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8页
礼部侍郎一个头两个大,正想安抚家人暂且避开眼前的风头,御史参了他一本,说他忤逆母亲,事亲不孝,将家里的老母气病。
不让老母出门,被参不孝;让老母出门,柳洺当日打出来的巴掌至今还疼,家里的女人出门一次就是打脸一次,尤其是敏感的“上香”。那举人千金就是上香失了清白。
礼部侍郎惊呆了,竟是里外不是人,怎么做都不对!
皇帝看得想笑,像模像样地申斥了礼部侍郎一顿。
其他想跳出来的安静了,说话之前得先想想自己的屁股干不干净,不,即便干净也会被柳洺那小子弄出不干净!
没人阴阳怪气了,大理寺又上报离奇案件了。这次是一个偷盗案。偷盗案很普通,可是这个案件值得讨论的点在于,这个小偷从小做贼,从小时候摸一根葱到大了偷钱财,偷来的钱是为了养寡母。小偷不到一岁时丧父,寡母守节,独自一人养他,但是家里的田地却陆陆续续被同族霸占,母子二人难以维持生计,小偷不知怎么养成了偷窃的恶习,以此补贴家用。此次犯案是因为金额巨大,然而这个小偷偷钱是为了给重病的寡母请大夫买药,出事前,小偷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孝与法理,孰重?
上次柳洺支持情理,大家以为这次她又要这样,谁知这次她支持法理,和一群觉得小偷本性不坏的大臣又对上了。
又是一番你来我往的争辩,最后皇帝勾了秉公执法,又御批让当地县令去照看这个病重的寡母。
半年来,后知后觉的大臣也发现了,这段时间怎么疑难离奇案件这么多?而且牵涉其中的人,不是寡妇就是丧未婚夫,不是独生女就是弃妇,怎么这些女人犯案机率这么高?
说对了!
女人被你们的礼法捆绑成这样,不变态才怪!忍气吞声的都是性子太好了!
有些迂腐官员最初看到女子犯罪就嚷嚷着应该严加礼教约束,觉得女子阴险,必须要严加管教,后来越看越多,发现约束得越严重,这些女人报复起来越恐怖,灭夫家八口算什么,把夫家后代全弄成傻子瘸子断子绝孙的都有!回到家想要管束妻子,张开嘴对上妻女反对的眼神,突然脖子上凉飕飕的。
至此,柳洺停了下来,开始提供新的数据。这份数据不是当今的,而是她梳理出来自古以来的名人志士——他们母亲的背景。这些人中许多人的母亲曾经二嫁甚至三嫁,
“孟母三迁,方有孟子。一个优秀的母亲可以培育出影响天下甚至影响未来几百上千年的圣贤,一个识文断字知书达理的当家主母可以兴旺全家福延子孙。臣整理户籍中的寡妇资料,其中三分之一寡妇出身名门,她们之中哪怕三分之一能生养优秀的人才,陛下未来能收获多少栋梁之才?”
至此,柳洺的目的已经显露无疑。
从女子的绝望反抗到优秀母亲培育优秀子孙“优生优育”,她的建议昭然若揭:鼓励寡妇改嫁。这也正好合上了年初提出的人口下降问题。
很意外,这一波反弹并不大。因为很多人已经疲惫了。连续几个月一个个刷新他们三观的人伦惨剧,他们和柳洺打口水仗打得精疲力尽,反而自己对女人产生了心理阴影,回到家看到娇娇怯怯的小妾都脊背生寒。骂不动了。
这时,埋首古籍几个月的李仁交上了他整理出来的圣人注解。都是前人对圣人言的种种解释,他把他们汇集起来,编成册,里头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各有千秋,读完让人受益匪浅。
这本注解轰动了文人圈,因为不总结不知道,这么一总结,当今所谓的礼教竟然是近百年才出现的说法,之前近千年,先贤们从没这么理解过!
顿时种种争议喷薄而出,大家忘记了什么寡妇改嫁,都忙着去争辩到底哪个说法才是对的。
皇帝和柳洺相视而笑,半个月后,朝廷颁布了鼓励寡妇改嫁的政令,而且越是教养好的寡妇,越鼓励改嫁,朝廷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为了避免逼寡妇改嫁这种事情发生,还对补贴的发放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
李仁因为这本书,升职为翰林院院士。
这本注解出来的第二日,柳洺就拿着它去给大皇子讲课。
“柳先生,这书里说的与我从前学的不一样。”大皇子指着其中的内容提出意见。
“你觉得谁说的有道理?”柳洺不解释,反问。
大皇子皱起了小小的眉头,十分为难:“其他先生教的都一样,就您不一样。”他其实还是稍微更喜欢柳洺一点啦,但是柳洺拿出来的东西不对劲这是事实。
柳洺指着其中一处给他看:“你看,这是不是其他先生教的?”
“……对,可是下边的说法却和它截然相反啊?那我该学哪一个?”
“下边的注解是另一位先贤写下的。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圣人言也是如此。以前先生们只教你一种注解,这本书包含了所有,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写上去。”
“我自己写?”大皇子瞪大了眼,“我写的要是不对呢?”
“现在不对是因为你见识还不够多,什么水平写什么样的见解这没什么对错可分。这和你御下一样,同样一件事,你身边的小太监对你用不同的方式禀报,你的判断就可能不一样。至于为什么一句话可以有这么多说法,一是因为看的人不同,自然思想理解不同;二是注解人的目的不同,自然偏重就不同。”
--
不让老母出门,被参不孝;让老母出门,柳洺当日打出来的巴掌至今还疼,家里的女人出门一次就是打脸一次,尤其是敏感的“上香”。那举人千金就是上香失了清白。
礼部侍郎惊呆了,竟是里外不是人,怎么做都不对!
皇帝看得想笑,像模像样地申斥了礼部侍郎一顿。
其他想跳出来的安静了,说话之前得先想想自己的屁股干不干净,不,即便干净也会被柳洺那小子弄出不干净!
没人阴阳怪气了,大理寺又上报离奇案件了。这次是一个偷盗案。偷盗案很普通,可是这个案件值得讨论的点在于,这个小偷从小做贼,从小时候摸一根葱到大了偷钱财,偷来的钱是为了养寡母。小偷不到一岁时丧父,寡母守节,独自一人养他,但是家里的田地却陆陆续续被同族霸占,母子二人难以维持生计,小偷不知怎么养成了偷窃的恶习,以此补贴家用。此次犯案是因为金额巨大,然而这个小偷偷钱是为了给重病的寡母请大夫买药,出事前,小偷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孝与法理,孰重?
上次柳洺支持情理,大家以为这次她又要这样,谁知这次她支持法理,和一群觉得小偷本性不坏的大臣又对上了。
又是一番你来我往的争辩,最后皇帝勾了秉公执法,又御批让当地县令去照看这个病重的寡母。
半年来,后知后觉的大臣也发现了,这段时间怎么疑难离奇案件这么多?而且牵涉其中的人,不是寡妇就是丧未婚夫,不是独生女就是弃妇,怎么这些女人犯案机率这么高?
说对了!
女人被你们的礼法捆绑成这样,不变态才怪!忍气吞声的都是性子太好了!
有些迂腐官员最初看到女子犯罪就嚷嚷着应该严加礼教约束,觉得女子阴险,必须要严加管教,后来越看越多,发现约束得越严重,这些女人报复起来越恐怖,灭夫家八口算什么,把夫家后代全弄成傻子瘸子断子绝孙的都有!回到家想要管束妻子,张开嘴对上妻女反对的眼神,突然脖子上凉飕飕的。
至此,柳洺停了下来,开始提供新的数据。这份数据不是当今的,而是她梳理出来自古以来的名人志士——他们母亲的背景。这些人中许多人的母亲曾经二嫁甚至三嫁,
“孟母三迁,方有孟子。一个优秀的母亲可以培育出影响天下甚至影响未来几百上千年的圣贤,一个识文断字知书达理的当家主母可以兴旺全家福延子孙。臣整理户籍中的寡妇资料,其中三分之一寡妇出身名门,她们之中哪怕三分之一能生养优秀的人才,陛下未来能收获多少栋梁之才?”
至此,柳洺的目的已经显露无疑。
从女子的绝望反抗到优秀母亲培育优秀子孙“优生优育”,她的建议昭然若揭:鼓励寡妇改嫁。这也正好合上了年初提出的人口下降问题。
很意外,这一波反弹并不大。因为很多人已经疲惫了。连续几个月一个个刷新他们三观的人伦惨剧,他们和柳洺打口水仗打得精疲力尽,反而自己对女人产生了心理阴影,回到家看到娇娇怯怯的小妾都脊背生寒。骂不动了。
这时,埋首古籍几个月的李仁交上了他整理出来的圣人注解。都是前人对圣人言的种种解释,他把他们汇集起来,编成册,里头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各有千秋,读完让人受益匪浅。
这本注解轰动了文人圈,因为不总结不知道,这么一总结,当今所谓的礼教竟然是近百年才出现的说法,之前近千年,先贤们从没这么理解过!
顿时种种争议喷薄而出,大家忘记了什么寡妇改嫁,都忙着去争辩到底哪个说法才是对的。
皇帝和柳洺相视而笑,半个月后,朝廷颁布了鼓励寡妇改嫁的政令,而且越是教养好的寡妇,越鼓励改嫁,朝廷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为了避免逼寡妇改嫁这种事情发生,还对补贴的发放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
李仁因为这本书,升职为翰林院院士。
这本注解出来的第二日,柳洺就拿着它去给大皇子讲课。
“柳先生,这书里说的与我从前学的不一样。”大皇子指着其中的内容提出意见。
“你觉得谁说的有道理?”柳洺不解释,反问。
大皇子皱起了小小的眉头,十分为难:“其他先生教的都一样,就您不一样。”他其实还是稍微更喜欢柳洺一点啦,但是柳洺拿出来的东西不对劲这是事实。
柳洺指着其中一处给他看:“你看,这是不是其他先生教的?”
“……对,可是下边的说法却和它截然相反啊?那我该学哪一个?”
“下边的注解是另一位先贤写下的。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圣人言也是如此。以前先生们只教你一种注解,这本书包含了所有,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写上去。”
“我自己写?”大皇子瞪大了眼,“我写的要是不对呢?”
“现在不对是因为你见识还不够多,什么水平写什么样的见解这没什么对错可分。这和你御下一样,同样一件事,你身边的小太监对你用不同的方式禀报,你的判断就可能不一样。至于为什么一句话可以有这么多说法,一是因为看的人不同,自然思想理解不同;二是注解人的目的不同,自然偏重就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