似爆破筒,长500毫米,直径70毫米,壁厚1毫米的管状燃剂罐内存有1.7升燃剂。燃剂罐前部为100毫米长的喷管,与燃剂罐的接口平时用橡皮塞塞住,喷管下方有一个喷射剂腔。46型冲锋火焰喷射器通过一个摩擦点火器点火,按下摩擦点火器的断裂杠杆,喷射剂腔破裂,燃剂被喷出,点火器同时点火。46型冲锋火焰喷射器全重3.6公斤,射程为30米,喷射时间为0.5秒。
大一点是仿制美国的M2-2型火焰喷射器。
采用了凝固汽油做为燃烧剂,压缩氮气为压力源。氮气罐位于两罐汽油罐中间位置,用一个支架固定并使用帆布包裹,用帆布背带背负在后背。
这个东西可不轻松,因为油罐为了达到防弹效果,罐壁很是厚实,不装油料时就将近20公斤重,装满油料后重30公斤,可以说是很重了。除了喷火器外喷火手只能配一把自卫手枪,因此德军一个喷火小组由2~3名士兵组成。其中一名为喷火手,另一至两名为配有冲锋枪的观测手,为喷火手提供掩护。
作为近战武器,火焰喷射器的使用在二战战场上与一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还是用于对建筑物、碉堡和工事的攻坚以及对残敌的清剿。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二战时,德军步兵的火焰喷射器还经常被用作近距离反装甲武器。火焰喷射器喷射的火焰并不能烧穿绝大多数坦克的装甲,尤其是后期苏军的坦克,但火焰喷射器喷出的流态火焰射流却能从装甲目标表面的一些开口处,比如坦克发动机舱的顶盖,流入车体内部,引燃其燃油或弹药,从而使装甲目标失能或完全被摧毁。部队的作战报告显示,火焰喷射器对使用汽油机的车辆以及美军M-4坦克的破坏效果明显,但对使用柴油机的苏联坦克的破坏效果却有限。
除此之外还有MG3机枪,无托版SVD,MP40冲锋枪,40毫米榴弹发射器,伞兵刀,手雷,铁拳火箭弹,反坦克地雷等等武器。(机枪,铁拳,反坦克地雷等重型装备需要放进武器箱里空投)
其余还有多功能工兵锹、望远镜、防风镜、指南针、防毒面具、防水火柴、烟雾弹、地图、电台、步话机、水壶、打火机、干粮包、弹药包、医药包等等装备,密密麻麻的铺满了整个桌子,看的雅尼克忍不住感叹要带的东西还真多。
正因如此,如今的德军伞兵登机时,身上武器弹药干粮药品伞包副伞包加在一起,士兵独自连站都站不起来,只能斜倚背包仰站着,等到了目的上空一跳,东西扔光后才算轻松了。
然后是最重要的伞具,原时空二战时期德国和美国的空降兵降落伞有所不同,美国的降落伞均匀受力在要背,而德国则是在肩胛骨部位。
这也是德军不得不使用武器箱携带武器,而美军可以携带腿袋的原因之一。
雅尼克拿起旁边的头盔戴在头上。
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是世界公认的,M35头盔除了在防护性能百方面突出外,它还能为战士头部后侧枕骨和头部两度侧提供了很好的防护,这在当时也是非常有新意的创举。后世很多国家的军队基本上沿用了二战德国头盔的设计,如经常在问电视中露脸的美国士兵,可以很明显的看答见头盔的护耳部分。
所有国家的战斗头盔包括了头盔外壳和内衬系统。二战盟军生产了统一尺寸的头盔,使用不同内衬来适应佩戴者头部尺寸。盟军这种“一种尺寸适应全部”是一种直线性的解决方案,简化了战时头盔的生产。相对于盟军,德军的头盔生产则要复杂的多。
德国工厂生产了至少六种不同尺寸的头盔。根据头盔大小,每一种头盔都能使用两种不同尺寸的内衬系统。这就带来了复杂的生产过程,因为工厂必须使用多种外壳冲压模具来生产头盔,而且必须生产多种尺寸的内衬系统。根据头盔直径大小,每顶头盔只能安装两种尺寸的内衬系统的中的一个,而且内衬系统一经安装很难在野外去除,所以必须长期使用一种内衬系统。
雅尼克也不知道德国人为什么要把头盔生产搞的这么复杂,且毫无意义。可能是德国传统上对于每一个士兵着装的整齐划一的看重。这么多尺寸的头盔可以看作是武装部队希望以每一名德国士兵身着整齐的制服来保持德国统一的传统。
很显然这样复杂的头盔生产对于一线部队供应造成了极大的问题,雅尼克干脆的取消的这种看起来相当愚蠢的做法;直接采用了盟军的生产方法。
至于伞兵的作战服是蓝灰色迷彩夹克,这种蓝色迷彩的效果是在从空中到地面这一过程中,可以模糊肉眼的瞄准,减少空降过程中的伤亡。一般从地面瞄准空中,本身敌人的肉眼就要受到天空的阳光的刺激,观察也许可以但瞄准就非常困难。有了迷彩蓝的帮助,阳光从迷彩蓝上的闪烁不定让地面机枪手瞄准空中空降兵更加困难。
而空降兵到了地面,其迷彩蓝色并不是明蓝色而是跟岩石颜色接近的灰蓝色。随便在地上滚滚,弄一身的灰,其伪装效果比普通的丛林色更好。当然也要考虑到具体的空降地点。但大多数战场是碎石,沙砾,野草等各种景物交织的环境(一般的开阔地也最需要迷彩帮助伪装)。而即便到了丛林里,现场马上取材树叶草叶等原材料加以伪装,也比衣服本身的颜色重要(再说丛林不开阔,本身就容易伪装)。
最后的伞兵靴,也是美国的M1943型作战靴。
因为原时空美国伞兵开始配备装备时,伞兵靴借鉴了其他国家包括德国伞兵使用的伞兵靴的特征,因为德国伞兵的起步要领先于美军,当时已经在欧洲地区投入了战斗。美国伞兵靴于42年8月定型,44年夏被新型的M1943作战靴取代。
(本章完)
小的是46型冲锋火焰喷射器,又名“火拳”;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设计。其是为空降兵和进攻部队设计的,一次性产品。其外形类似爆破筒,长500毫米,直径70毫米,壁厚1毫米的管状燃剂罐内存有1.7升燃剂。燃剂罐前部为100毫米长的喷管,与燃剂罐的接口平时用橡皮塞塞住,喷管下方有一个喷射剂腔。46型冲锋火焰喷射器通过一个摩擦点火器点火,按下摩擦点火器的断裂杠杆,喷射剂腔破裂,燃剂被喷出,点火器同时点火。46型冲锋火焰喷射器全重3.6公斤,射程为30米,喷射时间为0.5秒。
大一点是仿制美国的M2-2型火焰喷射器。
采用了凝固汽油做为燃烧剂,压缩氮气为压力源。氮气罐位于两罐汽油罐中间位置,用一个支架固定并使用帆布包裹,用帆布背带背负在后背。
这个东西可不轻松,因为油罐为了达到防弹效果,罐壁很是厚实,不装油料时就将近20公斤重,装满油料后重30公斤,可以说是很重了。除了喷火器外喷火手只能配一把自卫手枪,因此德军一个喷火小组由2~3名士兵组成。其中一名为喷火手,另一至两名为配有冲锋枪的观测手,为喷火手提供掩护。
作为近战武器,火焰喷射器的使用在二战战场上与一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还是用于对建筑物、碉堡和工事的攻坚以及对残敌的清剿。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二战时,德军步兵的火焰喷射器还经常被用作近距离反装甲武器。火焰喷射器喷射的火焰并不能烧穿绝大多数坦克的装甲,尤其是后期苏军的坦克,但火焰喷射器喷出的流态火焰射流却能从装甲目标表面的一些开口处,比如坦克发动机舱的顶盖,流入车体内部,引燃其燃油或弹药,从而使装甲目标失能或完全被摧毁。部队的作战报告显示,火焰喷射器对使用汽油机的车辆以及美军M-4坦克的破坏效果明显,但对使用柴油机的苏联坦克的破坏效果却有限。
除此之外还有MG3机枪,无托版SVD,MP40冲锋枪,40毫米榴弹发射器,伞兵刀,手雷,铁拳火箭弹,反坦克地雷等等武器。(机枪,铁拳,反坦克地雷等重型装备需要放进武器箱里空投)
其余还有多功能工兵锹、望远镜、防风镜、指南针、防毒面具、防水火柴、烟雾弹、地图、电台、步话机、水壶、打火机、干粮包、弹药包、医药包等等装备,密密麻麻的铺满了整个桌子,看的雅尼克忍不住感叹要带的东西还真多。
正因如此,如今的德军伞兵登机时,身上武器弹药干粮药品伞包副伞包加在一起,士兵独自连站都站不起来,只能斜倚背包仰站着,等到了目的上空一跳,东西扔光后才算轻松了。
然后是最重要的伞具,原时空二战时期德国和美国的空降兵降落伞有所不同,美国的降落伞均匀受力在要背,而德国则是在肩胛骨部位。
这也是德军不得不使用武器箱携带武器,而美军可以携带腿袋的原因之一。
雅尼克拿起旁边的头盔戴在头上。
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是世界公认的,M35头盔除了在防护性能百方面突出外,它还能为战士头部后侧枕骨和头部两度侧提供了很好的防护,这在当时也是非常有新意的创举。后世很多国家的军队基本上沿用了二战德国头盔的设计,如经常在问电视中露脸的美国士兵,可以很明显的看答见头盔的护耳部分。
所有国家的战斗头盔包括了头盔外壳和内衬系统。二战盟军生产了统一尺寸的头盔,使用不同内衬来适应佩戴者头部尺寸。盟军这种“一种尺寸适应全部”是一种直线性的解决方案,简化了战时头盔的生产。相对于盟军,德军的头盔生产则要复杂的多。
德国工厂生产了至少六种不同尺寸的头盔。根据头盔大小,每一种头盔都能使用两种不同尺寸的内衬系统。这就带来了复杂的生产过程,因为工厂必须使用多种外壳冲压模具来生产头盔,而且必须生产多种尺寸的内衬系统。根据头盔直径大小,每顶头盔只能安装两种尺寸的内衬系统的中的一个,而且内衬系统一经安装很难在野外去除,所以必须长期使用一种内衬系统。
雅尼克也不知道德国人为什么要把头盔生产搞的这么复杂,且毫无意义。可能是德国传统上对于每一个士兵着装的整齐划一的看重。这么多尺寸的头盔可以看作是武装部队希望以每一名德国士兵身着整齐的制服来保持德国统一的传统。
很显然这样复杂的头盔生产对于一线部队供应造成了极大的问题,雅尼克干脆的取消的这种看起来相当愚蠢的做法;直接采用了盟军的生产方法。
至于伞兵的作战服是蓝灰色迷彩夹克,这种蓝色迷彩的效果是在从空中到地面这一过程中,可以模糊肉眼的瞄准,减少空降过程中的伤亡。一般从地面瞄准空中,本身敌人的肉眼就要受到天空的阳光的刺激,观察也许可以但瞄准就非常困难。有了迷彩蓝的帮助,阳光从迷彩蓝上的闪烁不定让地面机枪手瞄准空中空降兵更加困难。
而空降兵到了地面,其迷彩蓝色并不是明蓝色而是跟岩石颜色接近的灰蓝色。随便在地上滚滚,弄一身的灰,其伪装效果比普通的丛林色更好。当然也要考虑到具体的空降地点。但大多数战场是碎石,沙砾,野草等各种景物交织的环境(一般的开阔地也最需要迷彩帮助伪装)。而即便到了丛林里,现场马上取材树叶草叶等原材料加以伪装,也比衣服本身的颜色重要(再说丛林不开阔,本身就容易伪装)。
最后的伞兵靴,也是美国的M1943型作战靴。
因为原时空美国伞兵开始配备装备时,伞兵靴借鉴了其他国家包括德国伞兵使用的伞兵靴的特征,因为德国伞兵的起步要领先于美军,当时已经在欧洲地区投入了战斗。美国伞兵靴于42年8月定型,44年夏被新型的M1943作战靴取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