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页
“十哥/十弟,你看七哥/七弟,十二哥/十二弟都启程了,你和二哥打算哪天启程?”
“从十三哥/十三弟回来京城到现在,这都十天多了,还不出发?”
十阿哥胤俄一扬下巴,“是二哥说还要准备准备,我也不知道准备什么。”
……哎呦呦。
九阿哥胤禟先开口,“行啊十弟,瞧你这声‘二哥’喊得近乎的。连二哥准备什么也不知道。”
十三阿哥胤祥也说,“是不是要拉一大波商者去?”
诚亲王胤祉一愣,立马反应过来。
去北方建设港口,和七弟、八弟去蒙古办学修路等等基础事务不一样。建设港口,开港做生意,最需要商者。
“是要多准备,要有足够的银子。不过也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就入秋了。”
胤俄也知道入秋后北方太冷,“我晚上去问问二哥。”
一伙儿兄弟一边慢慢地骑车一边聊,回来皇城后各自忙乎。还在广州的皇上、四爷、十四阿哥、小四阿哥也是忙乎。
忙乎着收拾他们打捞上来的沉船。
初秋的午后,皇上牵着乖孙孙的小胖手散步,望着忙乎的热火朝天的各位古董爱好家,收藏家,鉴定家等等,“昨儿个坚定出来一套定窑白瓷的茶具,张廷玉还说,这一定是皇家沉船。”
弘晙阿哥的大眼睛“咻咻咻”地发亮。
“是南宋的沉船吗?”
“还不确定,当年南宋的宝物到底有没有,藏到哪里,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弘晙阿哥小小的失望。
不过宝物只要存在,就一定能找到。
正待说话,张廷玉大人抱着一箱子跑来。
“皇上,小四阿哥,这应该是一套宋徽宗御用的汝窑天青。”
皇上一愣。
汝窑天青他也喜欢,可是存世的实在不多。
手里的小瓷碗在阳光下发出纯净的天青色,一种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美扑面而来,皇上小小的激动。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而宋徽宗赵佶执政时期,正是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
加上宋徽宗信奉道教,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道教审美情趣的反映,皇家的一应用具俱是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那个时候的朝野上下都随着这个风尚。
皇上捧着小瓷碗正要说话,就见年希尧乐哈哈地捧着一个大瓷瓶过来。
“皇上,那边一个大箱子,应该都是正宗的钧窑瓷器,包装的好,一个都没有破损。”
皇上眼睛一亮。
弘晙阿哥也是眼睛一亮。
张廷玉大人也是眼睛一亮。
钧窑也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在宋代也被称为“花瓷”。因为它的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
瓷釉则是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常见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等等,花盆、盘、炉尊、洗、碗等等都有。
釉面的特征则是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加之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所以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双”之说。
皇上小心翼翼地接过来这个小瓷瓶,细细端详,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让弘晙阿哥更为好奇。
难得张廷玉大人还记得他的老师身份,眼睛望着那个小瓷瓶,对小四阿哥说道:“唐代的花釉突破一件作品一种釉色的传统规律,但花釉仅仅局限于黑釉器物,到宋代,复色釉的技艺得到很大发展。”
“就其瓷釉的基调来说,仍然属于青瓷系统,它的天青、灰蓝、月白诸色只是浓淡不一、色度差异。瓷器上所出现的红紫色相是在釉中加入铜,铜红对窑温和烧成气氛比较敏感,它必须在一千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出现美丽的效果……”
面对这样巧夺天工的精美物事,弘晙阿哥喜欢,也听得连连点头,尤其他玛法说道:“自从有了玻璃,很多人家都用玻璃,玻璃确实好,但瓷器也不能丢弃。”
“玛法,弘晙都记得。弘晙喜欢瓷器。”弘晙阿哥大眼睛闪亮,提出他的问题,“玛法,瓷器既然在宋朝就发展到成熟期,我们现在要怎么发展?”
不能只抱着古董,一味地拾取先人的恩泽。
皇上哈哈哈大笑,“这还不简单。”
“瓷器要发展,可以吸取西洋国家的瓷器技艺,多方发展。”
玛法已经习惯地来个“中西结合”,弘晙阿哥挺高兴。
“玛法,弘晙知道年大人对瓷器熟悉,可以更多地将我们大清国的瓷器出口到西洋,顺便将广东的蛇胆酒、蛇胆膏等等也出口出去。”
年大人一愣,喃喃不敢说话。
喜欢研究瓷器,研究西洋学问是他一个爱好,生怕皇上认为他不务正业。哪知道皇上大为认同乖孙孙的话。
“广州的出口,不光是瓷器玻璃等等,可以根据广州的当地条件,扩大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张廷玉大人眼皮一跳,年大人也是心里一惊。
--
“从十三哥/十三弟回来京城到现在,这都十天多了,还不出发?”
十阿哥胤俄一扬下巴,“是二哥说还要准备准备,我也不知道准备什么。”
……哎呦呦。
九阿哥胤禟先开口,“行啊十弟,瞧你这声‘二哥’喊得近乎的。连二哥准备什么也不知道。”
十三阿哥胤祥也说,“是不是要拉一大波商者去?”
诚亲王胤祉一愣,立马反应过来。
去北方建设港口,和七弟、八弟去蒙古办学修路等等基础事务不一样。建设港口,开港做生意,最需要商者。
“是要多准备,要有足够的银子。不过也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就入秋了。”
胤俄也知道入秋后北方太冷,“我晚上去问问二哥。”
一伙儿兄弟一边慢慢地骑车一边聊,回来皇城后各自忙乎。还在广州的皇上、四爷、十四阿哥、小四阿哥也是忙乎。
忙乎着收拾他们打捞上来的沉船。
初秋的午后,皇上牵着乖孙孙的小胖手散步,望着忙乎的热火朝天的各位古董爱好家,收藏家,鉴定家等等,“昨儿个坚定出来一套定窑白瓷的茶具,张廷玉还说,这一定是皇家沉船。”
弘晙阿哥的大眼睛“咻咻咻”地发亮。
“是南宋的沉船吗?”
“还不确定,当年南宋的宝物到底有没有,藏到哪里,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弘晙阿哥小小的失望。
不过宝物只要存在,就一定能找到。
正待说话,张廷玉大人抱着一箱子跑来。
“皇上,小四阿哥,这应该是一套宋徽宗御用的汝窑天青。”
皇上一愣。
汝窑天青他也喜欢,可是存世的实在不多。
手里的小瓷碗在阳光下发出纯净的天青色,一种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美扑面而来,皇上小小的激动。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而宋徽宗赵佶执政时期,正是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
加上宋徽宗信奉道教,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道教审美情趣的反映,皇家的一应用具俱是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那个时候的朝野上下都随着这个风尚。
皇上捧着小瓷碗正要说话,就见年希尧乐哈哈地捧着一个大瓷瓶过来。
“皇上,那边一个大箱子,应该都是正宗的钧窑瓷器,包装的好,一个都没有破损。”
皇上眼睛一亮。
弘晙阿哥也是眼睛一亮。
张廷玉大人也是眼睛一亮。
钧窑也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在宋代也被称为“花瓷”。因为它的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
瓷釉则是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常见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等等,花盆、盘、炉尊、洗、碗等等都有。
釉面的特征则是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加之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所以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双”之说。
皇上小心翼翼地接过来这个小瓷瓶,细细端详,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让弘晙阿哥更为好奇。
难得张廷玉大人还记得他的老师身份,眼睛望着那个小瓷瓶,对小四阿哥说道:“唐代的花釉突破一件作品一种釉色的传统规律,但花釉仅仅局限于黑釉器物,到宋代,复色釉的技艺得到很大发展。”
“就其瓷釉的基调来说,仍然属于青瓷系统,它的天青、灰蓝、月白诸色只是浓淡不一、色度差异。瓷器上所出现的红紫色相是在釉中加入铜,铜红对窑温和烧成气氛比较敏感,它必须在一千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出现美丽的效果……”
面对这样巧夺天工的精美物事,弘晙阿哥喜欢,也听得连连点头,尤其他玛法说道:“自从有了玻璃,很多人家都用玻璃,玻璃确实好,但瓷器也不能丢弃。”
“玛法,弘晙都记得。弘晙喜欢瓷器。”弘晙阿哥大眼睛闪亮,提出他的问题,“玛法,瓷器既然在宋朝就发展到成熟期,我们现在要怎么发展?”
不能只抱着古董,一味地拾取先人的恩泽。
皇上哈哈哈大笑,“这还不简单。”
“瓷器要发展,可以吸取西洋国家的瓷器技艺,多方发展。”
玛法已经习惯地来个“中西结合”,弘晙阿哥挺高兴。
“玛法,弘晙知道年大人对瓷器熟悉,可以更多地将我们大清国的瓷器出口到西洋,顺便将广东的蛇胆酒、蛇胆膏等等也出口出去。”
年大人一愣,喃喃不敢说话。
喜欢研究瓷器,研究西洋学问是他一个爱好,生怕皇上认为他不务正业。哪知道皇上大为认同乖孙孙的话。
“广州的出口,不光是瓷器玻璃等等,可以根据广州的当地条件,扩大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张廷玉大人眼皮一跳,年大人也是心里一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