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坚持真理的太子
再次进入皇宫,心中的那种震撼减少了很多。
李萧天得以更加真切地观察这座雄伟巍峨的宫殿。
两边一同上朝的官员很多,都是三两成群。一边低声议论着,一边低着头快步奔走。
平日里官员们各司其职,在京城的各个岗位工作,很少有机会见面。
每日早朝又太早,大家都没有睡醒,便要匆匆上朝。
因此只有在这种特殊时刻,大家思维敏捷,又遇到大事发生,才能在路上交流探讨,看看待会儿该如何应对。
“我说李大人,这次皇上召见,你猜是什么事情,是不是要增兵江南,将这些叛军一举歼灭呢?”
“我认为江南的那些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派十万兵马太少,应该再派二十万将起彻底剿灭。”
“那个史万岁还自称无敌将,我看简直就是个笑话。应该请韩擒虎老将军出马,绝对一举荡平乱党。”
“听说太子杨勇建议采用怀柔策略,不知他有何高见。我也认为江南乃富庶之地,若是打成一片焦土,着实有些浪费了。”
听着这些官员的议论,十有八个赞成增兵,用武力屈服江南臣民。有一个持观望态度,只有一人赞成怀柔政策。
这样就足以见得,朝廷的主战派居多,想要力排众议怀柔,阻力着实不小。
徐展昭低声问道:“李大人,依你之见此事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李萧天淡淡一笑道:“徐大人,战争刚刚结束,百姓期望安定。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重新占山为王去当贼寇?”
“你的意思是,朝廷的政策太过苛刻,导致了江南百姓造反?”徐招展吃惊地问道。
李萧天道:“徐大人,此事我建议你不要主动讲话,自然会有其他人站出来说。咱们大理寺主要是断案典狱,军队的事情国家的政策还是少操心的好。”
“有道理,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徐招展深以为然地说:“那待会儿我缄默不言,除非皇上钦点我提建议。”
“你就好好把心揣在肚子里吧,皇上绝对不会点你的名,也绝对轮不到你说话。”李萧天呵呵笑道。
很快众人进入宫殿,在繁琐的礼仪之后,皇帝杨坚登上龙椅。
“众卿家平身。”杨坚说道:“今日召集大家前来,主要是商议江南众多起义之事。”
“当初平顶陈朝非常顺利,岂料百姓竟会揭竿而起。现在征南大将军史万岁大人下落不明,十万大军也支离破碎,分布在好几座城市里。”杨坚痛心疾首地说:“众位爱卿都说说,下步我们该如何行事?”
他的话音刚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便闪出身来。
他拱手道:“启禀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爱卿呀,你有话就请讲,不用拘束。”杨坚微笑着说。
宇文述开口道:“当初我军进攻陈朝,正因为他们根本不作任何抵抗,导致一统天下非常顺利。江南的百姓没有经历过兵灾祸劫,因此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因此臣斗胆建议,再派得力干将领兵十万,进驻江南平定内乱。”
他的建议得到了绝大部分臣子的赞同,大家都在附议,看起来意见非常统一。
“嗯,看来大家的意见非常一致,那就是再派兵进驻江南,将起义军全部镇压。”杨坚由衷地点头道:“这样最好,让那些乱臣贼子知道我朝天威,让他们从心底害怕,绝不敢再造反。”
“启禀父皇,儿臣也有话要说。”太子杨勇站了出来。
杨坚微笑着说:“太子有话请讲。”
“儿臣认为,江南乱局,只可安抚,不可用强。”太子的话抑扬顿挫,听起来就是一介书生。
别说其他文臣武将,就连李萧天听了也觉得不大舒服。
这语气语调,和唱戏有什么分别。
怪不得皇帝不大喜欢这个文绉绉的太子,后来转而立看似文韬武略的杨广为太子。
果然,杨坚皱了皱眉道:“满朝文臣武将都认为应该平定内乱,使江南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为什么你偏偏认为不应该戡乱,而是应该怀柔呢?”
“父皇,天下初定,百姓思安。若是能够去除苛捐杂税,让百姓安居乐业,他们又岂会无端造反?”太子杨勇恳切地说。
杨坚眉毛一挑道:“太子的意思,是我的政策有失误,对他们太过严苛了吗?”
皇帝的话语之中,已经充满了火药味,语气已经对太子相当不满。
李萧天心中长叹一声,如此不会说话,如此不会拍马屁,自然不会得到皇帝的青睐。
看来这位太子杨勇后来被贬,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启禀父皇,我认为现在的政策,对江南百姓的确严苛了些。”杨勇似乎没有听出来杨坚的不满,继续唠唠叨叨:“如果能够减少赋税,采取怀柔政策,我想百姓一定会体谅皇上良苦用心,最终平息叛乱。”
“太子,你简直无礼!”杨坚怒不可遏。
现在他是当今天子,受天下人敬仰。所有的臣子对他都毕恭毕敬,所有的人都完全服从他的命令。
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人反驳他的政策,而这个人竟然是他日后的接班人太子。
现在翅膀还没长硬就如此桀骜不驯,如果再等两年羽翼丰满,岂非要……
想到这里,杨坚怒气冲天,径直呵斥道:“太子,你竟敢妄议朝政,立刻给我滚出去!”
全场一片寂静,只有太子低头缓步出去的脚步声。
李萧天倒是非常佩服这位太子,在皇帝的霸气压迫之下,还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坚持自己的真理,着实不容易。
不过坚持归坚持,他硬碰硬的方法倒是不可取。
竟然当众挑战皇帝的权威,指出对方的错误。以杨坚如此强势的性格,岂能容忍他?
“众位卿家还有没有其他意见,如果没有意见的话……”杨坚正要下决断,继续派出兵马驰援。
“启禀皇帝,微臣李萧天有话要说。”李萧天施施然走了出来,恭恭敬敬地拱手搭礼道。
(本章完)
李萧天得以更加真切地观察这座雄伟巍峨的宫殿。
两边一同上朝的官员很多,都是三两成群。一边低声议论着,一边低着头快步奔走。
平日里官员们各司其职,在京城的各个岗位工作,很少有机会见面。
每日早朝又太早,大家都没有睡醒,便要匆匆上朝。
因此只有在这种特殊时刻,大家思维敏捷,又遇到大事发生,才能在路上交流探讨,看看待会儿该如何应对。
“我说李大人,这次皇上召见,你猜是什么事情,是不是要增兵江南,将这些叛军一举歼灭呢?”
“我认为江南的那些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派十万兵马太少,应该再派二十万将起彻底剿灭。”
“那个史万岁还自称无敌将,我看简直就是个笑话。应该请韩擒虎老将军出马,绝对一举荡平乱党。”
“听说太子杨勇建议采用怀柔策略,不知他有何高见。我也认为江南乃富庶之地,若是打成一片焦土,着实有些浪费了。”
听着这些官员的议论,十有八个赞成增兵,用武力屈服江南臣民。有一个持观望态度,只有一人赞成怀柔政策。
这样就足以见得,朝廷的主战派居多,想要力排众议怀柔,阻力着实不小。
徐展昭低声问道:“李大人,依你之见此事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李萧天淡淡一笑道:“徐大人,战争刚刚结束,百姓期望安定。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重新占山为王去当贼寇?”
“你的意思是,朝廷的政策太过苛刻,导致了江南百姓造反?”徐招展吃惊地问道。
李萧天道:“徐大人,此事我建议你不要主动讲话,自然会有其他人站出来说。咱们大理寺主要是断案典狱,军队的事情国家的政策还是少操心的好。”
“有道理,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徐招展深以为然地说:“那待会儿我缄默不言,除非皇上钦点我提建议。”
“你就好好把心揣在肚子里吧,皇上绝对不会点你的名,也绝对轮不到你说话。”李萧天呵呵笑道。
很快众人进入宫殿,在繁琐的礼仪之后,皇帝杨坚登上龙椅。
“众卿家平身。”杨坚说道:“今日召集大家前来,主要是商议江南众多起义之事。”
“当初平顶陈朝非常顺利,岂料百姓竟会揭竿而起。现在征南大将军史万岁大人下落不明,十万大军也支离破碎,分布在好几座城市里。”杨坚痛心疾首地说:“众位爱卿都说说,下步我们该如何行事?”
他的话音刚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便闪出身来。
他拱手道:“启禀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爱卿呀,你有话就请讲,不用拘束。”杨坚微笑着说。
宇文述开口道:“当初我军进攻陈朝,正因为他们根本不作任何抵抗,导致一统天下非常顺利。江南的百姓没有经历过兵灾祸劫,因此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因此臣斗胆建议,再派得力干将领兵十万,进驻江南平定内乱。”
他的建议得到了绝大部分臣子的赞同,大家都在附议,看起来意见非常统一。
“嗯,看来大家的意见非常一致,那就是再派兵进驻江南,将起义军全部镇压。”杨坚由衷地点头道:“这样最好,让那些乱臣贼子知道我朝天威,让他们从心底害怕,绝不敢再造反。”
“启禀父皇,儿臣也有话要说。”太子杨勇站了出来。
杨坚微笑着说:“太子有话请讲。”
“儿臣认为,江南乱局,只可安抚,不可用强。”太子的话抑扬顿挫,听起来就是一介书生。
别说其他文臣武将,就连李萧天听了也觉得不大舒服。
这语气语调,和唱戏有什么分别。
怪不得皇帝不大喜欢这个文绉绉的太子,后来转而立看似文韬武略的杨广为太子。
果然,杨坚皱了皱眉道:“满朝文臣武将都认为应该平定内乱,使江南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为什么你偏偏认为不应该戡乱,而是应该怀柔呢?”
“父皇,天下初定,百姓思安。若是能够去除苛捐杂税,让百姓安居乐业,他们又岂会无端造反?”太子杨勇恳切地说。
杨坚眉毛一挑道:“太子的意思,是我的政策有失误,对他们太过严苛了吗?”
皇帝的话语之中,已经充满了火药味,语气已经对太子相当不满。
李萧天心中长叹一声,如此不会说话,如此不会拍马屁,自然不会得到皇帝的青睐。
看来这位太子杨勇后来被贬,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启禀父皇,我认为现在的政策,对江南百姓的确严苛了些。”杨勇似乎没有听出来杨坚的不满,继续唠唠叨叨:“如果能够减少赋税,采取怀柔政策,我想百姓一定会体谅皇上良苦用心,最终平息叛乱。”
“太子,你简直无礼!”杨坚怒不可遏。
现在他是当今天子,受天下人敬仰。所有的臣子对他都毕恭毕敬,所有的人都完全服从他的命令。
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人反驳他的政策,而这个人竟然是他日后的接班人太子。
现在翅膀还没长硬就如此桀骜不驯,如果再等两年羽翼丰满,岂非要……
想到这里,杨坚怒气冲天,径直呵斥道:“太子,你竟敢妄议朝政,立刻给我滚出去!”
全场一片寂静,只有太子低头缓步出去的脚步声。
李萧天倒是非常佩服这位太子,在皇帝的霸气压迫之下,还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坚持自己的真理,着实不容易。
不过坚持归坚持,他硬碰硬的方法倒是不可取。
竟然当众挑战皇帝的权威,指出对方的错误。以杨坚如此强势的性格,岂能容忍他?
“众位卿家还有没有其他意见,如果没有意见的话……”杨坚正要下决断,继续派出兵马驰援。
“启禀皇帝,微臣李萧天有话要说。”李萧天施施然走了出来,恭恭敬敬地拱手搭礼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