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王土穿到现代讨生活的日子

第66页

    刚进去就看到一群人坐在长长的凳子上换鞋,不由地摸摸脑袋,疑惑地问向离自己最近的人,“兄弟,这是做什么呢?”
    “澡堂有新规定了!”拿起木鞋在李老光棍面前摇了摇,“就是这个木拖鞋,洗澡前得换上它才行,我刚洗完出来,穿着这木拖鞋洗澡还挺方便的,也不怕水,以前来洗澡的时候,鞋子总是会弄湿,要是能穿回家就更好了,还省了擦脚布。”
    李老光棍仔细瞅了下,“你也可以自己做双啊,不就是木板子上穿个洞嘛。”
    “嗯,你说的在理,回家我自己琢磨琢磨 。”
    李老光棍也带着孩子们换鞋。
    “姥爷,鞋太大了,我走不动。”
    是他最小的外孙,李老光棍朝他看去,孩子小小的脚站在木拖鞋里,就跟踩在一艘船上似的,小脚使劲往上抬,那艘船也不带动一下的,不由地满脸茫然地看向他。
    李老光棍被逗的咧嘴大笑:“哈哈,乖孙子,这木拖鞋太大了你还穿不了,我抱着你进去吧。”
    旁边的人自然也注意到了,霎时满堂轰然大笑,也让在澡堂上工的人留意到,第二天澡堂就有了小孩子专用的木拖鞋。
    基本上新安城的百姓都用过澡堂的木拖鞋了,除了觉得方便外,并没有人多想。直到几天后被通知去领高跟鞋,他们才知道这高跟鞋原来就是澡堂的木拖鞋。
    “哎呀,咱们就是笨,澡堂子洗澡的时候还说这木拖鞋不怕水,可惜不能穿上街。没想到就是要咱们穿着上街的!”
    “当时,是谁说的穿上街冻脚的?咱们是被她误导了。”
    “对,对,冻脚就穿上鞋呗!咱们被只是这么一搅和,一时没往深处想而已。话说回来,这木拖鞋真挺管用,我走了这么久,鞋子一点都没湿。”
    “你没听木厂的人说啊,这不是木拖鞋,叫高跟鞋。我觉得高跟鞋这名字起得好,穿了整个人都高了不少,迈的步子也大了,省力气,就是不怎么好看。”
    “好不好看不要紧,以后鞋子不会再弄湿冻脚就行。”
    “是啊。”
    王土设计的所谓高跟鞋其实就是厚厚的木板子,穿的人是用布条和穿着的棉鞋捆绑固定住,来达到增高鞋底防水的作用,所以非常简陋。
    穿着厚重的棉鞋绑着厚实木板走在路上,光想想画面就知道有多难看。不过也不要指望王土会考虑好不好看的问题,对他来说,管用还便宜就是最好的。
    好在新安城里爱美的女性是容忍不了这么丑的木高跟鞋的。经过和木工长期的沟通交流之后,贴合脚型的坡跟木鞋就应运而生。
    她们聪明的把木鞋底上面两边往里勾出一圈凹槽,鞋帮子直接塞进去,然后把和好的粘稠面糊倒进去,再用形状相反的木块塞得严丝合缝,一双坡跟木头棉鞋就这样做成了。
    第64章
    因为这种坡跟木鞋不仅防水,还能使人显得身姿袅娜有致,更能弥补一些在身高上有劣势的妇女,所以,坡跟木鞋自诞生以来那是风光无两,立即风靡整个新安城。
    又因为木厂的木工工作量繁重,并不会特别为她们进行专门生产,所以新安城的一个新兴职业在这种需求下诞生了--木鞋匠。
    作木鞋匠的大都是老人,他们重活干不了,轻松的活计也早已被家中没有其他劳动力的老弱占据,自然就赋闲在家里。不过虽说有子女做工,生活也越来越好,但劳碌了一辈子,陡然闲下来却总不踏实,总想找点事干,于是这个新兴行业就被他们盯上了。
    老干头就是其中一个,眼看着女工们下工的时间要到了,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把做好的木鞋底收拾收拾扔进草席子里。
    两手拖着草席子赶到城门口那里,发现已经有人比他早到,正在摆弄摊位,吐出一口冷气道:“今天好像比昨天更冷了啊!”
    “是啊,我估摸着今天来摆摊的人要少了,前两天这个时候可是已经好多人了。”
    “人少了也好,咱们卖的快,卖完了也早点回家,在暖和的家里呆久了,还真不适应外面的冷了!现在想想真不知道以前冬天是咋熬过来的?”
    “所以才有古人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虽说才住进新家没多久,可让我再回到以前住了几十年的家,我肯定适应不了喽。”
    “嘿,我记得你们村是最后一个答应合并的,我还以为你们村子生活富裕,不容易动心呢。”
    “富裕个啥子吆,我们村比较偏你不了解,就挨着柳树村,整个村子那是就差一口气没饿死了。合并的事俺们也是最后才知道,村长也不知道在担心啥,都没跟我们商量商量,啥事都藏在心里,真是急死个人。不过村长人还是好的,就是办啥事都喜欢一个人瞎琢磨。”
    “既然你们村挨着柳树村,那你们村可也有黑石头?柳树村可是靠着黑石头发了啊,本来之前合并都没把柳树村算上的,现在可是为了它连城墙都延长了!而且柳树村的人家家户户都会得到卖黑石头的分成呢!”
    “说到黑石头,我也纳闷着呢,我们两个村子虽然挨得不近,但柳树村的黑石头冒出来之后,不止柳树村的地产粮变低了,我们村也一样变低了啊,可我们村确实也没有黑石头,怪事!”
    “这都是老天爷的安排,活该柳树村发财呗!”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