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
……
京城内,开封府旁。
潘元青看着身边眼睛肿的像核桃一样的少年,不由问道:“不去送送吗?”
“送什么?该做的不该做的,我全都做了。”叶安哑着嗓子,这倒不是因为赵雯,完全是那天抱着老师哭的太用力,已经好些天了,还是没缓过来。
不过也有好事,那就是经过那日,他自觉跟潘元青之间一直以来的隔阂感少了些许。也许是秉着破罐子破摔的原则,反正最丢脸最不堪的事对方全知道了,也没什么再不好意思的了。
“好了,也差不多该进去了。”觉得心情平复的差不多,叶安拉着老师走到里屋。此地离开封府衙很近,正是叶安之前住的公租房。因为位置安全,再加上也住出些感情,索性按原价签了十年契,如今已被改造成《大宋理学旬刊》的编辑部。
此时理学还没冒头,叶安先将名字占了,省得以后起纠纷。
屋内,苏颂等人有些忐忑的坐在椅子上,看见叶安进来,连忙起身相迎。
叶安笑眯眯的点头,搭眼望去,猛然一惊:“这、这怎么还有个小孩?”只见几个清瘦高挑的身影中,明显凹进去一块,一身穿绯衣,头戴玉冠的精致少年,睁大眼睛打量着他。听到叶安开口,神色间明显不服,“叶主编也就比我大个四五岁,没想到也是以年龄论英雄!”
叶安一听便乐了,拱拱手道:“是我不对,那不知这位小英雄尊姓大名,有何一技之长?”
少年倨傲负手,“在下沈括,钱塘人士,一技之长嘛……可以说什么都懂一点。”
听到日后大名鼎鼎梦溪先生的名号,叶安倒也没多惊讶,毕竟他连皇帝包大人都认识了。于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劳烦沈小兄弟在我们部里打打下手,待到熟悉了,再决定想要加入哪个。”
接着对其他人道:“诸位,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这本刊物,主要分为三部分,算学、工学以及理学。算学方面主要由我与潘官人负责,理学则由苏颂负责,至于工学嘛……还没找到暂时交给韩公廉先生。”韩公廉就是帮助苏颂造出水运仪象台的匠人,手艺巧夺天工不说,还饱读诗书,放到现代妥妥的是一个高级工程师。
众人自是没有意见,苏颂犹豫了一下,为难道:“叶主编,虽说我们已向全大宋申稿,但直到现在为止,也知收到十几封回信,你看……”
就这十几份回信,还是他死皮赖脸跟好友们求到的。与苏颂料想的不同,原本许多志同道合之人,一听要公开在刊物上些这种文章,纷纷表示拒绝。理由是他们已经是朝廷官员,不少人正年轻,还意欲往仕途上发展,不想让旁人知道自己成天沉迷在这些奇淫技巧之物。
“无妨,”叶安早有心理准备:“先攒一攒再说,这头一份旬刊,我们这几个主编先抛砖引玉。”
苏颂几人点点头,接着又问道:“那我们先写些基础的,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估计也用不了几页。”
“不不不,”叶安连忙阻止,“劳烦将自己最新最拿手的东西写在上面,哪怕是一些天马行空的猜想也无所谓。”
“就比如……”叶安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震惊!我们脚下的大地,很可能是颗球!”然后还在旁边画了个简笔画,一只肥硕的狸花猫用爪子拨弄着一颗球,球上三五小人吓得瑟瑟发抖。
在场众人:“……”
韩公廉觉得不解,率先发问道:“叶主编,在下觉得此事不妥,韩某虽说只在工匠之事上小有成就,但子曰:‘知之为知之’我们自己都拿不准的东西,怎么能去误人子弟呢!”
他言谈间颇为不客气,叶安却没怎么放心上,他心知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这样,对知识很有敬畏之心,于是温和道:“韩官人所言甚是,所以我们写的时候,也要说明白,不过是自己的一些猜想,欢迎读者投稿反驳。实不相瞒,我一直认为,知识这东西,闭门造车是没办法更进一步的,相信读者也会有自己的见解。”
沈括在旁边听得若有所思:“也刚好能解决我们投稿不足的问题。”
叶安笑了笑,没有答话。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嘛……大宋虽说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但人们对数理化工的知识依旧浅薄,需要让人带着入门。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四五岁的幼儿,想要让他对科学感兴趣,是直接给他个初中课本,还是让他看蓝猫淘气三千问?
想也知道是后者,本来叶安搞这种学术期刊也没打算真引领工业革命什么的,能起到奠基作用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经过这么一解释,其他人虽说略有微词,但也只能捏着鼻子照做。
很快,第一期《大宋理学旬刊》便向世面出售,原本嘛,大宋朝每日印的书多了,市面上一大堆,大家也都没当回事儿。结果没过几天,便出了件大事儿……
馆阁校刊,同知太常礼院司马光上表痛骂国子监祭酒王安石妄议朝政,纵容底下学生胡言乱路,贬低圣人之言,要求罢免其职位。
原来王祭酒就算是在国子监教书,本质上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变法大计,并经常就朝政发表言论。这一来二去的,自然就被许多保守的士大夫看不过眼。司马光虽说才二十七岁,但因为成名早,私德优秀。在保守党中有些分量,便被撺掇着去煞煞那脏鬼的威风。至于叶安那本期刊,完全是顺带的。
--
京城内,开封府旁。
潘元青看着身边眼睛肿的像核桃一样的少年,不由问道:“不去送送吗?”
“送什么?该做的不该做的,我全都做了。”叶安哑着嗓子,这倒不是因为赵雯,完全是那天抱着老师哭的太用力,已经好些天了,还是没缓过来。
不过也有好事,那就是经过那日,他自觉跟潘元青之间一直以来的隔阂感少了些许。也许是秉着破罐子破摔的原则,反正最丢脸最不堪的事对方全知道了,也没什么再不好意思的了。
“好了,也差不多该进去了。”觉得心情平复的差不多,叶安拉着老师走到里屋。此地离开封府衙很近,正是叶安之前住的公租房。因为位置安全,再加上也住出些感情,索性按原价签了十年契,如今已被改造成《大宋理学旬刊》的编辑部。
此时理学还没冒头,叶安先将名字占了,省得以后起纠纷。
屋内,苏颂等人有些忐忑的坐在椅子上,看见叶安进来,连忙起身相迎。
叶安笑眯眯的点头,搭眼望去,猛然一惊:“这、这怎么还有个小孩?”只见几个清瘦高挑的身影中,明显凹进去一块,一身穿绯衣,头戴玉冠的精致少年,睁大眼睛打量着他。听到叶安开口,神色间明显不服,“叶主编也就比我大个四五岁,没想到也是以年龄论英雄!”
叶安一听便乐了,拱拱手道:“是我不对,那不知这位小英雄尊姓大名,有何一技之长?”
少年倨傲负手,“在下沈括,钱塘人士,一技之长嘛……可以说什么都懂一点。”
听到日后大名鼎鼎梦溪先生的名号,叶安倒也没多惊讶,毕竟他连皇帝包大人都认识了。于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劳烦沈小兄弟在我们部里打打下手,待到熟悉了,再决定想要加入哪个。”
接着对其他人道:“诸位,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这本刊物,主要分为三部分,算学、工学以及理学。算学方面主要由我与潘官人负责,理学则由苏颂负责,至于工学嘛……还没找到暂时交给韩公廉先生。”韩公廉就是帮助苏颂造出水运仪象台的匠人,手艺巧夺天工不说,还饱读诗书,放到现代妥妥的是一个高级工程师。
众人自是没有意见,苏颂犹豫了一下,为难道:“叶主编,虽说我们已向全大宋申稿,但直到现在为止,也知收到十几封回信,你看……”
就这十几份回信,还是他死皮赖脸跟好友们求到的。与苏颂料想的不同,原本许多志同道合之人,一听要公开在刊物上些这种文章,纷纷表示拒绝。理由是他们已经是朝廷官员,不少人正年轻,还意欲往仕途上发展,不想让旁人知道自己成天沉迷在这些奇淫技巧之物。
“无妨,”叶安早有心理准备:“先攒一攒再说,这头一份旬刊,我们这几个主编先抛砖引玉。”
苏颂几人点点头,接着又问道:“那我们先写些基础的,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估计也用不了几页。”
“不不不,”叶安连忙阻止,“劳烦将自己最新最拿手的东西写在上面,哪怕是一些天马行空的猜想也无所谓。”
“就比如……”叶安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震惊!我们脚下的大地,很可能是颗球!”然后还在旁边画了个简笔画,一只肥硕的狸花猫用爪子拨弄着一颗球,球上三五小人吓得瑟瑟发抖。
在场众人:“……”
韩公廉觉得不解,率先发问道:“叶主编,在下觉得此事不妥,韩某虽说只在工匠之事上小有成就,但子曰:‘知之为知之’我们自己都拿不准的东西,怎么能去误人子弟呢!”
他言谈间颇为不客气,叶安却没怎么放心上,他心知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这样,对知识很有敬畏之心,于是温和道:“韩官人所言甚是,所以我们写的时候,也要说明白,不过是自己的一些猜想,欢迎读者投稿反驳。实不相瞒,我一直认为,知识这东西,闭门造车是没办法更进一步的,相信读者也会有自己的见解。”
沈括在旁边听得若有所思:“也刚好能解决我们投稿不足的问题。”
叶安笑了笑,没有答话。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嘛……大宋虽说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但人们对数理化工的知识依旧浅薄,需要让人带着入门。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四五岁的幼儿,想要让他对科学感兴趣,是直接给他个初中课本,还是让他看蓝猫淘气三千问?
想也知道是后者,本来叶安搞这种学术期刊也没打算真引领工业革命什么的,能起到奠基作用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经过这么一解释,其他人虽说略有微词,但也只能捏着鼻子照做。
很快,第一期《大宋理学旬刊》便向世面出售,原本嘛,大宋朝每日印的书多了,市面上一大堆,大家也都没当回事儿。结果没过几天,便出了件大事儿……
馆阁校刊,同知太常礼院司马光上表痛骂国子监祭酒王安石妄议朝政,纵容底下学生胡言乱路,贬低圣人之言,要求罢免其职位。
原来王祭酒就算是在国子监教书,本质上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变法大计,并经常就朝政发表言论。这一来二去的,自然就被许多保守的士大夫看不过眼。司马光虽说才二十七岁,但因为成名早,私德优秀。在保守党中有些分量,便被撺掇着去煞煞那脏鬼的威风。至于叶安那本期刊,完全是顺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