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
姚彦欣然接受,笑眯眯的去找姜隽了。
姜隽和姚城还在盖瓦,姚彦来了后也没闲着,帮着递水递瓦,有人来买东西,他顺带就去收银子。
姚城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老二跟你可半点不见外,瞧瞧那收来的银钱,都揣自己兜里了。”
姜隽喝着水,见姚彦笑眯眯的样子,也跟着笑了,“他高兴就好。”
姚城眯起眼,“你这房子也快盖好了,到时候不去镇上了吧?”
“也不一定,”姜隽含糊着,“我镇上也有事儿呢,等你啥时候去铺子里,彦弟啥时候回村。”
晚上姜隽自然去给杨氏祝了寿。
杨氏笑眯眯地和他说话,姜隽的态度却越恭敬,旁边看了许久的姚城打趣着姜隽,“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咱们家姑爷呢。”
姜隽和姚彦:……
杨氏清咳一声,“老大啊,不是说给你娘子打下手吗?”
“哦哦,马上去!”
姚城赶忙进了灶房,把原本帮忙的姚父请了出来。
“叔,”姜隽给姚父拿了把旱烟。
姚父笑眯眯地收下,“来就来,拿啥东西。”
“爹,这话今儿该娘说,”姚彦在一旁憋笑道。
“一样一样,”姚父哈哈一笑。
姚大嫂的手艺自然是比不上姚彦的,不过也比一般人做得好吃多了,姚彦表示没问题。
得到认可的姚大嫂笑得心满意足。
一桌人吃得高高兴兴,杨氏也喝了几口酒,脸蛋红彤彤的,看起来格外喜庆。
“你难得这么高兴。”
回房后,姚父看着窝在被子里的杨氏笑道。
杨氏翻了个白眼,“我今儿生辰,还不能高兴高兴?”
“自然是可以的,”姚父失笑,说着又从自己枕头下面摸出了一根木簪,“跟姜老三学的,你别嫌弃。”
“嫌弃啥,”杨氏快速接过来,一把塞进自己的枕头下面,清咳道,“挺好的。”
“那就好。”
姚父嘿嘿一笑。
第二天姚彦被留着,于是便决定傍晚和姜隽一块儿回镇上。
杨氏穿着姚彦买的衣服,姜隽买的鞋子,头上戴着新木簪,拿着针线活先去村里转悠了一圈后,才满脸笑意地回来。
“娘戴的簪子,是爹送的。”
姚大嫂冲姚彦说道。
姚彦一脸原来如此的神情,“难怪了。”
看着姚大嫂挺起的肚子,姚彦又笑,“听大哥说小家伙挺折腾人?”
把鞋垫放好的杨氏一出来,便听见这话,“可不是,你大嫂是吃啥吐啥,好在如今稳住了。”
“对了,”姚大嫂端起小凳子,和杨氏一块儿坐在姚彦身旁,“我昨儿听见一大事儿,就石头弯那边的一户姓陈的人家,原本就接了一姑娘过去做媳妇,还是自己的亲外甥女,可现在又要把人送回去,重娶一个!”
姓陈的人家?
姚彦和杨氏听得耳熟。
“咳,”姚大嫂清咳一声,瞅着小叔子和婆婆的眼睛,“我也不想听的,可是那姑娘之前和阿城……”
“你说的那姑娘是不是姓李?”
杨氏问道。
“对,叫李招娣。”
姚大嫂点头。
其实李招娣这事儿,还是她娘家大嫂打听出来的,当时还没和姚城见面,只是媒人上门,见过后,姚大嫂才觉得姚城面熟得很,仔细想想,可不就是在镇上遇见了好几次那个汉子吗?
当时她就觉得退亲的事儿,多半是有内情,至少不会像旁人猜测的那般,是姚城人有问题。
嫁过来后,她还没问呢,姚城便主动说了李招娣的事儿,说怕她误会,但是也请她别把这事儿说出去。
当时姚城想得简单,他怕再惹出什么是非,索性就和姚大嫂说清楚,这也确实让姚大嫂高兴。
“她会愿意离开陈家?”
姚彦嘴角一抽,还真有些日子没听见李招娣的事儿了。
“不愿意啊,”姚大嫂低声道,“虽然她过去的时候没办喜事,可后面肚子大了。”
姚大嫂语气顿了一下,“结果陈家嫌弃生下来一个女娃,就把那女娃送了人,也要把她给送回去。”
农家人极少有纳妾的,更别提两个正房娘子。
“那陈家什么都想好了,可架不住媒人上那姑娘家去世,李招娣忽然出现,说自己才是正房娘子,那姑娘过去就是妾!”
“哎哟,这话那姑娘家人怎么受得了,所以直接拒了陈家的求亲,现在陈家都成了几个村的笑话了!”
作为一个女人,姚大嫂觉得陈家的做法太不地道了,分明就是看人家肚子决定娶不娶这人。
可好歹是他们家的亲骨肉,说送人就给送人了。
“李家怎么说的?”
杨氏也好奇。
“当初是他们把人接走的,现在说送回来就送回来,哪有这种的道理,”姚大嫂瘪嘴,“所以也就当个和稀泥的。”
姚彦摩挲了一下下巴,叮嘱着她们。
“狗咬狗就算了,若是伤到咱们,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大嫂,我们家和对方清白的,但架不住有些嘴贱的四处胡说,你现在是双身子的人,听了别见气,回来告诉爹娘还有我们,自会帮你出气。”
“老二这话说得没错,”见识过李家人和陈家人的杨氏连连点头,拉着姚大嫂的手,“那种见不得人好的,我能骂上三天三夜!”
--
姜隽和姚城还在盖瓦,姚彦来了后也没闲着,帮着递水递瓦,有人来买东西,他顺带就去收银子。
姚城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老二跟你可半点不见外,瞧瞧那收来的银钱,都揣自己兜里了。”
姜隽喝着水,见姚彦笑眯眯的样子,也跟着笑了,“他高兴就好。”
姚城眯起眼,“你这房子也快盖好了,到时候不去镇上了吧?”
“也不一定,”姜隽含糊着,“我镇上也有事儿呢,等你啥时候去铺子里,彦弟啥时候回村。”
晚上姜隽自然去给杨氏祝了寿。
杨氏笑眯眯地和他说话,姜隽的态度却越恭敬,旁边看了许久的姚城打趣着姜隽,“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咱们家姑爷呢。”
姜隽和姚彦:……
杨氏清咳一声,“老大啊,不是说给你娘子打下手吗?”
“哦哦,马上去!”
姚城赶忙进了灶房,把原本帮忙的姚父请了出来。
“叔,”姜隽给姚父拿了把旱烟。
姚父笑眯眯地收下,“来就来,拿啥东西。”
“爹,这话今儿该娘说,”姚彦在一旁憋笑道。
“一样一样,”姚父哈哈一笑。
姚大嫂的手艺自然是比不上姚彦的,不过也比一般人做得好吃多了,姚彦表示没问题。
得到认可的姚大嫂笑得心满意足。
一桌人吃得高高兴兴,杨氏也喝了几口酒,脸蛋红彤彤的,看起来格外喜庆。
“你难得这么高兴。”
回房后,姚父看着窝在被子里的杨氏笑道。
杨氏翻了个白眼,“我今儿生辰,还不能高兴高兴?”
“自然是可以的,”姚父失笑,说着又从自己枕头下面摸出了一根木簪,“跟姜老三学的,你别嫌弃。”
“嫌弃啥,”杨氏快速接过来,一把塞进自己的枕头下面,清咳道,“挺好的。”
“那就好。”
姚父嘿嘿一笑。
第二天姚彦被留着,于是便决定傍晚和姜隽一块儿回镇上。
杨氏穿着姚彦买的衣服,姜隽买的鞋子,头上戴着新木簪,拿着针线活先去村里转悠了一圈后,才满脸笑意地回来。
“娘戴的簪子,是爹送的。”
姚大嫂冲姚彦说道。
姚彦一脸原来如此的神情,“难怪了。”
看着姚大嫂挺起的肚子,姚彦又笑,“听大哥说小家伙挺折腾人?”
把鞋垫放好的杨氏一出来,便听见这话,“可不是,你大嫂是吃啥吐啥,好在如今稳住了。”
“对了,”姚大嫂端起小凳子,和杨氏一块儿坐在姚彦身旁,“我昨儿听见一大事儿,就石头弯那边的一户姓陈的人家,原本就接了一姑娘过去做媳妇,还是自己的亲外甥女,可现在又要把人送回去,重娶一个!”
姓陈的人家?
姚彦和杨氏听得耳熟。
“咳,”姚大嫂清咳一声,瞅着小叔子和婆婆的眼睛,“我也不想听的,可是那姑娘之前和阿城……”
“你说的那姑娘是不是姓李?”
杨氏问道。
“对,叫李招娣。”
姚大嫂点头。
其实李招娣这事儿,还是她娘家大嫂打听出来的,当时还没和姚城见面,只是媒人上门,见过后,姚大嫂才觉得姚城面熟得很,仔细想想,可不就是在镇上遇见了好几次那个汉子吗?
当时她就觉得退亲的事儿,多半是有内情,至少不会像旁人猜测的那般,是姚城人有问题。
嫁过来后,她还没问呢,姚城便主动说了李招娣的事儿,说怕她误会,但是也请她别把这事儿说出去。
当时姚城想得简单,他怕再惹出什么是非,索性就和姚大嫂说清楚,这也确实让姚大嫂高兴。
“她会愿意离开陈家?”
姚彦嘴角一抽,还真有些日子没听见李招娣的事儿了。
“不愿意啊,”姚大嫂低声道,“虽然她过去的时候没办喜事,可后面肚子大了。”
姚大嫂语气顿了一下,“结果陈家嫌弃生下来一个女娃,就把那女娃送了人,也要把她给送回去。”
农家人极少有纳妾的,更别提两个正房娘子。
“那陈家什么都想好了,可架不住媒人上那姑娘家去世,李招娣忽然出现,说自己才是正房娘子,那姑娘过去就是妾!”
“哎哟,这话那姑娘家人怎么受得了,所以直接拒了陈家的求亲,现在陈家都成了几个村的笑话了!”
作为一个女人,姚大嫂觉得陈家的做法太不地道了,分明就是看人家肚子决定娶不娶这人。
可好歹是他们家的亲骨肉,说送人就给送人了。
“李家怎么说的?”
杨氏也好奇。
“当初是他们把人接走的,现在说送回来就送回来,哪有这种的道理,”姚大嫂瘪嘴,“所以也就当个和稀泥的。”
姚彦摩挲了一下下巴,叮嘱着她们。
“狗咬狗就算了,若是伤到咱们,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大嫂,我们家和对方清白的,但架不住有些嘴贱的四处胡说,你现在是双身子的人,听了别见气,回来告诉爹娘还有我们,自会帮你出气。”
“老二这话说得没错,”见识过李家人和陈家人的杨氏连连点头,拉着姚大嫂的手,“那种见不得人好的,我能骂上三天三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