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南下海州
据李国耀所知,从事私盐贩卖的群体构成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种是生存驱动型,另一种是暴利驱动型。
前者主要集中在盐户、贫民、流民、失业者等等,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在高盐价逼迫下,走上贩私道路。
而后者主要由官员、合法盐商、盐枭等等构成,这部分人最擅钻营,在盐业暴利的诱惑下,相互勾结,知法犯法。
可怕的是,历朝的缉私官吏都很“识做”:但凡遇到生存驱动型的私盐贩子,他们就穷追猛打,竭力搜捕,以应付差事、邀功请赏。
但凡遇到暴利驱动型的私盐贩子,因为这种人要么有团伙,要么有靠山,要么有行贿能力,他们就略而不问,甚至暗中成为其保护伞。
长此以往,促成了生存驱动型盐贩子向暴利驱动型盐贩子合流。私盐贩运的团伙化和武装化,从唐末以后就日趋明显。
有些地方,全村出动,集体走私,甚至联络周边几个村落,统一行动,以团体武装的形式增强对抗官府的能力。
这两种盐贩子一旦合流,形成大盐枭,一个王朝基本就走到尾声了。类似的情形在历史上多次上演,俨然是盐业对帝国统治的一个诅咒。
比如说唐朝末年,多次考科举失败的黄巢,与王仙芝共贩私盐,数月之间,聚众数万,给了唐朝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另一拨贩盐起家的盐枭,比如王建、钱镠等人,选择进入体制之内,在镇压黄巢起义以及藩镇兼并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的创立者。
元朝末年,“世以浮海贩盐为业”的方国珍,被仇家告发贩卖私盐,无奈之下,走上反元之路。
方国珍被逼起事的最初支持力量,几乎全部来自跟他一样长于海边的私盐贩子。他们起兵后,精准攻击帝国的漕粮海运系统,烧官船,劫漕粮,盛极一时的元代海运在危机重重中被迫停运,造成元大都严重的粮食危机,加速了元帝国的衰亡进程。
一粒盐拖垮一个大帝国,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李国耀之所以想要加入这个行当,不仅仅想要分一杯羹,搞钱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李国耀需要通过控制两淮的盐业来打击日伪军在中国的根基。
盐业暴利所产生的利润正源源不断地成为军费和各种枪炮子弹,而这些东西终究将出现在战场上,需要中国军人用生命来买单。
既然有幸来到这个时代,那么总的作些什么!
同时,李国耀也想利用私盐贩子的身份作掩护,暗中发展部队。
听完李国耀的解释,马德胜沉默了。
他是一个合格的参谋长,在行军打仗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比不上李国耀这种计谋频出的人,但也不差。
然而他却发现自己的想法永远也跟不上李国耀的天马行空,这位年轻的司令这一刻思想可能还停留在一线部队上,下一刻就不知道飞到哪里了。
就像今天,他想的是如何将那笔钱弄回来,以此来缓减经济上的压力,但是李国耀却瞬间跳跃到当私盐贩子身上。
而且通过李国耀的分析和解释,明知道觉得李国耀的这个想法不但非常的好,而且还非常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旦在海州城附近组建一支私盐队伍,不但可以搞来盐,而且还可以借着走私私盐打击日伪军,发展部队,一举多得啊。
最重要的是,日军眼下最大的对手还是正规国军和八路军,对于那些私盐贩子并不看重,这一点从他们打击私盐贩子甚少用正规部队,而是用所谓的缉私队就能看出一二。
略作沉思,马德胜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吧,只是不知司令你打算带多少人南下?”
李国耀想了想说道:“兵贵神速,所以这次不能带步兵,数量也不能太多,不然目标有点大,我看就从骑兵纵队里面抽调一个大队吧!”
“嗯,那用哪个大队?”
“用顾鸣塘的第三大队吧!”
“这不大好吧,顾鸣塘所部刚刚转正过来,弟兄们对这个人还不太放心啊!”马德胜道。
“无妨,第三大队虽然有不少伪军,但骨干还是咱们的人,有他们在你还担心顾鸣塘把我怎么着了!”
接着李国耀继续说道:“再说了,顾鸣塘这个人我看着还行,这个人别看似乎有点钻营,但却是真性情,不然那些蒙古族人也不会接纳他。”
“司令,我看还是带着徐大有所部去吧,这个人咱们用着放心,毕竟关系到你的个人安全!”马德胜坚持道。
“不用,就让顾鸣塘部集合,这人到底能不能用你总得给人家一个表现机会,你说是不!”
“那好吧!”
“去通知吧,等一下部队就动身!”
“是!”
........
部队集合并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一来是因为顾鸣塘所部现在就在熊耳山腹地接受训练,二来是他们都是骑兵,有战马代步,速度自然惊人。
很快,一千五百多骑兵就被集合起来了!
随后李国耀带着警卫队的几十名特战队员,而后全军快速南下,直奔海州城而来。
当部队出了山东游击总队的防区,李国耀当即命人换上日军的制式军装,甚至于每一个士兵也都进行简单的化妆,该贴仁丹胡子的贴胡子,该换衣服的换衣服,除了里面的兜裆布没换,剩余的全都换掉了。
毕竟这一路上路程很远,难免会有突发状况,还是把准备做的足一些比较好。
做好一切之后,李国耀带着这支骑兵部队出发了!
而就在李国耀南下的同一时间,远在徐州的第21师团部也接到了海州城守军发来的求援电报。
得知海州城竟然被中国军队偷袭,守备司令部被攻破,司令官战死,第21师团新任师团长酒井镐次大为愤怒,当即命令徐州城的部队立即集合,准备增援海州城。
然而这边刚刚命令下达,就接到贾汪镇据点发来紧急电报,称半个小时前他们的巡逻队在铁路东侧发现了一支中国游击队,对方袭击了贾汪北部的一座铁道桥的守备部队。
幸好巡逻队发现的及时,将对方击溃了,不然的话铁道桥很可能会被对方给毁了。
紧接着徐州东南方向的张集镇遭到不明武装的袭击,张集镇一个加强小队的守备部队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全军覆没,他们囤积在张集镇的一万多斤粮食和少量的弹药丢失,损失很大。
徐州城南城北同时发现中国军队,而且对方的实力还不小,这让酒井镐次犹豫了。
海州城固然重要,但是相比于徐州城,海州根本不值得一提。
然而就在酒井镐次犹豫着要不要派兵增援海州城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电报,称海州多个盐场遭到了中国军队毁灭性打击,尤其是青口盐场,被对方炸毁海防大堤引海水倒灌,算是彻底的毁了。
现在方面军司令部命令他们立即东进海州增援,务必要保证其他盐场的安全,尽快恢复生产。
有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酒井镐次当下不再犹豫,当即命令徐州城的守备部队立即集合,紧急赶往海州城。
(本章完)
前者主要集中在盐户、贫民、流民、失业者等等,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在高盐价逼迫下,走上贩私道路。
而后者主要由官员、合法盐商、盐枭等等构成,这部分人最擅钻营,在盐业暴利的诱惑下,相互勾结,知法犯法。
可怕的是,历朝的缉私官吏都很“识做”:但凡遇到生存驱动型的私盐贩子,他们就穷追猛打,竭力搜捕,以应付差事、邀功请赏。
但凡遇到暴利驱动型的私盐贩子,因为这种人要么有团伙,要么有靠山,要么有行贿能力,他们就略而不问,甚至暗中成为其保护伞。
长此以往,促成了生存驱动型盐贩子向暴利驱动型盐贩子合流。私盐贩运的团伙化和武装化,从唐末以后就日趋明显。
有些地方,全村出动,集体走私,甚至联络周边几个村落,统一行动,以团体武装的形式增强对抗官府的能力。
这两种盐贩子一旦合流,形成大盐枭,一个王朝基本就走到尾声了。类似的情形在历史上多次上演,俨然是盐业对帝国统治的一个诅咒。
比如说唐朝末年,多次考科举失败的黄巢,与王仙芝共贩私盐,数月之间,聚众数万,给了唐朝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另一拨贩盐起家的盐枭,比如王建、钱镠等人,选择进入体制之内,在镇压黄巢起义以及藩镇兼并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的创立者。
元朝末年,“世以浮海贩盐为业”的方国珍,被仇家告发贩卖私盐,无奈之下,走上反元之路。
方国珍被逼起事的最初支持力量,几乎全部来自跟他一样长于海边的私盐贩子。他们起兵后,精准攻击帝国的漕粮海运系统,烧官船,劫漕粮,盛极一时的元代海运在危机重重中被迫停运,造成元大都严重的粮食危机,加速了元帝国的衰亡进程。
一粒盐拖垮一个大帝国,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李国耀之所以想要加入这个行当,不仅仅想要分一杯羹,搞钱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李国耀需要通过控制两淮的盐业来打击日伪军在中国的根基。
盐业暴利所产生的利润正源源不断地成为军费和各种枪炮子弹,而这些东西终究将出现在战场上,需要中国军人用生命来买单。
既然有幸来到这个时代,那么总的作些什么!
同时,李国耀也想利用私盐贩子的身份作掩护,暗中发展部队。
听完李国耀的解释,马德胜沉默了。
他是一个合格的参谋长,在行军打仗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比不上李国耀这种计谋频出的人,但也不差。
然而他却发现自己的想法永远也跟不上李国耀的天马行空,这位年轻的司令这一刻思想可能还停留在一线部队上,下一刻就不知道飞到哪里了。
就像今天,他想的是如何将那笔钱弄回来,以此来缓减经济上的压力,但是李国耀却瞬间跳跃到当私盐贩子身上。
而且通过李国耀的分析和解释,明知道觉得李国耀的这个想法不但非常的好,而且还非常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旦在海州城附近组建一支私盐队伍,不但可以搞来盐,而且还可以借着走私私盐打击日伪军,发展部队,一举多得啊。
最重要的是,日军眼下最大的对手还是正规国军和八路军,对于那些私盐贩子并不看重,这一点从他们打击私盐贩子甚少用正规部队,而是用所谓的缉私队就能看出一二。
略作沉思,马德胜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吧,只是不知司令你打算带多少人南下?”
李国耀想了想说道:“兵贵神速,所以这次不能带步兵,数量也不能太多,不然目标有点大,我看就从骑兵纵队里面抽调一个大队吧!”
“嗯,那用哪个大队?”
“用顾鸣塘的第三大队吧!”
“这不大好吧,顾鸣塘所部刚刚转正过来,弟兄们对这个人还不太放心啊!”马德胜道。
“无妨,第三大队虽然有不少伪军,但骨干还是咱们的人,有他们在你还担心顾鸣塘把我怎么着了!”
接着李国耀继续说道:“再说了,顾鸣塘这个人我看着还行,这个人别看似乎有点钻营,但却是真性情,不然那些蒙古族人也不会接纳他。”
“司令,我看还是带着徐大有所部去吧,这个人咱们用着放心,毕竟关系到你的个人安全!”马德胜坚持道。
“不用,就让顾鸣塘部集合,这人到底能不能用你总得给人家一个表现机会,你说是不!”
“那好吧!”
“去通知吧,等一下部队就动身!”
“是!”
........
部队集合并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一来是因为顾鸣塘所部现在就在熊耳山腹地接受训练,二来是他们都是骑兵,有战马代步,速度自然惊人。
很快,一千五百多骑兵就被集合起来了!
随后李国耀带着警卫队的几十名特战队员,而后全军快速南下,直奔海州城而来。
当部队出了山东游击总队的防区,李国耀当即命人换上日军的制式军装,甚至于每一个士兵也都进行简单的化妆,该贴仁丹胡子的贴胡子,该换衣服的换衣服,除了里面的兜裆布没换,剩余的全都换掉了。
毕竟这一路上路程很远,难免会有突发状况,还是把准备做的足一些比较好。
做好一切之后,李国耀带着这支骑兵部队出发了!
而就在李国耀南下的同一时间,远在徐州的第21师团部也接到了海州城守军发来的求援电报。
得知海州城竟然被中国军队偷袭,守备司令部被攻破,司令官战死,第21师团新任师团长酒井镐次大为愤怒,当即命令徐州城的部队立即集合,准备增援海州城。
然而这边刚刚命令下达,就接到贾汪镇据点发来紧急电报,称半个小时前他们的巡逻队在铁路东侧发现了一支中国游击队,对方袭击了贾汪北部的一座铁道桥的守备部队。
幸好巡逻队发现的及时,将对方击溃了,不然的话铁道桥很可能会被对方给毁了。
紧接着徐州东南方向的张集镇遭到不明武装的袭击,张集镇一个加强小队的守备部队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全军覆没,他们囤积在张集镇的一万多斤粮食和少量的弹药丢失,损失很大。
徐州城南城北同时发现中国军队,而且对方的实力还不小,这让酒井镐次犹豫了。
海州城固然重要,但是相比于徐州城,海州根本不值得一提。
然而就在酒井镐次犹豫着要不要派兵增援海州城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电报,称海州多个盐场遭到了中国军队毁灭性打击,尤其是青口盐场,被对方炸毁海防大堤引海水倒灌,算是彻底的毁了。
现在方面军司令部命令他们立即东进海州增援,务必要保证其他盐场的安全,尽快恢复生产。
有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酒井镐次当下不再犹豫,当即命令徐州城的守备部队立即集合,紧急赶往海州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