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质基础。因此,应根据濒海地区特点,重新调整战备物 资储备布局,对通往濒海战役方向的主要铁路线及重点保障目标应多 点、多储。同时,要根据濒海地区铁路桥多、涵多、洞多,易遭敌破坏的特 点,重点储备线、桥、洞抢修物资。 2、组建一支铁路快速反应保障专业队伍。在原有抢修专业队伍的基 础上,组建一支铁路快速反应保障队伍,以提高铁路快速、高效保障能力。 快速反应专业队伍建设,可以铁路分局为单位,以民兵、技术人员为骨干, 做到工种齐全,综合配套。组建后,应定期组织集训,特别是要结合抢险救 灾任务,有目的地训练和锻炼队伍,以取得经验,提高队伍的素质和保障能 力,真正做到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3、严密组织铁路线的防护。一是应把交通线的防护纳入战役作战预案 之中,在铁路线的重要地段和枢纽地区,部署导弹、高炮部队,组成严密的 对空防御人力网,以高对高,以强对强,力争主动,以增强对铁路线防护的 有效性。二是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搞好隐蔽伪装和电子干扰,示假隐真,以虚 避实,迷惑敌人,力求把对铁路线可能造成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高技术条件下沿海地区战役水路交通保障问题的思考 缪德智 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是诸罩兵种的联合作战,机动频繁,保 障任务繁重,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综合运用各种运输手段,实行整 体保障 未来沿海方向发生的局部战争,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参加兵力众多,物 资器材消耗大,伤员多,技术装备损坏率高,部队海上机动,作战物资补充、 伤员和受损装备后送,都要通过海上运输,水路运输强度和难度大大高于陆 上同等规模的战役。我军现有运输舰 (船)艇数量很少,吨位小,船龄老, 航速低。因此,海上运输保障,必须贯彻人民战争的方针,实行军、政、民 运输统一指挥,按照 统一动员,分批征用,就近集结,计划使用的原则, 征用地方船舶予以保障。目前,战区内地方船舶拥有量为500吨级以上的船 舶达times;times;times;times;艘,总计为times;times;times;times;万载重吨,times;万余客位。如输送一个步兵 团需客货轮一艘,货轮3艘;一个步兵师需客货轮5艘,货轮21艘;一个集 团军需客货轮33艘,货轮121艘。按此计算,战区内现有船舶可基本保障times; 个集团军海上输送的需要。水路运输需要其它运输方式为依托。因此,还要 综合运用该地区的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运输工具,注重运输、修理、防 护的紧密结合,并以交通战备专业队伍为骨干,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形 成军民整体保障合力。 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大纵深、高强度的特点,要求沿海 地区交通保障确立打牢应付现代战争的交通保障基础的发展目标 在大纵深、高强度的沿海地区局部战争中,沿海战区内的交通运输线和 交通设施,将受敌全过程、多层次的封锁破坏。我军既要组织计划和协调各 种运输手段,做好各个环节的互相转换与衔接,又要组织交通运输线及交通 设施的防卫、抢修和交通调整,交通保障的强度、难度显著增大。为此,加 强沿海地区的交通战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交通战备基础建设,投资大,工
程周期长,动用人力物力多,应该从平战结合、军民兼容角度慎重考虑。确 实研究分析沿海地区军事斗争的特点,把握交通保障规律,结合该地区国家、 地方交通建设规划,确立交通战备发展战略目标,以便战时发挥交通保障整 体功能。在具体研究和设什这一目标时,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靠前配置, 合理布局。长期以来,由于偏重于战役后方建设,加之 重陆轻水(水路 又偏重于江河)思想的影响,沿海交通战备设施配置基本处于前轻后重的状 态,水路交通保障能力相当薄弱,难以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 要。为改变这种状况,从现在起,必须在沿海主要战役方向,增加交通战备 基础设施的部署密度,统筹规划,平战结合。分清主次缓急,集中财力,分 期分批地加以落实。二是突出重点,打好基础。目前,沿海地区适应部队重 装备装卸的码头、吊运机具少,能力低,分布不均匀;大多数中、小港口航 道水域受到一定限制,船舶进出港困难,对实施装卸作业和船舶靠离带来很 多制约因素;适用于重装备装卸的船舶少,滚装船及多用途船等比较理想的 船舶,大都运行于国际航线,调集征用时间周期长。如此等等,给战时水路 交通带了很多不利因素。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的工作:建议国家和地方交通部门,结合沿海交通建设,适当建造一些深水 泊位,井配有相应的吊运机具,主要是大吨位的门机和集装箱桥吊;在重要 的装卸地域,建造少量的重装备海上装滚码头;抓好海运力量动员的组织试 点工作;结合战时可能的保障任务,修订、完善各类方案,使之配套齐全; 应在理论上进一步研讨大批部队海上输送的组织指挥问题,处理好军交、交 通战备部门、地方政府、海、空军以及被运部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交叉 层次,明确职责范围,避免行动中的不协调性。三是平战结合,兼收井蓄。 和平时期加强交通战备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平战结合。首先要在全民中尤其是 港航交通系统内部加强国防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组织纪律性和战备观念, 这是正确处理好平战结合关系的基础;其次把交通战备建设寓于国家和地区 的整体建设之中,两者统筹兼顾,问步发展。再次要重视民用装备设施军事 通用化,民用交通项目的设计施工,要考虑军事需要,如交通网络的走向, 基础设施的布局、密度、设计标准、技术要求、工程质量等方面都要考虑战 时需要;在民用交通运输工具的生产中,应力求统一规范、标准和型号,以 便应急时能相互取代,使国家交通实力转换为现代战争的潜力。 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突发性,要求沿海地区战役交通保障 应建立灵敏高效的快速反应系统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突发性强,对运输保障要求急,要求我们尽快建 立适应沿海地区战役交通保障需要的灵敏、高效、快速反应的指挥系统和保 障力量。一是必须建立战役交通保障指挥机制。渡海登陆作战,交通运输保 障运量大、任务艰巨;制约因素多,保障困难;涉及面广,组织指挥复杂。 为此,必须建立与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的、权威高效 的交通运输指挥机构。战时军区可设立四级指挥机构:即以军区交通战备领 导小组为基础,成立军区交通运输联合指挥部,负责战区交通运输保障的统 一指挥;沿海各战役方向成立由部队、海军、航务军代处、有关省市交通战 备部门和港航系统等单位组成的部队海上输送联合指挥部,负责部队海上输 送的组织指挥;各装载港成立被运部队、海军、有关地市交通战备部门、港 航系统和航务军代处等单位组成的装载地域联合指挥部,统一组织装载工 作;各装载点成立由港埠公司、船方、被运部队、海军、驻港军代处等单位
--
程周期长,动用人力物力多,应该从平战结合、军民兼容角度慎重考虑。确 实研究分析沿海地区军事斗争的特点,把握交通保障规律,结合该地区国家、 地方交通建设规划,确立交通战备发展战略目标,以便战时发挥交通保障整 体功能。在具体研究和设什这一目标时,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靠前配置, 合理布局。长期以来,由于偏重于战役后方建设,加之 重陆轻水(水路 又偏重于江河)思想的影响,沿海交通战备设施配置基本处于前轻后重的状 态,水路交通保障能力相当薄弱,难以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 要。为改变这种状况,从现在起,必须在沿海主要战役方向,增加交通战备 基础设施的部署密度,统筹规划,平战结合。分清主次缓急,集中财力,分 期分批地加以落实。二是突出重点,打好基础。目前,沿海地区适应部队重 装备装卸的码头、吊运机具少,能力低,分布不均匀;大多数中、小港口航 道水域受到一定限制,船舶进出港困难,对实施装卸作业和船舶靠离带来很 多制约因素;适用于重装备装卸的船舶少,滚装船及多用途船等比较理想的 船舶,大都运行于国际航线,调集征用时间周期长。如此等等,给战时水路 交通带了很多不利因素。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的工作:建议国家和地方交通部门,结合沿海交通建设,适当建造一些深水 泊位,井配有相应的吊运机具,主要是大吨位的门机和集装箱桥吊;在重要 的装卸地域,建造少量的重装备海上装滚码头;抓好海运力量动员的组织试 点工作;结合战时可能的保障任务,修订、完善各类方案,使之配套齐全; 应在理论上进一步研讨大批部队海上输送的组织指挥问题,处理好军交、交 通战备部门、地方政府、海、空军以及被运部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交叉 层次,明确职责范围,避免行动中的不协调性。三是平战结合,兼收井蓄。 和平时期加强交通战备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平战结合。首先要在全民中尤其是 港航交通系统内部加强国防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组织纪律性和战备观念, 这是正确处理好平战结合关系的基础;其次把交通战备建设寓于国家和地区 的整体建设之中,两者统筹兼顾,问步发展。再次要重视民用装备设施军事 通用化,民用交通项目的设计施工,要考虑军事需要,如交通网络的走向, 基础设施的布局、密度、设计标准、技术要求、工程质量等方面都要考虑战 时需要;在民用交通运输工具的生产中,应力求统一规范、标准和型号,以 便应急时能相互取代,使国家交通实力转换为现代战争的潜力。 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突发性,要求沿海地区战役交通保障 应建立灵敏高效的快速反应系统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突发性强,对运输保障要求急,要求我们尽快建 立适应沿海地区战役交通保障需要的灵敏、高效、快速反应的指挥系统和保 障力量。一是必须建立战役交通保障指挥机制。渡海登陆作战,交通运输保 障运量大、任务艰巨;制约因素多,保障困难;涉及面广,组织指挥复杂。 为此,必须建立与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的、权威高效 的交通运输指挥机构。战时军区可设立四级指挥机构:即以军区交通战备领 导小组为基础,成立军区交通运输联合指挥部,负责战区交通运输保障的统 一指挥;沿海各战役方向成立由部队、海军、航务军代处、有关省市交通战 备部门和港航系统等单位组成的部队海上输送联合指挥部,负责部队海上输 送的组织指挥;各装载港成立被运部队、海军、有关地市交通战备部门、港 航系统和航务军代处等单位组成的装载地域联合指挥部,统一组织装载工 作;各装载点成立由港埠公司、船方、被运部队、海军、驻港军代处等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