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这些受过严格训练的奴才们,是不会轻易在主子面前多语的,等一众嫔妃们离去之后,这屋里顿时安静了不少。
虽说不是头一回亲眼见人去世,但傅莹还是有些畏惧,特别是这里安静下来之后,这种恐惧感就更加难以忽略了。
幸运的是赵琛去了没多久之后就回来了,赵琛回道:皇上说了,他忙着处理事情就过不来了,如何处置全凭皇后娘娘定夺,只要人不死在这宫里就好。
虽说弘历十分偏爱自己,但也不会仇视他的一众姬妾,更何况这位黄嫔在潜邸时也很安分,傅莹原以为依他宽和待下的性子,至少能赶在黄嫔咽气之前看她一眼,如今看来,到底是侍妾的性命不及国事重要。
傅莹再次走到黄嫔床前,看了她一眼,对赵琛和玉枝说道:命人通知内务府,为黄嫔准备后事吧。
相比皇帝的丧事,一个嫔妃的葬礼远远不能与之相比。弘历的意思是,一个嫔妃在国丧期间去世,若办得太声张便有不孝之嫌,所以特意提点傅莹,让她一切从简,不必招摇。让众人穿几日素服,意思意思就行。
按理来说,傅莹又死了一个情敌,理应暗自高兴。不知怎么回事,她对黄嫔之死不但没有半分窃喜,反倒有种兔死狐悲之感。
想到当初乌林珠去世,她因介怀乌林珠生了孩子,对乌林珠的死并未有太多伤心难过,只是同情永璜年幼丧母罢了。
可黄嫔这位情敌是近乎透明的存在,即使是封她为嫔位,也不过是她和弘历看在她重病缠身的份儿上封的,这也是宫中惯例,并非特殊照顾,葬礼更是从简为之。她看到黄嫔死后的种种遭遇,难免感慨万分。
对于一个连狗去世都会难过的弘历,不可能对自个儿嫔妃早逝一事无动于衷,但他所做到的,不过是惋惜几声,说句什么好好的人就去了,也是可惜。
傅莹见弘历这种态度,不知高兴还是难过,若说有那么一点高兴,也是因为弘历对黄嫔不上心。
但很多时候她还是难过的,这个时代终究是对女子太苛刻了,她只能祝福黄嫔下辈子碰到一个喜欢自己的人吧。
黄嫔去世之后,傅莹去崇庆太后的永寿宫给她请安,见从蒙古远道而来的敏懿也在,想想上回敏懿回宫还是乌拉那拉皇后去世之时,如今再回已是多年之后了。
敏懿自小养在皇后那里,和那时还是熹妃的崇庆太后并不熟,但崇庆太后爱热闹,想着敏懿远天失地地从蒙古回来,自己是她的长辈,不让她来宫里住住不合适。
熹贵妃坐在坑上,傅莹和敏懿则坐在下面。崇庆太后说起黄嫔去世之事,忍不住对敏懿说道:你回来奔丧,没想到还碰上这种事情,说来这孩子也是可惜,年纪轻轻就没了,比大阿哥的生母还没福,连个子嗣都没有就这么去了。
敏懿对自己四哥的妾室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犯不着为黄嫔的离世难过,但出于对死者的尊敬之意,她还是说道:太后,若说这黄嫔英年早逝确实是可惜了,但汗阿浑这边的妃嫔们大多数还是未有子嗣,也算不得什么太大的憾事呢。
听敏懿公主这么说,崇庆太后连连叹息道:我何尝不为皇帝的子嗣着急,但我每每提起此事,皇上便说是在孝期内生子有违孝道,便不好再三番五次地提起了。
敏懿笑道:汗阿浑还年轻着呢,等过了这三年孝期,保证一年能让太后抱上几个孙子。
崇庆太后摇头道:我何尝不这么想呢,只是皇上都快而立之年了,就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我岂不有着急的道理?大行皇帝虽子嗣不旺,可她像弘历这般大的时候,孩子也没这么少,我愁也是有缘由的。
傅莹不愿意听旁人谈论弘历子嗣的问题,所以就在一旁不说话。
敏懿接着说道:前几年孝敬皇后去世,汗阿浑守孝不能生子,过了三年偏又赶上国丧,自然又不能生了。
敏懿说完之后,崇庆太后点头道:你说得也在理,只盼着出了孝期之后,我能多抱几个孙子孙女吧。
说完之后,崇庆太后又把目光投向一旁默默无语的傅莹,笑着对她说道:这样也好,趁着孝期你多调理身体,等出了孝期,争取再给永琏添个胞弟。
傅莹知道崇庆太后还是偏爱自己的,所以最盼望的还是自己和弘历的孩子。可作为一个古代的婆婆,盼望嫡孙诞生不假,盼望儿子多子也不假。
她不知道该对崇庆太后说什么,只是点头应声,表示自己把太后的话放在心里了。
离了太后住的永寿宫,傅莹去了养心殿,弘历依旧是过时间便不再批奏折。
得知她是从永寿宫过来的,弘历忍不住说道:敏懿肯定在额娘那里,额娘最喜热闹了。
傅莹在他的一旁坐下,笑着回道:真是知母莫若子,皇上猜得没错,敏懿公主是在太后那里呢。
她说完这些话,又看了看弘历的神色,见他一如往常,已丝毫看不出黄嫔去世对他的影响。毕竟是一个无宠无子的嫔妃,指望弘历为她哭得死去活来,那是不可能的。
弘历又问道:那额娘同敏懿说了什么?我倒是很好奇呢。
--
虽说不是头一回亲眼见人去世,但傅莹还是有些畏惧,特别是这里安静下来之后,这种恐惧感就更加难以忽略了。
幸运的是赵琛去了没多久之后就回来了,赵琛回道:皇上说了,他忙着处理事情就过不来了,如何处置全凭皇后娘娘定夺,只要人不死在这宫里就好。
虽说弘历十分偏爱自己,但也不会仇视他的一众姬妾,更何况这位黄嫔在潜邸时也很安分,傅莹原以为依他宽和待下的性子,至少能赶在黄嫔咽气之前看她一眼,如今看来,到底是侍妾的性命不及国事重要。
傅莹再次走到黄嫔床前,看了她一眼,对赵琛和玉枝说道:命人通知内务府,为黄嫔准备后事吧。
相比皇帝的丧事,一个嫔妃的葬礼远远不能与之相比。弘历的意思是,一个嫔妃在国丧期间去世,若办得太声张便有不孝之嫌,所以特意提点傅莹,让她一切从简,不必招摇。让众人穿几日素服,意思意思就行。
按理来说,傅莹又死了一个情敌,理应暗自高兴。不知怎么回事,她对黄嫔之死不但没有半分窃喜,反倒有种兔死狐悲之感。
想到当初乌林珠去世,她因介怀乌林珠生了孩子,对乌林珠的死并未有太多伤心难过,只是同情永璜年幼丧母罢了。
可黄嫔这位情敌是近乎透明的存在,即使是封她为嫔位,也不过是她和弘历看在她重病缠身的份儿上封的,这也是宫中惯例,并非特殊照顾,葬礼更是从简为之。她看到黄嫔死后的种种遭遇,难免感慨万分。
对于一个连狗去世都会难过的弘历,不可能对自个儿嫔妃早逝一事无动于衷,但他所做到的,不过是惋惜几声,说句什么好好的人就去了,也是可惜。
傅莹见弘历这种态度,不知高兴还是难过,若说有那么一点高兴,也是因为弘历对黄嫔不上心。
但很多时候她还是难过的,这个时代终究是对女子太苛刻了,她只能祝福黄嫔下辈子碰到一个喜欢自己的人吧。
黄嫔去世之后,傅莹去崇庆太后的永寿宫给她请安,见从蒙古远道而来的敏懿也在,想想上回敏懿回宫还是乌拉那拉皇后去世之时,如今再回已是多年之后了。
敏懿自小养在皇后那里,和那时还是熹妃的崇庆太后并不熟,但崇庆太后爱热闹,想着敏懿远天失地地从蒙古回来,自己是她的长辈,不让她来宫里住住不合适。
熹贵妃坐在坑上,傅莹和敏懿则坐在下面。崇庆太后说起黄嫔去世之事,忍不住对敏懿说道:你回来奔丧,没想到还碰上这种事情,说来这孩子也是可惜,年纪轻轻就没了,比大阿哥的生母还没福,连个子嗣都没有就这么去了。
敏懿对自己四哥的妾室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犯不着为黄嫔的离世难过,但出于对死者的尊敬之意,她还是说道:太后,若说这黄嫔英年早逝确实是可惜了,但汗阿浑这边的妃嫔们大多数还是未有子嗣,也算不得什么太大的憾事呢。
听敏懿公主这么说,崇庆太后连连叹息道:我何尝不为皇帝的子嗣着急,但我每每提起此事,皇上便说是在孝期内生子有违孝道,便不好再三番五次地提起了。
敏懿笑道:汗阿浑还年轻着呢,等过了这三年孝期,保证一年能让太后抱上几个孙子。
崇庆太后摇头道:我何尝不这么想呢,只是皇上都快而立之年了,就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我岂不有着急的道理?大行皇帝虽子嗣不旺,可她像弘历这般大的时候,孩子也没这么少,我愁也是有缘由的。
傅莹不愿意听旁人谈论弘历子嗣的问题,所以就在一旁不说话。
敏懿接着说道:前几年孝敬皇后去世,汗阿浑守孝不能生子,过了三年偏又赶上国丧,自然又不能生了。
敏懿说完之后,崇庆太后点头道:你说得也在理,只盼着出了孝期之后,我能多抱几个孙子孙女吧。
说完之后,崇庆太后又把目光投向一旁默默无语的傅莹,笑着对她说道:这样也好,趁着孝期你多调理身体,等出了孝期,争取再给永琏添个胞弟。
傅莹知道崇庆太后还是偏爱自己的,所以最盼望的还是自己和弘历的孩子。可作为一个古代的婆婆,盼望嫡孙诞生不假,盼望儿子多子也不假。
她不知道该对崇庆太后说什么,只是点头应声,表示自己把太后的话放在心里了。
离了太后住的永寿宫,傅莹去了养心殿,弘历依旧是过时间便不再批奏折。
得知她是从永寿宫过来的,弘历忍不住说道:敏懿肯定在额娘那里,额娘最喜热闹了。
傅莹在他的一旁坐下,笑着回道:真是知母莫若子,皇上猜得没错,敏懿公主是在太后那里呢。
她说完这些话,又看了看弘历的神色,见他一如往常,已丝毫看不出黄嫔去世对他的影响。毕竟是一个无宠无子的嫔妃,指望弘历为她哭得死去活来,那是不可能的。
弘历又问道:那额娘同敏懿说了什么?我倒是很好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