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种田文里考科举

第56页

    好久没有跟两人一个房间的肉包,今晚整个娃显然有一点小小的兴奋,一直踢腾着双腿不愿意睡觉。
    沈沉玉和穆林庭轮流哄了他一会儿,他这才打了个秀秀气气的哈欠,然后吧唧了一下嘴巴睡着了。
    次日沈沉玉又上了一趟山,这一次他不是为了摘草药也不是为了打猎,而是为了找疯娃子那个孩子。
    沈沉玉是在半山腰找到对方的,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吃一条半生不熟的鱼。鱼是他在山沟间的小溪里面抓的,鱼也是他自己处理自己搭火堆烤的。
    沈沉玉并没有立刻靠近对方,而是在地上放了两包伤药和一包粮食。沈沉玉送陈痦子进大牢的那一天,他远远的看见疯娃子跟在他们牛车后头。疯娃子一直盯着五花大绑的陈痦子看,那双狼崽子一样的眼睛里满是仇恨。
    当时也有村里人看见了疯娃子,见到疯娃子这样看陈痦子也不意外,还跟沈沉玉说了两人之间的恩怨。
    原来在疯娃子变成小疯子之前,当年不止一次被陈痦子欺负。当初疯娃子脑袋破了一个洞,很多人都猜测估计跟陈痦子有关。因为疯娃子脑袋受伤的那一天,有人看见陈痦子从疯娃子家里出来。
    之后就算疯娃子疯了,陈痦子也没少去他家里打歪主意,对此村里人真是又恨又气又无奈。毕竟陈痦子这人就是个刺头,不管什么人招惹了他就跟招惹了马蜂窝一样。
    沈沉玉惦记着疯娃子的腿,不希望对方的腿就这样废了,一时没忍住便帮忙买了一些药。虽然他知道疯娃子腿上的伤很严重,他给的这些药根本没办法治好疯娃子那样的伤势,只能勉强缓解一下疯娃子伤口的疼痛。
    疯娃子一直等沈沉玉走了,这才放下手里又苦又腥的鱼肉,然后佝偻着背脊往那边走去。他小心的抱住地上的东西,一直死气沉沉的眼底有点湿润和委屈。
    ……
    之后沈沉玉便开始读书了,每天天不亮就往镇子上赶,然后中午在私塾里用一顿饭,等到傍晚的时候再回到村子里。
    原本以沈刘氏的意思,不舍得沈沉玉天天来回跑,想要沈沉玉在镇子上租个小院子。但是沈沉玉想要锻炼身体,担心自己在镇子上有了住处之后,就会不知不觉之间慢慢变得懒惰起来。
    好在他们村子距离镇子上也不远,一来一回也不过一个多时辰。如果放在上一世,沈沉玉肯定不乐意这样辛苦。但是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在见识过各种危难险阻之后,沈沉玉还是觉得锻炼身体很重要。
    更何况,科举考验的也不仅仅是学问,还会考验到一个人的意志力与体质。听说后面乡试一考就是三天,三天都待在条件艰苦的贡院里,考生的身体稍微差一点就坚持不下去。
    刘夫子的私塾,一个月可以休息三天,这三天在月末连休。沈沉玉一连在私塾学了半个月,便到了月末休沐的时间。
    刘夫子的学生品性都不错,不然也不会被苛刻的刘夫子收下。也正是因为他们品性不错,沈沉玉“半路插班”也没有被为难。跟原主以前认识的那些同窗相比,刘夫子的学生一个个简直像天使。
    沈沉玉因为有原主的记忆在,原本还担心这些自持甚高的学子,会因为他半路来的排斥他呢。后来发现这些古代的学子们,其实和后世很多人一样也十分看重颜值。
    尤其是其中一位师兄,对方一看见沈沉玉这一张脸,就说沈沉玉以后做官也吃香。因为他们这个时代有点像魏晋时期,一个男人也跟着大众追求美貌的时代。
    虽然有一句话叫不要以貌取人,但是本朝为官却有一个严苛的要求,那就是必须五官端正没有缺陷。他们口中所谓的五官端正,不就是委婉的说当官也要长得好看的吗?
    沈沉玉因为生得俊秀出尘,莫名的靠着脸刷了一大波的好感。甚至有一次刘夫子讲课的时候,还跟众多学子一起开沈沉玉的玩笑。说如果有早一日沈沉玉能参见殿试,完全可以靠着这张脸成为金榜探花。
    之前沈沉玉还觉得他们夸张了,后来在听众人讨论历年殿试的时候,他才知道确实有人靠着一张脸,就算没有特别出众的才华也成了探花。
    沈沉玉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也不像那些胎穿的人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所以沈沉玉并不奢求自己考中状元。只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科举考中进士捞个不大不小官当当。
    哪怕现在所有人都夸他长得好看,沈沉玉也没有傻乎乎的觉得自己能当探花郎。毕竟科举可不是儿戏,那前三甲更是全国多年奋战后的人中龙凤,沈沉玉对此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有三天休沐时间,沈沉玉打算回去好好休息休息。他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用功读书了,莫名就有一种回到高中时代的感觉。尤其是在知道自己时间不多时,那种紧追其后的紧迫感让他很不自在。
    第34章
    在沈沉玉读书这半个月,沈家大房又跑去清城县两趟。这两趟卖的婴儿床比第一次多,分别卖了十五张与二十二张小床。加上人家给的定金与分成,沈沉玉又分了将近七十两银子。
    这一次沈家孰过来送银子时,跟沈沉玉提出想要族里人帮忙的事。因为沈家大房赚钱的事情,已经惹得西岭村不少人眼红了。这个时候他们就要团结族里的人,才能不被一些红了眼的人使绊子。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