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人罢工之后[快穿]——林千阳(82)
林浪笑着给他拜年,又报告了放假前郑教授留给他的课题进度,才把话题转到今天的来意上,教授,您觉得计算机的研究前景如何?
清醒时的郑教授当然不会拎不清,计算机?这还用说,要是没前景,美国也不会重视,咱们国家也不会重点推进,这电脑有时候确实比人脑好使。你问这个做什么?
林浪语气郑重道:其实我这学期打算申请转入计算机系。
转系?郑教授皱起眉,电力搞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转系?实验室呆得不开心?
当然不是,林浪连声解释,实验室大家都很优秀,很热情,这半年内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只是不瞒您说,自从小时候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了计算机起,研究计算机就是我的梦想。
接下来林浪详细交(bian)代(zao)了自己长期以来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各种期待和畅想。
比如让家家户户都用上电话,甚至使用比电话更加高明的通讯工具,哪怕是离家几千里之外,通过一根网线甚至无线信号塔就能瞬间实现沟通,不止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人像。
比如将微型计算机推广到所有机关单位,甚至寻常百姓家,用电脑运算取代各种繁杂的手动运算,用自动化设备取代费时费力的苦力工作,解放国家生产力,投入其他更关键的领域的建设。
林浪还拿出了自己以前写的关于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些文章以及手稿,表明自己想要转系的决心。
这些稿件大部分都是因为过于天马行空而被退稿的,郑教授翻了翻,你可真敢想,这些技术可不是十几年内能够实现的。
林浪还没说话,旁边响起一道赞同的声音,有什么不好,年轻人就是要敢想,让我看看。
原来旁边的胡教授也醒了,还把他们刚才的谈话全都听了去。
胡教授抽走郑教授手上的稿纸,越看越认真,嘴都不禁张大,最后甚至猛地一拍沙发,妙,太妙了!这种芯片的构造思路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林浪先前通过资料知道,华国的计算机发展已经突破了晶体管阶段,如今正在迈向集成电路,也就是微芯片的时代,所以向报刊投稿时也稍微提极了相关的技术。
但是报刊的编辑并不是专业研究者,看不懂林浪写的东西,只觉得他在异想天开,胡教授就不同了,他如今正在进行相关研究,一下子就看出了林浪提出的思路有多么精妙。
胡教授神情激动地抓着林浪,你是华大的学生?快,快给我好好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林浪没来得及说话,郑教授就插进了两人之间,干啥,抢学生啊,我还没同意他转系呢。
胡教授一把把老朋友推开,老郑你别碍事,耽误了国家的下一个重要计划,你负得起责吗!
郑教授:
就知道拿国家压人,了不起哦,他还真负不起责。
郑教授不再阻拦,林浪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思路分析给胡教授听,又就当前华国几大实验室正在研究的微型计算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构想,听得胡教授连连点头。
这位学生可真不一般啊,光靠自己学习钻研就能提出如此创新的构想,虽然还需要进行实验来验证是否可行,但是理论上没有丝毫问题,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判断,可行性也是相当大的。
胡教授起身一把抓住林浪,走,咱们去实验室验证!
被两人忽视了许久的郑教授又忍不住站出来,拍掉他的手,走什么走,要去也是去我们电力实验室,他还没转系呢。
转系什么时候不能转,迂腐,胡教授对老朋友很不满了,实验争分夺秒,时间不等人,多耽误一天就要多消耗一天的经费。
你们的实验重要,我们的就不重要了?你们要烧经费,我们就不要了?郑教授也朝他吹胡子瞪眼,转头看向林浪,你自己说,你要去哪边?看你还认不认我这个老师!
林浪还没说话,在厨房忙活了一阵的郑夫人拿着锅铲出来,板着脸气汹汹道:哪也不去,大过年的,你们两个也少折腾,准备吃饭!
原本还剑拔弩张的两位教授被她一瞪,都不约而同熄了声,林浪在旁边看得好笑,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物降一物。
饭后郑夫人也帮着劝,郑教授才稍微松口,同意让林浪分出一部分时间参与胡教授的研究团队,不过暂时还不能转系,至少也得到下个学期,而且这学期本专业的成绩不能落下,不然转系申请也会直接驳回,华大的转系流程就是这样。
于是大学的第二个学期,林浪就开始了在两个系两个实验室来回奔波的忙碌生活,虽然累是累了点,但是看着自己的构想一点点从理论化为现实的成就感还是让人欣慰的。
早在前年,华大组建的联合研究团队就研制出了采用集成电路的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百万次,如今正在进行从小型到微型的技术改进,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微处理器模块。
美国早在七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正式研发微处理器,几年前已经顺利研制成功,相比之下华国显然落后了许多,但是相关团队的研究员并未沮丧,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全凭自己摸索调试,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但也攻克了不少难关,慢慢地走上了正轨。
林浪加入之初,不认识他的老研究员们不明白胡教授为什么要找这么一个门外汉来,等他一点点显露出自己在微机芯片上的各种卓越见解之后,就没人再轻视他了,这哪里是门外汉呀,这分明就是一个天才。
要不是确定美国的技术封锁十分严密,华国人不可能提前得知他们的技术,大家都要怀疑,他是不是通过什么手段窃取到美国的机密资料,带回来造福祖国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213 18:22:12~20201214 18:37: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许愿醉意入怀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陌无 1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第88章 年代文里的极品小舅舅(16)
林浪加入研究团队之后,原本在不断探索中缓慢前进的华国微机研究开始加速,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以往一个猜想从提出到实现,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调试,又因为理论知识不足,实验条件简陋等问题,免不了要走各种各样的弯路,将研究周期拉得极长。
而林浪掌握着更加高级的计算机科技,就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视初生的孩童,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并找出解决方案,极大地提升了研究效率。
随着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这年的七月,华大与其他机构联合组建的研究团队顺利研制出了华国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虽然比美国晚了几年,但无论是微机的各方面性能指数,还是制作成本,都比美方透露的最新数据更加优越,而且,下一步的改进优化方案也已经提上日程。
这个结果比团队的预期目标至少提前了五年,完成调试的那天,就连实验室里最沉默寡言的研究员也忍不住激动得大声欢呼。以往总是喊着口号要超英赶美,现在总算是踏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胡教授等人都认为林浪居功至伟,要上报他的贡献,给他争取特别奖励,林浪连忙阻止,我不过是临时加入,在大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几个不成熟的建议,你们不怪我多嘴就不错了,可不敢居这个功!
诶,年轻人虽然不能骄傲浮躁,但也不需要这么谦虚,胡教授这次就不赞同他的话了,什么叫只是提出了几个建议?科学研究上最关键的,就是各种兼具创造性和可行性的建议,这事你别推辞,我一定上报。
胡教授这么坚持,不仅是因为对林浪实力的欣赏,也是出于大局上的考虑,国家难得出一个计算机方面的尖端人才,如果给不了林浪与实力匹配的报酬,短时间他可能不计较,时间久了,让他心灰意冷了怎么办。
胡教授可没忘记,电力工程那边还有个老郑整天琢磨着要跟他们抢人呢。
就这样,虽然林浪满口推辞,胡教授还是给他争取到了大几百块的奖金和各种票据,还有一块价值几百块的石英手表,该你得的你就收下,别人想要还没有呢。
林浪只好收下这些奖励,决心以后要做出更多成绩,不辜负教授和国家的期待。
项目研究结束后正是年中,学校也放假了,原本准备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技术改进,收到老家寄来的一封信后,林浪决定还是回家一趟。
信是赵国武寄来的,告诉林浪他九月份就要入伍,以后进了部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希望在离开之前可以见林浪一面。
正好一年多没回家,也有点惦记家里两老了,林浪买上大包小包的礼品,坐上归乡的火车。
这一年里,老家的变化不算大,不过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改变,乡间的道路两边竖起了电线杆,听说今年过年之前农村家家户户都可以通电了,来往的老乡看着脸上都一片喜气。
老家这边位置比较偏僻,以往也就是镇上拉了一条电线,只有几个定点单位可以用电,每天还是限量供电,定时断电,用起来很不方便。
不过因为如今水电站的建设成本降低,周期也缩短了,邻市就有一个水电站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可以投入使用,能满足周边好几个县市的日常用电,才让老家的农村通电也成为可能。
林浪走在路上,还听到一位父亲指着电线杆教育孩子。
知道这些电线杆怎么来的吗?
知道啊,电工师傅装的嘛,我亲眼见过呢。
错,父亲一脸严肃,电工师傅做的也是苦力活,都是因为科学家们发明了电,才有这些电线杆,我们才能用上电。
哦,小朋友似懂非懂地点头,又问道:爸,电有什么用啊,班上的同学说,有电就能看电视了,可咱们家也没电视机啊。
没电视机还有电灯,怎么就没用了,以前油灯暗,晚上你都写不了作业,以后有了电灯,你想学习到多晚就学到多晚!
父亲又语重心长道:喝水不忘挖井人,用电不忘发电人,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当一个科学家,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
小朋友听完后久久没有说话,脸上看起来似乎也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这只是无数农村家庭中的一个例子,也代表着,随着电力等现代化设施在全国推广,科技在百姓心里的重要性也在日渐提升,以后会更加注重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未来越发可期。
林浪没有提前告诉家里人他要回来,走到家门口时已经到了傍晚,徐桂花在院子里一边择着菜,一边扯着嗓子跟隔壁的张婆子聊天,看到林浪出现在门口还愣了愣,反应过来后止不住惊喜,擦擦手赶紧迎上来,小浪,你咋回来了?
学校放了半个月假,就回家看看,您和爸还好吧,爸还没下工?
好,都好,就快回来了,徐桂花激动得一把抓住林浪的手,你这孩子,回来也不提前说一声,让你爸骑车去镇上接你啊,走回来多累啊。
几个月前林浪想办法弄到了一张自行车票寄回家,让家里买辆自行车代步,林有福花了一个多月才学会骑,如今最爱做的事,就是晚饭后骑着车在队上转悠。
看到林浪手上提着的大包小包,徐桂花又是一脸嗔怪,让你别往家里带东西,你咋就是不听,这得花多少钱啊,提着也累得慌。
没花多少钱,林浪笑着道:这个月学校刚发了奖金,就给你们买了点东西。
隔壁的张婆子听到声音,大声问道:桂花,是你家林浪回来了?
徐桂花扯着嗓子跟她对喊,是呢,刚到家,这孩子,也不跟家里说一声,提着一堆东西,手都勒红了,你先忙你的,我去给他弄点吃的,人都饿瘦咯。
回来就好啊,不枉你们天天念,张婆子又隔着两道院墙跟林浪寒暄了几句,连连赞叹林浪有出息,自己也去做饭了。
徐桂花拉着林浪进屋前,伸长脖子在他身后张望了一阵,发现后面没别的人还松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却挺复杂,似乎放心了,又好像有点失落。
林有福下工回来后又是一阵惊喜,林浪在镇上买了点新鲜的鱼肉菜提回来,就让徐桂花再加几个菜,准备去二姐家打个招呼,把人请过来一起吃饭。
听他一说,林有福默默走进里屋推出自行车,拍了拍车后座,上来,爸驼你过去。
林浪:???
不用了吧,怪重的,或者我载您也行啊。
上来,林有福一脸坚持,几百斤我都驼得了,还驼不了你一个。
林浪硬着头皮上了车,看着林有福咬着牙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开始缓缓向前移动,终于还是战胜不了羞耻感和愧疚感,跳下车一溜烟跑开十几步,爸您自己骑,我跑着去就行。
林有福年近六十,能找到骑自行车这么个爱好,林浪也觉得挺好的,还是让他一个人慢慢享受吧。
林招娣一家看到林浪回来也跟着高兴,除了赵妙妙跟着文工团去县里表演了,全家人都去了林家,吃过晚饭后,又被林浪一人塞了一两件礼物,推辞不了只得带回去。
二姐夫赵为华感慨地拍了拍林浪的肩,姐夫要给你赔个不是,以前还总担心你不学无术,走上歪路,完全是看走眼咯,姐夫可真替你高兴。
也是多亏了姐姐和姐夫,林浪感激地朝他笑了笑,这段时间我不在家,爸妈麻烦你们照顾了。
麻烦什么啊,我们本来就有责任照顾爸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赵为华与有荣焉,你做的是造福国家的大事,别的全都交给我们。
接下来真的还得麻烦你们,林浪叹了口气,半个月后我还得走,等我在京城安顿下来,就把爸妈接过去自己照顾。
去京城干啥呀,徐桂花从旁边插进话来,我们两个老家伙在乡下住了一辈子,去城里也过不惯,你只管去忙你的,不用担心我们。
赵为华也赞同道:确实,小浪,你放心出去干大事,家里交给我们,绝对不让你有后顾之忧。现在是在研究那个什么计算机?我听人说过,是好东西,顶好的东西!姐夫为你感到骄傲!
恋耽美
清醒时的郑教授当然不会拎不清,计算机?这还用说,要是没前景,美国也不会重视,咱们国家也不会重点推进,这电脑有时候确实比人脑好使。你问这个做什么?
林浪语气郑重道:其实我这学期打算申请转入计算机系。
转系?郑教授皱起眉,电力搞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转系?实验室呆得不开心?
当然不是,林浪连声解释,实验室大家都很优秀,很热情,这半年内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只是不瞒您说,自从小时候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了计算机起,研究计算机就是我的梦想。
接下来林浪详细交(bian)代(zao)了自己长期以来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各种期待和畅想。
比如让家家户户都用上电话,甚至使用比电话更加高明的通讯工具,哪怕是离家几千里之外,通过一根网线甚至无线信号塔就能瞬间实现沟通,不止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人像。
比如将微型计算机推广到所有机关单位,甚至寻常百姓家,用电脑运算取代各种繁杂的手动运算,用自动化设备取代费时费力的苦力工作,解放国家生产力,投入其他更关键的领域的建设。
林浪还拿出了自己以前写的关于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些文章以及手稿,表明自己想要转系的决心。
这些稿件大部分都是因为过于天马行空而被退稿的,郑教授翻了翻,你可真敢想,这些技术可不是十几年内能够实现的。
林浪还没说话,旁边响起一道赞同的声音,有什么不好,年轻人就是要敢想,让我看看。
原来旁边的胡教授也醒了,还把他们刚才的谈话全都听了去。
胡教授抽走郑教授手上的稿纸,越看越认真,嘴都不禁张大,最后甚至猛地一拍沙发,妙,太妙了!这种芯片的构造思路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林浪先前通过资料知道,华国的计算机发展已经突破了晶体管阶段,如今正在迈向集成电路,也就是微芯片的时代,所以向报刊投稿时也稍微提极了相关的技术。
但是报刊的编辑并不是专业研究者,看不懂林浪写的东西,只觉得他在异想天开,胡教授就不同了,他如今正在进行相关研究,一下子就看出了林浪提出的思路有多么精妙。
胡教授神情激动地抓着林浪,你是华大的学生?快,快给我好好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林浪没来得及说话,郑教授就插进了两人之间,干啥,抢学生啊,我还没同意他转系呢。
胡教授一把把老朋友推开,老郑你别碍事,耽误了国家的下一个重要计划,你负得起责吗!
郑教授:
就知道拿国家压人,了不起哦,他还真负不起责。
郑教授不再阻拦,林浪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思路分析给胡教授听,又就当前华国几大实验室正在研究的微型计算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构想,听得胡教授连连点头。
这位学生可真不一般啊,光靠自己学习钻研就能提出如此创新的构想,虽然还需要进行实验来验证是否可行,但是理论上没有丝毫问题,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判断,可行性也是相当大的。
胡教授起身一把抓住林浪,走,咱们去实验室验证!
被两人忽视了许久的郑教授又忍不住站出来,拍掉他的手,走什么走,要去也是去我们电力实验室,他还没转系呢。
转系什么时候不能转,迂腐,胡教授对老朋友很不满了,实验争分夺秒,时间不等人,多耽误一天就要多消耗一天的经费。
你们的实验重要,我们的就不重要了?你们要烧经费,我们就不要了?郑教授也朝他吹胡子瞪眼,转头看向林浪,你自己说,你要去哪边?看你还认不认我这个老师!
林浪还没说话,在厨房忙活了一阵的郑夫人拿着锅铲出来,板着脸气汹汹道:哪也不去,大过年的,你们两个也少折腾,准备吃饭!
原本还剑拔弩张的两位教授被她一瞪,都不约而同熄了声,林浪在旁边看得好笑,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物降一物。
饭后郑夫人也帮着劝,郑教授才稍微松口,同意让林浪分出一部分时间参与胡教授的研究团队,不过暂时还不能转系,至少也得到下个学期,而且这学期本专业的成绩不能落下,不然转系申请也会直接驳回,华大的转系流程就是这样。
于是大学的第二个学期,林浪就开始了在两个系两个实验室来回奔波的忙碌生活,虽然累是累了点,但是看着自己的构想一点点从理论化为现实的成就感还是让人欣慰的。
早在前年,华大组建的联合研究团队就研制出了采用集成电路的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百万次,如今正在进行从小型到微型的技术改进,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微处理器模块。
美国早在七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正式研发微处理器,几年前已经顺利研制成功,相比之下华国显然落后了许多,但是相关团队的研究员并未沮丧,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全凭自己摸索调试,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但也攻克了不少难关,慢慢地走上了正轨。
林浪加入之初,不认识他的老研究员们不明白胡教授为什么要找这么一个门外汉来,等他一点点显露出自己在微机芯片上的各种卓越见解之后,就没人再轻视他了,这哪里是门外汉呀,这分明就是一个天才。
要不是确定美国的技术封锁十分严密,华国人不可能提前得知他们的技术,大家都要怀疑,他是不是通过什么手段窃取到美国的机密资料,带回来造福祖国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213 18:22:12~20201214 18:37: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许愿醉意入怀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陌无 1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第88章 年代文里的极品小舅舅(16)
林浪加入研究团队之后,原本在不断探索中缓慢前进的华国微机研究开始加速,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以往一个猜想从提出到实现,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调试,又因为理论知识不足,实验条件简陋等问题,免不了要走各种各样的弯路,将研究周期拉得极长。
而林浪掌握着更加高级的计算机科技,就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视初生的孩童,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并找出解决方案,极大地提升了研究效率。
随着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这年的七月,华大与其他机构联合组建的研究团队顺利研制出了华国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虽然比美国晚了几年,但无论是微机的各方面性能指数,还是制作成本,都比美方透露的最新数据更加优越,而且,下一步的改进优化方案也已经提上日程。
这个结果比团队的预期目标至少提前了五年,完成调试的那天,就连实验室里最沉默寡言的研究员也忍不住激动得大声欢呼。以往总是喊着口号要超英赶美,现在总算是踏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胡教授等人都认为林浪居功至伟,要上报他的贡献,给他争取特别奖励,林浪连忙阻止,我不过是临时加入,在大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几个不成熟的建议,你们不怪我多嘴就不错了,可不敢居这个功!
诶,年轻人虽然不能骄傲浮躁,但也不需要这么谦虚,胡教授这次就不赞同他的话了,什么叫只是提出了几个建议?科学研究上最关键的,就是各种兼具创造性和可行性的建议,这事你别推辞,我一定上报。
胡教授这么坚持,不仅是因为对林浪实力的欣赏,也是出于大局上的考虑,国家难得出一个计算机方面的尖端人才,如果给不了林浪与实力匹配的报酬,短时间他可能不计较,时间久了,让他心灰意冷了怎么办。
胡教授可没忘记,电力工程那边还有个老郑整天琢磨着要跟他们抢人呢。
就这样,虽然林浪满口推辞,胡教授还是给他争取到了大几百块的奖金和各种票据,还有一块价值几百块的石英手表,该你得的你就收下,别人想要还没有呢。
林浪只好收下这些奖励,决心以后要做出更多成绩,不辜负教授和国家的期待。
项目研究结束后正是年中,学校也放假了,原本准备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技术改进,收到老家寄来的一封信后,林浪决定还是回家一趟。
信是赵国武寄来的,告诉林浪他九月份就要入伍,以后进了部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希望在离开之前可以见林浪一面。
正好一年多没回家,也有点惦记家里两老了,林浪买上大包小包的礼品,坐上归乡的火车。
这一年里,老家的变化不算大,不过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改变,乡间的道路两边竖起了电线杆,听说今年过年之前农村家家户户都可以通电了,来往的老乡看着脸上都一片喜气。
老家这边位置比较偏僻,以往也就是镇上拉了一条电线,只有几个定点单位可以用电,每天还是限量供电,定时断电,用起来很不方便。
不过因为如今水电站的建设成本降低,周期也缩短了,邻市就有一个水电站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可以投入使用,能满足周边好几个县市的日常用电,才让老家的农村通电也成为可能。
林浪走在路上,还听到一位父亲指着电线杆教育孩子。
知道这些电线杆怎么来的吗?
知道啊,电工师傅装的嘛,我亲眼见过呢。
错,父亲一脸严肃,电工师傅做的也是苦力活,都是因为科学家们发明了电,才有这些电线杆,我们才能用上电。
哦,小朋友似懂非懂地点头,又问道:爸,电有什么用啊,班上的同学说,有电就能看电视了,可咱们家也没电视机啊。
没电视机还有电灯,怎么就没用了,以前油灯暗,晚上你都写不了作业,以后有了电灯,你想学习到多晚就学到多晚!
父亲又语重心长道:喝水不忘挖井人,用电不忘发电人,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当一个科学家,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
小朋友听完后久久没有说话,脸上看起来似乎也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这只是无数农村家庭中的一个例子,也代表着,随着电力等现代化设施在全国推广,科技在百姓心里的重要性也在日渐提升,以后会更加注重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未来越发可期。
林浪没有提前告诉家里人他要回来,走到家门口时已经到了傍晚,徐桂花在院子里一边择着菜,一边扯着嗓子跟隔壁的张婆子聊天,看到林浪出现在门口还愣了愣,反应过来后止不住惊喜,擦擦手赶紧迎上来,小浪,你咋回来了?
学校放了半个月假,就回家看看,您和爸还好吧,爸还没下工?
好,都好,就快回来了,徐桂花激动得一把抓住林浪的手,你这孩子,回来也不提前说一声,让你爸骑车去镇上接你啊,走回来多累啊。
几个月前林浪想办法弄到了一张自行车票寄回家,让家里买辆自行车代步,林有福花了一个多月才学会骑,如今最爱做的事,就是晚饭后骑着车在队上转悠。
看到林浪手上提着的大包小包,徐桂花又是一脸嗔怪,让你别往家里带东西,你咋就是不听,这得花多少钱啊,提着也累得慌。
没花多少钱,林浪笑着道:这个月学校刚发了奖金,就给你们买了点东西。
隔壁的张婆子听到声音,大声问道:桂花,是你家林浪回来了?
徐桂花扯着嗓子跟她对喊,是呢,刚到家,这孩子,也不跟家里说一声,提着一堆东西,手都勒红了,你先忙你的,我去给他弄点吃的,人都饿瘦咯。
回来就好啊,不枉你们天天念,张婆子又隔着两道院墙跟林浪寒暄了几句,连连赞叹林浪有出息,自己也去做饭了。
徐桂花拉着林浪进屋前,伸长脖子在他身后张望了一阵,发现后面没别的人还松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却挺复杂,似乎放心了,又好像有点失落。
林有福下工回来后又是一阵惊喜,林浪在镇上买了点新鲜的鱼肉菜提回来,就让徐桂花再加几个菜,准备去二姐家打个招呼,把人请过来一起吃饭。
听他一说,林有福默默走进里屋推出自行车,拍了拍车后座,上来,爸驼你过去。
林浪:???
不用了吧,怪重的,或者我载您也行啊。
上来,林有福一脸坚持,几百斤我都驼得了,还驼不了你一个。
林浪硬着头皮上了车,看着林有福咬着牙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开始缓缓向前移动,终于还是战胜不了羞耻感和愧疚感,跳下车一溜烟跑开十几步,爸您自己骑,我跑着去就行。
林有福年近六十,能找到骑自行车这么个爱好,林浪也觉得挺好的,还是让他一个人慢慢享受吧。
林招娣一家看到林浪回来也跟着高兴,除了赵妙妙跟着文工团去县里表演了,全家人都去了林家,吃过晚饭后,又被林浪一人塞了一两件礼物,推辞不了只得带回去。
二姐夫赵为华感慨地拍了拍林浪的肩,姐夫要给你赔个不是,以前还总担心你不学无术,走上歪路,完全是看走眼咯,姐夫可真替你高兴。
也是多亏了姐姐和姐夫,林浪感激地朝他笑了笑,这段时间我不在家,爸妈麻烦你们照顾了。
麻烦什么啊,我们本来就有责任照顾爸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赵为华与有荣焉,你做的是造福国家的大事,别的全都交给我们。
接下来真的还得麻烦你们,林浪叹了口气,半个月后我还得走,等我在京城安顿下来,就把爸妈接过去自己照顾。
去京城干啥呀,徐桂花从旁边插进话来,我们两个老家伙在乡下住了一辈子,去城里也过不惯,你只管去忙你的,不用担心我们。
赵为华也赞同道:确实,小浪,你放心出去干大事,家里交给我们,绝对不让你有后顾之忧。现在是在研究那个什么计算机?我听人说过,是好东西,顶好的东西!姐夫为你感到骄傲!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