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这时候试卷下发,考试铃响,舒宜也顾不上手冷不冷的问题了,紧张地把试卷飞速浏览了一遍——
一共十五道题,全都是大题。
每道题都只有一问,题量对她来说不算大,舒宜做题一向快,考试时间肯定是够用的。
然后舒宜稍稍放慢速度,又重新浏览了一遍。十五道题目的题型都是她见过的做过的,舒宜松了一口气,沉下心来从第一道题开始作答。
第一题很简单,“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1亿5千万千米。问:光从太阳到地球要用几分钟(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第二题很简单……第三题也很简单……
舒宜一口气连着写了十几道题,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一直写到最后三题的时候,舒宜发现题干变长了。
“有甲、乙两个同样的杯子,甲杯中有半杯清水,乙杯子中盛满了含50%酒精的溶液。先将乙杯中酒精溶液的一半倒入甲杯,搅匀后,在将甲杯中酒精溶液的一半倒入乙杯。问这时乙杯中的酒精是溶液的几分之几?”
“射箭运动员的箭靶是由10个同心圆组成,两个相邻的同心圆半径之差等于最里面的小圆半径。最里面的小圆叫做10环(如图所示),最外面的圆环叫做1环。问10环的面积是1环面积的几分之几?”
“王师傅在某个特殊岗位上工作,他每上8天班后,就连续休息2天。如果这个星期六和星期天他休息,那么,至少再过几个星期后他才能又在星期天休息?”
舒宜写下解答过程之后,发现每道题她都只写了两三行,就计算出了答案。她的答案写的还没有题目长……
果然,华杯赛的初赛题目并不难,舒宜之前已经连着复赛一起准备了,如今华杯赛初赛的题目难度,在她眼里根本就不够看了。
何况她还有一个最大的不为人知的优势……虽然她上辈子是个彻彻底底的学渣,但好歹也拿到了大学毕业证,如果真的连小学生都比不过的话,那实在是太丢人了。
当然,比得过小学生也没有任何值得沾沾自喜的地方。
舒宜将十五道题都写完之后,发现考试时间才过去三分之一,这还是她放慢速度答题,强迫自己一定要仔细审题两遍之后才能下笔答题的结果。
于是剩下的三分之二的时间,舒宜又将每道题仔仔细细地审了一遍题——根据她之前刷题的经验,答题出错一般都能检查出来,但要是从审题的时候就看错了,如果检查的时候没有从头开始认真审题,而是按照自己的固有印象重新做题,那肯定是重做多少遍都没办法发现错误的。
每道题审题结束之后,舒宜又将计算过程补充得更详细了一点,之前她写的解题过程就已经很中规中矩了,没有省略任何一个步骤。
舒宜知道很多脑子转的快的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跳步骤,因为那些步骤在他们脑子里一闪而过,就算出下一步了嘛,于是学生就懒得写那么仔细,也觉得完全没必要写那么仔细。
但舒宜的脑子转的并不算很快,而且她坚信,步骤写的越详细,计算就越不容易出错,在回过头检查的时候,也越方便,在老师阅卷的时候,老师看着也觉得越清晰。
舒宜之前就没有跳步骤,现在又因为考试时间太过充裕,把解题步骤补充了一番。最后的结果就是,舒宜看着自己最终写好的卷子……自己都觉得不忍直视。
舒宜感觉自己的一整张卷子,字里行间都写着——
阅卷老师是个傻瓜!我一定要写的详细详细再详细!这样阅卷老师这个傻瓜才能看懂我的卷子!
舒宜:……
希望阅卷老师看到她的卷子的时候不要生气吧。
她只是一个尽量避免出现任何一个扣分点,一不小心就过于谨小慎微的,特别特别想考满分的小学生!
既然这份卷子对她来讲非常简单,她没有遇到任何的难题和困难,舒宜就不由自主地将目标从通过初试调整成了能考满分。
怀着这样的期望,舒宜将自己的卷子反反复复地检查了三四遍,这时候考试结束的铃声终于响了。
舒宜双手捧着卷子,把卷子交给来收试卷的监考老师。
希望阅卷老师能够从她把他们当做傻子的解题步骤里,看出一名小学生祈求满分的卑微○| ̄|__
第73章
舒宜一走出教学楼,就连忙把棉服后面的帽子兜在了头上, 但因为这种衣服后面自带的帽子都是宽松敞口的, 寒风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帽子里钻, 从教学楼到学校大门口的几步路, 舒宜感觉自己的耳朵都快被寒风拧掉了。
家乡的冬天室内是真的暖和, 室外也是真的冷。
十几年后那些能过上“电梯—地下车库—汽车—地下车库—电梯”模式的人们, 整个冬天确实不需要受罪,外面一件羊绒大衣, 里面一件裙子就足以过冬,舒宜记得上辈子过年回家时逛商场, 商场里的冬装裙子,都是一件赛一件的薄, 薄纱、镂空都用上,让人穿上之后完全分不清这是冬装还是夏装。
但即使是十几年后,也只有一部分人可以过上温暖舒适的冬日生活,依旧有大批大批的人们需要在寒风中劳动奔波。更不要说现在, 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摩托车, 又冷又漫长的寒冬, 显得分外难熬。
舒宜还没走出学校大门口, 就一眼看到妈妈在学校大门口外面的正中间直挺挺地站着。舒宜连忙快步走过去,一阵心疼,“妈,你在这儿傻站着等我干嘛?多冷啊!”
--
一共十五道题,全都是大题。
每道题都只有一问,题量对她来说不算大,舒宜做题一向快,考试时间肯定是够用的。
然后舒宜稍稍放慢速度,又重新浏览了一遍。十五道题目的题型都是她见过的做过的,舒宜松了一口气,沉下心来从第一道题开始作答。
第一题很简单,“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1亿5千万千米。问:光从太阳到地球要用几分钟(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第二题很简单……第三题也很简单……
舒宜一口气连着写了十几道题,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一直写到最后三题的时候,舒宜发现题干变长了。
“有甲、乙两个同样的杯子,甲杯中有半杯清水,乙杯子中盛满了含50%酒精的溶液。先将乙杯中酒精溶液的一半倒入甲杯,搅匀后,在将甲杯中酒精溶液的一半倒入乙杯。问这时乙杯中的酒精是溶液的几分之几?”
“射箭运动员的箭靶是由10个同心圆组成,两个相邻的同心圆半径之差等于最里面的小圆半径。最里面的小圆叫做10环(如图所示),最外面的圆环叫做1环。问10环的面积是1环面积的几分之几?”
“王师傅在某个特殊岗位上工作,他每上8天班后,就连续休息2天。如果这个星期六和星期天他休息,那么,至少再过几个星期后他才能又在星期天休息?”
舒宜写下解答过程之后,发现每道题她都只写了两三行,就计算出了答案。她的答案写的还没有题目长……
果然,华杯赛的初赛题目并不难,舒宜之前已经连着复赛一起准备了,如今华杯赛初赛的题目难度,在她眼里根本就不够看了。
何况她还有一个最大的不为人知的优势……虽然她上辈子是个彻彻底底的学渣,但好歹也拿到了大学毕业证,如果真的连小学生都比不过的话,那实在是太丢人了。
当然,比得过小学生也没有任何值得沾沾自喜的地方。
舒宜将十五道题都写完之后,发现考试时间才过去三分之一,这还是她放慢速度答题,强迫自己一定要仔细审题两遍之后才能下笔答题的结果。
于是剩下的三分之二的时间,舒宜又将每道题仔仔细细地审了一遍题——根据她之前刷题的经验,答题出错一般都能检查出来,但要是从审题的时候就看错了,如果检查的时候没有从头开始认真审题,而是按照自己的固有印象重新做题,那肯定是重做多少遍都没办法发现错误的。
每道题审题结束之后,舒宜又将计算过程补充得更详细了一点,之前她写的解题过程就已经很中规中矩了,没有省略任何一个步骤。
舒宜知道很多脑子转的快的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跳步骤,因为那些步骤在他们脑子里一闪而过,就算出下一步了嘛,于是学生就懒得写那么仔细,也觉得完全没必要写那么仔细。
但舒宜的脑子转的并不算很快,而且她坚信,步骤写的越详细,计算就越不容易出错,在回过头检查的时候,也越方便,在老师阅卷的时候,老师看着也觉得越清晰。
舒宜之前就没有跳步骤,现在又因为考试时间太过充裕,把解题步骤补充了一番。最后的结果就是,舒宜看着自己最终写好的卷子……自己都觉得不忍直视。
舒宜感觉自己的一整张卷子,字里行间都写着——
阅卷老师是个傻瓜!我一定要写的详细详细再详细!这样阅卷老师这个傻瓜才能看懂我的卷子!
舒宜:……
希望阅卷老师看到她的卷子的时候不要生气吧。
她只是一个尽量避免出现任何一个扣分点,一不小心就过于谨小慎微的,特别特别想考满分的小学生!
既然这份卷子对她来讲非常简单,她没有遇到任何的难题和困难,舒宜就不由自主地将目标从通过初试调整成了能考满分。
怀着这样的期望,舒宜将自己的卷子反反复复地检查了三四遍,这时候考试结束的铃声终于响了。
舒宜双手捧着卷子,把卷子交给来收试卷的监考老师。
希望阅卷老师能够从她把他们当做傻子的解题步骤里,看出一名小学生祈求满分的卑微○| ̄|__
第73章
舒宜一走出教学楼,就连忙把棉服后面的帽子兜在了头上, 但因为这种衣服后面自带的帽子都是宽松敞口的, 寒风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帽子里钻, 从教学楼到学校大门口的几步路, 舒宜感觉自己的耳朵都快被寒风拧掉了。
家乡的冬天室内是真的暖和, 室外也是真的冷。
十几年后那些能过上“电梯—地下车库—汽车—地下车库—电梯”模式的人们, 整个冬天确实不需要受罪,外面一件羊绒大衣, 里面一件裙子就足以过冬,舒宜记得上辈子过年回家时逛商场, 商场里的冬装裙子,都是一件赛一件的薄, 薄纱、镂空都用上,让人穿上之后完全分不清这是冬装还是夏装。
但即使是十几年后,也只有一部分人可以过上温暖舒适的冬日生活,依旧有大批大批的人们需要在寒风中劳动奔波。更不要说现在, 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摩托车, 又冷又漫长的寒冬, 显得分外难熬。
舒宜还没走出学校大门口, 就一眼看到妈妈在学校大门口外面的正中间直挺挺地站着。舒宜连忙快步走过去,一阵心疼,“妈,你在这儿傻站着等我干嘛?多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