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在年代文中过日子

第372页

    现在听到孩子自立自强,也是很欣慰的。
    转而又关心起三个女儿来,“你们仨怎么没买卧铺啊?”
    “没买到。我们也没坐过硬座,就买了。”她们到了沈市就买了火车票,但仍然是没有。
    她真不知道卧铺票这么畅销。
    “那睡一晚上可累,而且人多手杂,一定要注意安全。”宋红米叮嘱道。
    硬座可不只有坐票还有站票呢,人一挤就容易出事。
    那边玲子声音更小了,“我们商量好了,轮班睡觉,没事的。”
    “你在哪儿打电话呢?”宋红米就是有些好奇。
    “就是火车中间过道。”玲子回道。
    “快回去吧,有事就给爸妈打电话。”宋红米挂了电话。
    柳宵又拿过去了,“我给大哥打个电话,让他去火车站接人。仨丫头的行李可不少。”
    ……
    转天一早,宋红米和柳宵夫妻俩也开车上路了。
    在城里,不可能开的太快。
    两人早上没做饭,直接在外边吃的热面皮和菜豆腐。
    又买了一个锅盔、几个肉夹馍和几瓶矿泉水。
    “马上就要出城了,现在就有些想念西安的美食的。”宋红米扭头回看。
    “我随时可以陪你回来的。即使以后三个孩子要留在京城,我陪你回西安养老。”这不是早就说好的么。
    宋红米点头,“好。仨孩子差不多到县城了吧?”
    柳宵看看手表,“不晚点的话,还有十几分钟就该到了。”
    “等玲子给咱们打电话吧。”宋红米觉得这十几分钟有些漫长。
    当听到小灵通的铃声,她很是松口气。
    终于来电话了。
    立马接通,“喂!到了。看到大伯了,好好。大哥麻烦您啦,你们什么时候回老家,下午啊,行,行,没办法,厂子这边太忙,离不开人,好好,下次肯定回去。”
    挂了电话,宋红米给柳宵复述了下,“你大哥接到孩子们了。让她们中午在县城吃一顿,下午打车回老家。以前老家到县城的路没有修特别颠簸,还是坐牛车,颠的屁股老疼,我还记得仨孩子都挺不乐意在老家待的,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待的习惯。”
    柳宵还是挺有信心的,“老人不愿意去县城住,老家那边也是新修的大瓦房,挺宽敞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咱家三个孩子不是那种娇气的。”
    宋红米抱怨道,“这人跟人就不一样,你教你兄弟姐妹卤肉,我教兄弟姐妹做糕点,这两项技术也差不了多少,结果你家这帮兄弟姐妹算是开窍了,不卖卤肉也做起了各种小买卖,现在过得都不差,我的那些兄弟姐妹感觉还像没拐过那个弯儿来,好在还知道买房,不过都是在县城买的房子,其实我的建议是直接去市里买,一步到位。”
    柳宵倒是看得开,“也不用强求,主要是他们的眼光和思想没那么长远,认为在县里买房已经足够用了,市里他们够不着,感觉没依没靠的,就像我大哥其实有钱,但他也没在市里买房。”
    宋红米嘟囔一句,“以后有他们后悔的。”
    也就不再说这事了。
    反而掏出一张大大的全国地图。
    “咱们要在哪里休息呢?”刚出城,她就想着休息了,也是没色i了。“现在京昆高速还没全线通车,要不然用不了那么长时间。咱们到了太原休息一下。”
    “行,你来安排。”柳宵表示都听老婆的。
    她们中午轮流在车上吃的,吃的肉夹馍。
    下午到的太原,在太原吃了莜面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属于晋菜。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栳栳”。
    工艺讲究,成形美观,口感劲道,属于地地道道的当地美食。
    宋红米就着一大碗羊杂碎吃的很是过瘾,出了不少汗。
    吃完饭,她们在一家四星级宾馆住了一宿,竖日一早再次启程。
    这次没在休息了,一口气到了京城。
    已经是半夜了。
    她们开车不快,加上路程有些不熟。
    有些绕路了。
    到了京城的家,宋红米就拉着柳宵休息,“洗漱一下就睡觉,行李别管,明天再说。”
    心里心疼的不行,她不过开了两三个小时,剩下的都是老公开的。
    肯定可累了。
    柳宵也忍不住揉揉腰,到底年岁大了,长时间开车有些腰酸。
    ……
    “玲子啊,你们哪天回来?”宋红米问道。
    “妈,我们想后天回。爷奶她们不让,总说让多待几天,还…”玲子欲言又止,“反正不想呆了。”
    宋红米沉默了下,“你让盼盼接电话。”
    好一会,电话才到盼盼手里。
    “到底怎么了?”宋红米知道问盼盼准没错。
    “也没多大事,就是我爷奶把我们仨,特别是欣欣当成了香饽饽,四处和人显摆,我们都跟动物园的猴子似地了,整个村子都来看西洋镜了,还不用买票。”听出来,盼盼也是有两分怨气的,小姑娘毕竟脸皮薄。“还有人给我们介绍对象,还说是我们长辈,我都不认识。”
    宋红米噗嗤一声笑了,赶紧捂住,“知道了,回头告诉你爸,让他给你爷打电话。姥姥那边去了么?”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