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在年代文中过日子

第112页

    “再忍忍,我们马上就要到家了。”柳宵将怀里人搂紧。
    两人身上盖着双层被子,要不然更不好过。
    “把我伸进我袄袖子里。”柳宵见她不动弹,自己动手,将红米的手往他袖子里塞。
    在这个封闭的小空间里,宋红米胆子大了,“我想搂着你。”
    所以不想放手。
    “我搂你,这样你更暖和。”柳宵摸了摸她的脸,也是冰凉凉,将围巾往上提提,也不管挡没挡住眼睛,“明年一定给你弄件军大衣。”
    “其实在学校还好,没想到坐牛车这么冷。”她的棉袄厚度在寝室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傍晚起风了,你听外头的风声,咱们被子厚归厚,不抗风。”柳宵再度调整姿势,将人抱紧。
    两人就这么互相依偎着取暖。
    这么大的风,能说善言的赶车师傅也闭紧了嘴巴,害怕灌一肚子风。
    直到到了宋家大队,师傅才往后扭头,高喊了声,“到了啊。”
    两人终于舍得被被窝里爬出来了。
    “真到家了。”
    宋红米一说话,嘴巴前都是哈气,“太冷了,都没人出来。”
    路上一个人影没有。
    牛车师傅嘿嘿一笑,“都吃不饱,出来干啥,往炕上躺着还能省点力气,还能少吃点粮食。你们宋家大队今年可好过…”
    牛车稳稳的停在宋家大门前。
    “爹、娘!”宋红米高喊了两声,也不知道她们能不能听到。
    毕竟她们住在后院,风又这么大。
    柳宵更是麻利的跳下了牛车,伸手扶着宋红米下车。
    这时候宋二哥出来了。
    他还自己住在前院。
    宋红米使劲摆手,“二哥!我回来啦!”
    宋二哥进跑两步,打开木栅栏门,“爹娘都念叨着,说你也该回来了。”
    柳宵也跟着喊人。
    “二哥,这些都是我的,赶紧帮我搬。”宋红米自觉看行李。
    柳宵已经抱起被褥往里走了。
    “要不先放我屋,你屋好长时间没住人了。”宋二哥冲着宋红米说道。
    “柳宵哥,放东屋吧。”她屋子炕上肯定都是灰。
    得擦擦再放东西。
    “你东西咋这多!”宋二哥抱着小人书袋子,“里头啥玩意,这沉。”
    “是老师借我的书,小心点,要还的。”宋红米故意说的老大声,“那个包袱里也有书,轻拿轻放,在图书馆借的,有押金的。”
    她是说给赶车师傅的,可不想让他脑补,她带回来多少好东西。
    这个灾年,财不露白才是王道。
    “你们这些会读书的娃子就是爱书。”赶车师傅感叹了句。
    属于宋红米的东西都搬完了,“红米我先回家了,回头来找你。”
    柳宵再次坐上了牛车。
    宋红米和柳宵约定好,又和赶车师傅道谢,“麻烦师傅了。”
    看着牛车走远,看着柳宵哥冲她比划,让她快进屋,她才和宋二哥进了屋子。
    “我去后屋看看爹娘去。”宋红米没着急收拾屋子,“我带了不少好东西呢。”
    宋红米一进后屋,宋小弟第一个冲出来了,抱着她就不撒手。“小姐,你咋才回来,我都放假好几天了。”
    宋爹宋母她们也都很高兴,“快脱鞋上炕,冻着了吧。”
    很快,一家人都聚集到了东屋。
    宋红米坐在火热的炕头,舒服的直哼哼,终于把那股子寒气都甩掉了。
    “瘦了啊,学校吃的不好啊。”宋母摸摸宋红米脸蛋,“咋这冰凉。”
    宋红米觉得自己没瘦,只不过长个抽条了,不过也没辩白,有一种瘦是亲娘觉得你瘦,不瘦也瘦!“吃的挺好的,我一个月有五块钱补助,学校还给□□,都用不完。二哥,你去翻翻,我带回来不少好东西呢。”
    “我去,我去!”宋小弟最是积极。
    “买啥啊,有钱你就攒着。家里啥也不缺。”宋母念叨着。
    最后宋大哥、宋二哥和宋小弟一起去的。
    宋红米就和爹娘聊起了s市的种种。
    其实宋家村离市区没有多远,只不过交通不给力罢了。
    不一会,宋大哥他们就回来了,手里都拿着东西。
    宋小弟更是宝贝似的抱着暖壶。
    宋红米之前把暖壶放空间里了,快到家了才拿出来,被他给翻出来了。
    “你哪弄的暖壶票?”宋母从宋小弟那拿过暖壶好一顿稀罕。
    “和老师换的。”宋红米笑眯眯瞎几把扯,“我期中考试全年级第一。”
    “这都是啥?”宋大姐打开包袱,自然就看到了好多东西,毛巾、布卷、胶皮鞋子…
    宋母也顾不得暖壶了,“让我试试这胶鞋,看这大小我能穿。”
    宋大姐和一直没咋说话的宋二姐一人拿了条毛巾。
    “红米,你咋没挑挑,跑线了。”宋大姐看的仔细,看出问题来了。
    宋红米顺势说道,“这些都是瑕疵品,不要票的,价格也便宜,要不然我哪有钱买这么多。”
    “瑕疵品就是有坏的。”宋大姐懂了。
    “这卷布也是坏的?”宋大姐很是可惜。
    “不算坏,就是颜色花了。”宋红米帮着把布卷摊开。
    “这得有好几米了吧,少说能做两套衣服。”宋母又高兴了,“这得多少钱?”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