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养个权相做夫君

第762页

    除了赵秉凰。
    毕竟是原配嫡子,如今做东宫太子做得很好,办事滴水不漏,天启帝不挑他的错。而且天启帝自己也清楚,选储君嫡庶有别、长幼有序,赵秉凰虽不是长子却是嫡子,在如今两个嫡子中又是长子,赵秉凰的地位稳,江山才稳。
    他不想让太子跟陈皇后所出的儿子离心,办事一向有度。在宠爱幼子的同时,对太子也不遗余力的扶持,陈皇后在这事儿跟他想的差不多,陈皇后不敢同太子相争,陈家也不敢同卫家抗衡,陈皇后一力笼络着太子,平时让九皇子跟太子多亲近,希望将来赵秉凰登基之后能善待她的儿子。
    赵秉凰投桃报李,对陈皇后和陈皇后所出的九皇子都还不错。
    两兄弟兄友弟恭,如今瞅着关系十分和谐。
    因为这个,天启帝对赵秉凰自然也多了几分宽容,觉得赵秉凰始终是养在卫轻轩膝下的,跟其他几个人都不同。
    但对其他几个皇子,天启帝的耐心是真的已经被耗尽了。
    乍然听说赵秉信还在背后搞了这么一出,天启帝是压不住的怒火。当着乔明渊他只问了几句,比如慕绾绾有没有被吓到,后来还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乔明渊一一回了:“当时我妻是被吓到了,之后连着做了一阵子噩梦。”
    说着话,他又露出了方才那种欲言又止的表情。
    好嘛,这次天启帝明白了,这是后续还有?
    想想也是,凭着赵秉信的性格,要是没得到人,他如何肯善罢甘休?
    “后来宣王还动过手?”
    “天启十四年臣妹出嫁,臣在陈明关遇刺,当时刺客说要绑走我妻,将臣杀了。不过那一次臣没有实证,不好随意揣测。”他说。
    天启帝哼了一声,还揣测什么呀揣测,要是真刺客,多半乔明渊夫妻二人一起杀了,还专门抢人老婆,除了自己那不孝子谁能干得出来?
    “此事朕会给爱卿一个交代。”天启帝说。
    乔明渊这时候才大着胆子抬起头看了一眼天启帝。
    此时,高高在座的帝王已经快六十岁了,论年纪比他亲爹还大,想着当初他给天启帝讲学的时候天启帝脸上还没这么多皱纹,如今看着也苍老了些。
    乔明渊心中感慨着,目光里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些许怅然,他静静的看着天启帝:“陛下不用给臣什么交代,这些事情都过了,臣当时心里不平,如今过了这么多年,我跟我爱妻感情甚笃,孩子都生了好几个,总不至于太过担心。臣只是觉得,宣王若一直执念于此,恐怕将来于他不是好事,所以方才臣才斗胆将这些都告诉陛下,免得将来陛下从旁人口中听说,与臣生了嫌隙。他是陛下的儿子,但皇家事也是国事,为了臣的家事引出国事,臣心里不安,也不忍。陛下别再追究了。”
    他说完这话,天启帝表情明显的跟着变了。
    天启帝看着站在下面的年轻人,那年轻人眼中露出的光,让天启帝心中熨帖。
    他看乔明渊是哪哪都好,听着乔明渊这番话,他忍不住低声喃喃:“看吧,这是真正装着家国的人,跟他比起来,宣王……不懂事。”
    “爱卿委屈了,你夫人也委屈了。”天启帝叹了口气。
    乔明渊笑了笑:“陛下心里装着我们,我们不委屈,得陛下一句话,足以慰藉!”
    说着他又做了个礼,竟是虔诚至极。
    天启帝越发感慨。
    这话题看似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略过这一茬不提,天启帝又问了一些神隐军的事情。乔明渊为帝王解惑,一直聊到日落时。
    眼见天要黑,天启帝才放乔明渊出宫。
    等乔明渊走后,他收起笑容,问身后的德安:“宣王最近都在干什么?”
    “殿下近来无事,跟罗平侯府的世子、左都御史家的公子、上平侯府的公子们常在一起赏花喝酒。”德安说。
    天启帝冷笑:“他倒是不死心。”
    德安不敢接这个话。
    天启帝提起朱砂笔,在身前摊开的纸上随意的写了几个字,一边写他一边说:“让中书拟旨,明日去宣王府宣旨。朕今晚睡得不踏实,梦见了令妃,令妃跟朕说她一人在皇陵孤单,心中思念宣王,命宣王去皇陵替令妃守陵六月,以表孝心。”
    “是。”德安躬身应答。
    天启帝写了一阵子,将笔丢了,大步走开。
    德安忙跟了上去。
    离开集英殿时他回头看了一眼宫门,这时候早看不见乔明渊的身影了,德安眸中一片深思,他想,或许这位归来,以后这朝中该是另一番景象了!
    第456章 搞事情
    乔明渊出了宫,坐上了回家的马车。如今他还住在杏子街,仍旧是那个一进的院落并起来的老宅子,进了门,家仆问了声老爷好,他点点头:“夫人和两位公子呢?”
    “大公子在冯先生那,二公子在老太爷那。”奴仆说。
    乔明渊停住脚步:“夫人不在家?”
    “沈夫人相邀,夫人赴约还没回来。”奴仆道。
    乔明渊这才继续往院子里走。
    回了京城,不但是他有很多事情要办,慕绾绾也有几个故友。今儿一天,慕绾绾先到丁家门上去拜访了一番,将丁诗华和董路的信送了回来,还有一些丁诗华拜托她转角的土特产,一并都给了丁夫人。丁宝林不在家,他如今在中书是越发的忙碌,丁夫人膝下养着董望西,寄托全在孩子身上,听她说起女儿在河西过得还不错,再过一两年许能到京城来探亲,当即喜不自禁。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