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和氏璧背后的博弈
十五城?呵呵!
蒙恬心中不禁冷笑起来,在历史上,秦赵之间倒是有着一件关于十五城的故事。
而且,这其中还涉及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和氏璧。
如今的和氏璧自是在咸阳宫中,被工匠们进行雕刻,并且遵照嬴政的意思,在上面刻下了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那时秦昭襄王时期,和氏璧尚在赵国手中,亲昭襄王提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而最后的结果是蔺相如在朝堂之上当庭斥责秦王,并且将和氏璧完整的带回了赵国,后世在此衍生了一个成语:完璧归赵。
看样子,这一轮的确是赵国胜了!
凭借着蔺相如的慧心铁胆,斥责暴君,最终和氏璧依旧在赵国手中。
只不过,若是寻常百姓如此看法,那自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是不同。
蒙恬对此有着更深的认识。
他虽然未曾见过这位秦国历史上的先王,可一样的深切的感受的到,当年的昭襄王是何等的雄才大略,锐意进取,在位五十多年,专心致志的要扩大秦国的疆土,从来都是秦国主动侵占别人的土地,又何时有过割让城池土地给别人的先例?
几乎就没有人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秦昭襄王为什么要去向赵国提出换取和氏璧的请求?
要知道秦昭襄王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更没有一些声色犬马的爱好,对于玉器古玩也从来不碰。
可以说,和氏璧再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对于秦昭襄王来说,难道能够比得上切切实实的城池么?
只怕在秦昭襄王眼里,这和氏璧,连粪土都不如。
而秦昭襄王提出这样一个请求,无他,便是给赵国君臣出的一道思考题。
此时的赵国已然胡服骑射,国力大增,而赵武灵王已经去世,在位的赵惠文王尚有年轻,对于赵国的实力,秦昭襄王着实摸不准确。
而赵国在处理和氏璧这件事上的态度,自然,无形之中便将赵国的家底透露给了秦国。
若是赵国对此置之不理,甚至态度格外的强硬,底气十足,那秦国自是明白,赵国并不怕他秦国,在对待赵国的立场上就要有所改善。
可若是赵国在这上面表露出一丝的困扰和胆怯,那就说明这赵国不过是纸老虎一般,外强中干罢了!
而赵王所表露出来的态度,更是会令昭襄王清楚的试探出这赵国的君王成色如何。
果然,蔺相如在朝堂之上怒斥秦王的同时,却也不知不觉之间,将赵国的家底透露个一干二净。
什么在送走和氏璧之前,赵王是斋戒沐浴,又是焚香祭天什么的,都清晰无疑的表露出赵国上下对秦国充满了恐惧,所以,赵王才会如此低姿态。
既然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这蔺相如骂自己几句又何妨?和氏璧被带走了又有什么关系?
真以为乔装打扮一番,就能逃离秦国,这也未免太不把秦国的边防驻扎的军队和情报系统不当回事儿了吧?
而且,这和氏璧也不单单是一件奢侈品,准确来说,其中亦是包含着政治意义。
和氏璧最初乃是楚国为数不多的国宝之一,后来,为了求取赵国的公主,这和氏璧才入了赵国。
其包含的意思便是希望赵楚双方联盟,能够东御强齐,西抗暴秦。
如今赵国派人带着和氏璧入秦,赵国上下又透露出恐惧的情绪。
无疑,这说明接下来秦国攻打楚国,赵国大概率是没有胆子在后面背刺一刀的。
楚国庞大,与楚作战,必定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双方需要经过旷日持久的拉锯,倘若赵国背后给秦国一刀,那秦国无疑就陷入了无比被动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和现在这副情景是何等的类似,秦国,同样怕赵国在背后给一刀。
只不过,秦国对于这样的情绪掩饰的很好。
蒙恬说起来,也是担心自己的弟弟,就算是拿出了那五座城池,也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封地,而且还是恳求扶苏,才最终做到的。
这说明,扶苏本身是不愿意拿五座城池来换蒙毅的。
至少此时的赵国君臣上下都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蒙毅终究是蒙恬的弟弟,在国事上,蒙恬为了蒙毅,徇一些私情,也是情有可原之事。
这样的想法,张耳和陈余没有丝毫的怀疑。
为此,再向蒙恬讨要一些好处,也不是没有可能之事。
蒙恬将张耳陈余这副嘴脸尽收眼底,尽管心中感到十分厌恶,可还是脸上带着笑容,道:“十五座城池,就算我能答应,我王也不能答应。”
蒙恬亦是吃定这赵国有着结盟的意图,只不过,现如今是在索要好处,倘若这赵国在秦国这里得不到什么便宜,必然扭头就转向了楚国。
只不过,这好处有大有小,蒙恬并不想让赵国如此顺心如意的吃下这块肥肉。
双方又是讨价还价了一番,只不过,皆是没有达到对方的底线和预期,也因此,局面陷入了僵持之中。
蒙恬深感时间紧迫,毕竟他晚到一分,这蒙毅的处境就艰难一分。
旋即,蒙恬开口道:“启禀赵王,蒙恬愿代我王向贵国求亲,以十座城池为聘礼,求取赵国公主,不知赵王意下如何?”
“十座城池?”张耳和陈余眼中不由得露出惊喜之意,无疑,这已然达到了他们心中的目标。
蒙恬也是心中冷哼,若不是时间紧急,自己怎么说都不会如此快速的将这张底牌掀出来。
只不过,这十座城池,你赵国今日就算是吃下了,他日也要如数的吐出来,甚至连你赵国,也难逃活路。
蒙恬心中暗暗发誓。
属实来说,若非担心秦国陷入两面作战的情景,秦国完全不虚赵国,毕竟,曾经那般强盛的赵国,都倒在了秦国手里,现如今这赵国,实力比起当年,可是远远不如。
只能说着赵国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捞到了一笔并不属于他的利益。
蒙恬心中不禁冷笑起来,在历史上,秦赵之间倒是有着一件关于十五城的故事。
而且,这其中还涉及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和氏璧。
如今的和氏璧自是在咸阳宫中,被工匠们进行雕刻,并且遵照嬴政的意思,在上面刻下了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那时秦昭襄王时期,和氏璧尚在赵国手中,亲昭襄王提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而最后的结果是蔺相如在朝堂之上当庭斥责秦王,并且将和氏璧完整的带回了赵国,后世在此衍生了一个成语:完璧归赵。
看样子,这一轮的确是赵国胜了!
凭借着蔺相如的慧心铁胆,斥责暴君,最终和氏璧依旧在赵国手中。
只不过,若是寻常百姓如此看法,那自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是不同。
蒙恬对此有着更深的认识。
他虽然未曾见过这位秦国历史上的先王,可一样的深切的感受的到,当年的昭襄王是何等的雄才大略,锐意进取,在位五十多年,专心致志的要扩大秦国的疆土,从来都是秦国主动侵占别人的土地,又何时有过割让城池土地给别人的先例?
几乎就没有人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秦昭襄王为什么要去向赵国提出换取和氏璧的请求?
要知道秦昭襄王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更没有一些声色犬马的爱好,对于玉器古玩也从来不碰。
可以说,和氏璧再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对于秦昭襄王来说,难道能够比得上切切实实的城池么?
只怕在秦昭襄王眼里,这和氏璧,连粪土都不如。
而秦昭襄王提出这样一个请求,无他,便是给赵国君臣出的一道思考题。
此时的赵国已然胡服骑射,国力大增,而赵武灵王已经去世,在位的赵惠文王尚有年轻,对于赵国的实力,秦昭襄王着实摸不准确。
而赵国在处理和氏璧这件事上的态度,自然,无形之中便将赵国的家底透露给了秦国。
若是赵国对此置之不理,甚至态度格外的强硬,底气十足,那秦国自是明白,赵国并不怕他秦国,在对待赵国的立场上就要有所改善。
可若是赵国在这上面表露出一丝的困扰和胆怯,那就说明这赵国不过是纸老虎一般,外强中干罢了!
而赵王所表露出来的态度,更是会令昭襄王清楚的试探出这赵国的君王成色如何。
果然,蔺相如在朝堂之上怒斥秦王的同时,却也不知不觉之间,将赵国的家底透露个一干二净。
什么在送走和氏璧之前,赵王是斋戒沐浴,又是焚香祭天什么的,都清晰无疑的表露出赵国上下对秦国充满了恐惧,所以,赵王才会如此低姿态。
既然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这蔺相如骂自己几句又何妨?和氏璧被带走了又有什么关系?
真以为乔装打扮一番,就能逃离秦国,这也未免太不把秦国的边防驻扎的军队和情报系统不当回事儿了吧?
而且,这和氏璧也不单单是一件奢侈品,准确来说,其中亦是包含着政治意义。
和氏璧最初乃是楚国为数不多的国宝之一,后来,为了求取赵国的公主,这和氏璧才入了赵国。
其包含的意思便是希望赵楚双方联盟,能够东御强齐,西抗暴秦。
如今赵国派人带着和氏璧入秦,赵国上下又透露出恐惧的情绪。
无疑,这说明接下来秦国攻打楚国,赵国大概率是没有胆子在后面背刺一刀的。
楚国庞大,与楚作战,必定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双方需要经过旷日持久的拉锯,倘若赵国背后给秦国一刀,那秦国无疑就陷入了无比被动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和现在这副情景是何等的类似,秦国,同样怕赵国在背后给一刀。
只不过,秦国对于这样的情绪掩饰的很好。
蒙恬说起来,也是担心自己的弟弟,就算是拿出了那五座城池,也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封地,而且还是恳求扶苏,才最终做到的。
这说明,扶苏本身是不愿意拿五座城池来换蒙毅的。
至少此时的赵国君臣上下都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蒙毅终究是蒙恬的弟弟,在国事上,蒙恬为了蒙毅,徇一些私情,也是情有可原之事。
这样的想法,张耳和陈余没有丝毫的怀疑。
为此,再向蒙恬讨要一些好处,也不是没有可能之事。
蒙恬将张耳陈余这副嘴脸尽收眼底,尽管心中感到十分厌恶,可还是脸上带着笑容,道:“十五座城池,就算我能答应,我王也不能答应。”
蒙恬亦是吃定这赵国有着结盟的意图,只不过,现如今是在索要好处,倘若这赵国在秦国这里得不到什么便宜,必然扭头就转向了楚国。
只不过,这好处有大有小,蒙恬并不想让赵国如此顺心如意的吃下这块肥肉。
双方又是讨价还价了一番,只不过,皆是没有达到对方的底线和预期,也因此,局面陷入了僵持之中。
蒙恬深感时间紧迫,毕竟他晚到一分,这蒙毅的处境就艰难一分。
旋即,蒙恬开口道:“启禀赵王,蒙恬愿代我王向贵国求亲,以十座城池为聘礼,求取赵国公主,不知赵王意下如何?”
“十座城池?”张耳和陈余眼中不由得露出惊喜之意,无疑,这已然达到了他们心中的目标。
蒙恬也是心中冷哼,若不是时间紧急,自己怎么说都不会如此快速的将这张底牌掀出来。
只不过,这十座城池,你赵国今日就算是吃下了,他日也要如数的吐出来,甚至连你赵国,也难逃活路。
蒙恬心中暗暗发誓。
属实来说,若非担心秦国陷入两面作战的情景,秦国完全不虚赵国,毕竟,曾经那般强盛的赵国,都倒在了秦国手里,现如今这赵国,实力比起当年,可是远远不如。
只能说着赵国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捞到了一笔并不属于他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