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用手机教古人搞基建

第46页

    所以又看了看正在搭建的葡萄架子就返回了,留下修学舍的人在那里测量,等需要的材料费用统计出来,自会将账单提交上来。
    陈柏和齐政分开后,也松了一口气,“差点被冷死。”
    最近和齐政在网上聊天,都快忘记齐政本来的性格了。
    网络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透过网路认识人,那可得小心了,因为……可能和现实中完全不一样,陈柏现在深有体会,前车之鉴,肺腑之言。
    陈柏回了家,但事情还没有完,修建的事情他最多过目一下,然后给钱,古代建筑他真不懂。
    但招生的事情就得他亲自来了。
    想到招生,陈柏心情才好了些,因为……他要收束脩,对穷光蛋来说,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第二日,上京文院门口多了一个板子,上面写着招生告示。
    这个告示大概要说两件事。
    一就是说齐政的封地现在正在紧急修建学舍,现招收难民家庭八到十三岁的孩子,进行三年义务教育。
    学习内容大概就是识字识数这些基础的东西,每个家庭仅限一个名额。
    这可是了不得的东西,哪怕仅仅是识字识数,给百姓写写家书什么的,也比当佃农强了不知道多少。
    条件就是,难民家庭得将户籍迁到齐政的封地。
    现在齐政的封地还是荒山野岭,耕地基本等于无,加上古时候故土难离的情怀十分严重,就看他们如何选择了。
    光是这招生告示的第一条,就已经十分轰动了。
    上一次宴会,甘公出的第五题已经在上京传开,齐政在自己封地修学舍,还实行这个什么三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这第五题?
    似乎的确是个了不得的法子,等赵国太子和使臣来了,说不得真会赞上一句。
    “要是我们大乾其他地方也能实施这个三年义务教育,其他国家的文士还能说我们不通教化?”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很简单,负担不起,齐政能实施,是因为他封地上一户人都没有,哪怕如此,还加了一个一户一个名额的限制。
    像其他地方,无书可读的孩子成百上千,光是学舍都修不起来。
    “实在可惜。”
    但光是这个方法,这种思想,让好些老学究激动得手抖,口里不停的嘀咕,“好一个三年义务教育……”
    别人或许仅仅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但他们却从中看到了大乾文教的一种趋势。
    但又不得不感叹,“难难难!”
    相信很快这个三年义务教育就会传遍整个上京,甚至传进朝廷之上,当然这么理想化的政策,也只能让人望而生叹。
    虽然不可能真的在大乾推广,但这么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必定会让那些为文教发展而愁白了头发的老官儿魂牵梦萦。
    也必定会将目光投向唯一实施这个策略的齐政的封地。
    用陈柏的话来活,齐政的这个学舍就是一块试验地,所有人都会出于本能的去观察它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子。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太早。
    如果说招生的第一条,众人看了个稀奇和希望,那么第二条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同样是齐政修的这个学舍招生。
    招收的对象却不一样了。
    “休沐日兴趣班招生:
    上课时间:上京文院休沐日。”
    没办法,陈柏现在还是上京文院的院生,他也只有休沐日能授课。
    与其说陈柏的这个招生是正规的课堂,不如说它是夏令营?
    “学习内容:按兴趣教学。
    授课先生:山君
    束脩:一年黄金10两。
    ”
    看到这第二条招生公告,不知道看懵了多少人。
    什么是兴趣学习班?什么又是按兴趣教学?
    一年还黄金10两?
    该不会是白银写成了黄金,如果是皇子政府上那个第一门客授课,白银10两还是值的,哪怕一年的休沐日也就有数的那么多天。
    但黄金10两?
    又不是傻子,估计是没有人愿意的,况且连学什么都写得不清不楚。
    这不是闹着玩吗?
    上京文院外,都被这怪异的“招生公告”弄懵了一群人。
    齐政来的时候,还有人壮着胆子上去询问了一番。
    齐政:“……”
    那妖怪又在玩什么?
    倒是说过会给他回本,但束脩收别人十两黄金,真当别人是傻子?
    齐政也模棱两可的随便恩了两句,“就这么回事。”
    听得一群人更迷惑了。
    当然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个笑话,没怎么当真,不过当成是谈资到处在传。
    因为实在离奇,传播的速度飞快,听的人根本不信,还得一起调笑一番,世上哪有这样的傻子。
    但……
    傻子真有。
    比如陈小布的学舍,现在已经闹翻了。
    “我要报名。”
    “我也要。”
    因为公告的最后一句,“年终考核第一名,由廷尉府公子柏奖励异兽一只。”
    齐政封地的事情,为什么陈柏的名字在上面?
    看到的人其实还真不怎么意外,也不知道是谁,将公子柏当初没有受罚是因为皇子政从中周旋的原因传开了。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