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哎,自己当时就是担心这点,才没让这黑子当谏官, 想不到就算这样,也挡不住他。天一热人就容易疲乏,特别是北宋的宫殿又狭小,这么多人挤在一起, 难免气闷。赵祯听着听着,大脑就逐渐放空, 视线逐渐也失去焦点……
“官家、官家?”包拯陈词完等待回复, 突然发现赵祯眼睛都闭上了,不由大为不满。
仁宗被叫醒, 讪讪的笑了下:“咳,朕觉得, 包少尹说的有道理, ”然后看向另一边:“众位觉得怎么样啊?”
被他用眼神示意的范仲淹心中叹了口气,打算站出来抗雷。没想到还没说话, 太傅郭允恭就跳了出来,此人正是郭中和的父亲, “包少尹此言差矣,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朝廷之所以能与武林中人相安无事, 正是秉着不插手的原则,如今要打破这上百年的约定俗成,恐怕会得不偿失。”
包拯沉下脸,他心知郭家跟汴梁城里的黑道们相交甚密,否则郭中和一个小孩子也不会找到那么多门路,□□除恶相当于断其手足,他自然是要反对。自己官微言轻,恐怕拿这种人没办法,于是转身求助前方,大宋文人的脊梁,参知政事范仲淹范大人。
范仲淹:“……”还能不能好了,一个两个都找自己。整理下思绪,开口道:“包少尹所言极是,开封府身为皇都,治安的确不容马虎,但是郭太傅考虑的也有道理……”不理会包拯失望又震惊的眼神,范仲淹继续道:“既然如此,不如暂且将此事搁置,改日再议。”
赵祯同意,之后看着底下纠结的年轻官员,付之一叹。他们又何尝不想肃清风气,只是前一阵子范仲淹富弼等人的新政内容出台,甚至没来得及实施就已经被朝中打量勋贵世家抵制。此时若再有什么动作,恐怕这大宋就要乱了,包拯是个能臣,但还是太年少气盛,经此磨磨他的性子也好。
而然赵祯等人的呵护幼苗的一片苦心包拯却很难理解,在他眼中,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因而梗着脖子不说话。
“呵呵,我知包少尹刚刚上任,急于做出点政绩来,不过年轻人嘛,还是沉稳些。”郭允恭在旁嘲讽。
然而他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刚好撞到包拯枪口上。包拯冷笑:“郭太傅说的是,不过此番话还是跟令郎说更好。据下官所知,令郎在国子监仗势欺人,如今他找的那些地痞还关在开封府大牢,等下了朝您刚好跟我一道走,替他们将赎金交了。”
赵祯原本正看热闹,听到“国子监”三个字精神一振,说起来自己在民间结识的小郎君还在那儿念书,也不知如今怎么样了。遂开口问郭允恭:“和哥儿在国子监念书?”严格来说,郭家也算皇亲国戚,郭中和小时候常常出入宫中。
郭允恭暗呼不妙,连忙回道:“是的,在念律学,立志早早为官家分忧,不过就是平时淘气了些。”
赵祯点点头:“小孩子难免有打闹,我记得范家二子也在国子监念书?”
范仲淹点头称是,赵祯若有所思。待下朝之后,在文德殿里召集近臣,说想要去国子监转一圈。
此事倒是正和众人心意,“精贡举”也是他们改革的方向之一,而国子监作为北宋最高学府,自然为重中之重。为此范仲淹连自己儿子都舍出去了,足以见其决心。
简单准备后,仁宗便带着范仲淹、韩琦、晏殊三人前往国子监。而出宫没走两步,就“偶遇”了郭允恭。郭允恭这么些年也不是白混的,早在上朝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对劲,于是在周围探头探脑,赵祯索性拉着他一同去。
因为没有提前打招呼,到了门口国子监祭酒才知道,慌慌张张的带着一众博士去接驾。在得到官家跟重臣们想要巡视监内的时候,心中大呼不好。
果然,除了那几个平民尖子班,其他的学子们都没什么正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的脸色越来越差。
“岂有此理!天子门生!这可是天子门生!”范仲淹气得直发抖,他年幼时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什么苦都吃过。现在看这帮监生条件这么好却不珍惜,顿时怒不可遏。
晏殊的脸色也不大好看,前几年他还提议过给国子监学生们增加补助,现在看来每个人都穿金戴玉,生活滋润的不得了。
倒是韩琦,慢悠悠的跟在后面,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甚至还有闲心调侃郭允恭:“这样的环境,令郎竟然还能在国子监称王,果然不堕先祖威名啊。”
郭允恭抹不开脸,试图找个垫背,想到范家孩子也在国子监,于是道:“不敢不敢,犬子早就跟我说过,他们班的斋长为范大人家的孩子。”
范仲淹冷哼,他对自己的儿子还是有自信的,反驳道:“我家那小子平日最是老实,与人交往常常吃亏,当不得郭太傅一声赞。”
然而他们刚走到天字班门口,便看见范仲淹嘴里的老实孩子,在往别人身上扔东西。
范仲淹:“……”
众人纷纷体贴的别开眼,不去看他的表情。但即便如此,范仲淹也够生气的,怒吼道:“放肆!你们都在干嘛!”
……
天字班的学生们站作一排,低眉顺眼的听范大人训话,即使是郭中和这样的混世魔王,此时也不敢搞小动作。这帮衙内不少都跟来的几位大人沾亲带故,自然也知道他们的脾气,如今吓得跟鹌鹑一样,求饶都不敢。
--
“官家、官家?”包拯陈词完等待回复, 突然发现赵祯眼睛都闭上了,不由大为不满。
仁宗被叫醒, 讪讪的笑了下:“咳,朕觉得, 包少尹说的有道理, ”然后看向另一边:“众位觉得怎么样啊?”
被他用眼神示意的范仲淹心中叹了口气,打算站出来抗雷。没想到还没说话, 太傅郭允恭就跳了出来,此人正是郭中和的父亲, “包少尹此言差矣,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朝廷之所以能与武林中人相安无事, 正是秉着不插手的原则,如今要打破这上百年的约定俗成,恐怕会得不偿失。”
包拯沉下脸,他心知郭家跟汴梁城里的黑道们相交甚密,否则郭中和一个小孩子也不会找到那么多门路,□□除恶相当于断其手足,他自然是要反对。自己官微言轻,恐怕拿这种人没办法,于是转身求助前方,大宋文人的脊梁,参知政事范仲淹范大人。
范仲淹:“……”还能不能好了,一个两个都找自己。整理下思绪,开口道:“包少尹所言极是,开封府身为皇都,治安的确不容马虎,但是郭太傅考虑的也有道理……”不理会包拯失望又震惊的眼神,范仲淹继续道:“既然如此,不如暂且将此事搁置,改日再议。”
赵祯同意,之后看着底下纠结的年轻官员,付之一叹。他们又何尝不想肃清风气,只是前一阵子范仲淹富弼等人的新政内容出台,甚至没来得及实施就已经被朝中打量勋贵世家抵制。此时若再有什么动作,恐怕这大宋就要乱了,包拯是个能臣,但还是太年少气盛,经此磨磨他的性子也好。
而然赵祯等人的呵护幼苗的一片苦心包拯却很难理解,在他眼中,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因而梗着脖子不说话。
“呵呵,我知包少尹刚刚上任,急于做出点政绩来,不过年轻人嘛,还是沉稳些。”郭允恭在旁嘲讽。
然而他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刚好撞到包拯枪口上。包拯冷笑:“郭太傅说的是,不过此番话还是跟令郎说更好。据下官所知,令郎在国子监仗势欺人,如今他找的那些地痞还关在开封府大牢,等下了朝您刚好跟我一道走,替他们将赎金交了。”
赵祯原本正看热闹,听到“国子监”三个字精神一振,说起来自己在民间结识的小郎君还在那儿念书,也不知如今怎么样了。遂开口问郭允恭:“和哥儿在国子监念书?”严格来说,郭家也算皇亲国戚,郭中和小时候常常出入宫中。
郭允恭暗呼不妙,连忙回道:“是的,在念律学,立志早早为官家分忧,不过就是平时淘气了些。”
赵祯点点头:“小孩子难免有打闹,我记得范家二子也在国子监念书?”
范仲淹点头称是,赵祯若有所思。待下朝之后,在文德殿里召集近臣,说想要去国子监转一圈。
此事倒是正和众人心意,“精贡举”也是他们改革的方向之一,而国子监作为北宋最高学府,自然为重中之重。为此范仲淹连自己儿子都舍出去了,足以见其决心。
简单准备后,仁宗便带着范仲淹、韩琦、晏殊三人前往国子监。而出宫没走两步,就“偶遇”了郭允恭。郭允恭这么些年也不是白混的,早在上朝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对劲,于是在周围探头探脑,赵祯索性拉着他一同去。
因为没有提前打招呼,到了门口国子监祭酒才知道,慌慌张张的带着一众博士去接驾。在得到官家跟重臣们想要巡视监内的时候,心中大呼不好。
果然,除了那几个平民尖子班,其他的学子们都没什么正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的脸色越来越差。
“岂有此理!天子门生!这可是天子门生!”范仲淹气得直发抖,他年幼时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什么苦都吃过。现在看这帮监生条件这么好却不珍惜,顿时怒不可遏。
晏殊的脸色也不大好看,前几年他还提议过给国子监学生们增加补助,现在看来每个人都穿金戴玉,生活滋润的不得了。
倒是韩琦,慢悠悠的跟在后面,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甚至还有闲心调侃郭允恭:“这样的环境,令郎竟然还能在国子监称王,果然不堕先祖威名啊。”
郭允恭抹不开脸,试图找个垫背,想到范家孩子也在国子监,于是道:“不敢不敢,犬子早就跟我说过,他们班的斋长为范大人家的孩子。”
范仲淹冷哼,他对自己的儿子还是有自信的,反驳道:“我家那小子平日最是老实,与人交往常常吃亏,当不得郭太傅一声赞。”
然而他们刚走到天字班门口,便看见范仲淹嘴里的老实孩子,在往别人身上扔东西。
范仲淹:“……”
众人纷纷体贴的别开眼,不去看他的表情。但即便如此,范仲淹也够生气的,怒吼道:“放肆!你们都在干嘛!”
……
天字班的学生们站作一排,低眉顺眼的听范大人训话,即使是郭中和这样的混世魔王,此时也不敢搞小动作。这帮衙内不少都跟来的几位大人沾亲带故,自然也知道他们的脾气,如今吓得跟鹌鹑一样,求饶都不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