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井口战役

第1169页

    海面上的水翼船树立起其的炮管犹如,对天所向的长剑森林。对北方天空开火,炮弹出膛的引爆如果放慢一百倍可以看到无形的波纹掠过海浪。炮弹的准头没有有,就和巴黎大炮一样没准头,但是架不住数量众多。
    坦克重炮,这就是黄土区在欧陆战场投入的特色,强大生产力,将大量的战争物资往战场上砸。几乎每一寸瓦特联邦坚守的地带都遭到了近乎无限弹药的洗礼。
    随着炮火轰炸,就是遍布上千公里海岸线上的登陆。生化鼠,两栖装甲车。从海岸线上登入战场,朝着腹地冲锋。这就是特鲁呆在舰队上的原因,因为陆地上太不安全了。
    特鲁在见识到这一幕,感觉到巨大的差距,火力的差距,兵力重量的差距。在欧陆战场上黄土区生产各型装甲车的数量几乎是瓦特联邦的三十二倍。投入的火力规模,单纯是常规炸药的规模就是雷姆特人投入核爆当量的三倍。黄土区完全就是核聚变的反应能量固化在炮弹在炸。
    几百个核反应的能量一直在反应。每天那么多能量全部消耗在战场上了。而前方的战备,以坦克内部的操作室,熊类为原型的生化兵种插着各种管子连接着战车的控制系统。
    炮塔转向,战车前进完全以生化兵种控制。虽然寒霜冻结大地。但是地中海地区在这一年遭到了全面打击。特鲁叹了一口气,说道:“不知道这场战争还能持续多久,希望你能多有点新兵种吧。”
    没错雷姆特人就希望能在抵抗过程中见识一下中将级别的科技,但是黄土区仅仅是在战场上展现了数量,令人生畏的数量。
    战舰大门打开,一位军官走了进来,这位军官是在南美击败周天合盟的博卡,作为瓦特联邦中不属于演变势力直接控制的高位军官,博卡现在也心里忧郁。欧陆战场胜利的希望近乎没有。博卡曾直言不讳的对特鲁说道:“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和东方人签订合约。”自从黄土区向着瓦特联邦宣传了不屠杀,不毁灭的,接受瓦特投降的条件。后处于战争极限的瓦特联邦按照自己的思维理解黄土区,似乎是被黄土区说服了,认为现在可以缓和一下。战争可以缓一缓。
    博卡就是这么认为的,认为黄土区答应战胜后对非东方人种的宽容,是释放和解的善意。那么只要用力量,也就是瓦特联邦的战争胜利的力量来讨论一下。是可以将黄土区说出的苛刻战败条件变成平缓的合约条件的。
    进入瓦特联邦的高层后,博卡主导积极作战,取得一场大胜后,见好就收。对于博卡一厢情愿的看法。特鲁等一众演变军官深知这绝对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同样是演变军官,而且是在这个世界蛰伏百年最终唯一一个能让时代晋级到中将时代的演变军官,而且这种晋级并非军事胜利后通过取得基地来提升科技的演变军官。而是将科技推到了这一步然后现在开始碾的演变军官。
    雷姆特人不认为这个时候,黄土区的那位会放过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统治的残留。留瓦特联邦人类一条生路,根本不是看在瓦特联邦的实力上。胜利者的意志这时候绝不会轻易动摇。瓦特联邦现在也没能力动摇。
    当然博卡现在有幻想,特鲁绝不会揭破的。看到博卡到来,特鲁说道:“博卡,现在的局面你也知晓了。我们在旧大陆的情况非常糟糕。按照现在的交战我们会很轻易的落败。”
    巨大的战略地图上地中海南部北非,大片是黄土区的占领区。特鲁指着这一块说道:“如果能破坏这里,我们就能像两年前那样,组织东方人的这一波进攻。你的任务很重要,希望你能像在南美一样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博卡说道:“我会尽力的。”
    镜头切换到红海,乘坐舰队到达非洲西北地区的任迪正在接受中央的最后的指示,赵璟雯说道:“周晴森,我相信你的能力。非洲战场主要任务是策应欧洲主战场,分散瓦特封锁欧洲的注意力。需要你尽可能的在非洲消耗瓦特联邦的有生力量。”
    任迪说道:“这片地区的辐射污染是在太高了。战术运用极端困难。无法调集大兵团,大规模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我持保留意见。”
    其实这场任务,任迪其实是想拒绝的。因为胜局已定。任迪现在想尽可能的回顾这百年的科技树。
    赵璟雯说道:“这场世界战争,你不能缺席。”
    任迪看了看赵璟雯顿了顿说道:“我会瓦解瓦特联邦在非洲的力量。”对于赵璟雯的想法任迪明白,赵璟雯是在为周晴森的接任完成铺路。以便于周晴森能够完全控制住军队。
    正常的情况下,政权交接,这是不必要的。然而这是世界性战争,军队的功绩是巨大的。就像二战结束后,美军麦阿瑟直接和杜鲁门叫板,要不是朝鲜战场,麦阿瑟的风头被消弱。杜鲁门面对这个桀骜不驯的将军会很麻烦。至于美国将军和总统真正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奥观海上台的时候阿富汗的一个战区将军对奥观海的政策进行了不当评论,然后这位将军就被调回国内了。文官控制军队,这就是美国政治规则。但是规则无绝对,二战后,军队的功绩巨大。说话就很冲气。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赵璟雯为了交权轻松一点,选择了一片烈度不大的战场,让周晴森指挥。在战区地位上和沈流云控制的欧洲主战场平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