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渣了暴君后我跑路了

第124页

    听母亲说了这些事,苏慕宜心道,看来他并未骗自己,年后是要离京去趟南地。
    除夕临近,家中上下都为佳节做准备,廿八这天午后,苏慕宜带皎皎出门去了县主府。
    薛明姝事先得知她会过来,准备了茶汤瓜果招待。
    苏慕宜莞尔道:“我家中商号还有事要忙,便不留下陪坐了,烦请你照看皎皎,酉时初,陛下会接她出门赏花灯。”
    小女郎还想劝几句,却被苏慕宜搪塞回去,安置好皎皎,她不忘交代女儿:“在姑姑家里要听话,记得阿娘交代过你的事吗?”
    皎皎点头,乖巧地道:“记得,要早点儿回姑姑家,等晚上阿娘再来接皎皎回去。”
    苏慕宜摸了摸那软乎乎的小脸,满目温柔。
    ---
    处理完政务,霍珣迫不及待乘车去了县主府。
    甫一进门,便被告知苏慕宜把女儿送过来,径自离开了,尽管在他意料之中,霍珣心中多少还是有点失落。
    皎皎小跑过来,踮着脚,递给他半块芙蓉糕,“姑姑给的,皎皎留了一半,送给您。”
    霍珣接过,心中大为感动,牵着女儿去和薛明姝夫妇用晚膳。
    冬日天色黑得快,不多时,廊下挂起羊角灯,霍珣给皎皎加了件保暖的小披风,与孩子乘车去了朱雀街。
    皎皎虽然只来逛过两次,却已记得大致方位,道旁挂上了各色花灯,行人如织,络绎不绝。
    前方街口被堵住,马车行进不得,霍珣抱着皎皎下车步行。
    越往里走,行人越多,为了让女儿视野更开阔,霍珣让小家伙跨坐在了自己脖子上,与那夜买糖葫芦时一模一样。
    对此,皎皎很是高兴,欢快地与他聊天。
    孩子在他面前从不设防,不出几句,霍珣推断出苏慕宜的去处。
    她既然借口出门探望嘉宁县主,定然不会现在就回去,而她又与薛明姝说家中还有事要忙,想来,应是帮着处理母亲名下商号的一些事务。
    沈家商号在靖安城内一共两家分号,一家城东,一家城北。
    城北的商号位置偏僻,与县主府相去甚远,一来一回至少得一个时辰,她应该是去了城东那家。
    思及此,霍珣开口,故意诱哄女儿:“前面放着一盏很大的花灯,足有两层楼那么高,皎皎想不想和阿娘一起看?”
    “想的。”皎皎乌黑的眸子倏地明亮,而后小声道,“可是,阿娘没有告诉皎皎她去了哪里,只说让我在姑姑家里等她。”
    霍珣扬眉一笑,“伯伯带你去找她。”
    ---
    内室,灯焰的光芒渐渐黯淡,苏慕宜挑了挑灯芯,对完账簿最后一页,交还给账房老先生,“我看过了,并无错漏之处。”
    那账房是从前在雁城时负责教授她的老师傅,后来大燕与北戎开战,他回了靖安颐养天年,因为人宽厚老实,又被她母亲沈氏请出山,帮着打理名下分号的账务。
    “小姐请放心,老朽做事不会出错。”老先生捋了捋白须,好心提醒她,“时辰也不早了,您早些回府,以免国公夫人担心。”
    苏慕宜道:“我女儿还在嘉宁县主府上,须得先将她接回来。”
    老先生起身送她出门,又说近来南地商号有几味药材卖得特别好,是否要多囤些。
    几味药材都是治疗风寒的常用药材,苏慕宜细心记下,并说,如果有充足货源,囤些也无妨。
    走出商号不远,撞上身量高大的俊美男人,被他抱在怀里的皎皎抢先开口,“伯伯,阿娘果然在这里。”
    她并未透露去处,也不知霍珣是怎么寻到这里来的。
    “您怎么过来了?”苏慕宜笑了一笑,又对皎皎说,“今夜玩得开心吗?夜深了,和阿娘回家罢。”
    “不好。”皎皎紧紧抱着霍珣的脖颈,神色笃定,“伯伯说了,朱雀街有盏两层楼高的大花灯,皎皎要去看仙灯,阿娘也一起。”
    两层楼高?她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花灯,听起来新奇,隐隐又觉得,是霍珣故意诓骗孩子的。
    霍珣抱着皎皎走近,温言道:“一起去吧,离这里不远,再走两条街便能到了。”
    其实她应该拒绝的,可是看见皎皎眼底的期盼,忽然便有些动摇。
    假使霍珣撒谎,前面没有什么仙灯,正好借此机会拆穿他的伪装,省得女儿每次都被他轻易骗了去。
    穿过两条街道,霍珣并未带她们继续前行,而是进了一座茶楼。
    众人上到二楼临窗的雅间,褚叡等候多时,抱拳行礼:“臣见过主上、苏娘子。”
    “褚叔叔。”皎皎甜甜地道,“花灯在哪里呀?”
    “请小小姐稍等片刻。”说着,褚叡走过去推开窗,十来丈外,一座装饰各色彩绸、金玉的硕大仙灯赫然映入眼帘。
    仙灯高耸入云,比两层楼还要高,靖安百姓们攒聚在仙灯周围观赏,远远望过去,只见乌泱泱一片。
    皎皎惊叹不已,看的目不转睛。
    帮忙布置好茶汤瓜果,褚叡自觉退到外面等候,贴心地合上门。
    “赏灯的游人太多了,视线也没有这里好,所以我便提前订了雅间。”霍珣解释。
    苏慕宜当然看得出他的用心,“谢谢。”
    靖安自开放夜市以来,风貌大变,目之所及,皆是熙然繁华,这些年他在治理国家、改善民生方面费了不少心思,才有今日帝都。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