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寂寞的鲸鱼

第140页

    那是骆静语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听不见的。
    从那以后,他开始观察别的小朋友,还有爸爸妈妈的邻居和同事,终于明白,世界是有声音的。小狗会叫,喇叭会响,动画片里的人会说话,烟花除了漂亮,声音还很大。而这些声音别人都听得见,他们也会说话,和他不一样。
    骆静语总会躲在被窝里摸摸自己的耳朵,许愿一觉睡醒他也能听得见,可是一天又一天过去,每天醒来,他的世界从未改变。
    好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姐姐与他一样,都听不见。还是小朋友的骆静语学着安慰自己,没有关系,不是我一个人听不见,姐姐也听不见,姐姐照样可以上学。
    也就在那一年,骆明松想试着给骆静语安装助听器,遗憾的是,经过检测,骆静语和骆晓梅一样,双耳极重度、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两耳都是120分贝以上,也就是听不到自然界的任何声音。
    这种程度的听损安装助听器已经没用,当时,有医生向骆明松推荐人工耳蜗,说是1997年,中国第一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北京顺利完成,接受手术的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手术很成功,机器开启后,小姑娘就听到了声音,以后经过语训还能学会说话。
    医生说语前聋儿童安装人工耳蜗的最佳年龄是十二个月到五周岁,骆静语是合适的,骆晓梅就大了点。骆明松动心了,起了带儿子去北京检查的念头,可是一打听价格,他和阎雅娟都陷入了沉默。
    几十万的费用,在90年代,对于一对在福利工厂工作、每月只有几百块工资的聋哑夫妻来说,是天文数字。他们甚至都没有房子,住的还是工厂宿舍,存下来的几万块钱,是打算买房子的。
    骆明松一度不想放弃,送骆静语去参加语训,据说聋儿恢复一些语言能力,能更适应人工耳蜗的植入。骆明松想的是,如果儿子语训学得好,那就咬咬牙去借钱,带他上北京,毕竟这是一辈子的事儿,听得见和听不见,对孩子来说意义太不一样了。
    可惜的是,因为骆静语从小没有任何听力刺激,更没有进行过语言学习,对于重复又枯燥的语训,他非常排斥,每天都是大哭大闹不愿去。
    小小的他怎么能懂得说话意味着什么?他觉得手语就是说话了,为什么要用小手按着老师的喉咙去感知振动?为什么要学着老师的嘴型去张嘴发声?
    发了声,他也听不见,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说得对不对。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词,老师会让他一遍遍说,怎么说都不对,他根本不知道哪儿不对。他觉得自己的嘴型、舌头和牙齿的位置和老师明明是一样的,可老师就是说他发音不对。
    他伤心地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就这么坚持了一个月,骆静语再也不愿去语训了,抹着眼泪扒着大门不肯出去,一次两次,三次四次,骆明松和阎雅娟决定放弃。
    阎雅娟认为听不见没什么,他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以后骆静语找一个耳聋的姑娘一样可以好好过日子。
    骆明松心里却充满愧疚,尤其是儿子过了五岁生日后,六岁、七岁、八岁……他越来越大,距离人工耳蜗也就越来越远,但是他们家的钱还是凑不够,房子也没买,听说福利工厂即将改制,要是没了工作,往后一大家子都不知该靠什么生活。
    这些事,是骆静语长大以后,家里人陆陆续续告诉他的。对于一双儿女,骆明松一直充满歉意,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骆静语。一是因为在已经有了一个耳聋女儿的前提下,让儿子也带着缺陷出生,二就是因为人工耳蜗。
    两件事,前者本可避免,后者则是因为条件所限,骆明松觉得自己作为父亲,对儿子和女儿实在有太多亏欠。
    想到这些事,骆静语的眼睫垂了下来,他没有埋怨过父母,少年时倒是怪过老天,想着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他生来就和别人不一样呢?
    占喜不知道骆静语在想什么,现阶段,他的想法还不能很好地向她表达。这是很无奈的事,他们聊过这个话题,约定好慢慢来,不着急,不可以因为这个生彼此的气。
    他们都在心里做打算,他愿意为她努力提高书面打字水平,她则愿意为他好好学习手语。
    10点半,占凯威下课了,占喜去教室门口接他,小家伙背着书包、垂头丧气地走出来,看到占喜也不兴奋,只低低地叫了一声:“姑姑。”
    占喜知道父母吵架肯定会对小侄子的心理产生影响,便温柔地哄着他,岔开话题问他上课学了些什么。
    威威的下一堂课是下午1点半,中间有三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往常,占喜会带他去书店里看会儿书,或是去肯德基吃饭休息。秦菲不允许她带威威去玩游乐设施,说小孩玩得太累下午上课会打瞌睡。
    不过这一天,看着小侄子蔫头耷脑的模样,占喜心软了,问他:“威威,你想去玩游乐场吗?”
    威威仰头看她,眨巴着眼睛说:“想,但是妈妈不让我玩。”
    “你妈妈出差啦,今天姑姑带你去玩,我们不告诉你妈妈,好吗?”占喜摸摸他的小脑袋。
    威威终于有了点精神,跳了一下说:“好!我好久没玩游乐场了!”
    “唔……去玩之前,姑姑要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是姑姑的朋友,一个叔叔。”占喜牵着威威往骆静语那儿走,骆静语看到他们,已经从长椅上站了起来。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