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朕的江山亡了

第52页

    他还在闻老爷子的书房,找到了一张雍畿的纸质地图,他把自己所有房产的所在地,都在地图上用红笔圈了出来,然后开始进行逐一的优劣对比。
    这里是别墅,加一分,那里不能种植,减一分。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绿化环境……都在闻或跃的考虑范围内。他就像一个合格的中介一样,给他的所有房产都兢兢业业打了分。评估结果却并不理想。
    闻老爷子正好在这个时候回来了,听说儿子今晚在家,喜出望外的上楼来看儿子。就看见儿子正在对着地图发愁。
    闻老爷子忍不住道“怎么了?这些地段的房子你都不喜欢吗?”
    闻或跃老实的摇摇头,回答道“不是不喜欢,而是不合适。”
    离市中心近的,都是高层公寓,公寓并不能住很多人,也不能随意搞大花园进行种植。而能住的下人又有大花园的别墅,大多离市中心都很远。
    闻老爷子满脸疑惑“你为什么一定要住别墅?像你哥哥那样的单身公寓就很好啊。”
    闻或跃也一脸疑惑的看回去“我住在哪里都可以啊,但你的身体怎么办呢?你的植物园怎么办呢?”
    闻老爷子被彻底问的愣住了,好一会儿之后才理顺了儿子的逻辑“你是说,你搬走,也要带上我一起吗?”
    “对啊,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闻或跃者才意识到,他和他父亲理解的方向不同。但总体来说,闻或跃的很多想法,还是比较老派传统的。至少,在他的认知里,父子在没有分家之前,就是应该住在一起。
    准确的说,闻或跃这辈子也不想分家,他好不容易才有的家人,他才不要放弃。
    可惜,闻或跃这辈子的母亲那女士,在出国之前,已经把国内大半的固定房产都卖得差不多了。留给闻或跃的大多都是店铺,闻或跃可选择的范围实在太小了,并没有一个完全符合他多方面期待的地方。
    闻老爷子沉默许久,嗓子有点哽咽了,年轻的时候他最不耐烦的就是和家里的长辈住在一起,管得宽,教得严,生活习惯也不同,有着诸多制肘。老了之后,虽然难免寂寞,却也能够理解孩子们分散开来的独立生活。但是,当小儿子坚持说,一家人就该住在一起的时候,他还是控制不住的激动了起来。
    “对,我们才不要分开呢,这事好解决,我们搬回以前的家。”
    闻或跃长叹“老宅那边也有点远。”闻或跃不只考虑自己的房子,也考虑了闻家的老宅。
    “不,不是老宅,而是我和你母亲以前的家。”闻老爷子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莫名的很想和闻或跃聊一聊以前的事情。“你还记得吗?就在二环边上,我们有一栋自己的小洋楼。隔壁邻居是老向家,就那个搞实业的向家,你和他家的小儿子关系可要好了。听说那孩子现在搞起了什么什么软件开发,科技新贵。”
    闻或跃自然是完全没有印象的,至少他觉得他应该是没有什么印象的,可莫名的,脑海里就隐隐约约浮现了一个小男孩的影子,他们看起来真的好像很开心。
    闻老爷子雷厉风行,说要搬家,当下就和家里的帮佣阿姨准备了起来。
    闻或跃第二天一早醒来时,他连衣柜都被整理了大半,当季需要穿到的衣服都已经被打包的差不多了。
    闻或跃想帮忙,却被闻老爷子嫌弃碍手碍脚,说他连家里的盐罐子放在哪里都不知道,非要打发他先去书府壹号院那边住个一两天“或者随便你想住到哪里。”
    闻老爷子扔给了儿子一大堆钥匙,也是在昨天晚上才让他恍然意识到,自己小儿子在国内的根基是有多薄弱,老爷子被激的差点想当场重返商场,为小儿子再赞一番家业出来。
    闻或跃谢绝了老父亲的操心,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房子少,他只有一个人,房子再多,一次也只能住一个。至于房子大小的问题……说的凡尔赛一点,再大能有皇宫大吗?在皇宫面前,所有房子都小,只不过是“小很多”和“小更多”的区别而已。
    最终,闻或跃还是选择了住在书府壹号院几天当过渡,一方面是懒得再折腾地方了,另外一方面也是大将军住在这边,他开心的对季在渊发送了同住邀请。
    闻或跃的逻辑很简单,既然季在渊已经知道了他的恐慌症,一事不烦二主,邀请季在渊可以省去解释的环节。当然,也是因为,闻或跃觉得季在渊不会拒绝他,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一种直觉。
    季在渊也确实没有拒绝闻或跃。
    收到闻或跃的微信时,季在渊正在公司准备开例会,整个人都肉眼可见的开心了起来,哪怕是面对傻逼堂弟(不是季在龙),他也只是骂了对方一顿就再没有追究了。
    犯了错的堂弟自己也深感不可思议,哪怕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还是觉得今天是自己的幸运日。
    季在渊需要我现在就去陪你吗?
    想赚钱,想努力(闻或跃)我在古董店,你来了大概会没有地方下脚。[店里现状jg]
    季在渊ok,那晚上我早点回去,咱们一起吃饭。
    想赚钱,想努力(闻或跃)我要吃那天的樱桃肉!!![举手]
    季在渊您的每一句话,都是我的圣旨。
    琅嬛斋今天真的是人满为患,为整条死气沉沉的街道带来了少见的人气,剧组的人员进进出出,彻底忙坏了王异。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