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
“有的时候,都不需要别人开口询问我,我也会主动给他们讲起这个故事。”
“到了后来,他们都觉得我是现代版的祥林嫂了。”
或许是因为回想起不愿意面对的过往,王长勇的声音也有一点点的颤抖:
“《生于淤泥》主角原型,其实是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孩子,或者说是我以前教过无数类似孩子的缩影吧。”
“我并不是他的班主任,只不过是教过他的政治课罢了。”
王长勇短续断断的说起了一段往事,其实这个往事也很简单,大不了就是当年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穷到没有办法上学罢了。
“那个时候国家刚刚实行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他才初三,家里就让他必须都退学。”
“但这孩子是真的想读书,真的想学习,而且他也很聪明,年纪第一呢,能甩第二名十几分。”
“不过他家里出了点事情,没有成年劳动力了。”
“他疯狂地在学校里求老师,让老师给他想办法,说他想继续读书,读高中、考大学,想离开这个小小的县城。”
“学校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他家里的父母是打死都不同意,觉得我们学校就是想赚钱。”
“当时我们那儿九年义务教育根本就不强制,说着免费,但书本费依然照收。”[1]
“家里让他回去种地,过几年就娶媳妇、生孩子。这就是农村数千年来形成的,没有办法抵抗的惯性吧。”
“我,真的没有办法啊。”
说实话,王长勇在他的教育生涯之中,像这样的孩子没有看到过一百个,也有几十个了。
习惯了,冷漠了,而且也无能为力。
毕竟王长勇就是一所城镇中学的老师,从农村来读书的孩子不要太多。
按照正常情况,再等两三年,王长勇就会彻底忘记这个人。
如果说这个孩子当初为什么能够让王长勇记住,就是因为这个孩子是真的聪明,而且特别善良、特别开朗。
哪怕王长勇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有那么多的学生,但是这个小孩子的成绩在王长勇所教过的学生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而且特别的懂事。
真的特别有天赋一小孩儿。
所在他退学之前,王长勇还专门找上他,和他聊了几句。
“我还记得当时我给他说:只要你好好的努力奋斗,这个世界始终不会亏待你的,你一定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现在我还记得特清楚,他听了我的话之后,很认真地对我点了点头。”
“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有钱人,然后我还要会学校读书。”
“这件事情就这么也过去了,类似的学生实在太多了,我根本记不住。”
直到很多年,很多年之后,王长勇突然听到当地农村有一个男人犯了杀人抢劫罪,最后被判了死刑,而且就在他们当地执行。
本来就是个小县城,杀人犯这种“大新闻”立刻闹得满城皆知。
那个时候的报纸根本就没有什么隐私权,立刻把事情始末都报道出来,这个男孩从小到大的经历都被扒得一干二净。
甚至这个小孩当年在他们学校读书的经历也全部写了出来,甚至还专门找上了王长勇进行采访。
王长勇才感觉到有多么的荒唐。
也是和记者的交流,王长勇才这个小孩从小到大到底接受了多少的痛苦,有多少次不甘与挣扎,结果一次次被现实击倒。
这件事情,也就成了王长勇内心中的一个心结。
到现在王长勇都记得,记者的话筒就像耳光一样,扇在王长勇脸上:
“你是人民教师吗?这明明可以避免的悲剧,你到底做了什么呢?”
“一个出生于社会底层的孩子,真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走,让自己的人生走到一个更好的台阶上吗?”
也是从这件事情之后,王长勇越发坚定,自己一定要在教师岗位上继续干下去,而且自己不能再想以前一样无动于衷。
从那之后,王长勇赞助了十几个因为没有钱而准备退学的学生。
这也是秦砚为什么会如此敬佩王长勇的原因。
在王长勇的故事里,他把自己给描述成为了一个没有师德的老师,因为他的疏忽,因为他的冷漠,让这样一个孩子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言语之中,全部都是对于自己的憎恶。
说完之后,王长勇还特别抱歉地说了一句:
“哎,不好意思,又让你们这些年轻人听我这个老头子抱怨当年往事。”
秦砚知识默默提起茶壶,很慎重给王长勇斟满茶水,说道:
“王老师,您做得已经很棒了,有的事情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改变而已。”
秦砚说这些话的同时,给旁边的谢北杨递了一张纸巾。
从一开始,谢北杨就坐在旁边听王长勇讲这个故事。听着听着,谢北杨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得稀里哗啦。
谢北杨的共情能力实在是太出色了,这也让他特别敏感。
虽然谢北杨对于故事中所描述的那种底层生活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一个好的故事拥有极其强大的感染能力,瞬间把谢北杨带到了无法挣脱的泥泞中去,让他没有办法隐藏自己的情绪。
王长勇很慎重地说道:
--
“到了后来,他们都觉得我是现代版的祥林嫂了。”
或许是因为回想起不愿意面对的过往,王长勇的声音也有一点点的颤抖:
“《生于淤泥》主角原型,其实是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孩子,或者说是我以前教过无数类似孩子的缩影吧。”
“我并不是他的班主任,只不过是教过他的政治课罢了。”
王长勇短续断断的说起了一段往事,其实这个往事也很简单,大不了就是当年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穷到没有办法上学罢了。
“那个时候国家刚刚实行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他才初三,家里就让他必须都退学。”
“但这孩子是真的想读书,真的想学习,而且他也很聪明,年纪第一呢,能甩第二名十几分。”
“不过他家里出了点事情,没有成年劳动力了。”
“他疯狂地在学校里求老师,让老师给他想办法,说他想继续读书,读高中、考大学,想离开这个小小的县城。”
“学校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他家里的父母是打死都不同意,觉得我们学校就是想赚钱。”
“当时我们那儿九年义务教育根本就不强制,说着免费,但书本费依然照收。”[1]
“家里让他回去种地,过几年就娶媳妇、生孩子。这就是农村数千年来形成的,没有办法抵抗的惯性吧。”
“我,真的没有办法啊。”
说实话,王长勇在他的教育生涯之中,像这样的孩子没有看到过一百个,也有几十个了。
习惯了,冷漠了,而且也无能为力。
毕竟王长勇就是一所城镇中学的老师,从农村来读书的孩子不要太多。
按照正常情况,再等两三年,王长勇就会彻底忘记这个人。
如果说这个孩子当初为什么能够让王长勇记住,就是因为这个孩子是真的聪明,而且特别善良、特别开朗。
哪怕王长勇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有那么多的学生,但是这个小孩子的成绩在王长勇所教过的学生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而且特别的懂事。
真的特别有天赋一小孩儿。
所在他退学之前,王长勇还专门找上他,和他聊了几句。
“我还记得当时我给他说:只要你好好的努力奋斗,这个世界始终不会亏待你的,你一定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现在我还记得特清楚,他听了我的话之后,很认真地对我点了点头。”
“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有钱人,然后我还要会学校读书。”
“这件事情就这么也过去了,类似的学生实在太多了,我根本记不住。”
直到很多年,很多年之后,王长勇突然听到当地农村有一个男人犯了杀人抢劫罪,最后被判了死刑,而且就在他们当地执行。
本来就是个小县城,杀人犯这种“大新闻”立刻闹得满城皆知。
那个时候的报纸根本就没有什么隐私权,立刻把事情始末都报道出来,这个男孩从小到大的经历都被扒得一干二净。
甚至这个小孩当年在他们学校读书的经历也全部写了出来,甚至还专门找上了王长勇进行采访。
王长勇才感觉到有多么的荒唐。
也是和记者的交流,王长勇才这个小孩从小到大到底接受了多少的痛苦,有多少次不甘与挣扎,结果一次次被现实击倒。
这件事情,也就成了王长勇内心中的一个心结。
到现在王长勇都记得,记者的话筒就像耳光一样,扇在王长勇脸上:
“你是人民教师吗?这明明可以避免的悲剧,你到底做了什么呢?”
“一个出生于社会底层的孩子,真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走,让自己的人生走到一个更好的台阶上吗?”
也是从这件事情之后,王长勇越发坚定,自己一定要在教师岗位上继续干下去,而且自己不能再想以前一样无动于衷。
从那之后,王长勇赞助了十几个因为没有钱而准备退学的学生。
这也是秦砚为什么会如此敬佩王长勇的原因。
在王长勇的故事里,他把自己给描述成为了一个没有师德的老师,因为他的疏忽,因为他的冷漠,让这样一个孩子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言语之中,全部都是对于自己的憎恶。
说完之后,王长勇还特别抱歉地说了一句:
“哎,不好意思,又让你们这些年轻人听我这个老头子抱怨当年往事。”
秦砚知识默默提起茶壶,很慎重给王长勇斟满茶水,说道:
“王老师,您做得已经很棒了,有的事情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改变而已。”
秦砚说这些话的同时,给旁边的谢北杨递了一张纸巾。
从一开始,谢北杨就坐在旁边听王长勇讲这个故事。听着听着,谢北杨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得稀里哗啦。
谢北杨的共情能力实在是太出色了,这也让他特别敏感。
虽然谢北杨对于故事中所描述的那种底层生活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一个好的故事拥有极其强大的感染能力,瞬间把谢北杨带到了无法挣脱的泥泞中去,让他没有办法隐藏自己的情绪。
王长勇很慎重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