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我的美食成为星际非遗

第123页

    做法以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其薄等与韭叶,其细比于挂面,可以成三棱执行,可以成中空之形。
    油泼面的香味儿实在过于霸道,花椒与辣椒特有的香味被热油刺激出来,在后厨里飘荡着。
    下午恶补了司星以前视频的急性子差点直接摔锅铲。
    唉,看完司老师的美食好受打击啊。急性子愁眉苦脸,我但凡能有十分之一,我早就成了三级厨师了。
    红棉袄也在后厨,闻见了空气里的鲜香味默不作声。
    他很想说不过这样,然而犹豫了一下,还是认栽一样继续切着手里的萝卜片。
    蒋老倒是不客气,直接说:我尝尝你这面。
    司星做的有多,便给他下了一小碗。
    面很薄,送进嘴里却有些筋道,更先尝到的的是附着在表面的辣椒面和花椒面,鲜香麻辣,司星知道蒋老吃醋,给他放了一点,这面里就带了一点儿酸辣味。
    蒋老两口就把面嗦完了:吃着很痛快!
    司星弯了眼。
    陕西那一块的美食都这样,粗犷中带着一点细,譬如羊肉泡馍,馍馍开头吃的时候有点干硬,在羊肉汤里泡上一阵子就变成细软的,能抿进胃里,叫人一下子就能想起高原荒漠之上漂浮的细沙。
    司星曾经自驾游,从南方某座小城一路开到了川省,路上经过了徽省、鄂省、陕西,徽省给他的感觉是空旷,鄂省则像是个过渡带,从平坦慢慢上升,陕西就是标准的高原了。
    司星依旧记得,那天早上他睡得朦朦胧胧,从雾蒙蒙的汽车窗子往外看,黄沙裹挟着风吹乱枯草的场景。
    他去过许多的城市与省份,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光走着逛着,都会生出油然的自豪之情:这一大片土地,都是他的祖国。
    各种文化都在这一片土地上蓬勃发展着,江苏的六朝古都、北京的京剧、河北的多民族建筑、内蒙古的草原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民谣、山东的士林风气等等。
    唉。
    越想越觉得惆怅。
    为什么到了星际时代,这些文化就开始没落了呢?
    司星甚至想再来一次自驾游,去往各地,看一看各地的美食。
    等国宴结束以后吧。
    司星想。
    做完了北京的炸酱面和陕西的油泼面,就到了河南的烩面。
    烩面属于豫菜体系,中国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和徽菜。前四者成名于清代,后四者成名于近现代。
    豫菜却不属于其中,原因是它的成名时期更加得早,在北宋时期,豫菜就开始形成并且盛行了,后面的八大菜系多多少少有受到豫菜的影响,而且,有烹饪鼻祖之称的伊尹就出生在河南开封,业内也有说豫菜是各大菜系之母的。
    豫菜的主要传统是五味调和,强调和谐、适中,因此,才会有烩面。
    烩面的面条与油泼面的面相同。
    而它的精华就在于烩面的汤。
    最开始穷人不讲究的时候,什么配菜都爱往里头加,杂七杂八混在一起,菘菜、萝卜之类的,都加到面里头,热气腾腾的一碗,稀里呼噜就能灌进胃里,再冷的冬天都能冒出一身的热汗。
    后来人们就讲究了。
    汤换成了羊汤,羊肉与羊骨混合炖在一起,讲究大火猛滚,小火轻煨,过后再撒上七八味儿的中药:党参、当归、白芷之类的,为的是营养丰富、养生。
    配菜也更丰富了,什么鹌鹑蛋、海带丝、海参之类的都往里头加。
    相传八国联军侵华过后,慈禧太后落难逃亡,还不忘让大总管给她来一碗烩面。
    这后厨房准备的菜都是最新鲜的,司星挑了一些味道鲜美的放进去。
    本来羊肉汤应该要炖煮5个小时以上,但是时间来不及了,司星只能动用了星际高科技,加速炖煮,不过半小时就能好,表面上看来是一样的,色白汤浓,但这种加速炖煮的到底口感不如正常炖煮的食材,勉强凑活。
    这一碗烩面司星没有加辣,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羊肉汤。
    烩面讲究大碗,司星直接挑了厨房最大的一个,蓝底青花的大瓷碗,色泽浓白的羊肉汤,翠绿挺括的小青菜、滴溜圆滚的鹌鹑蛋
    蒋老忽然就无心做菜了。
    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坐在司星旁边,端着大碗哧溜哧溜吃面。
    过后司星又做了四川的担担面、河北的龙须面、山东的打卤面。
    担担面也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最开始是小贩挑着担子叫卖得来的名字,与其他面条相比,担担面的调料很多,除了基础的酱油等,还会加碎米芽菜,也就是腌制好的芥菜丝儿咸口的,炒肉末特别好吃,混进面里很香。
    除了一些差不多的配菜,四川担担面还会加一样特殊的菜:豌豆尖尖。
    四川人是真的很喜欢吃豌豆尖尖,平常下面必定都要放一把,吃火锅也要烫一把,就馋它一个嫩。
    打卤面就主要是用卤的东西拌白面,分清卤和混卤,比较重口。
    龙须面就是现代人常吃的挂面了,本来是二月二龙抬头吃的多一点,后来机械化生产以后就流入了千万家。
    外头坐着的都是大男人,司星全都用大碗盛的面,直接用托盘端了出去。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