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
齐茂行等了一会儿,便有些失了耐性,扬高了声音:“奉书,扶嬷嬷出去歇……”
“茂哥儿!”听到这话,袁嬷嬷的身子一抖,再也顾不得迟疑,立马直身往前半步,匆匆道:“是大爷,刚接回来的君行大爷,他不成啊,他撑不起府里,只会叫侯府招祸啊!”
听着这话,齐茂行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干了什么?”
在他眼里,齐君行那人虚伪无用,也就是能哄哄生父继母的本事,可要说招祸,他还真不觉着齐君行有这份能耐。
“老奴不知!”
这一次袁嬷嬷格外利索的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老太太没多说,只说叫老奴定要请二爷回去,说是事关全府,也只能您才能与老太太做主商议。”
说罢,见齐茂行这一次没有立即回绝,袁嬷嬷便仿佛摸到了些路数,面色一软,立即又哀求起来:“您是打小就在五福堂里长大的,老太太对您的心,您自个是清楚的,便是这次接了君大爷回来,也是为了全府的前程的,迫不得已,老太太为着这事,暗地里不知道为您抹了多少回眼泪,恨不得以身替了您!”
“若不是老太太还犯着头疾,必得亲自过来山上一遭,您当真……”
“够了。”耳听着袁嬷嬷越说还越是没完了起来,齐茂行的便又干脆打断了她。
“五月初四,我回府去与祖母请安,端午再回来。至于到底是什么情形,到时自见分晓。”即便是将话说到了这份上,齐茂行也只是答应了提早一日。
说罢,也不等袁嬷嬷再多开口,便立即将奉书叫了回来,语气果决:“嬷嬷请回吧。”
这一次,是当真再无什么商量的余地了。
袁嬷嬷顿了顿,也看了出来,这恐怕就是她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再纠缠下去,说不得也只会更糟,因此想清楚之后,便也当真跟着奉书下去了。
等到竹林内重新恢复了清静,苏磬音起身走了过来。
袁嬷嬷最后与齐茂行说那几句话时,是压低了声音的,苏磬音在竹榻附近,只是隐隐约约听到几个人名词句,因此这会儿看齐茂行面色严肃,倒有些奇怪:“府里可是出了什么事?”
齐茂行回过神来,只是摇了摇头,安慰道:“齐君行不过一个司议郎,侯爷更是连差事都没有,剩下便都是女眷,能有什么事?想必就是寻了个话头,叫我回去罢了。”
虽然口中是这么说着,但是说完之后,齐茂行回屋之后,还是叫奉书去请了苗太医来。
齐茂行之前毫不犹豫的拒绝,也并不单单是因为他自个的记仇小气。
他在这庄子上,名为解毒,实则每日里,却还都担着殿下派给的差事,为了祖母的寿宴,停一日不算什么,可如袁嬷嬷说的一般,撂下三五日不管,耽搁了殿下的大事,却算谁的?
叫苗太医,不单是因为能够被殿下选中,便说明他一定是足够放心的人,更主要的,是他每隔一阵儿,就要定期回去太医署里取药配药,且殿下仁德,一直记挂着他这旧日伴读亲卫的伤毒,还特意嘱咐了,叫他每每回去,都留下脉案回禀。
借着这个机会,苗太医出入东宫,便可以与殿下提一提这个事,算是提早告个假,也免得万一当真耽搁久了,便算是已得过殿下准许,
苗太医回去一遭,少说也得两日功夫才能再回来。
送走了他,空闲下来的齐茂行回过神来,便又发现了苏磬音回去之后,就又忙忙碌碌的开始准备起了针线,一问之后,却不是消遣,而是为了府里老太太的寿辰。
“住在外头,什么消息都不清楚,竟是连这么要紧的事都不知道!”
因为着急,苏磬音都有些忍不住的埋怨道:“实在是该早些说的,这眼看着都已经不差几日,别说衣裳了,便是一副鞋底都仓促!”
她冬天才刚刚嫁进来,这才半年不到,没有再侯府里过过端午,自然也就不知道老太太的生辰是什么时候,要还在侯府里,还能提早知道消息,但出来在庄子上,一时疏忽,就已经有些迟了。
毕竟身为外嫁进来的孙媳妇,按着惯例,长辈过寿,除了该有的贺礼之外,总是要亲手做几样针线,在当日里,当着外头来夫人内眷们的面送过去,这才算是有孝心。
若是针线格外出挑的,还会得了众人夸赞,不单夸赞这媳妇本人,还要夸赞娘家的好教养,传出去,连带着同门未嫁的女儿,都能落个贤惠的好名声。
她的针线手艺不过平平,但是这种场合,不说给苏家添彩吧,总也要说得过去,起码不能给几个还小的侄女抹黑不是?
“非得亲自做吗?叫外头绣娘做好给你送去不成?”
闻言,齐茂行只是疑惑问道:“你进门时,我记得给李氏祖母、连三妹妹都送了不少针线,若都是你亲自做,要准备多久?”
苏磬音闻言便也抿着唇笑了笑。
离开侯府,在庄子上相处这么久,她对齐茂行的态度,也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软化了许多,因此这会儿也未曾遮掩:“外头找人肯定不成了,人多口杂,传出去都是麻烦,当然,暗地里石青会帮不少忙,算是一半一半吧。”
“只是这会儿有点着急了,便是石青手再巧,也有些赶不及,只能做些鞋面抹额的小东西,聊表心意,好在都知道我与你在庄子上解毒,准备的简薄些,也有话说。”
--
“茂哥儿!”听到这话,袁嬷嬷的身子一抖,再也顾不得迟疑,立马直身往前半步,匆匆道:“是大爷,刚接回来的君行大爷,他不成啊,他撑不起府里,只会叫侯府招祸啊!”
听着这话,齐茂行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干了什么?”
在他眼里,齐君行那人虚伪无用,也就是能哄哄生父继母的本事,可要说招祸,他还真不觉着齐君行有这份能耐。
“老奴不知!”
这一次袁嬷嬷格外利索的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老太太没多说,只说叫老奴定要请二爷回去,说是事关全府,也只能您才能与老太太做主商议。”
说罢,见齐茂行这一次没有立即回绝,袁嬷嬷便仿佛摸到了些路数,面色一软,立即又哀求起来:“您是打小就在五福堂里长大的,老太太对您的心,您自个是清楚的,便是这次接了君大爷回来,也是为了全府的前程的,迫不得已,老太太为着这事,暗地里不知道为您抹了多少回眼泪,恨不得以身替了您!”
“若不是老太太还犯着头疾,必得亲自过来山上一遭,您当真……”
“够了。”耳听着袁嬷嬷越说还越是没完了起来,齐茂行的便又干脆打断了她。
“五月初四,我回府去与祖母请安,端午再回来。至于到底是什么情形,到时自见分晓。”即便是将话说到了这份上,齐茂行也只是答应了提早一日。
说罢,也不等袁嬷嬷再多开口,便立即将奉书叫了回来,语气果决:“嬷嬷请回吧。”
这一次,是当真再无什么商量的余地了。
袁嬷嬷顿了顿,也看了出来,这恐怕就是她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再纠缠下去,说不得也只会更糟,因此想清楚之后,便也当真跟着奉书下去了。
等到竹林内重新恢复了清静,苏磬音起身走了过来。
袁嬷嬷最后与齐茂行说那几句话时,是压低了声音的,苏磬音在竹榻附近,只是隐隐约约听到几个人名词句,因此这会儿看齐茂行面色严肃,倒有些奇怪:“府里可是出了什么事?”
齐茂行回过神来,只是摇了摇头,安慰道:“齐君行不过一个司议郎,侯爷更是连差事都没有,剩下便都是女眷,能有什么事?想必就是寻了个话头,叫我回去罢了。”
虽然口中是这么说着,但是说完之后,齐茂行回屋之后,还是叫奉书去请了苗太医来。
齐茂行之前毫不犹豫的拒绝,也并不单单是因为他自个的记仇小气。
他在这庄子上,名为解毒,实则每日里,却还都担着殿下派给的差事,为了祖母的寿宴,停一日不算什么,可如袁嬷嬷说的一般,撂下三五日不管,耽搁了殿下的大事,却算谁的?
叫苗太医,不单是因为能够被殿下选中,便说明他一定是足够放心的人,更主要的,是他每隔一阵儿,就要定期回去太医署里取药配药,且殿下仁德,一直记挂着他这旧日伴读亲卫的伤毒,还特意嘱咐了,叫他每每回去,都留下脉案回禀。
借着这个机会,苗太医出入东宫,便可以与殿下提一提这个事,算是提早告个假,也免得万一当真耽搁久了,便算是已得过殿下准许,
苗太医回去一遭,少说也得两日功夫才能再回来。
送走了他,空闲下来的齐茂行回过神来,便又发现了苏磬音回去之后,就又忙忙碌碌的开始准备起了针线,一问之后,却不是消遣,而是为了府里老太太的寿辰。
“住在外头,什么消息都不清楚,竟是连这么要紧的事都不知道!”
因为着急,苏磬音都有些忍不住的埋怨道:“实在是该早些说的,这眼看着都已经不差几日,别说衣裳了,便是一副鞋底都仓促!”
她冬天才刚刚嫁进来,这才半年不到,没有再侯府里过过端午,自然也就不知道老太太的生辰是什么时候,要还在侯府里,还能提早知道消息,但出来在庄子上,一时疏忽,就已经有些迟了。
毕竟身为外嫁进来的孙媳妇,按着惯例,长辈过寿,除了该有的贺礼之外,总是要亲手做几样针线,在当日里,当着外头来夫人内眷们的面送过去,这才算是有孝心。
若是针线格外出挑的,还会得了众人夸赞,不单夸赞这媳妇本人,还要夸赞娘家的好教养,传出去,连带着同门未嫁的女儿,都能落个贤惠的好名声。
她的针线手艺不过平平,但是这种场合,不说给苏家添彩吧,总也要说得过去,起码不能给几个还小的侄女抹黑不是?
“非得亲自做吗?叫外头绣娘做好给你送去不成?”
闻言,齐茂行只是疑惑问道:“你进门时,我记得给李氏祖母、连三妹妹都送了不少针线,若都是你亲自做,要准备多久?”
苏磬音闻言便也抿着唇笑了笑。
离开侯府,在庄子上相处这么久,她对齐茂行的态度,也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软化了许多,因此这会儿也未曾遮掩:“外头找人肯定不成了,人多口杂,传出去都是麻烦,当然,暗地里石青会帮不少忙,算是一半一半吧。”
“只是这会儿有点着急了,便是石青手再巧,也有些赶不及,只能做些鞋面抹额的小东西,聊表心意,好在都知道我与你在庄子上解毒,准备的简薄些,也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