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井口战役

第1327页

    任迪恢复的时候,其他几位羽化者很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立刻开启了对话问道:“任迪?”
    任迪此时控制着体内的纳米液态系统构模拟自己的人体结构重新构建心肺。在深吸了一口感觉到气流在气管中的流动后说道:“我在。”原本不可遏止的焦躁情绪,正在极力的稳定。
    冯如月将舱室周围重新返回透明,对任迪问道:“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还好吗?”
    任迪大口的喘气手掌摊开,触及地面感受着这个世界的温度,眼神偶尔闪烁着茫然,说道:“不好,但是应该可以撑得住。”
    听到这个回答,冯如月,一双凤目轻轻眯了一下,然后这位女性羽化者说道:“我们准备让你涅槃。”
    “不可以。”任迪猛然说道。听到这个回答冯如月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自己的决定占据绝大部分。能说一下具体发生了什么吗?”
    任迪的呼吸逐渐平静,问道:“先告诉我,在启动的时候只过了一秒钟不到。”
    冯如月说道:“是的,确切的说你连四分之三秒都没有坚持到。”
    任迪说道:“我的感觉中,时间绝不是几秒,而是数年。”
    这时候白毅说道:“不可能量子计算的速度虽然很快,但是……”
    冯如月:“节流阀没有了。”
    冯如月打断了白毅的话,而听到冯如月的话后,白毅未闭合的嘴,顿了一下。然后说道:“你是说。”
    冯如月说道:“电流思维充当节流阀的作用没有了。”
    按照量子计算的速度,任迪过去的一秒,按照量子计算机最快的计算速度,任迪按道理任迪只应该感觉一两个小时,而任迪却说自己感觉了数年之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谈人类的量子计算机,一对粒子相互纠缠,在量子计算机中称为一个量子对。量子计算机就是由这一个个量子对组成的。人类制造量子计算机是扰动一粒子,观察另一个粒子被扰动的现象。注意是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扰动级别。人类观察不到,同样有量子纠缠在里面,没错就在里面这个现象在每一个粒子中时时刻刻的发声。而人类制造的量子计算机,只是观察可以观察到的。而人类的观察是在盒子外面的。
    一个量子对遭到外来能量扰动,时时刻刻在遭到外来能量的扰动。哪怕是绝对零度,粒子也是在颤抖。量子计算机的速度,是人类在装着量子运动的盒子之外,看自己可以看到的扰动,按照规律进行的计算。
    但是如果人类的感觉在盒子内呢?人类的思维是以电流形态存在的,而控制大脑电流的是量子现象,而现在人类通过植入蛋白质,先让自己的思维电流,控制量子对,然后在读取(打开盒子的过程)量子对中在粒子中足够强度展现出来的运算结果。等等,是不是觉得绕了一个大圈子,人类的量子意志先控制思维电流,然后思维电流在控制量子运算。这中间控制电流的那个过程,是不是有点多余呢?
    所以冯如月说道——节流阀失效了。这个节流阀,就是人类限制人类在这个世界,思维速度的硬件——电信号思维。若是按照相对论现象,当以亚光速的前进的时候,人类会感觉到时间变慢,这是所有的粒子运动都变慢了。
    所有信息只有在电信号的思维中出现,才能称得上人类所想到的信息。我思我故在,确切的说是在这个所能感觉到的世界思考,我就存在。如果思考体系脱离的电流,出现在另一种运算的能量中呢?
    任迪感觉到的时间差距,为什么这推算思维加速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因为冯如月他们的参考系,是大脑电流思维获取信息的速度会有托少提升。而任迪自己的量子思维很显然在另一个量子层面上获取了思考和感知的权利。
    冯如月继续问道:“除了感觉外,还有什么感觉。”
    任迪摇了摇头说道:“没有记忆,没有任何记忆。我能带回来的只有感觉,我想当我回来的时候,那里的我应该已经泯灭了。”
    任迪说的是实话,因为只有落入电流思维中,才能对人描述,即使是在量子计算体系打杂音(无法被人类观察的弱扰动为杂音)体系中心产生了恶思维模式,因为是在杂音中,所以不能将信息反馈到大脑的电流信息中。所以任迪现在的电流思维无法回忆具体情况。能带回来的只有感觉。在空旷中绝望的感觉。
    这种感觉堪比数年,但是在冯如月等羽化者的度过的时间中,只有四分之三秒。时间可以磨灭人类类型,南柯一梦可以在一场梦境中磨灭一个人封侯拜相,子孙富贵的雄心壮志。当任迪控制这个世界思考的量子现象逐渐对接了,量子计算机过程中逐渐衰弱残留的量子噪音。刹那间时间的飞快流逝感觉,足以让任迪控制思维的量子能量体系遭到重创。人在化学物质世界有身躯,在电流电信号世界中有思维电流。在量子现象中亦有自己的量子生命活动,身躯被破坏会残,思维被破坏——假如喝酒嗑药导致大脑电信号不正常会脑残犯傻,而量子生命活动遭遇重创会怎么样呢。
    任迪现在的思维是清晰的,但是情绪似乎极度不稳定。一位位羽化者之间的气氛非常凝重。没人对任迪说这是一个梦,过去了之类的安慰话。如果任迪说的是真的,那么在量子世界中任迪死了一次。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