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灯——秦三见(7)
两人手臂贴在一起,选座位的时候林声的鼻尖几乎快要碰到沈恪的侧脸。
他们举止亲密,旁若无人。
坐在电影院里的时候,沈恪跟林声都很默契地只放下了一侧的座椅扶手,两人中间没有任何阻隔,在光线暗下去时,沈恪握住了林声的手。
两个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样十指紧扣着,像情侣一样。
不过,没人要跟对方讨论他们的关系该如何定位,他们都是只想体验却不敢承担的胆小鬼。
第13章
林声觉得自己应该认真看这场电影,竭尽所能记住每一个桥段和细节,因为这是时隔好久之后他看的第一场院线电影,更因为这是沈恪带他来的。
然而,人的思维在某些时刻是不受控的,理智告诉他应该这样做,可他整个人却被感性牵着走。
林声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沈恪身上,对方望着大荧幕时偶尔被映亮的侧脸或者那始终握着他的手,这一切都让林声再没有余力去感受影片。
这场电影的主角已经不再是荧幕中纠葛的两个人,而是变成了他跟沈恪。
至于观众,只有他自己。
这种极度私密的体验让林声有些兴奋,他甚至觉得在这个时刻,他前所未有的渴望记录些什么,用他并不值钱的文字去描述当下的场景和心境,去赞美生之美妙、人之美好。
他太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哪怕在跟沈恪做//爱时,迸发出的亢奋情绪或零星的灵感也跟此刻的感受大有不同。
在肉//欲之外,沈恪带给他的精神满足激发了他内心对某种事物的渴望,林声觉得不过是被牵个手而已,他的某一部分却在悄悄苏醒。
他想起很久以前,一个老师对他说过的话。
人的孤独感来源于与世界的割裂,很多时候陷入心灵困境的人之所以觉得逐渐无法感知自我的存在,完全是因为失去了感知世界的机会和能力。
那时候林声不懂,之后也忘了这回事,但当他跟沈恪十指紧握地坐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时,他突然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要感知自我,首先要感知世界。
未曾与世界有过亲密接触的人,归根结底是狭隘的,这种狭隘限制了人对自己的认知,也阻碍了自我意识的发展。
无法感受,就无法拥有,无法拥有,就无法创造。
林声一直以来都像是活在玻璃罩子中的人,但沈恪的出现为他打开了一扇门,不仅仅给了他肌/肤/之亲的热烈体验,更给了他一个沉浸于真实社会生活的机会。
林声大概找到了自己对沈恪产生精神依恋的原因。
他原本只是用余光偷瞄沈恪,但想得入神,看得入神,不知不觉已经转过了头去。
沈恪突然转向他,四目相对,沈恪朝他笑了笑。
大荧幕中,河岸那边绽放起了轰隆的烟花,两人的脸都被映得色彩斑斓如梦似幻。
林声也还给沈恪一个笑容,然后转回去,欣赏那场虚假但华丽盛大的烟花表演。
电影不催/情,但气氛催/情。
两人从电影院出来之后,不顾旁人的目光,就那样牵着手离开,直奔附近的宾馆。
圣诞节又在下雪,从商场正门出来,急速步行到最近的宾馆,进门时两人身上都已经落了厚厚的雪。
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沈恪最初的想法是尽可能克制,他想要从林声的身上汲取更多的信息,最后才上床。
但林声这个看起来禁/欲的人却总是能轻易挑起他的情//欲,其他的计划全部搁浅,二人在窗外不知哪个方向飘来的圣诞音乐声中拥抱接吻,急切地想要宣泄这种难以抑制的情感。
沈恪觉得自己这样不对,林声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待商榷。
可当两人冰凉的肌肤触碰到一起,一切思辨都暂停,当下最紧要的还是亲吻和相拥。
这一场两人做得酣畅,可结束之后又觉得遗憾。
好好的一场约会,结果还是被欲/望操控,当他们两个穿着浴袍并肩坐在窗前看雪抽烟时,都在想: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
不知道还有没有再约会一次的机会。
虽然不可否认,他们很迷恋对方的身体,但在身体之外,又总是想通过对方去感知更多。
这很矛盾,两个人都很迷惑。
沈恪说:本来还有别的计划,结果我没忍住。
他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试图借着这个话题再约林声一次。
林声手指夹着烟,这烟依旧是沈恪给他的。
在遇见沈恪之前,林声已经戒烟好久了,戒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只是为了省钱而已。
但烟这个东西跟酒相似,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厌烦之物,但对一些人来说却是一种精神陪伴和慰藉。
林声并不是想要给自己的嗜烟嗜酒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但对于他来说,烟酒确实是这样一种存在,只不过他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继续长时间拥有这种陪伴和慰藉。
当沈恪到来,一支烟递到他面前,他获得了双重快感。
林声抽了口烟,舍不得立刻吐掉烟雾。
烟过了肺,他感受着烟的刺激,就像感受着沈恪这个人。
等到烟雾被吐出,林声说:我也有责任。
两个人都笑了,互相毫不掩饰自己对身边人的渴望。
他们的膝盖抵在一起,都冰冰凉凉的,林声因为刚刚的姿势膝盖微微泛着红,带着股无可描述的性/感。
沈恪盯着他的膝盖看,突然想为林声的膝盖作一幅画。
如果他能画出来的话。
这些日子沈恪已经不敢轻易动笔,每一次拿起画笔对他来说都宛若酷刑,如果不是想要送给林声一份意义非凡的礼物,他可能会一直逃避下去。
画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林声的突然发问让沈恪脊背过了电一样,顺间坐得笔直,冷汗浸湿了浴袍。
画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沈恪知道自己根本不配回答。
怎么突然问这个?
好奇。林声说,很奇怪,我对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事情都没有好奇心,但却对你很好奇。
类似的话,林声之前也跟沈恪说过。
那时候两人还没见过面,网络软件聊天,沈恪健谈且乐于分享,两个人可以轻易就某一个话题聊一整个晚上。
林声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聊的话题永远都很虚浮,住在混乱群租房、吃饭都要精打细算的人竟然跟网络另一边的人大谈哲学和理想。
说来可笑,所以他们才在见面后依旧把最真实的自己掩藏了起来。
林声把最深处的自己解剖给沈恪看,可最表层的却是最虚假的。
尽管自己虚假,可他相信沈恪,他人生第一次想要探究另一个人的世界。
林声以前没接触过画家,更不懂欣赏绘画作品,但在跟沈恪的接触中他开始思考文学与绘画艺术的区别和共通点。
文学带给他的痛苦,身处于艺术创作中的沈恪也经历过吗?
那种求而不得的荒芜,等神、神却迟迟没有降临的愁苦,沈恪也感受过吗?
林声说:你的创作瓶颈还在继续吗?
沈恪点了点头,烟灰掉落在了地毯上。
林声沉默,过了一会儿对沈恪说:我听说,创作就是献祭,要把灵魂和肉//体都交给它才能拥有惊世之作。
沈恪笑了:你交给它了?
林声也笑笑:没有,我的灵魂它暂时不打算要,我的肉//体不是交给你了吗。
第14章
似真似假的玩笑话,沈恪听进了心里。
一手夹着烟,一手探过去勾住了林声的手指。
这动作就像是小时候跟玩伴拉钩许诺,一百年不许变。
这个晚上难得的,林声没有要提前离开,两人抽完烟一起洗了个澡,躺进了柔软温暖的被子里。
其实都没有睡意,关了灯之后双双睁着眼看天花板。
林声想说点什么,但怕对方正睡意朦胧,于是就没有打扰。
圣诞节,就这样要过去了,林声跟沈恪心里都有些不舍,总觉得失落。
可人生向来都是这样,什么都抓不住,那些珍贵的时间、难得的机遇、想要留住的人和情绪,像诗人笔下的指间沙,不经意间全都从指缝之间流走了。
林声觉得自己有些贪心,从一早就注定了他跟沈恪谁都不属于谁,他们的关系就像是每天清晨注定到来的露水,知道对方会来,但也心知肚明留不住。
可为什么明知如此,却还是开始隐隐有了期待?
林声在过去无限度自我反思的时候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了厌倦和失望,那时候他给自己的回答是:因为提前赋予了太多不该有的期望。
最浅显的道理,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所有的、如同火山一样爆发着的痛苦和失望都是因为积攒了太久无法实现的期待。
人是被期望压垮的。
自己没有能力达成所愿,却总是遥望着别人口袋中的硕果,不痛苦就奇怪了。
现在林声对待沈恪也是这样,沈恪注定是别人的,是沈恪自己的,总之不可能会是他林声的。
林声在黑暗中望着天花板想了很多,他把沈恪美化成了自己生命中短暂停留的神,或是只渡他一小段路的佛,神佛厚爱他片刻,给他一个触碰世界的机会,仅此而已,他却想要长久地霸占神佛的目光和爱怜,这根本就是贪心。
很久以前林声读佛经,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想要从中寻找一些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
读过的那些书他记得的不多,却清清楚楚记着维摩诘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
林声对沈恪感到抱歉,对方没有责任去承担他的痴念,他却偷偷给人家赋予了太多的重任。
他侧过身,看向沈恪,猛然发现对方竟然也还睁着眼。
沈恪转过来跟他对视,二人没有说话,温暖的手臂伸过来抱住林声,只应该止步于肉//体关系的两个人却亲昵地相拥睡去。
林声想知道沈恪在跟共享这个夜晚的时候都想了些什么,是那些对于林声来说光怪陆离的色彩艺术,还是不可说不可言的精神深渊。
从痴有爱,则我病生。
林声的侧脸贴在沈恪皮肤上时,他觉得自己确实病了。
但与此同时,他迟迟抓不住的、真正属于他的创作灵感似乎开始显现了。
他感知到了自己,也感知到了文学的心跳。
他不想死了。
温情永远短暂,矛盾和苦闷始终紧紧跟随。
沈恪跟林声分开的时候,站在宾馆门前迟迟不愿回去。
所谓回去,应该是回到一个能让自己感到安心的归处,是可以休憩、休整的一方天地,然而对于沈恪来说,最近这些日子,他很怕回去。
回去,要面对的是他最不想面对又无法挣脱的网,偏偏这网又是由他亲手织成。
他想逃避,想一直跟林声在一起,因为在林声身边时,他可以躲进自己造的假象里。
不用面对干掉的颜料和无法落笔的画,也不用面对画廊老板的苦心劝慰。
沈恪已经两个月没有给画廊交出任何一幅画了,他觉得自己画不下去了。
说来,他觉得自己应该感激林声,要不是林声那天的一条信息,他或许会彻底烧掉自己拥有的一切。
比如他的画板,比如他的画笔,再比如,他自己。
沈恪并不知道其他的创作者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境,拼了命地去画,可是每完成一部作品里面都有他人作品的影子。
沈恪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沉浸在创作中,就像燃烧生命一样在创作。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甚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闷在家里画画。
他画山水也画人,画城市和乡村。
他脑子里有一切关于它们的画面,落笔的时候有如神助,一切都恰到好处。
然而,他以为的有如神助却是一场神的戏弄,那些被他视为珍宝的作品,却被人一一指出是其他画家的仿作。
沈恪当时整个人是蒙的,他甚至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他用了很长时间去消化那些声音,然后用了更多的时间去追根溯源。
原来真的是这样。
沈恪在学画的时候就经常临摹,把他大师们的作品几乎印在了脑子里,就算不依样画葫芦,那些技巧和笔法也都深深印在了他的脑子里,他可以以任何一位名家的风格创作一幅新的画作,却无法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独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很讽刺,也很可笑,一个画画的人,画出来的作品却没有自己的灵魂。
沈恪突然之间就开始害怕,他觉得自己被艺术拒之门外了。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他的愚笨,他不配推开艺术创作的门。
沈恪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画廊老板依旧可以卖掉他的画,当然,价格不高,也没人会当作艺术品来买,不过就是家里墙上的一个寻常摆设,像网上随处可见的挂画。
画廊老板说:其实有条不错的路子能让你大赚。
沈恪问什么路子,老板说:有不少附庸风雅的人会来找我定制,很多作品咱们谁都弄不到真迹,普通的印刷画又嫌没劲。
沈恪隐约能猜到对方想说什么,于是听下去的欲望都没有了。
他是想赚钱,他从来不标榜自己是清高寡欲的大艺术家,但钱不该是这么赚来的。
没让你当真的卖,画廊老板说,我们卖的就是临摹,但你的画跟别人画出来的,它感觉就是不一样。
这句话让沈恪更痛苦了,是,是不一样,他临摹的作品是有原作的神韵在的,可正是这样,沈恪才更没法摆脱。
他拒绝了画廊老板的建议,依旧按合同里规定的那样每月交一幅画过去,他画自己想画的、布满了别人风格的作品,因为内心抗拒,画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
画廊老板待他还算不错,每幅画的价格都不算太低,至少可以维持他在这座城市的生活开销。
但这不是沈恪想要的。
在跟林声见面的前几天,沈恪甚至已经打包好了行李,准备离开这里。
他并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就只是想要离开。
可林声让他改变了主意,也打破了对拿起画笔的恐惧。
他画了一幅小画,尽可能收敛一切技巧,不希望在这幅画里还有其他画家的影子。
林声带着他的画朝着远方走去,那是太阳升起来的方向。
而他要去的地方,是另一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
恋耽美
他们举止亲密,旁若无人。
坐在电影院里的时候,沈恪跟林声都很默契地只放下了一侧的座椅扶手,两人中间没有任何阻隔,在光线暗下去时,沈恪握住了林声的手。
两个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样十指紧扣着,像情侣一样。
不过,没人要跟对方讨论他们的关系该如何定位,他们都是只想体验却不敢承担的胆小鬼。
第13章
林声觉得自己应该认真看这场电影,竭尽所能记住每一个桥段和细节,因为这是时隔好久之后他看的第一场院线电影,更因为这是沈恪带他来的。
然而,人的思维在某些时刻是不受控的,理智告诉他应该这样做,可他整个人却被感性牵着走。
林声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沈恪身上,对方望着大荧幕时偶尔被映亮的侧脸或者那始终握着他的手,这一切都让林声再没有余力去感受影片。
这场电影的主角已经不再是荧幕中纠葛的两个人,而是变成了他跟沈恪。
至于观众,只有他自己。
这种极度私密的体验让林声有些兴奋,他甚至觉得在这个时刻,他前所未有的渴望记录些什么,用他并不值钱的文字去描述当下的场景和心境,去赞美生之美妙、人之美好。
他太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哪怕在跟沈恪做//爱时,迸发出的亢奋情绪或零星的灵感也跟此刻的感受大有不同。
在肉//欲之外,沈恪带给他的精神满足激发了他内心对某种事物的渴望,林声觉得不过是被牵个手而已,他的某一部分却在悄悄苏醒。
他想起很久以前,一个老师对他说过的话。
人的孤独感来源于与世界的割裂,很多时候陷入心灵困境的人之所以觉得逐渐无法感知自我的存在,完全是因为失去了感知世界的机会和能力。
那时候林声不懂,之后也忘了这回事,但当他跟沈恪十指紧握地坐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时,他突然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要感知自我,首先要感知世界。
未曾与世界有过亲密接触的人,归根结底是狭隘的,这种狭隘限制了人对自己的认知,也阻碍了自我意识的发展。
无法感受,就无法拥有,无法拥有,就无法创造。
林声一直以来都像是活在玻璃罩子中的人,但沈恪的出现为他打开了一扇门,不仅仅给了他肌/肤/之亲的热烈体验,更给了他一个沉浸于真实社会生活的机会。
林声大概找到了自己对沈恪产生精神依恋的原因。
他原本只是用余光偷瞄沈恪,但想得入神,看得入神,不知不觉已经转过了头去。
沈恪突然转向他,四目相对,沈恪朝他笑了笑。
大荧幕中,河岸那边绽放起了轰隆的烟花,两人的脸都被映得色彩斑斓如梦似幻。
林声也还给沈恪一个笑容,然后转回去,欣赏那场虚假但华丽盛大的烟花表演。
电影不催/情,但气氛催/情。
两人从电影院出来之后,不顾旁人的目光,就那样牵着手离开,直奔附近的宾馆。
圣诞节又在下雪,从商场正门出来,急速步行到最近的宾馆,进门时两人身上都已经落了厚厚的雪。
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沈恪最初的想法是尽可能克制,他想要从林声的身上汲取更多的信息,最后才上床。
但林声这个看起来禁/欲的人却总是能轻易挑起他的情//欲,其他的计划全部搁浅,二人在窗外不知哪个方向飘来的圣诞音乐声中拥抱接吻,急切地想要宣泄这种难以抑制的情感。
沈恪觉得自己这样不对,林声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待商榷。
可当两人冰凉的肌肤触碰到一起,一切思辨都暂停,当下最紧要的还是亲吻和相拥。
这一场两人做得酣畅,可结束之后又觉得遗憾。
好好的一场约会,结果还是被欲/望操控,当他们两个穿着浴袍并肩坐在窗前看雪抽烟时,都在想: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
不知道还有没有再约会一次的机会。
虽然不可否认,他们很迷恋对方的身体,但在身体之外,又总是想通过对方去感知更多。
这很矛盾,两个人都很迷惑。
沈恪说:本来还有别的计划,结果我没忍住。
他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试图借着这个话题再约林声一次。
林声手指夹着烟,这烟依旧是沈恪给他的。
在遇见沈恪之前,林声已经戒烟好久了,戒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只是为了省钱而已。
但烟这个东西跟酒相似,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厌烦之物,但对一些人来说却是一种精神陪伴和慰藉。
林声并不是想要给自己的嗜烟嗜酒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但对于他来说,烟酒确实是这样一种存在,只不过他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继续长时间拥有这种陪伴和慰藉。
当沈恪到来,一支烟递到他面前,他获得了双重快感。
林声抽了口烟,舍不得立刻吐掉烟雾。
烟过了肺,他感受着烟的刺激,就像感受着沈恪这个人。
等到烟雾被吐出,林声说:我也有责任。
两个人都笑了,互相毫不掩饰自己对身边人的渴望。
他们的膝盖抵在一起,都冰冰凉凉的,林声因为刚刚的姿势膝盖微微泛着红,带着股无可描述的性/感。
沈恪盯着他的膝盖看,突然想为林声的膝盖作一幅画。
如果他能画出来的话。
这些日子沈恪已经不敢轻易动笔,每一次拿起画笔对他来说都宛若酷刑,如果不是想要送给林声一份意义非凡的礼物,他可能会一直逃避下去。
画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林声的突然发问让沈恪脊背过了电一样,顺间坐得笔直,冷汗浸湿了浴袍。
画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沈恪知道自己根本不配回答。
怎么突然问这个?
好奇。林声说,很奇怪,我对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事情都没有好奇心,但却对你很好奇。
类似的话,林声之前也跟沈恪说过。
那时候两人还没见过面,网络软件聊天,沈恪健谈且乐于分享,两个人可以轻易就某一个话题聊一整个晚上。
林声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聊的话题永远都很虚浮,住在混乱群租房、吃饭都要精打细算的人竟然跟网络另一边的人大谈哲学和理想。
说来可笑,所以他们才在见面后依旧把最真实的自己掩藏了起来。
林声把最深处的自己解剖给沈恪看,可最表层的却是最虚假的。
尽管自己虚假,可他相信沈恪,他人生第一次想要探究另一个人的世界。
林声以前没接触过画家,更不懂欣赏绘画作品,但在跟沈恪的接触中他开始思考文学与绘画艺术的区别和共通点。
文学带给他的痛苦,身处于艺术创作中的沈恪也经历过吗?
那种求而不得的荒芜,等神、神却迟迟没有降临的愁苦,沈恪也感受过吗?
林声说:你的创作瓶颈还在继续吗?
沈恪点了点头,烟灰掉落在了地毯上。
林声沉默,过了一会儿对沈恪说:我听说,创作就是献祭,要把灵魂和肉//体都交给它才能拥有惊世之作。
沈恪笑了:你交给它了?
林声也笑笑:没有,我的灵魂它暂时不打算要,我的肉//体不是交给你了吗。
第14章
似真似假的玩笑话,沈恪听进了心里。
一手夹着烟,一手探过去勾住了林声的手指。
这动作就像是小时候跟玩伴拉钩许诺,一百年不许变。
这个晚上难得的,林声没有要提前离开,两人抽完烟一起洗了个澡,躺进了柔软温暖的被子里。
其实都没有睡意,关了灯之后双双睁着眼看天花板。
林声想说点什么,但怕对方正睡意朦胧,于是就没有打扰。
圣诞节,就这样要过去了,林声跟沈恪心里都有些不舍,总觉得失落。
可人生向来都是这样,什么都抓不住,那些珍贵的时间、难得的机遇、想要留住的人和情绪,像诗人笔下的指间沙,不经意间全都从指缝之间流走了。
林声觉得自己有些贪心,从一早就注定了他跟沈恪谁都不属于谁,他们的关系就像是每天清晨注定到来的露水,知道对方会来,但也心知肚明留不住。
可为什么明知如此,却还是开始隐隐有了期待?
林声在过去无限度自我反思的时候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了厌倦和失望,那时候他给自己的回答是:因为提前赋予了太多不该有的期望。
最浅显的道理,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所有的、如同火山一样爆发着的痛苦和失望都是因为积攒了太久无法实现的期待。
人是被期望压垮的。
自己没有能力达成所愿,却总是遥望着别人口袋中的硕果,不痛苦就奇怪了。
现在林声对待沈恪也是这样,沈恪注定是别人的,是沈恪自己的,总之不可能会是他林声的。
林声在黑暗中望着天花板想了很多,他把沈恪美化成了自己生命中短暂停留的神,或是只渡他一小段路的佛,神佛厚爱他片刻,给他一个触碰世界的机会,仅此而已,他却想要长久地霸占神佛的目光和爱怜,这根本就是贪心。
很久以前林声读佛经,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想要从中寻找一些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
读过的那些书他记得的不多,却清清楚楚记着维摩诘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
林声对沈恪感到抱歉,对方没有责任去承担他的痴念,他却偷偷给人家赋予了太多的重任。
他侧过身,看向沈恪,猛然发现对方竟然也还睁着眼。
沈恪转过来跟他对视,二人没有说话,温暖的手臂伸过来抱住林声,只应该止步于肉//体关系的两个人却亲昵地相拥睡去。
林声想知道沈恪在跟共享这个夜晚的时候都想了些什么,是那些对于林声来说光怪陆离的色彩艺术,还是不可说不可言的精神深渊。
从痴有爱,则我病生。
林声的侧脸贴在沈恪皮肤上时,他觉得自己确实病了。
但与此同时,他迟迟抓不住的、真正属于他的创作灵感似乎开始显现了。
他感知到了自己,也感知到了文学的心跳。
他不想死了。
温情永远短暂,矛盾和苦闷始终紧紧跟随。
沈恪跟林声分开的时候,站在宾馆门前迟迟不愿回去。
所谓回去,应该是回到一个能让自己感到安心的归处,是可以休憩、休整的一方天地,然而对于沈恪来说,最近这些日子,他很怕回去。
回去,要面对的是他最不想面对又无法挣脱的网,偏偏这网又是由他亲手织成。
他想逃避,想一直跟林声在一起,因为在林声身边时,他可以躲进自己造的假象里。
不用面对干掉的颜料和无法落笔的画,也不用面对画廊老板的苦心劝慰。
沈恪已经两个月没有给画廊交出任何一幅画了,他觉得自己画不下去了。
说来,他觉得自己应该感激林声,要不是林声那天的一条信息,他或许会彻底烧掉自己拥有的一切。
比如他的画板,比如他的画笔,再比如,他自己。
沈恪并不知道其他的创作者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境,拼了命地去画,可是每完成一部作品里面都有他人作品的影子。
沈恪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沉浸在创作中,就像燃烧生命一样在创作。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甚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闷在家里画画。
他画山水也画人,画城市和乡村。
他脑子里有一切关于它们的画面,落笔的时候有如神助,一切都恰到好处。
然而,他以为的有如神助却是一场神的戏弄,那些被他视为珍宝的作品,却被人一一指出是其他画家的仿作。
沈恪当时整个人是蒙的,他甚至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他用了很长时间去消化那些声音,然后用了更多的时间去追根溯源。
原来真的是这样。
沈恪在学画的时候就经常临摹,把他大师们的作品几乎印在了脑子里,就算不依样画葫芦,那些技巧和笔法也都深深印在了他的脑子里,他可以以任何一位名家的风格创作一幅新的画作,却无法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独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很讽刺,也很可笑,一个画画的人,画出来的作品却没有自己的灵魂。
沈恪突然之间就开始害怕,他觉得自己被艺术拒之门外了。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他的愚笨,他不配推开艺术创作的门。
沈恪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画廊老板依旧可以卖掉他的画,当然,价格不高,也没人会当作艺术品来买,不过就是家里墙上的一个寻常摆设,像网上随处可见的挂画。
画廊老板说:其实有条不错的路子能让你大赚。
沈恪问什么路子,老板说:有不少附庸风雅的人会来找我定制,很多作品咱们谁都弄不到真迹,普通的印刷画又嫌没劲。
沈恪隐约能猜到对方想说什么,于是听下去的欲望都没有了。
他是想赚钱,他从来不标榜自己是清高寡欲的大艺术家,但钱不该是这么赚来的。
没让你当真的卖,画廊老板说,我们卖的就是临摹,但你的画跟别人画出来的,它感觉就是不一样。
这句话让沈恪更痛苦了,是,是不一样,他临摹的作品是有原作的神韵在的,可正是这样,沈恪才更没法摆脱。
他拒绝了画廊老板的建议,依旧按合同里规定的那样每月交一幅画过去,他画自己想画的、布满了别人风格的作品,因为内心抗拒,画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
画廊老板待他还算不错,每幅画的价格都不算太低,至少可以维持他在这座城市的生活开销。
但这不是沈恪想要的。
在跟林声见面的前几天,沈恪甚至已经打包好了行李,准备离开这里。
他并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就只是想要离开。
可林声让他改变了主意,也打破了对拿起画笔的恐惧。
他画了一幅小画,尽可能收敛一切技巧,不希望在这幅画里还有其他画家的影子。
林声带着他的画朝着远方走去,那是太阳升起来的方向。
而他要去的地方,是另一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