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波兰战役(1)
当天早上,德意志早报刊登了一条标题为“波兰边防军越境屠杀德意志平民百姓!”骇人新闻。
波兰军队悍然跨过了国境线,侵入了德国边境的一座小村子,屠杀了无辜的百姓!
报纸上还配上了好几张照片。这是当时在附近上顶上正在拍摄鸟类的摄影爱好者提供的,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一队波兰骑兵气势汹汹的跨过做为两国边境线的小溪,冲向了不远处的村庄。
感觉事情不妙的摄影爱好者赶紧跑到附近的兵营求助,可等他们返回村庄的时候惨剧已经发生。双方随即发生了激烈的交火,终于将这些波兰士兵制服。报纸最后附上了满地的平民尸体和几个举着证件被拍照的波兰士兵。
这份报纸刚摆上摊便瞬间罄尽,紧急加印了三份依旧供不应求。
不到半天的功夫整个德意志彻底沸腾起来,义愤填膺的民众自发集结到当地的机关部门前,呼吁严惩凶手;有激进的更是喊出了对波兰宣战,狠狠教训一下这些畜生。柏林皇宫周围更是挤满了人,请求报仇的呼喊声响彻天际。
终于,九点整的时候雅尼克出现在皇宫阳台上。“德意志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发生了奥莱斯村屠杀事件。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置,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德意志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他将某校长的那段著名的抗战宣言稍微修改后就拿来用。
讲到最后他无比严正的警告道。“我在此代表整个德意志严正警告波兰政府,血债,只能用血来偿!限你们20个小时之内交出幕后主使!!如若不然,我们将会采取一切手段为无辜被害的帝国子民讨回一个公道!!包括战争!!”
不管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缺乏粉丝文化。
张籍是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张籍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首一首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三匙。朋友问他为啥要吃,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
从古至今,崇拜诸葛亮的人有很多,比如杜甫、陆游,但左宗棠却是“诸葛粉”中最特殊的一个。因为他不但崇拜诸葛亮,还认为自己超过了诸葛亮。左宗棠称诸葛亮为“古亮”,自己是“今亮”、“小亮”。他常说:“今亮未必不如古亮。”不过纵观左公一生,建功立业,出将入相,无愧于他年轻时的偶像诸葛武侯。
巴勃鲁.聂鲁达是斯大林的超级粉丝,至死崇拜斯大林。他写了大量来赞美斯大林和苏联的抒情诗,如《葡萄园与风》。最直白的便是,他写给斯大林格勒的两首“情诗”,诗的名字就叫《献给斯大林格勒的情歌》和《献给斯大林格勒的新情歌》。
莫奈说容金德的用色法给他上了“眼睛课”;莫泊桑对他师父福楼拜的态度简直像私生子;麦尔维尔对霍桑的赞美远远看来简直有奸情;库切过于粉陀大爷,把他扔进了《彼得堡的大师》当主角;毕加索说,“塞尚是我们这辈人的爸爸!”……
后世也不乏各种粉丝群体,甚至有些严重的被冠上了“脑残粉”的称号。
可当一个全民偶像的另一个身份是帝国的皇储、未来的皇帝时这种脑残粉效果可能会扩大到几百倍甚至上千万倍。
当听到广播里的传出对波兰的战争恫吓时游行的人群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看着这些人,雅尼克甚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上一次战争刚刚过去二十年,现在一听到战争,就兴奋成这德行,到底是这些年戈培尔的洗脑起了效果,还是这些人生来就伴随着好战的基因?
说不定真的是基因问题,毕竟远古时候条顿人生活在德国干旱的北部,生活在原始大森林,寒冷的气候、贫瘠的土地让条顿人成为最强壮的民族,并且野心勃勃,一心想征服比自己富裕的地区。因此“好战”成为条顿人的野蛮性格之一。这种性格不仅从未消失过,而且愈演愈烈。
不过他没兴趣对这些进行深入研究,他现在关心的是即将爆发的大战。
唐宁街10号,刚端起茶杯的首相张伯伦手一抖,刚沏好茶水的茶杯就这么掉落在地上。几滴滚烫的茶水溅到他的脚脖子上,他却没有任何反应,呆呆的看着墙角处的收音机。
刚刚那个德国的毛头小子说什么?
战争?!
见鬼!!
一脚踢开滚到他脚旁的茶杯,张伯伦火急火燎拿起电话联系了英国驻德大使馆。
从大使口中了解到“奥莱斯村血案”详情后他差点砸了手里的电话。
这群波兰人疯了吗?他们是边防军还是土匪?!就算最野蛮的国家也干不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吧?难怪德国人会如此气愤,甚至不惜发出战争恫吓!
这几年德国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英国的预想,不管是经济还是军备方面,它都重新崛起成了欧洲强国。加上前两年刚刚吞并了捷克的军工业,如今的德国早已不是十年前人人欺辱的战败国了!
现在倒好,德国人正摩拳擦掌的时候这些该死的波兰人竟然做出这种作死的事情来?
首相下意识的看了眼钟表,现在是上午八点多一点,德国皇储的发言是德国时间九点整,为什么只给出20个小时?难不成德国已经准备好了战争的准备,在明早五点钟发动进攻?
这也太荒唐了,德国明知道英国、法国与波兰签署了相互援助条约,对波兰宣战也就等同对英法宣战。
德国人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吧?
可要是明早波兰不交出幕后主使,德国会有什么举动?
坐在前往巴黎的飞机上,一个个让他猜不透答案的问题在张伯伦脑海中闪过。和自己的幕僚们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他准备前往法国,面见法国总理,商议此事。
不管怎么样他都必须得阻止这场纷争,如若不然它很可能就会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本章完)
波兰军队悍然跨过了国境线,侵入了德国边境的一座小村子,屠杀了无辜的百姓!
报纸上还配上了好几张照片。这是当时在附近上顶上正在拍摄鸟类的摄影爱好者提供的,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一队波兰骑兵气势汹汹的跨过做为两国边境线的小溪,冲向了不远处的村庄。
感觉事情不妙的摄影爱好者赶紧跑到附近的兵营求助,可等他们返回村庄的时候惨剧已经发生。双方随即发生了激烈的交火,终于将这些波兰士兵制服。报纸最后附上了满地的平民尸体和几个举着证件被拍照的波兰士兵。
这份报纸刚摆上摊便瞬间罄尽,紧急加印了三份依旧供不应求。
不到半天的功夫整个德意志彻底沸腾起来,义愤填膺的民众自发集结到当地的机关部门前,呼吁严惩凶手;有激进的更是喊出了对波兰宣战,狠狠教训一下这些畜生。柏林皇宫周围更是挤满了人,请求报仇的呼喊声响彻天际。
终于,九点整的时候雅尼克出现在皇宫阳台上。“德意志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发生了奥莱斯村屠杀事件。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置,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德意志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他将某校长的那段著名的抗战宣言稍微修改后就拿来用。
讲到最后他无比严正的警告道。“我在此代表整个德意志严正警告波兰政府,血债,只能用血来偿!限你们20个小时之内交出幕后主使!!如若不然,我们将会采取一切手段为无辜被害的帝国子民讨回一个公道!!包括战争!!”
不管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缺乏粉丝文化。
张籍是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张籍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首一首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三匙。朋友问他为啥要吃,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
从古至今,崇拜诸葛亮的人有很多,比如杜甫、陆游,但左宗棠却是“诸葛粉”中最特殊的一个。因为他不但崇拜诸葛亮,还认为自己超过了诸葛亮。左宗棠称诸葛亮为“古亮”,自己是“今亮”、“小亮”。他常说:“今亮未必不如古亮。”不过纵观左公一生,建功立业,出将入相,无愧于他年轻时的偶像诸葛武侯。
巴勃鲁.聂鲁达是斯大林的超级粉丝,至死崇拜斯大林。他写了大量来赞美斯大林和苏联的抒情诗,如《葡萄园与风》。最直白的便是,他写给斯大林格勒的两首“情诗”,诗的名字就叫《献给斯大林格勒的情歌》和《献给斯大林格勒的新情歌》。
莫奈说容金德的用色法给他上了“眼睛课”;莫泊桑对他师父福楼拜的态度简直像私生子;麦尔维尔对霍桑的赞美远远看来简直有奸情;库切过于粉陀大爷,把他扔进了《彼得堡的大师》当主角;毕加索说,“塞尚是我们这辈人的爸爸!”……
后世也不乏各种粉丝群体,甚至有些严重的被冠上了“脑残粉”的称号。
可当一个全民偶像的另一个身份是帝国的皇储、未来的皇帝时这种脑残粉效果可能会扩大到几百倍甚至上千万倍。
当听到广播里的传出对波兰的战争恫吓时游行的人群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看着这些人,雅尼克甚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上一次战争刚刚过去二十年,现在一听到战争,就兴奋成这德行,到底是这些年戈培尔的洗脑起了效果,还是这些人生来就伴随着好战的基因?
说不定真的是基因问题,毕竟远古时候条顿人生活在德国干旱的北部,生活在原始大森林,寒冷的气候、贫瘠的土地让条顿人成为最强壮的民族,并且野心勃勃,一心想征服比自己富裕的地区。因此“好战”成为条顿人的野蛮性格之一。这种性格不仅从未消失过,而且愈演愈烈。
不过他没兴趣对这些进行深入研究,他现在关心的是即将爆发的大战。
唐宁街10号,刚端起茶杯的首相张伯伦手一抖,刚沏好茶水的茶杯就这么掉落在地上。几滴滚烫的茶水溅到他的脚脖子上,他却没有任何反应,呆呆的看着墙角处的收音机。
刚刚那个德国的毛头小子说什么?
战争?!
见鬼!!
一脚踢开滚到他脚旁的茶杯,张伯伦火急火燎拿起电话联系了英国驻德大使馆。
从大使口中了解到“奥莱斯村血案”详情后他差点砸了手里的电话。
这群波兰人疯了吗?他们是边防军还是土匪?!就算最野蛮的国家也干不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吧?难怪德国人会如此气愤,甚至不惜发出战争恫吓!
这几年德国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英国的预想,不管是经济还是军备方面,它都重新崛起成了欧洲强国。加上前两年刚刚吞并了捷克的军工业,如今的德国早已不是十年前人人欺辱的战败国了!
现在倒好,德国人正摩拳擦掌的时候这些该死的波兰人竟然做出这种作死的事情来?
首相下意识的看了眼钟表,现在是上午八点多一点,德国皇储的发言是德国时间九点整,为什么只给出20个小时?难不成德国已经准备好了战争的准备,在明早五点钟发动进攻?
这也太荒唐了,德国明知道英国、法国与波兰签署了相互援助条约,对波兰宣战也就等同对英法宣战。
德国人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吧?
可要是明早波兰不交出幕后主使,德国会有什么举动?
坐在前往巴黎的飞机上,一个个让他猜不透答案的问题在张伯伦脑海中闪过。和自己的幕僚们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他准备前往法国,面见法国总理,商议此事。
不管怎么样他都必须得阻止这场纷争,如若不然它很可能就会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