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六零嫁海归

第265页

    他跟白娟已经结婚了,但是协商好了不生孩子,那就必须要套子。
    没套子,他这婚结的跟单身有会区别。
    苏樱桃看他气冲冲的走了,又盯了一会儿,不错,果然就见那位保医生背着包出门了。
    然后苏樱桃一路跟着,就发现她进了百货商店。
    过一会她再进百货商店,五盒套子,十二瓶阿斯匹林,当时售货员就装在个牛皮纸袋子里,一股脑儿递给苏樱桃了。
    好嘛,苏樱桃觉得这回,自己肯定能钓一只大鱼,现在她需要的是继续加大药的数量,以及,药品的珍稀程度。
    毕竟量刑也得按着金额,以及药品的重要性来,十几块钱的阿斯匹林只是毛毛雨,这种药,还真扯不到判刑的高度,她得找一种,一出事儿就能判刑的药出来。
    汤姆和珍妮甭提多高兴了,因为婶婶今天这大采购,置办的比过年还丰盛。
    刚在小白楼下了车,居然就见一直在农场忙碌,难得一见的毛纪兰在家里忙碌着,正在替他们清扫鸡窝,还在帮他们锄院子里的花。
    “樱桃,这是进了趟城,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太太笑着说。
    苏樱桃下了拖拉机,迎门进屋,就见厨房的案台上摆着一只好肥好大的野兔子,顿时一惊:“娘,你这是去了趟沙漠绿洲?”
    毛纪兰拍着身上的土,笑吟吟的说:“可不嘛,最近我可算是闲下来了,市里来的那20位女同志特别能干,农活儿上手特别快,有她们,我可算能闲会儿了。”
    “她们干活儿很厉害吗?”苏樱桃笑着说。
    老太太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一个个就跟不要命似的,尤其是那个苗小兰,吃完晚饭还要去垦一茬荒,大家劝她都劝不住,她一天垦的慌都比得上郑凯了。”
    苗小兰,据说是从妇联下来的,人看起来挺老实,干活也很泼辣。
    李薇选的人还是很准的,那20个劳动力,确实给农场增添了不少的好处。
    看汤姆和珍妮进了门,老太太大手一挥:“俩洋崽子,后天你们大伯家搬新房,到时候我来带你们,上你大伯家吃酒去。”
    珍妮一本正经说:“奶奶,我们不是洋崽子。”
    “叫你们洋崽子是疼你们,哎哟,珍妮长的好,人也出息,汤姆,你要多跟你姐学一学,像她一样长,知道吗?”老太太摸着汤姆的脑袋说。
    回头,她又低声跟苏樱桃说:“到时候你也去吃酒,你大嫂心里感激你,就是说不知道咋跟你说。”
    老大家的新房已经建起来了,老二家的还会远吗?
    要没有苏樱桃,她们连一幢房子都盖不起来,老太太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对儿媳妇,该夸的时候都是可着劲儿的夸。
    珍妮要去打球,一转眼的功夫已经不见人影儿了,汤姆不但聪明,而且还很悲观。
    看苏樱桃要处理那只兔子,嘟着嘴巴说:“李阿姨带来的人可跟毛奶奶不一样,我总觉得她们现在表现的好,可不代表她们将来也会好好干,就跟我原来一样,我觉得她们是在搞表现。等她们真正掌握了农场,才不会像毛奶奶一样,认认真真在农场干活呢。”
    相比之下,毛奶奶既勤奋顾家,又认真对待农场,汤姆现在很喜欢她。
    “就算搞表现,她们至少干活了呀,只要垦了荒,不都是咱自己的。现在,你去给咱们抱柴禾,有好久没吃过兔子了吧,今天咱们炖了那只肥肥的兔子。”苏樱桃说。
    汤姆嘟了嘟嘴,心说:婶婶这是对别人要抢自己的功劳一点都不在意吗?
    那么大一个农场,就算她不在意,万一哪一天,谁把毛奶奶的农场场长抢走呢,毛奶奶现在所做的一切,不全白费了?
    小家伙真是想不通啊。
    苏樱桃扯了三米卡其布,这布最适合做裤子,穿着既不皱,也耐脏,而且还特别挺阔,她特别喜欢。
    厂里工人们的工作服里有工装裤,苏樱桃很喜欢那种裤子,有四个兜,能装东西,而且屁股宽,脚踝窄,穿着很适合走路。
    她还在黑市上买了些条绒布,米白色的,用这些条绒布,苏樱桃打算给再自己做件衬衣,四五月份,天气乍暖还寒,外套太厚,棉布衬衣太薄,条绒的最合适。
    她把布拿出来,先给自己画布料,做裤子。
    然后才准备给汤姆和珍妮,一家人做衣服,这钱可是宋言给的,布扯来,当然就是全家人的衣服了。
    汤姆抱着柴进了门,还在忧心忡忡,婶婶的农场该怎么才不叫李阿姨抢走呢,就见叔叔进门了。
    一进门,他就说:“小苏,你不是说要从市里往农场下放200号人吗,我怎么一个都没看见?”
    汤姆顿时大吃一惊:他只想婶婶能把那20个妇女从农场赶走。
    叔叔好大的口气,居然认为婶婶还能从市里再下放200个人下来?
    “她们在天上飞呢,要不,你去给咱们抓?”苏樱桃抬起头,一本正经的说。
    邓昆仑也是一本正经,还真的抬起头看天去了。
    要下放200个人,还是秦城市G委会的骨干们,哪有那么容易?
    不过邓昆仑刚准备带着汤姆出门打篮球,苏樱桃把自己刚刚做好的衣服全踢过去了:“去把这些衣服洗了,明天,我保证让G委会的200号干部,全部自带干粮进农场。”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