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谁与渡山河

第336页

    辛鸾就是这点好,他能解释的,不管是谁问到他了,他都会亲自解释,不会因为翠儿只是个婢女就不耐烦。
    翠儿赶忙把擦嘴巾递给他,手脚麻利地收拾碗筷。
    “像第一天我们设计开放的医署,明明都是找德高望重的老医生快速预估过的,结果落实到下面,没想到病人那么多,第一环就瘫掉,局面急转直下,要不是时风月和糜衡应对及时,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乱子……”
    辛鸾起身坐在了大案前,开始整理昨日发下去的政令和经过一夜又叠起来的消息,“武道衙门直接面对百姓,是执行的最后一环,若在平时我还有余裕来调整,可是现在一来一往不知道中间要耽误多少事,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强硬执行渝都封城、百姓居家,还不至于过度执法、暴凌老幼。”
    他已没有补遗之策,所以只好让邹吾来为他兜底。
    避免封城成为底层的灾难本身。
    ·
    “还记得吗?三个月前你若没有应征武道衙门,现在,你也是下山城他们中的一员。”
    邹吾站了起来,倒水,切菜,砧板上传来规律的磕哒声,邹吾背着身——
    “别傻站着,涮锅,生火。”
    “噢!噢噢!”刘初六这才如梦初醒,羞愧地跑去灶台帮忙,手上忙着,心潮不断地起伏。
    邹吾垂着眼,没有看他,平静又寻常地开口,“初六,你有这样的想法我能理解——你们的任务重又累,有时候看到百姓求助难免烦躁。可是有些话不该这么说——我们很多时候的确没有办法判断百姓的求助是真的还是虚张声势,但是他们求助时的束手无策是真的,将心比心,若是你走投无路时,难道绝境里还想听别人说一句’识大体’吗?”
    邹吾知道,他们一定很骄傲。
    越是底层的忠贞之士,他们越会觉得对国家有责任,对主君有责任,为达目标,以生以死……封城那天,邹吾眼睁睁看着甲字班百夫长指挥手下对一个老人家拳打脚踢,口中大声叱骂,“老东西!封城了,知不知道!封城了!封城了!回家!回家!”
    他们每骂一句,便踢一脚——他们觉得自己在执行含章太子的命令,觉得身负使命,所以尽情挥洒,心安理得。直到邹吾大声喝止他们,伸手抽了其中一个衙役一巴掌,那个指挥作恶的百夫长才晓得停下。
    邹吾知道武道衙门旧习气很多,坏习惯很多,但他打的那个人,是个新兵。就在几个月前,他刚刚带他们的时候,这个人因为忍不住百夫长的残酷磋磨,曾经说起自己挨的打,人群中大声嘶喊了一句:“他们拿我们当狗!”此话一出,擦刀的三百人同时放刀大哭。
    邹吾站在高台上,见之难过,闻而伤心。
    这些新兵不知道,他们都是以他的名义征来的,他们入公门,原本就只是含章太子和向繇一场慷他人之慨的交易——可这些人也就是十七八九岁,年纪轻轻,不识字,年龄上心智上都是孩子,上级玩弄他们,疏忽他们,蔑视他们,世事茫茫,他们只是无人照料的灵魂,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没有定力,没有良知来抵御小恶与大恶,没有智慧来对付天地不仁。
    他们真的好比一只刺猬,辛鸾塞给邹吾,让他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可封城令下,武道衙门作为渝都人数最多的武装,冷衙变热,职部挪移,面向百姓,一朝得势,人人都是一片舍我其谁的雄心:他们觉得自己对朝廷有责任,沙中建塔,搭出虚幻的骄傲,唯独不觉得自己对百姓有责任,甚至还隐秘地觉得国家和百姓之间利益难以两全,为了国家,必然侵害百姓。
    那骄傲,自卑又自负,伟大又渺小。
    邹吾见了,慨之叹之,失望愀然。
    “可太子殿下真的是这样想的吗?”刘初六蹲在灶膛前烧火,烧得犹不死心,“……就是让我们做这样的事吗……这样琐碎的事?”
    墙角有几堆柴草,梁上凝结的水珠混着尘埃滴下乌黑,邹吾拿着长柄的锅铲,挑干净的调料,仍是撒得硬邦邦的:“不然呢?”
    刘初六喃喃地耸肩膀,好似雄心壮志浇灭在一刹那,“不知道才问您呐,您是太子殿下的近臣,他那么倚重您。”
    邹吾垂着眼,不知道怎么说才不伤他励志忠贞之心。
    封城之前封城之后他就没抽开身跟阿鸾说一话,他们一个在峰顶,一个在山底,政令推行全凭对对方的了解取法乎上,摸黑过河,刘初六问的,就算他和辛鸾见了也不会讨论啊。
    “今年元月十五,东境南阳深夜大火……”邹吾翻炒的动作转慢了,“当时太子殿下受困火海,逃命时仍不忘抱住一只跑不动的小鹿。”
    刘初六抬着头,缓缓睁大眼睛:厨房衰黑,偏偏邹吾身披光芒。
    “他救火不只是为了救火,是为了救火中的生灵,他抗疫不是非要和这病过不去,他是要救患了这病的百姓,他亲自来武道衙门,也不是为了另降大任,是因为你们的本职任务就足够重要,所以他才器重你们——我这样说,你能懂吗?”
    ·
    辛鸾边揉着肚子边看各种禀帖折子,现在他每早起床都有些崩溃,看到反馈的消息总觉得昨日下过的命令简直就是一团乱麻,他快速地扫过,最后翻了翻武道衙门的消息,果然,除了病例和死亡人数,没有报上来的专案。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