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确定晋南战役
众人抬头一看,发现说话的竟然是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纷纷将视线定格在了他的身上!
“筱冢君,你有何想法,请说!”
对于筱冢义男,多田骏还是很看重的!
筱冢义男不同于眼下的大部分日本军官,此人是真正的帅才,情商和资历、实力俱佳,完全有能力冲击大将的高位。
尽管现在筱冢义男的级别和职务都要略逊多田骏一筹,但是对于这样有潜力的下属,多田骏也不敢怠慢。
“司令官阁下,卑职认为目前方面军最应该处理的便是中条山的支/那军,而非山东或者是蒙疆!”筱冢义男道。
“哦,说说你的理由!”
“司令官阁下,先说说山东战场吧!山东的乱局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昭和14年开始山东就一直不太平,尤其是在李国耀所部强势崛起之后,山东的局势就一天比一天糜烂,到现在山东地区不单单有支/那苏鲁战区、李国耀所部、土八路,还有一支神秘且强大的游击部队,这些部队加起来恐怕有二三十万人。”
接着筱冢义男再次说道:“而且这些部队还非常的隐秘,除了鲁西南的那几个县区外,我们很难知道他们的主力部队到底在哪里。”
“想要解决这样一支强大而又隐秘的支/那军,这绝不是出动三五个师团就能解决的,尤其不是短时间内解决的,所以这不符合派遣军总司令部的要求。”
多田骏点了点头说道:“呦西,这也是我所担心的,从之前作战的情况来看,即便是皇军真能投入十万大军,也未必就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山东乱局的。”
这时,冈部直三郎则是开口问道:“筱冢君觉得方面军不适合在蒙疆地区动手的原因是什么,还请明言!”
筱冢义男也不矫情,直接说道:“蒙疆地区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是刚才冈部君说的那样,蒙疆地区的支/那军队数量少,实力弱,不值得动用太多的皇军。”
“其次蒙疆地区地广人稀,支/那军队熟悉地形,且相对很分散。大日本皇军就算是出动十万、二十万大军都未必能将支/那人搜捕出来。”
“最后就是蒙疆地区属于民族分部集中的区域之一,对于那些蒙古人,我们不能像对付关内的支/那人那样,不然的话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的。”
多田骏沉声问道:“既然筱冢君觉得这些地方不合适,那晋南为什么适合方面军行动?”
筱冢义男当即回答道:“首先说中条山的地理位置,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关隘重叠,矿藏丰富。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被皇军攻占,支/那军队退守中条山,那里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对中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
“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所以,中条山地区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话音刚落,饭田贞固中将沉声说道:“中条山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自然没得说,但是据我所知中条山地区虽位于山西省境,但在却不是晋绥军的防区,亦不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管辖。驻守这里的是支/那政府的中央军,在战区划分上则归之于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
“而且自昭和13年之后,山西境内的支/那军队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现在那些支/那军队已经成了气候,大日本皇军就算是集中重兵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啊!”
饭田贞固的话迅速引起了其他日军军官的共鸣,中国军队撤到中条山为中心的晋南之后,日军多次集结部队攻打晋南。短短两年时间,日军对中条山先后进行11次疯狂的进攻,但均被中国军队给击退了。
为了攻占晋南,日军可是下了血本,不但调集重兵,而且还出动飞机大炮配合,但是依旧没能占领晋南。
筱冢义男笑了笑说道:“如果是以前的话,大日本皇军确实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这一次吗,皇军的胜算在八成以上!”
“纳尼,筱冢君不是在开玩笑吧?”饭田贞固惊讶地问道。
“我怎么可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多田骏沉声说道:“筱冢君,说说你的理由!”
“哈伊!”
接着筱冢义男大声道:“诸君:之所以说此战皇军有必胜的把握,主要是基于我们掌握的一部分情报得出的结论!”
“什么情报,竟然给了你们第一军这么强列的信心?”冈部直三郎当即问道。
筱冢义男当即说道:“第一个情报是中条山的国军进行了重大调整,被誉为中条山铁柱子的支/那第四集团军被调离了中条山,支/那守军由24万下降到了18万。”
“而且支/那军队看似是18万人,实际上1/3的人在经商做生意,1/3的人在种地,只有1/3在操练。那么实际有战斗力的只有这6万人。”
“纳尼,孙蔚如部真的被调离了中条山?”多田骏惊讶地问道。
对于这支中国地方部队,整个华北方面军所有高级军官都是如雷贯耳啊!
孙蔚如是陕军的首领人物之一,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回国后被关押,杨的17路军改编为第38军军长由孙蔚如担任。
在孙蔚如的率领下,这群陕西子弟兵先后参与保定、忻口等战役,并在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仓皇失措,携一家老小逃到四川后。孙部由38军改编为31军团,孙任军团长,并奉命开往山西南部中条山抗击日军。
不久后又将31军团改变为第四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
在接下来的两年间日军先后共11次调集重兵进攻中条山,但都被孙蔚如第四集团军击退。
在这11次战斗中,六六战役,王源会战最为惨烈,当时,中条山流传一句话“只要孙蔚如在,鬼子别想占领中条山”,这也让孙蔚如在当地声望也越来越高,陕军也因此赢得“中条山铁柱子之称”。
如果孙蔚如所部真的被调走了,那么此战的赢面确实很大!
“司令官阁下,情报已经得到确认,陕军孙蔚如所部确实已经被调走了,中条山地区的国军守备极其的空虚!”筱冢义男道。
“为什么?难道支/那人没有意识到中条山的重要性吗,还是他们觉得大日本皇军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动手?”多田骏问道。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是,由于孙的威望日高,于是遭到蒋的猜忌,加上孙蔚如与八路军走的又近,于是,蒋才把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调离中条山。”
“呦西,支/那人这是自毁长城,天佑皇军啊!”多田骏喜出望外地说道。
这时筱冢义男再次说道:“除了孙部被调离之外,我们的情报人员还发现,中条山的支/那军队轻敌大意,一大部分军队竟然在驻军期间贩卖粮食、烟土,中条山成了经商之地,支/那军队的战斗力非常的差。”
“而且因为各个部队长期驻扎,不曾调换营地,皇军的情报人员已经将各个军团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甚至皇军的特务已经混入了支/那军队,只要开战,最多一个小时我第一军就可瘫痪中国军队的所有指挥系统,”
“此外支/那军队的临战准备并不充分,只要皇军集结三到五个师团的兵力,然后再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击溃中条山的支/那军队几乎没有任何的问题。”
话音刚落,多田骏拍了拍手掌起身说道:“呦西!筱冢君分析的很有道理,而且中条山的两个支/那集团军直接牵制着驻晋南长治的第36、运城第37、临汾第41这3个师团的兵力,如将这两个集团军歼灭,在晋南的3个师团则可以作为机动部队,集中力量对付华北的支/那军队,这样不仅使华北的治安情况得到好转,而且可对重庆方面增加压力。”
“所以,我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对付中条山的支/那军队,发起晋南战役,下面我们商量一下具体的作战计划,筱冢君,说说你的想法...”
...........
(本章完)
“筱冢君,你有何想法,请说!”
对于筱冢义男,多田骏还是很看重的!
筱冢义男不同于眼下的大部分日本军官,此人是真正的帅才,情商和资历、实力俱佳,完全有能力冲击大将的高位。
尽管现在筱冢义男的级别和职务都要略逊多田骏一筹,但是对于这样有潜力的下属,多田骏也不敢怠慢。
“司令官阁下,卑职认为目前方面军最应该处理的便是中条山的支/那军,而非山东或者是蒙疆!”筱冢义男道。
“哦,说说你的理由!”
“司令官阁下,先说说山东战场吧!山东的乱局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昭和14年开始山东就一直不太平,尤其是在李国耀所部强势崛起之后,山东的局势就一天比一天糜烂,到现在山东地区不单单有支/那苏鲁战区、李国耀所部、土八路,还有一支神秘且强大的游击部队,这些部队加起来恐怕有二三十万人。”
接着筱冢义男再次说道:“而且这些部队还非常的隐秘,除了鲁西南的那几个县区外,我们很难知道他们的主力部队到底在哪里。”
“想要解决这样一支强大而又隐秘的支/那军,这绝不是出动三五个师团就能解决的,尤其不是短时间内解决的,所以这不符合派遣军总司令部的要求。”
多田骏点了点头说道:“呦西,这也是我所担心的,从之前作战的情况来看,即便是皇军真能投入十万大军,也未必就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山东乱局的。”
这时,冈部直三郎则是开口问道:“筱冢君觉得方面军不适合在蒙疆地区动手的原因是什么,还请明言!”
筱冢义男也不矫情,直接说道:“蒙疆地区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是刚才冈部君说的那样,蒙疆地区的支/那军队数量少,实力弱,不值得动用太多的皇军。”
“其次蒙疆地区地广人稀,支/那军队熟悉地形,且相对很分散。大日本皇军就算是出动十万、二十万大军都未必能将支/那人搜捕出来。”
“最后就是蒙疆地区属于民族分部集中的区域之一,对于那些蒙古人,我们不能像对付关内的支/那人那样,不然的话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的。”
多田骏沉声问道:“既然筱冢君觉得这些地方不合适,那晋南为什么适合方面军行动?”
筱冢义男当即回答道:“首先说中条山的地理位置,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关隘重叠,矿藏丰富。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被皇军攻占,支/那军队退守中条山,那里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对中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
“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所以,中条山地区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话音刚落,饭田贞固中将沉声说道:“中条山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自然没得说,但是据我所知中条山地区虽位于山西省境,但在却不是晋绥军的防区,亦不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管辖。驻守这里的是支/那政府的中央军,在战区划分上则归之于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
“而且自昭和13年之后,山西境内的支/那军队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现在那些支/那军队已经成了气候,大日本皇军就算是集中重兵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啊!”
饭田贞固的话迅速引起了其他日军军官的共鸣,中国军队撤到中条山为中心的晋南之后,日军多次集结部队攻打晋南。短短两年时间,日军对中条山先后进行11次疯狂的进攻,但均被中国军队给击退了。
为了攻占晋南,日军可是下了血本,不但调集重兵,而且还出动飞机大炮配合,但是依旧没能占领晋南。
筱冢义男笑了笑说道:“如果是以前的话,大日本皇军确实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这一次吗,皇军的胜算在八成以上!”
“纳尼,筱冢君不是在开玩笑吧?”饭田贞固惊讶地问道。
“我怎么可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多田骏沉声说道:“筱冢君,说说你的理由!”
“哈伊!”
接着筱冢义男大声道:“诸君:之所以说此战皇军有必胜的把握,主要是基于我们掌握的一部分情报得出的结论!”
“什么情报,竟然给了你们第一军这么强列的信心?”冈部直三郎当即问道。
筱冢义男当即说道:“第一个情报是中条山的国军进行了重大调整,被誉为中条山铁柱子的支/那第四集团军被调离了中条山,支/那守军由24万下降到了18万。”
“而且支/那军队看似是18万人,实际上1/3的人在经商做生意,1/3的人在种地,只有1/3在操练。那么实际有战斗力的只有这6万人。”
“纳尼,孙蔚如部真的被调离了中条山?”多田骏惊讶地问道。
对于这支中国地方部队,整个华北方面军所有高级军官都是如雷贯耳啊!
孙蔚如是陕军的首领人物之一,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回国后被关押,杨的17路军改编为第38军军长由孙蔚如担任。
在孙蔚如的率领下,这群陕西子弟兵先后参与保定、忻口等战役,并在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仓皇失措,携一家老小逃到四川后。孙部由38军改编为31军团,孙任军团长,并奉命开往山西南部中条山抗击日军。
不久后又将31军团改变为第四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
在接下来的两年间日军先后共11次调集重兵进攻中条山,但都被孙蔚如第四集团军击退。
在这11次战斗中,六六战役,王源会战最为惨烈,当时,中条山流传一句话“只要孙蔚如在,鬼子别想占领中条山”,这也让孙蔚如在当地声望也越来越高,陕军也因此赢得“中条山铁柱子之称”。
如果孙蔚如所部真的被调走了,那么此战的赢面确实很大!
“司令官阁下,情报已经得到确认,陕军孙蔚如所部确实已经被调走了,中条山地区的国军守备极其的空虚!”筱冢义男道。
“为什么?难道支/那人没有意识到中条山的重要性吗,还是他们觉得大日本皇军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动手?”多田骏问道。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是,由于孙的威望日高,于是遭到蒋的猜忌,加上孙蔚如与八路军走的又近,于是,蒋才把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调离中条山。”
“呦西,支/那人这是自毁长城,天佑皇军啊!”多田骏喜出望外地说道。
这时筱冢义男再次说道:“除了孙部被调离之外,我们的情报人员还发现,中条山的支/那军队轻敌大意,一大部分军队竟然在驻军期间贩卖粮食、烟土,中条山成了经商之地,支/那军队的战斗力非常的差。”
“而且因为各个部队长期驻扎,不曾调换营地,皇军的情报人员已经将各个军团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甚至皇军的特务已经混入了支/那军队,只要开战,最多一个小时我第一军就可瘫痪中国军队的所有指挥系统,”
“此外支/那军队的临战准备并不充分,只要皇军集结三到五个师团的兵力,然后再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击溃中条山的支/那军队几乎没有任何的问题。”
话音刚落,多田骏拍了拍手掌起身说道:“呦西!筱冢君分析的很有道理,而且中条山的两个支/那集团军直接牵制着驻晋南长治的第36、运城第37、临汾第41这3个师团的兵力,如将这两个集团军歼灭,在晋南的3个师团则可以作为机动部队,集中力量对付华北的支/那军队,这样不仅使华北的治安情况得到好转,而且可对重庆方面增加压力。”
“所以,我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对付中条山的支/那军队,发起晋南战役,下面我们商量一下具体的作战计划,筱冢君,说说你的想法...”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