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打通大陆交通线(二)
日军在平汉铁路南段作战开始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及参谋长大城户三治,对国民党第1战区的汤恩伯集团之核心部队第13军特别重视。
华北方面军对与其作战的第1战区之第13军、第8战区之第1军,曾多方搜集情报,企图重点掌握这两个军的动态。因为这两个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抗战士气高昂,敌称之为“精锐的中核兵团”。
日军通过侵华的数年作战,对国民党军队,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作战上,有这样一些看法。
日军认为,八路军、新四军无论是大部队、小部队,在作战时行动极其快速,攻击精神相当顽强,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仍作抵抗,战术极其灵活多变,并擅长游击战和进行民众的政治、组织工作。
进攻时,部队集结很快,撤退后,日军很难寻找到他的行踪。
其与民众关系密切,常着便衣和利用青纱帐进行活动,使日军无法捉摸。
但其武器装备较差,主要是靠缴获,供给也很困难,医药更为缺乏。
而国民党军队擅长阵地守备战,战意旺盛。
其装备轻武器比较充足,但火力骨干仅以迫击炮为主,而大口径的后膛炮、坦克、飞机非常不足,在进行大的战役或大规模的战斗时,由于无法压制日军的炮兵、坦克、飞机的强火力,伤亡总是很大。
因重装备不足,直至1944年,仍无力进行战略性的反攻。
还有一点就是中坚兵团遭到挫折后,其他的一般部队,在士气上则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对国民党军在第8战区的主力第1军、在第1战区的主力第13军的行动非常注意,拟在这次打通平汉路南段的作战中,围歼汤恩伯集团的第13军,以减少其今后作战的压力。
汤恩伯早期是13军军长,以后任31集团军总司令时,该军仍属汤集团之建制。
华北方面军发动对平汉路南段作战时,冈村即准备在攻占许昌、漯河一带地区后,将其主力从许昌向右回旋,突然控制沿汝河以东至洛阳附近的交通线,构成对东部嵩山地区的封锁,除以原有第37、62、110师团,战车第3师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骑兵第4旅团外,再将驻山西的第一军部分部队,驻北平的第63师团及其他部队投入作战,以图围歼汤集团及第13军并占领洛阳及其以西地区。
日军经过多方调查得知,汤恩伯所指挥第1战区部队,以85军、暂编第15军,担任黄河的正面河防。其主力第13军、第12军、第29军等,配置于主抵抗地带。
该集团军每军为2至3个师,军通常辖有炮兵部队;每师由3个团编成,师有山炮4至5门,满员师约为1万人,不满员师约5千至6千人;每团为3个营,每营有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1个迫击炮排。
第一线部队的编制,装备都较充实,捷克式步枪约占三分之二,每支步枪配备的子弹约为150发。捷克式轻机枪每连4至、5挺,每挺子弹约600发,另有同数的预备弹药。
每团有重机枪约12挺,每挺子弹约1万5千发,有迫击炮6门,每门炮弹约80发。另战士每人有木柄手榴弹两到三枚,自带粮食4日份。
在兵员素质方面,其年龄一般在16至35岁,很注意抗日教育,故部队抗战士气很高,但不少下级军官缺乏作战经验,干部有半数为军官学校出身,部队训练较好。
在作战方面,为减少损失,通常避免决战,而采用避强攻弱的作战方法,对劣势之敌则集中部队猛烈攻击,务求必歼。作战时,常以一般部队配置于第一线,而以主力殿后,且采用督战制。
此外日军特务机关还查到,近来汤恩伯集团的作战方式发生了变化,经常采用苏联军队的作战方法,即以有利之防御态势,吸引敌军至其阵地前,然后以正面及交叉的浓密火力进行杀伤。在阵地建成方面,很注意据点式阵地的构筑与发扬火力及相互支援。
在夜间攻击时,该部常故意发出喊声,使日军消耗弹药。攻击时,通常是先发出喊声,然后就是密集射击,接着就投手榴弹。
不得不说日军在情报方面的能力确实令人震惊,其了解的情况几乎到了各个层面。
汤恩伯所部在“七·七事变”后,先与敌激战于平绥铁路东段的南口,后转战于晋东北,平汉路正面之邯郸,太原以南的榆次、太谷,鲁南的枣庄,苏北之徐州,皖北之宿县等地。
在武汉保卫战时,作为机动部队驻南昌以西之铁路沿线。武汉失守后,为增强鄂北、豫南的机动兵力,汤集团被调至豫南,犹如王耀武之第74军,使用于江南第3、第9、第6战区之机动部队同样,成为第1、第5战区之中坚兵团。
这支部队驻于河南省的时间较长,对豫中、豫南、鄂北的情况比较熟悉。
当日军由许昌向右回旋进攻禹县、郏县等地区时,第1战区令汤集团控制嵩山与伏牛山区之间的临汝公路及汝河、伊河之两岸一带。
不久,主力撤至公路以南之山区,一部仍在登封周围与敌周旋。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由虎牢关西撤至偃师。
日军第12军在许昌以西对汤集团作战历时10天后,占领了铁路以西至汝河两岸地区,到达了洛阳以南的龙门一带,作下一步进攻洛阳之准备。
这时日军态势为,第62师团,主力集结于临汝东南之长埠街和郏县附近;第110师团,主力在登封以西之颖阳镇江左、吕店一线集结;第战车第3师团,主力集结于龙门街以南至白沙之间;第27师团,主力位于临汝以南之半扎、大营地区;第63师团,主力位于巩县以东;独立混成第7旅团,主力位于大营及其以北之前营一带;骑兵第4旅团,主力集结于临汝镇周围。
当围攻汤集团的作战告一段落时,华北方面军于5月9日,以电报向其参谋本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作了详细的报告。
根据这份报告先是,第12军对登封东南山区之守军,继续进行扫荡,同时根据方面军急速歼灭宝丰、大营附近守军之意图,攻势仍在进行中。
野副昌德之63师团等部队,发现当面守军撤退之征兆后,于昨8日晚即转为进攻,今9日上午7时左右,第一线部队已到达汜水西南约10公里之凤凰寨,正在向西阎岭前进。
企图策应洛阳防卫的汤恩伯集团之29军、85军及第12军主力,在2日以来的作战中,已遭到溃灭性的打击。目前判断现尚保有战斗力的为第12军主力及第13军一部。
第4集团军之96军,已逐次向洛阳以北地区集结,另洛阳周围之中国军队调动频繁,刘勘兵团之第9军,至洛阳附近增援已得到证实。西安第8战区之16军,已作向东调动之准备。
作战开始以来,至5月6日之战果为,中央军遗弃尸体16671具,被俘3202名。
日军缴获105mm口径重加农炮4门,野炮4门,山炮10门,迫击炮45门,反坦克炮11门,重机枪68挺,轻机枪223挺,步枪5212支,自动步枪49支,手枪730支,达到了之前预定的战术目的。
(本章完)
华北方面军对与其作战的第1战区之第13军、第8战区之第1军,曾多方搜集情报,企图重点掌握这两个军的动态。因为这两个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抗战士气高昂,敌称之为“精锐的中核兵团”。
日军通过侵华的数年作战,对国民党军队,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作战上,有这样一些看法。
日军认为,八路军、新四军无论是大部队、小部队,在作战时行动极其快速,攻击精神相当顽强,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仍作抵抗,战术极其灵活多变,并擅长游击战和进行民众的政治、组织工作。
进攻时,部队集结很快,撤退后,日军很难寻找到他的行踪。
其与民众关系密切,常着便衣和利用青纱帐进行活动,使日军无法捉摸。
但其武器装备较差,主要是靠缴获,供给也很困难,医药更为缺乏。
而国民党军队擅长阵地守备战,战意旺盛。
其装备轻武器比较充足,但火力骨干仅以迫击炮为主,而大口径的后膛炮、坦克、飞机非常不足,在进行大的战役或大规模的战斗时,由于无法压制日军的炮兵、坦克、飞机的强火力,伤亡总是很大。
因重装备不足,直至1944年,仍无力进行战略性的反攻。
还有一点就是中坚兵团遭到挫折后,其他的一般部队,在士气上则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对国民党军在第8战区的主力第1军、在第1战区的主力第13军的行动非常注意,拟在这次打通平汉路南段的作战中,围歼汤恩伯集团的第13军,以减少其今后作战的压力。
汤恩伯早期是13军军长,以后任31集团军总司令时,该军仍属汤集团之建制。
华北方面军发动对平汉路南段作战时,冈村即准备在攻占许昌、漯河一带地区后,将其主力从许昌向右回旋,突然控制沿汝河以东至洛阳附近的交通线,构成对东部嵩山地区的封锁,除以原有第37、62、110师团,战车第3师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骑兵第4旅团外,再将驻山西的第一军部分部队,驻北平的第63师团及其他部队投入作战,以图围歼汤集团及第13军并占领洛阳及其以西地区。
日军经过多方调查得知,汤恩伯所指挥第1战区部队,以85军、暂编第15军,担任黄河的正面河防。其主力第13军、第12军、第29军等,配置于主抵抗地带。
该集团军每军为2至3个师,军通常辖有炮兵部队;每师由3个团编成,师有山炮4至5门,满员师约为1万人,不满员师约5千至6千人;每团为3个营,每营有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1个迫击炮排。
第一线部队的编制,装备都较充实,捷克式步枪约占三分之二,每支步枪配备的子弹约为150发。捷克式轻机枪每连4至、5挺,每挺子弹约600发,另有同数的预备弹药。
每团有重机枪约12挺,每挺子弹约1万5千发,有迫击炮6门,每门炮弹约80发。另战士每人有木柄手榴弹两到三枚,自带粮食4日份。
在兵员素质方面,其年龄一般在16至35岁,很注意抗日教育,故部队抗战士气很高,但不少下级军官缺乏作战经验,干部有半数为军官学校出身,部队训练较好。
在作战方面,为减少损失,通常避免决战,而采用避强攻弱的作战方法,对劣势之敌则集中部队猛烈攻击,务求必歼。作战时,常以一般部队配置于第一线,而以主力殿后,且采用督战制。
此外日军特务机关还查到,近来汤恩伯集团的作战方式发生了变化,经常采用苏联军队的作战方法,即以有利之防御态势,吸引敌军至其阵地前,然后以正面及交叉的浓密火力进行杀伤。在阵地建成方面,很注意据点式阵地的构筑与发扬火力及相互支援。
在夜间攻击时,该部常故意发出喊声,使日军消耗弹药。攻击时,通常是先发出喊声,然后就是密集射击,接着就投手榴弹。
不得不说日军在情报方面的能力确实令人震惊,其了解的情况几乎到了各个层面。
汤恩伯所部在“七·七事变”后,先与敌激战于平绥铁路东段的南口,后转战于晋东北,平汉路正面之邯郸,太原以南的榆次、太谷,鲁南的枣庄,苏北之徐州,皖北之宿县等地。
在武汉保卫战时,作为机动部队驻南昌以西之铁路沿线。武汉失守后,为增强鄂北、豫南的机动兵力,汤集团被调至豫南,犹如王耀武之第74军,使用于江南第3、第9、第6战区之机动部队同样,成为第1、第5战区之中坚兵团。
这支部队驻于河南省的时间较长,对豫中、豫南、鄂北的情况比较熟悉。
当日军由许昌向右回旋进攻禹县、郏县等地区时,第1战区令汤集团控制嵩山与伏牛山区之间的临汝公路及汝河、伊河之两岸一带。
不久,主力撤至公路以南之山区,一部仍在登封周围与敌周旋。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由虎牢关西撤至偃师。
日军第12军在许昌以西对汤集团作战历时10天后,占领了铁路以西至汝河两岸地区,到达了洛阳以南的龙门一带,作下一步进攻洛阳之准备。
这时日军态势为,第62师团,主力集结于临汝东南之长埠街和郏县附近;第110师团,主力在登封以西之颖阳镇江左、吕店一线集结;第战车第3师团,主力集结于龙门街以南至白沙之间;第27师团,主力位于临汝以南之半扎、大营地区;第63师团,主力位于巩县以东;独立混成第7旅团,主力位于大营及其以北之前营一带;骑兵第4旅团,主力集结于临汝镇周围。
当围攻汤集团的作战告一段落时,华北方面军于5月9日,以电报向其参谋本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作了详细的报告。
根据这份报告先是,第12军对登封东南山区之守军,继续进行扫荡,同时根据方面军急速歼灭宝丰、大营附近守军之意图,攻势仍在进行中。
野副昌德之63师团等部队,发现当面守军撤退之征兆后,于昨8日晚即转为进攻,今9日上午7时左右,第一线部队已到达汜水西南约10公里之凤凰寨,正在向西阎岭前进。
企图策应洛阳防卫的汤恩伯集团之29军、85军及第12军主力,在2日以来的作战中,已遭到溃灭性的打击。目前判断现尚保有战斗力的为第12军主力及第13军一部。
第4集团军之96军,已逐次向洛阳以北地区集结,另洛阳周围之中国军队调动频繁,刘勘兵团之第9军,至洛阳附近增援已得到证实。西安第8战区之16军,已作向东调动之准备。
作战开始以来,至5月6日之战果为,中央军遗弃尸体16671具,被俘3202名。
日军缴获105mm口径重加农炮4门,野炮4门,山炮10门,迫击炮45门,反坦克炮11门,重机枪68挺,轻机枪223挺,步枪5212支,自动步枪49支,手枪730支,达到了之前预定的战术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