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筚路蓝缕

第229页

    对于这个理由,不论是探索队还是联合政府那边都没有再说出任何反对意见,因为他们也有过同样的感受,虽然地点不同,但心情是一样的。
    但是拉萨号民众留在这里的困难也是明显的,由于东方大陆魔兽的不友好,使得人们无法利用大陆上丰富的资源,而仅仅凭借哈达岛以及周边的岛屿所能提供的资源,对于长期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拉萨号民众想要留在这里,那与东方大陆魔兽之间的冲突问题就一定需要解决,但这谈何容易。
    随后的几天,三方的磋商一直在紧张进行着,人们通过探索队解救的那只白熊魔兽和另一只有些类似海豹,却全身布满鳞甲并且长着六条腿的魔兽,对东方大陆的魔兽情况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其实东方大陆上大多数的魔兽还是友好与和善的,对于人类它们并不排斥,但关键是以那只雪王为首的魔兽统治阶层,它们认为东方大陆是它们的天下,其它物种想要在此生活,除非也臣服于它们。
    臣服于魔兽,这本身就不可能为人类所接受,更不用说东方大陆那种类似奴隶社会的状况了,而不臣服,那剩下的就只有以武力推翻雪王阶层的统治了,这也是两只被救魔兽的想法,当它们搞清了人类的实力状况,尤其是知道了在其它大陆人类还有九十万资源充沛,科技发达的同类时立即兴起的想法,作为东方大陆反抗雪王阶层统治的魔兽群体,它们似乎看到了希望。
    据这两只魔兽分析,东方大陆虽然魔兽数量众多,但真正完全服从雪王统治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忍气吞声,而以人类目前的实力,联合东方大陆反抗派的魔兽,是有希望将雪王的统治推翻的。
    对于这个提议,人类方面并不排斥,虽然和谐自然的生存方式已经是瀛洲星人类的共识,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残暴魔兽团体,人类完全有理由消灭它们。但是当人们进一步了解了雪王阶层,尤其是了解了雪王这只魔兽的实力后,似乎一切又都变得难以下手了。
    雪王是在一百多年前突然出现的一只魔兽,它的能力,绝对是东方大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按白熊等两只被救魔兽的说法,雪王是一只长着首尾两个头,类似蠕虫般的巨大魔兽,它的体长起码超过五十米,对于陆地魔兽来说,这实在是大的有些不可思议。雪王虽然行动相当迟缓,但它那庞大的身躯以及无可匹敌的力量却使得没有任何其它魔兽能和它相抗衡,况且除了力量外,雪王的其它各种能力实在也是非常多也非常强大,比如它可以从密布于身体上的孔洞中喷出腐蚀性极强的雾气,两个头的口中都能喷出梭形的冰块,射程可以超过三四百米,威力可以轻易穿透一般魔兽那强硬的外甲,可以说,不论远攻近战,雪王都是一个极其恐怖的存在。
    了解了雪王的强大,人们对于武力行动迟疑了,因为没有人能想出有什么办法能够对付的了这只巨大的怪物,枪炮等热兵器对于陆地魔兽无效是早已验证过的,而人类目前的异能者,如赵星移等相对于这种帝王级的恐怖魔兽实在还是太过弱小了,当初在日出大陆上对阵那只蛛怪王的情况便是证明,而这只雪王又不知比蛛怪王强大多少倍,目前的人类的异能者,是绝对无法与其抗衡的。
    想来想去,也许只有核武器能够对付它吧,不过瀛洲星上的人们没有核武器,也绝对不会去研制核武器。
    日子在讨论中一天天过去,一个个方案也在讨论中被否决,如何对付雪王成了困扰人们的头等难题,联合政府甚至采用了向瀛洲星全体民众征集方案的做法。
    不过这个做法的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五天,一个相当有新意的方案被提出,提出者赵星移很熟悉,就是目前已经在联合地质研究所中担任高级研究员的秋省身,他仔细研究了当初昆明号在太空中拍摄的东方大陆照片,并结合两只被救魔兽描述的雪王居住地的情况以及雪王的生活习惯后提出了这个方案。
    雪王因为身躯庞大,所以一般不太喜欢活动,总是长时间的待在它的栖息地,那是一个四面都是高耸悬崖,只有一个狭窄出口的冰雪山谷,而那个出口也只是一条只有三四十米宽的通道,两边峭壁千仞。在秋省身的方案中,只要以大量的炸药将这条通道炸毁,崩塌的峭壁碎石会堵塞通道,这样一来,就能在短时间内将雪王困在这个山谷中。不过这还仅仅只是第一步,真正对雪王的杀招还在后面。
    就在雪王栖息的那个山谷西南方十几公里外的一座高山,其实是一座火山锥,秋省身在那里发现了一个相当大的、沸腾着的岩浆湖,在他的计划中,当困住雪王后,立即引爆预先埋设在那个山峰上的巨量炸药,让岩浆倾泻而下,由于地势正好合适,岩浆流很快就会注入雪王所在的那个山谷,然后不论雪王有多么强大,在岩浆洪流面前,也只有灰飞烟灭的下场。
    这个计划猛一听简直夸张的有些离奇,但细细琢磨,却又非常有道理,如果真的能够实施,的确是一招绝杀的手段。
    这个计划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方面的意见纷至沓来,不过大多数人经过评估后,都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而最终当赵星移亲自率领五名由探索队员和哈达市顶尖好手组成的侦查小队,潜入那片区域进行了实地观测后,这个方案终于被确定下来。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