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综漫]从零开始当审神者

第37页

    少女笑了笑:“没有呀,他是个很好的孩子。”
    “那就好。”麻之叶松了口气:“巫女大人已经在等您过去了。”
    说起那些人,青晓又有点不情愿:“他们都不敢过来吗,就让你一个弱女子过来?也不怕我生气对你怎么样?!”
    发现她在闹别扭,麻之叶眼睛带着笑意:“大人,是我主动要求的。”
    她语调温柔说着自己坚信不疑的事实:“因为我知道,会在意村民下跪的您如此温柔善良,绝不会随便伤害我。”
    童子用力的点点头。
    这吹的,太过头了啦!少女想捂脸。
    面颊发烫,她努力别过头不让麻之叶看到自己脸红,推着她往前:“走吧走吧。”多次失败,她已经懒得浪费力气纠正这些人的态度了,只能努力说服自己别往心里去。
    这些人惊叹感激她只是因为从未被平等对待,她不想被这些话语影响,渐渐把他们的崇敬当作理所当然,变得骄傲自大,那才是自取灭亡之路。
    村民们已经回去,只有巫女婆婆与一名小女孩留了下来,
    “大人,请您不必生气。”
    青晓尴尬抓抓脸:“我只是有点想不通,跟你们没关系,抱歉。”
    巫女婆婆笑了:“您太温柔了,我们做错了事,怎么能让您道歉呢。”
    又开始了,商业吹捧,一回生二回熟,青晓嘴角扯了扯挥手:“下个话题。”
    看到她确实不喜欢被人恭维,巫女不再多说恭恭敬敬请她一起去神社,青晓看得出,这位婆婆控制自己不要行礼控制的很辛苦。
    她这么要求是不是又多此一举了?因为,对其他的大人,她总是要行礼的,如果只是因为她,稍微不恭敬而失去性命,那也太悲惨了。
    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我应该是想太多了。
    剧本:好的,fg插上了。
    哈哈哈哈哈,让你之前不好好看番。
    作者叭叭叭:关于考据,说明一下,首先平安时代不吃肉是因为天皇崇佛,而且是下了很多次命令,花了好多年从奈良时代才延续下来才逐渐形成的习惯,而且屡禁不止,有很多肉店打着卖药的旗号卖肉,还有为了吃肉,把兔子算成飞禽等等取巧的做法。
    其次真正的平安京贵族因为常年不吃肉,营养不良,导致体质极弱,而且还不爱洗澡,疾病贼多,英年早逝……真考据的话,你们想看一米四的源博雅和一米五的晴明吗,女主鹤立鸡群,傲视群雄【等等】
    然后,这是个架空的时代,有妖怪,阴阳师和巫女之类来源于霓虹本土神道教,如果是没得力量就算了,听天皇的,但是你都呼风唤雨能通神了,还跟天皇一起去遵守佛教戒律,真是不怕被八百万神明捶死23333
    最后,以原版弱鸡平安时代人类的战斗力,不吃肉个个弱柳扶风,妖怪早把人圈养起来当食物了,还玩锤子,只有平安才能风花雪月,战时人只要不傻,都会吃肉。
    PS:推演一下就会发现,如果有灵力和神,那么个人伟力高于社会权利构架,那么天皇就是个摆设,而当一人可以敌万人的时候,这样的阶级构成也会格外严酷而不可撼动。
    以上,就是关于本世界的推演,并且,都综漫了,就别想原版平安京了,三次元的颜值会让人幻灭的
    第20章
    在青晓询问下,很快巫女说明了事情缘由。
    盂兰盆节即将到来,那是一个百鬼将出,群魔乱舞的日子,为了守护村子的平安,这位巫女蹭特意细心勘查过周围的妖怪踪迹,发现了许多不好的迹象,最后她终于在一名妖怪口中得知消息。
    巫女神情凝重,布满皱纹的面容上一双眼睛却十分明亮:“妖怪出没的痕迹非常多,附近村子也渐渐有村民失踪,这里荒芜贫瘠,本来不是妖怪喜爱的地方,它们如此这样频繁的出没,只是为了一件事。”
    苍老的巫女深深叹了口气,缓缓吐出一个名词:“它们要举行……百鬼夜行。”
    百鬼夜行?
    青晓默默下巴,这个词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啊,她不止看过不少作品,甚至打过许多以百鬼夜行主题的游戏活动,还玩过一个百鬼夜行泡帅哥撩小姐姐的游戏来着。
    想到这个游戏,少女表情有点微妙。
    但巫女接下来的话语,让她明白这个世界的百鬼夜行,与曾经接触的游戏或者动漫完全不是一个世界。
    “不是每一次盂兰盆节都会有百鬼夜行,只有他们遇到值得庆祝的事件才会出现,大多是因为出现一名强大征服了诸多妖怪的王。”
    “在王的带领下妖怪们聚在一起进行庆祝的灾祸,其危险程度与领头那名大妖怪相关,若是那位王稍有善心还能留下一些活人,但这极少发生,大部分的百鬼夜行……”
    巫女闭了闭眼,叹息着说道:“所到之处,必然以杀人为乐,烹人为食,人的血是他们庆祝节日的美酒,人的肉是他们大啖的美食。”
    “百鬼夜行肆虐过的村庄,只会剩下枯骨,怨气久久不散,最后化作新的妖怪。”
    随着巫女的话语,青晓心中浮现许多残酷的场景,她忽然想起自己来到这世界的那个夜晚。
    虽然只是随手救了那对母子,但麻之叶惊恐的面庞与童子触目惊心的伤口,还有妖怪肆无忌惮戏虐的态度,她依然记忆犹新。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