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不吝厚赏(求收藏,求推荐)
嬴政当即向英布询问起此事,英布却是牵过一匹战马,道:“请陛下上马一试。”
嬴政也是哈哈笑了起来,尽管他已经人到中年,不再年轻,可嬴政的雄心可还未老。
当即便接过英布递过来的缰绳,看到马腹旁边有一个环状之物,在英布的指导下,嬴政这才知道这是马镫。
将脚踏入马镫,嬴政骑着马跑了一圈,下了马,嬴政也是有些意犹未尽,刚才在马上,他感受到了什么叫飞驰的感觉。足下的马镫,为他提供了足够的支撑,仅仅依靠两腿,就可以灵活的控制马匹。
还有马鞍,不管在马上如何颠簸,骑手依旧可以牢牢在马上。
嬴政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先前那些骑手可以在马上张弓搭箭,说实话,这一整套马具所发挥的作用,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描述。
简直就是堪称神迹!
在嬴政心目之中,或许只有“神迹”这样的词汇才足以描述他心中的震撼。
“陛下,请看马蹄。”
按照章邯的话语,嬴政俯下身子,便看见马蹄之上镶嵌了一块环形铁,嬴政旋即恍然,这应该就是自己先前听到蹄声如雷的原因了,对于发明此物的人,嬴政也不禁有些惊叹此人的奇思妙想。
在军中,并不是没有人这样做过,只不过不是用铁,而是用布以此来保护马蹄,可结果往往就是连续的奔波之后,套在马蹄上的布匹直接被磨穿,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布匹的耗费直线上升。
没有哪一个府库经得起这么耗费,是故,最后只能放弃。
而用铁代替布匹,铁可比布匹耐磨损的多,但却可以发挥相同的作用,保护马脆弱的马蹄,使马不必因为马蹄的磨损,而出现感染,最后导致非战斗减员。
铁此时虽然并没有大规模普及,不过,承担些许马蹄铁的制造,少府还是负担的起的。
“启禀陛下,刚才向陛下展示的,是新军最基础的战术策略,游射和冲锋。”
“游射可以在两军交战前,极大的消耗敌军。敌军如果追击,而我方士卒皆有战马,可以立即撤退,而敌方撤退,我方又可以立即追击,如此反复多次,即便是再强悍的敌军,也会疲于奔命,”
英布侃侃而谈,从旁边将弓箭拿在手中,说道:“陛下,这是少府最新根据骑兵的作战要求研制的弓箭,小巧,但射程却是很远,如果地方以重甲应对,那么我方士卒可以使用这种箭头。”
“这种箭头重而且狭窄,可以用于远射,即便敌方身披重甲,同样可以造成杀伤。”英布小心翼翼的将一支箭头捧到了嬴政的面前。
“还有这种箭头,头大而且宽,可用于近射,射马效果尤其显著。”
嬴政接过英布递过来的两支弓箭,仔细端详起来。对于英布所说的用途,嬴政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接下来,英布还准备依靠这些进行回马射等等战术训练……”
听着英布的阐述说明,嬴政真觉得这次检阅实在是太值得了,英布给他展示出来的东西,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未来,以这支部队为骨架,完全可以进行扩编,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三百人了,三万人都是有可能的。
拥有了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强军,彻底解决北方胡人,将不再是纸面上的设想,而是切切实实可以落地实现的。
嬴政对那日英布在自己面前许下的抱负,已经彻底相信了。对于英布的表现,嬴政更是满意非常。
心中也是暗叹扶苏这小子看人的眼光不差,为大秦寻觅到了如此良将。
也不知道扶苏这次走访民间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章邯在一旁询问道:“陛下,以为新军所用的器具以及战术如何?”
“好,很好!”嬴政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新军一月不到,展现出如此强的战斗力,超越了朕的想象。这些马具,为我大秦的将士助力不少,还有那些战术,攻防兼备,相当实用。”
英布在一旁补充道:“按照这样的战术,一般的胡人根本无法对我军进行有效的打击。”
嬴政微微点头,道:“卿真乃我大秦良将也!”
“朕必将不吝厚赏,爱卿,你想要什么?朕要重重奖赏你。”
英布立即单膝跪地,叩首道:“启禀陛下,这些战法并非是臣独自想出来的,是扶苏公子和臣一起在商君旧宅研讨数日,方才研究出来的,臣不敢独自居功。”
章邯毫不犹豫在一旁补充说道:“那些马具,俱是扶苏在离开咸阳前为新军准备的,弓箭,则是墨家巨子灵焚根据扶苏阐述的一些理念,受启发研制出来的。”
“什么,扶苏?”嬴政面色上充满了震惊。
“只是,没想到扶苏公子……”章邯话语哽咽,没有再说下去。
“没想到扶苏离开了咸阳,对朕依旧会有如此巨大的帮助……”嬴政也是略有些感慨。
心中,对于放任扶苏离开咸阳,悔意更甚。
“陛下,扶苏公子虽然顶撞了您,可是,他对陛下您从来都是尽心竭力,对大秦的江山社稷从未有过半分私心,臣等请陛下不要怪罪扶苏公子。”
英布和章邯在地上重重叩首。
对于英布和章邯这样的表态,嬴政心中并未感到如芒在背。
章邯能够投效扶苏,完全是嬴政一手促成的,倘若因为扶苏被贬离开咸阳,章邯就立即和扶苏划清界限,甚至于落井下石,嬴政对这样的人反倒是不喜。
而英布,更是扶苏一手举荐的,对英布,扶苏平日里又多有照顾。若是如此,英布都不站出来为扶苏申辩几句,这样的人还能放心将兵马交托给他?
需知,掌兵的将领首要条件就是和君王一条心,是君王的心腹,只有如此,君王才会放心将军队交托给将领。其次,考虑的才是领兵将领的才能问题。
仅凭今日章邯和英布的表现,嬴政就觉得这二人可以委以重任。
嬴政也是哈哈笑了起来,尽管他已经人到中年,不再年轻,可嬴政的雄心可还未老。
当即便接过英布递过来的缰绳,看到马腹旁边有一个环状之物,在英布的指导下,嬴政这才知道这是马镫。
将脚踏入马镫,嬴政骑着马跑了一圈,下了马,嬴政也是有些意犹未尽,刚才在马上,他感受到了什么叫飞驰的感觉。足下的马镫,为他提供了足够的支撑,仅仅依靠两腿,就可以灵活的控制马匹。
还有马鞍,不管在马上如何颠簸,骑手依旧可以牢牢在马上。
嬴政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先前那些骑手可以在马上张弓搭箭,说实话,这一整套马具所发挥的作用,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描述。
简直就是堪称神迹!
在嬴政心目之中,或许只有“神迹”这样的词汇才足以描述他心中的震撼。
“陛下,请看马蹄。”
按照章邯的话语,嬴政俯下身子,便看见马蹄之上镶嵌了一块环形铁,嬴政旋即恍然,这应该就是自己先前听到蹄声如雷的原因了,对于发明此物的人,嬴政也不禁有些惊叹此人的奇思妙想。
在军中,并不是没有人这样做过,只不过不是用铁,而是用布以此来保护马蹄,可结果往往就是连续的奔波之后,套在马蹄上的布匹直接被磨穿,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布匹的耗费直线上升。
没有哪一个府库经得起这么耗费,是故,最后只能放弃。
而用铁代替布匹,铁可比布匹耐磨损的多,但却可以发挥相同的作用,保护马脆弱的马蹄,使马不必因为马蹄的磨损,而出现感染,最后导致非战斗减员。
铁此时虽然并没有大规模普及,不过,承担些许马蹄铁的制造,少府还是负担的起的。
“启禀陛下,刚才向陛下展示的,是新军最基础的战术策略,游射和冲锋。”
“游射可以在两军交战前,极大的消耗敌军。敌军如果追击,而我方士卒皆有战马,可以立即撤退,而敌方撤退,我方又可以立即追击,如此反复多次,即便是再强悍的敌军,也会疲于奔命,”
英布侃侃而谈,从旁边将弓箭拿在手中,说道:“陛下,这是少府最新根据骑兵的作战要求研制的弓箭,小巧,但射程却是很远,如果地方以重甲应对,那么我方士卒可以使用这种箭头。”
“这种箭头重而且狭窄,可以用于远射,即便敌方身披重甲,同样可以造成杀伤。”英布小心翼翼的将一支箭头捧到了嬴政的面前。
“还有这种箭头,头大而且宽,可用于近射,射马效果尤其显著。”
嬴政接过英布递过来的两支弓箭,仔细端详起来。对于英布所说的用途,嬴政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接下来,英布还准备依靠这些进行回马射等等战术训练……”
听着英布的阐述说明,嬴政真觉得这次检阅实在是太值得了,英布给他展示出来的东西,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未来,以这支部队为骨架,完全可以进行扩编,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三百人了,三万人都是有可能的。
拥有了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强军,彻底解决北方胡人,将不再是纸面上的设想,而是切切实实可以落地实现的。
嬴政对那日英布在自己面前许下的抱负,已经彻底相信了。对于英布的表现,嬴政更是满意非常。
心中也是暗叹扶苏这小子看人的眼光不差,为大秦寻觅到了如此良将。
也不知道扶苏这次走访民间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章邯在一旁询问道:“陛下,以为新军所用的器具以及战术如何?”
“好,很好!”嬴政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新军一月不到,展现出如此强的战斗力,超越了朕的想象。这些马具,为我大秦的将士助力不少,还有那些战术,攻防兼备,相当实用。”
英布在一旁补充道:“按照这样的战术,一般的胡人根本无法对我军进行有效的打击。”
嬴政微微点头,道:“卿真乃我大秦良将也!”
“朕必将不吝厚赏,爱卿,你想要什么?朕要重重奖赏你。”
英布立即单膝跪地,叩首道:“启禀陛下,这些战法并非是臣独自想出来的,是扶苏公子和臣一起在商君旧宅研讨数日,方才研究出来的,臣不敢独自居功。”
章邯毫不犹豫在一旁补充说道:“那些马具,俱是扶苏在离开咸阳前为新军准备的,弓箭,则是墨家巨子灵焚根据扶苏阐述的一些理念,受启发研制出来的。”
“什么,扶苏?”嬴政面色上充满了震惊。
“只是,没想到扶苏公子……”章邯话语哽咽,没有再说下去。
“没想到扶苏离开了咸阳,对朕依旧会有如此巨大的帮助……”嬴政也是略有些感慨。
心中,对于放任扶苏离开咸阳,悔意更甚。
“陛下,扶苏公子虽然顶撞了您,可是,他对陛下您从来都是尽心竭力,对大秦的江山社稷从未有过半分私心,臣等请陛下不要怪罪扶苏公子。”
英布和章邯在地上重重叩首。
对于英布和章邯这样的表态,嬴政心中并未感到如芒在背。
章邯能够投效扶苏,完全是嬴政一手促成的,倘若因为扶苏被贬离开咸阳,章邯就立即和扶苏划清界限,甚至于落井下石,嬴政对这样的人反倒是不喜。
而英布,更是扶苏一手举荐的,对英布,扶苏平日里又多有照顾。若是如此,英布都不站出来为扶苏申辩几句,这样的人还能放心将兵马交托给他?
需知,掌兵的将领首要条件就是和君王一条心,是君王的心腹,只有如此,君王才会放心将军队交托给将领。其次,考虑的才是领兵将领的才能问题。
仅凭今日章邯和英布的表现,嬴政就觉得这二人可以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