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
下人们把旧衣脱了之后也不舍得扔,这衣服虽是下人服,可比起普通百姓的补丁叠补丁的衣服好多了,能被卖的人都是苦过来的人,怎么舍得扔掉这么好的衣服呢。可是不扔以后也穿不了,一时众人也拿不了主意该咋办。
王土只是看着并没有出声,最后还是肖武建议把衣服捎带着去县城放到当铺当出去,王土点头算是同意了。
穿戴一新的众人拉着粮食跟着王土启程前往县城,初期离开他们镇子的时候道路还很荒凉,基本见不到一个人影,越来越接近县城的时候,路边的人就多了起来,但是王土看得却越来越心惊。
因为这些人里面大部分都是逃难的灾民,只有一小部分是普通百姓,但却行迹匆匆,只顾埋头赶路。还有零星一点是跟王土一样身边有许多护卫的赶着马车的商户。
而这些护卫非常警戒地查看着四周,手一直按在腰边的佩刀没有离开过。王土从他们的神情中能感觉到现在局势的危险,只是看着自己身边一群空手赶路的下人,摇摇头感叹自己的出事牛犊不怕虎,明明有牙人口中大户的前车之鉴,自己却没放进心里当回事。
幸好他们队伍几十号人都是壮汉,即使空手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暂时没有歹人敢动他们。再比较庆幸的就是没人知道他们马车里拉的是粮食。
到了县城的城门口,有守门的侍卫在挨个检查进城的人,两边各有一群士兵拿着□□,看上去威严肃穆。
正在排队进城的王土注意到驻扎在县城城门外的灾民们一个个都面黄肌瘦,虚弱无比,大部分人都虚坐在地上,有小部分则来回穿梭在他们这些等着进城的人中间,上前乞讨。不过大都被拒绝了,就是王土也一样,倒不是王土没同情心或者怕惹什么麻烦,而是他出门时根本没带干粮,袋子里的粮食他不能暴露,给铜钱的话他们也没法进城买到粮食。
转眼间就到了王土的队伍,守城门的侍卫看了后面一串马车一眼,问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我们要开袋检查。”
王土赶紧上前小声说道:“这位大哥,这马车上装的是县令要的粮食。”
侍卫闻言迟疑了一会儿,接着让王土等着,自己跑进城门通报上头。
没过多久,就有一个将领引他们进了城门,最后到达县衙大门。
为他们引路的将领说道:“你们暂且在此等候,我进去通报县令大人一声。”
王土赶紧从怀里掏出李国槿写的信,叫住他:“大人,还劳烦把这封信一并呈给县令大人。”
县衙内,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正在跟坐在上面位子上的县令说话,县令还很年轻,看上去有些文弱,眉宇间带着深深地愁痕,“大人,城门外的灾民越来越多,已成大患,再不想办法,北屿县必定会大乱啊。”
“师爷你说我能有什么办法?我上奏了多少折子了,朝廷一句回话都没有,北屿县粮仓已空,朝廷的赈灾粮不到,我也无粮可赈啊。”
这时,一个侍卫来报,“报,大人,一支队伍说马车上装的是大人要的粮食,这里还有一封让我转交给大人的信。”
“哦?”县令闻言大喜,拆开信封看完后又哈哈大笑起来,“好,门外确实是我要的粮食,本来不抱希望,没想到他却给了我个惊喜。”
师爷也是大喜,问道:“大人,可是他派人送来的粮食?”
“信里说送粮食的人是他最信任的人,已与他结拜成义兄弟,让我们不要有什么顾及,以后凡事可与这个人商量。”县令默认。
“这个人可是之前信里提到的大埠村的王土?”
“对,此人以后能为我们助力良多。不多说了,我们抓紧出去迎接,不可让人等待许久。”说完,县令便脚步匆匆地往外走,师爷在后面也赶紧跟上。
第50章
王土在县衙外面等待的时候,脑子里则想的是李国槿告诉他的关于北屿县令的信息。
北屿县令曹路宴如今二十有八,是大蜀国内阁大学士曹起荣的庶子,出身不好且不受父亲重视,要不是他自己善学考中进士,这县令他可能就当不了了,而是在家靠着兄长仰人鼻息。
曹路晏作为一个文弱书生却意外跟武将出身的李国槿父亲脾性相投。
就是不说他们一个是文人,一个是武将,他们两个的身份地位也是天差地别,可偏偏他们就是成为了至交好友。
李国槿父亲非常信任曹路晏,所以当初亲卫带着李国槿逃到北屿,一是因为北屿地处偏僻,利于躲藏。二就是因为曹路晏是北屿县令,可庇护他们一时。
正想着,县衙的大门就重新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年轻的文弱男子。
男子疾步走向王土,问道:“你可是小瑾说的王土公子?”
王土连忙行礼,回答道:“正是,县令大人称呼我姓名即可。”
曹路晏也不多虚与委蛇,点头询问道:“好。王土,这马车上装的都是什么粮食?”
王土答道:“县令大人,这马车上一半是大米,一半是面粉,共计五万斤粮食。”
曹路晏听到后,脸上露出喜色,站在后面的师爷也同样。
只是再怎么高兴,也得亲眼看到实物心里才会踏实,便道:“打开几袋让我瞧瞧。”
王土会意,让下人带着侍卫随意挑选几袋子粮食来打开,露出里面白花花的大米和细腻的白面粉。
--
王土只是看着并没有出声,最后还是肖武建议把衣服捎带着去县城放到当铺当出去,王土点头算是同意了。
穿戴一新的众人拉着粮食跟着王土启程前往县城,初期离开他们镇子的时候道路还很荒凉,基本见不到一个人影,越来越接近县城的时候,路边的人就多了起来,但是王土看得却越来越心惊。
因为这些人里面大部分都是逃难的灾民,只有一小部分是普通百姓,但却行迹匆匆,只顾埋头赶路。还有零星一点是跟王土一样身边有许多护卫的赶着马车的商户。
而这些护卫非常警戒地查看着四周,手一直按在腰边的佩刀没有离开过。王土从他们的神情中能感觉到现在局势的危险,只是看着自己身边一群空手赶路的下人,摇摇头感叹自己的出事牛犊不怕虎,明明有牙人口中大户的前车之鉴,自己却没放进心里当回事。
幸好他们队伍几十号人都是壮汉,即使空手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暂时没有歹人敢动他们。再比较庆幸的就是没人知道他们马车里拉的是粮食。
到了县城的城门口,有守门的侍卫在挨个检查进城的人,两边各有一群士兵拿着□□,看上去威严肃穆。
正在排队进城的王土注意到驻扎在县城城门外的灾民们一个个都面黄肌瘦,虚弱无比,大部分人都虚坐在地上,有小部分则来回穿梭在他们这些等着进城的人中间,上前乞讨。不过大都被拒绝了,就是王土也一样,倒不是王土没同情心或者怕惹什么麻烦,而是他出门时根本没带干粮,袋子里的粮食他不能暴露,给铜钱的话他们也没法进城买到粮食。
转眼间就到了王土的队伍,守城门的侍卫看了后面一串马车一眼,问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我们要开袋检查。”
王土赶紧上前小声说道:“这位大哥,这马车上装的是县令要的粮食。”
侍卫闻言迟疑了一会儿,接着让王土等着,自己跑进城门通报上头。
没过多久,就有一个将领引他们进了城门,最后到达县衙大门。
为他们引路的将领说道:“你们暂且在此等候,我进去通报县令大人一声。”
王土赶紧从怀里掏出李国槿写的信,叫住他:“大人,还劳烦把这封信一并呈给县令大人。”
县衙内,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正在跟坐在上面位子上的县令说话,县令还很年轻,看上去有些文弱,眉宇间带着深深地愁痕,“大人,城门外的灾民越来越多,已成大患,再不想办法,北屿县必定会大乱啊。”
“师爷你说我能有什么办法?我上奏了多少折子了,朝廷一句回话都没有,北屿县粮仓已空,朝廷的赈灾粮不到,我也无粮可赈啊。”
这时,一个侍卫来报,“报,大人,一支队伍说马车上装的是大人要的粮食,这里还有一封让我转交给大人的信。”
“哦?”县令闻言大喜,拆开信封看完后又哈哈大笑起来,“好,门外确实是我要的粮食,本来不抱希望,没想到他却给了我个惊喜。”
师爷也是大喜,问道:“大人,可是他派人送来的粮食?”
“信里说送粮食的人是他最信任的人,已与他结拜成义兄弟,让我们不要有什么顾及,以后凡事可与这个人商量。”县令默认。
“这个人可是之前信里提到的大埠村的王土?”
“对,此人以后能为我们助力良多。不多说了,我们抓紧出去迎接,不可让人等待许久。”说完,县令便脚步匆匆地往外走,师爷在后面也赶紧跟上。
第50章
王土在县衙外面等待的时候,脑子里则想的是李国槿告诉他的关于北屿县令的信息。
北屿县令曹路宴如今二十有八,是大蜀国内阁大学士曹起荣的庶子,出身不好且不受父亲重视,要不是他自己善学考中进士,这县令他可能就当不了了,而是在家靠着兄长仰人鼻息。
曹路晏作为一个文弱书生却意外跟武将出身的李国槿父亲脾性相投。
就是不说他们一个是文人,一个是武将,他们两个的身份地位也是天差地别,可偏偏他们就是成为了至交好友。
李国槿父亲非常信任曹路晏,所以当初亲卫带着李国槿逃到北屿,一是因为北屿地处偏僻,利于躲藏。二就是因为曹路晏是北屿县令,可庇护他们一时。
正想着,县衙的大门就重新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年轻的文弱男子。
男子疾步走向王土,问道:“你可是小瑾说的王土公子?”
王土连忙行礼,回答道:“正是,县令大人称呼我姓名即可。”
曹路晏也不多虚与委蛇,点头询问道:“好。王土,这马车上装的都是什么粮食?”
王土答道:“县令大人,这马车上一半是大米,一半是面粉,共计五万斤粮食。”
曹路晏听到后,脸上露出喜色,站在后面的师爷也同样。
只是再怎么高兴,也得亲眼看到实物心里才会踏实,便道:“打开几袋让我瞧瞧。”
王土会意,让下人带着侍卫随意挑选几袋子粮食来打开,露出里面白花花的大米和细腻的白面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