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
为了鼓励大伙努力干活,秋收的工分都是上涨的。
宋母嘟囔了句,“咋点子这么寸,说好明年给老大找对象的。”
“娘你可要慎重,这可不是多双筷子的事,万一对方娘家没有粮食来借,咱借不借。”宋红米忍不住吓唬了宋母一句。
在心里对着宋大哥倒了句歉,看来他还得多打几年光棍。
不过就是三年后,宋大哥年纪也不大,不耽误什么。
能做的她都做了,当晚宋红米睡了场好觉。
第二天学校,关于老和尚的事情居然有人在说了。
版本还是不一样的,讨水喝还是有的,可是后续改编了,变成了老和尚一步几里,两三步人就不见了。
宋红米一点不奇怪,说不定哪天这老和尚就三头六臂了呢。
中午,二班教室。
宋红米正在吃柳宵哥夹给他的茄子干。
“我爹想去黑市买粮食呢。”柳宵突然开了句。
“觉悟这么高?”宋红米有点惊讶。
柳宵扯扯嘴,“我家情况特殊,我家八口人,挣工分才两个,剩下的都是孩子,我爹还不是那种能干活的,一天七八个工分就多说了,之前分的粮食就不怎么够,好在以前家里存了一些,现在早就不剩了。”
宋红米一想还真是,他家以前地少的时候,几乎都是他后娘干,柳爹在外边儿卖手艺挣钱。
现在田地都是集体的了,靠挣工分了换粮食,他后娘就是满工分,一年到头也换不了多少粮食。
他家也六个孩子呢,真心不少。
她们家也是八口人,六个孩子,可是能挣工分的却有四人,而且宋爹宋母都很能干。
这么一对比,柳家是有点惨。
“那柳爹手里有钱么?咱们其实用不了太多,可以以你爷爷为借口拿一部分给他。”宋红米算过,她们买一千多斤粮食,即使加价够买,也就一百多块的样子。
这还是都买稻谷,要是买高粱这种粗粮,价格更便宜。
所以她们手里的钱还剩下绝大部分。
不得不说,如今的钱真的是值钱。
柳宵并没说不要,“那我回头套套话,要是他那真没有的话,就借他一百。”
“还可以多借点。”宋红米巴不得柳家多买些粮食呢。
“太多了,我怕他不信。我更怕他不和我说实话。”柳宵有点愁。
因为他知道他爹很要面子的。
宋红米给出主意,“那你干脆别问,直接给钱得了。你家两年前刚盖了房子,估计手头不会太宽裕。不过你也得把借口想好。”
柳宵觉得这样也可以,“行,那你回头给我一百。”
“那个老和尚真的是太及时了。”要不然她即使想到这个办法,也没“演员”配合。
柳宵却觉得都是红米的功劳,“还是你聪慧。”
宋红米用手遮着嘴巴,趴在柳宵耳边小声说道,“这套路都是以后电视演烂了的,可不是我首创。”
她不过站在了很多宫斗电视剧的肩膀上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64章 五十年代小奋斗(26)
五九年初秋,宋家大队没有快要秋收的喜悦,因为干旱,今年收成注定不会太好。
队员们靠着日夜挑水,累死累活的救活了一部分,但是减产已经成为必然。
队里的老人们苦着脸蹲在田垄上,手上摸着稻穗。
今年因为缺水的关系,稻穗都挺瘪的,不够饱满。
“这一亩地能收二百斤就不错了。”老人边说边摇头,“还得交公粮呢,咋还有粮食往下分,今年要苦喽。”
不只老人们愁,所有人都在愁,连平时就想着玩的小孩子也勤快起来,跟着哥哥姐姐们挖野菜采蘑菇。
不过没到绝望的时候,因为去年老和尚的事,差不多家家都或多或少的留了些粮食。
一时半会不会饿死。
但是人们真正怕的是,天灾会继续,因为老和尚说了要三四年呢。
以前他们半信半疑,现在却是深信不疑。
但越是相信越是绝望,因为留的粮食太少了,一年还将把熬过去,三四年怎么活。
宋大伯作为队长,愁的嘴上全是大火泡。
这几天他没少往镇上跑。
可上边也没啥信儿。
不过听说外头闹灾得地方很多,他们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上边一时半会顾不上他们。
也就是说,公粮还要照常交。
可交了公粮,剩下的粮食估计连人头粮都不够。
这还是他听了二弟的话,改种了不少耐旱的高粱和地瓜。
要不然更惨。
宋大伯抹了把脸,准备把队上的老人和干部都叫到一起,商量一下咋办。
宋爹也被叫去了。
晚上宋红米写完作业,又鸟悄去了新房东屋。
木板门不隔音,影影绰绰的听到宋爹娘在说话。
她往西屋看看,已经没亮了,应该是睡觉了。
小声敲了下门,“爹娘,是我。”
慢慢的推门而入,宋红米还扭头看了眼西屋。
很好,仍然没动静。
宋红米进屋关门喊人一气呵成。
“你成天就闹妖,大晚上的不睡觉,来干啥。”宋母心气正不顺呢。
宋红米对着宋母傻笑两声,抓着宋爹急问,“爹,大伯他咋说的?”
--
宋母嘟囔了句,“咋点子这么寸,说好明年给老大找对象的。”
“娘你可要慎重,这可不是多双筷子的事,万一对方娘家没有粮食来借,咱借不借。”宋红米忍不住吓唬了宋母一句。
在心里对着宋大哥倒了句歉,看来他还得多打几年光棍。
不过就是三年后,宋大哥年纪也不大,不耽误什么。
能做的她都做了,当晚宋红米睡了场好觉。
第二天学校,关于老和尚的事情居然有人在说了。
版本还是不一样的,讨水喝还是有的,可是后续改编了,变成了老和尚一步几里,两三步人就不见了。
宋红米一点不奇怪,说不定哪天这老和尚就三头六臂了呢。
中午,二班教室。
宋红米正在吃柳宵哥夹给他的茄子干。
“我爹想去黑市买粮食呢。”柳宵突然开了句。
“觉悟这么高?”宋红米有点惊讶。
柳宵扯扯嘴,“我家情况特殊,我家八口人,挣工分才两个,剩下的都是孩子,我爹还不是那种能干活的,一天七八个工分就多说了,之前分的粮食就不怎么够,好在以前家里存了一些,现在早就不剩了。”
宋红米一想还真是,他家以前地少的时候,几乎都是他后娘干,柳爹在外边儿卖手艺挣钱。
现在田地都是集体的了,靠挣工分了换粮食,他后娘就是满工分,一年到头也换不了多少粮食。
他家也六个孩子呢,真心不少。
她们家也是八口人,六个孩子,可是能挣工分的却有四人,而且宋爹宋母都很能干。
这么一对比,柳家是有点惨。
“那柳爹手里有钱么?咱们其实用不了太多,可以以你爷爷为借口拿一部分给他。”宋红米算过,她们买一千多斤粮食,即使加价够买,也就一百多块的样子。
这还是都买稻谷,要是买高粱这种粗粮,价格更便宜。
所以她们手里的钱还剩下绝大部分。
不得不说,如今的钱真的是值钱。
柳宵并没说不要,“那我回头套套话,要是他那真没有的话,就借他一百。”
“还可以多借点。”宋红米巴不得柳家多买些粮食呢。
“太多了,我怕他不信。我更怕他不和我说实话。”柳宵有点愁。
因为他知道他爹很要面子的。
宋红米给出主意,“那你干脆别问,直接给钱得了。你家两年前刚盖了房子,估计手头不会太宽裕。不过你也得把借口想好。”
柳宵觉得这样也可以,“行,那你回头给我一百。”
“那个老和尚真的是太及时了。”要不然她即使想到这个办法,也没“演员”配合。
柳宵却觉得都是红米的功劳,“还是你聪慧。”
宋红米用手遮着嘴巴,趴在柳宵耳边小声说道,“这套路都是以后电视演烂了的,可不是我首创。”
她不过站在了很多宫斗电视剧的肩膀上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64章 五十年代小奋斗(26)
五九年初秋,宋家大队没有快要秋收的喜悦,因为干旱,今年收成注定不会太好。
队员们靠着日夜挑水,累死累活的救活了一部分,但是减产已经成为必然。
队里的老人们苦着脸蹲在田垄上,手上摸着稻穗。
今年因为缺水的关系,稻穗都挺瘪的,不够饱满。
“这一亩地能收二百斤就不错了。”老人边说边摇头,“还得交公粮呢,咋还有粮食往下分,今年要苦喽。”
不只老人们愁,所有人都在愁,连平时就想着玩的小孩子也勤快起来,跟着哥哥姐姐们挖野菜采蘑菇。
不过没到绝望的时候,因为去年老和尚的事,差不多家家都或多或少的留了些粮食。
一时半会不会饿死。
但是人们真正怕的是,天灾会继续,因为老和尚说了要三四年呢。
以前他们半信半疑,现在却是深信不疑。
但越是相信越是绝望,因为留的粮食太少了,一年还将把熬过去,三四年怎么活。
宋大伯作为队长,愁的嘴上全是大火泡。
这几天他没少往镇上跑。
可上边也没啥信儿。
不过听说外头闹灾得地方很多,他们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上边一时半会顾不上他们。
也就是说,公粮还要照常交。
可交了公粮,剩下的粮食估计连人头粮都不够。
这还是他听了二弟的话,改种了不少耐旱的高粱和地瓜。
要不然更惨。
宋大伯抹了把脸,准备把队上的老人和干部都叫到一起,商量一下咋办。
宋爹也被叫去了。
晚上宋红米写完作业,又鸟悄去了新房东屋。
木板门不隔音,影影绰绰的听到宋爹娘在说话。
她往西屋看看,已经没亮了,应该是睡觉了。
小声敲了下门,“爹娘,是我。”
慢慢的推门而入,宋红米还扭头看了眼西屋。
很好,仍然没动静。
宋红米进屋关门喊人一气呵成。
“你成天就闹妖,大晚上的不睡觉,来干啥。”宋母心气正不顺呢。
宋红米对着宋母傻笑两声,抓着宋爹急问,“爹,大伯他咋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