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页
风和日丽的下午,轻柔的风吹入三楼,刘彻尽情的享受着短暂的惬意,这一刻他心神安宁无思无虑。
“我听说,文学院有语言专业,专修匈奴语、月氏语、西南夷语的口语,特地从长安城请来降侯为学生讲课,你们的创意非常有趣,降侯们也算物尽其用了。”
“文学院与理学院严重超编是个大麻烦,许多学生冲着两院的名头报名进来,丝毫不管自己的是否适合文理两学院,今年六月的升学考试做了严格测验,一门课程不合格的留级重修,两门课不合格的调换院系重新学习,三门课不合格的劝退,几经周折才把院系不平衡拧回来。”
刘彻毫不在意,他才不管只言片语里蕴含多么剧烈的动荡,几千名学生被迫转学院重新分配学习,太学采取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校规基本等同于南北二军,只是有放假有休息,寻常对学生的管理略松一些。
变动院系分配的手笔出自曹时,本意是想把文理两院扎堆的情况改变回来,读书就当官的逻辑根本不对,汉制规定的选官只有那么三条路,封荫任子、察举孝廉、贤良方正。
《任子令》规定,官秩在二千石以上且任职满三年,不问其子弟才能高低德行优劣,都可获得任其子弟为官的资格,除任子弟外,有时也可任孙、侄等亲属,任子弟的人数一般为一至二人,但也有不受限制的,譬如万石君石奋一门四子皆二千石,父子五人合计一万石,因此称为万石君。
类似石庆之流的高官显宦大有人在,动辄以族出现几个二千石的高官,任子的官僚规模也在逐次往上攀升,以前有大批列侯与军功爵把持朝政,基本垄断任子的选拔方向,近十年来列侯政治势力大幅度衰退,任子也逐渐散布到普通官僚阶层。
举孝廉,贤良方正属于一类,前者是开国定下来的选才制度,后者是当今天子搞出来的新政,本意是打破政治垄断选拔更多新鲜血液进入中枢执政,打破的那一方不用说也知道肯定是功勋列侯集团,列侯常年充当皇帝严重的劲敌,这次打压的方向也跑不了。
曹时决不允许太学成为有一个官僚选拔场,那样只会让好端端的太学变的乌烟瘴气,失去原本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目的,文理两院各限制在3000名学生的规模,把多余的学生转移到其他院系既可以去芜存菁,又能提供足够多的生源,反正他只负责出谋划策,具体执行是祭酒卫绾的事,根本不用担心天子有意见。
刘彻围着太学逛了圈,心里是既高兴又失望。
高兴的是所到之处一派欣欣向荣,讲师们尽心竭力的传授知识,学生们听讲时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大意,天子很欣慰太学培养出的人才不属于举孝廉、贤良方正或封荫任子里的任何一种,学生们更干净也更纯粹,没有学术理念之争,每个人眼睛里散发着对知识的渴望,非常震撼人心。
失望的是太学从上到下一尘不染干净的过头了,培养出来的学子只是群术业有专攻的高级人才,距离他理想中的全才还有很大的差距,绕了那么久没有发现哪怕任意苗子具有那个人的天赋特征,那种失望感觉是就像闭着眼睛吹灭许愿蜡烛,拆开生日礼物发现只是件曾经喜欢的漂亮衣裳,并不是所期待的豪华七日游一样,期望的太高心里有落差。
刘彻转过头,太中大夫桑弘羊守在门口一丝不苟,这小子今年十五岁,就像当年第一次见到那个人的年纪,雒阳知名豪商家族出身他有着出色的心算天赋,对商业的敏感性总可以让皇帝以最快速度了解一个经济方略的好坏,每次派他做事总会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可以观察到他努力在模仿那个人,只可惜有些东西是模仿不来的。
那个人是天子的肱骨之臣,刘彻的姐夫,车骑将军,平阳侯曹时。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隔阂的呢?”
刘彻有时候很困惑,明明记得君臣相得的愉快日子就在眼前,感觉就像一晃神的功夫,两人关系突然生疏隔阂起来,去年的感觉还没有这么明显,今年的感觉格外不同,难道真的是更换三公九卿打压列侯带来的不利变化吗?
天子很想把一切过错退给田蚡,但理智告诉他并不是那样,他所经历的过程仿佛是在重走一遍先帝所走的老路,当初汉景帝对条侯周亚夫百般信任,到头来猜忌和提防渐渐改变双方的关系,汉景帝不自觉的想要废黜碍事的条侯,不自觉的想要杀掉碍眼的条侯。
于是,条侯真的死了,死后留下那段童谣,刘彻还记得那段童谣的最后篇章:“……好男儿、求封王!”
刘彻心神不定。
他怀疑自己是否神经不正常,总是在不自觉的怀疑着周围的人,他觉得列侯对自己图谋不轨,觉得窦婴心怀叵测,觉得田蚡表面恭顺内心奸诈,两年来没有曹时常伴左右的尽心辅佐,天子独自面对朝堂中各种声音各种影响的渗透,在长安的死水里泡的太久了,把单纯的年轻天子洗成充满着猜忌和矛盾的皇帝。
“修复关系?”
刘彻的脑海里闪过念头仅仅只持续一个眨眼的功夫,他不在是那个哭丧着脸向姐夫道歉的小男孩,他是九五之尊的人皇,和解之路只有曹时主动服软,绝不会有第二条路可供选择。
但是令他感到失望的是,曹时既没有抱怨也没有不满,像个没事人似得安心当着车骑将军,曹时的沉默态度令天子非常失望,同时印证一个事实,双方的关系无法和好如初。
--
“我听说,文学院有语言专业,专修匈奴语、月氏语、西南夷语的口语,特地从长安城请来降侯为学生讲课,你们的创意非常有趣,降侯们也算物尽其用了。”
“文学院与理学院严重超编是个大麻烦,许多学生冲着两院的名头报名进来,丝毫不管自己的是否适合文理两学院,今年六月的升学考试做了严格测验,一门课程不合格的留级重修,两门课不合格的调换院系重新学习,三门课不合格的劝退,几经周折才把院系不平衡拧回来。”
刘彻毫不在意,他才不管只言片语里蕴含多么剧烈的动荡,几千名学生被迫转学院重新分配学习,太学采取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校规基本等同于南北二军,只是有放假有休息,寻常对学生的管理略松一些。
变动院系分配的手笔出自曹时,本意是想把文理两院扎堆的情况改变回来,读书就当官的逻辑根本不对,汉制规定的选官只有那么三条路,封荫任子、察举孝廉、贤良方正。
《任子令》规定,官秩在二千石以上且任职满三年,不问其子弟才能高低德行优劣,都可获得任其子弟为官的资格,除任子弟外,有时也可任孙、侄等亲属,任子弟的人数一般为一至二人,但也有不受限制的,譬如万石君石奋一门四子皆二千石,父子五人合计一万石,因此称为万石君。
类似石庆之流的高官显宦大有人在,动辄以族出现几个二千石的高官,任子的官僚规模也在逐次往上攀升,以前有大批列侯与军功爵把持朝政,基本垄断任子的选拔方向,近十年来列侯政治势力大幅度衰退,任子也逐渐散布到普通官僚阶层。
举孝廉,贤良方正属于一类,前者是开国定下来的选才制度,后者是当今天子搞出来的新政,本意是打破政治垄断选拔更多新鲜血液进入中枢执政,打破的那一方不用说也知道肯定是功勋列侯集团,列侯常年充当皇帝严重的劲敌,这次打压的方向也跑不了。
曹时决不允许太学成为有一个官僚选拔场,那样只会让好端端的太学变的乌烟瘴气,失去原本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目的,文理两院各限制在3000名学生的规模,把多余的学生转移到其他院系既可以去芜存菁,又能提供足够多的生源,反正他只负责出谋划策,具体执行是祭酒卫绾的事,根本不用担心天子有意见。
刘彻围着太学逛了圈,心里是既高兴又失望。
高兴的是所到之处一派欣欣向荣,讲师们尽心竭力的传授知识,学生们听讲时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大意,天子很欣慰太学培养出的人才不属于举孝廉、贤良方正或封荫任子里的任何一种,学生们更干净也更纯粹,没有学术理念之争,每个人眼睛里散发着对知识的渴望,非常震撼人心。
失望的是太学从上到下一尘不染干净的过头了,培养出来的学子只是群术业有专攻的高级人才,距离他理想中的全才还有很大的差距,绕了那么久没有发现哪怕任意苗子具有那个人的天赋特征,那种失望感觉是就像闭着眼睛吹灭许愿蜡烛,拆开生日礼物发现只是件曾经喜欢的漂亮衣裳,并不是所期待的豪华七日游一样,期望的太高心里有落差。
刘彻转过头,太中大夫桑弘羊守在门口一丝不苟,这小子今年十五岁,就像当年第一次见到那个人的年纪,雒阳知名豪商家族出身他有着出色的心算天赋,对商业的敏感性总可以让皇帝以最快速度了解一个经济方略的好坏,每次派他做事总会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可以观察到他努力在模仿那个人,只可惜有些东西是模仿不来的。
那个人是天子的肱骨之臣,刘彻的姐夫,车骑将军,平阳侯曹时。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隔阂的呢?”
刘彻有时候很困惑,明明记得君臣相得的愉快日子就在眼前,感觉就像一晃神的功夫,两人关系突然生疏隔阂起来,去年的感觉还没有这么明显,今年的感觉格外不同,难道真的是更换三公九卿打压列侯带来的不利变化吗?
天子很想把一切过错退给田蚡,但理智告诉他并不是那样,他所经历的过程仿佛是在重走一遍先帝所走的老路,当初汉景帝对条侯周亚夫百般信任,到头来猜忌和提防渐渐改变双方的关系,汉景帝不自觉的想要废黜碍事的条侯,不自觉的想要杀掉碍眼的条侯。
于是,条侯真的死了,死后留下那段童谣,刘彻还记得那段童谣的最后篇章:“……好男儿、求封王!”
刘彻心神不定。
他怀疑自己是否神经不正常,总是在不自觉的怀疑着周围的人,他觉得列侯对自己图谋不轨,觉得窦婴心怀叵测,觉得田蚡表面恭顺内心奸诈,两年来没有曹时常伴左右的尽心辅佐,天子独自面对朝堂中各种声音各种影响的渗透,在长安的死水里泡的太久了,把单纯的年轻天子洗成充满着猜忌和矛盾的皇帝。
“修复关系?”
刘彻的脑海里闪过念头仅仅只持续一个眨眼的功夫,他不在是那个哭丧着脸向姐夫道歉的小男孩,他是九五之尊的人皇,和解之路只有曹时主动服软,绝不会有第二条路可供选择。
但是令他感到失望的是,曹时既没有抱怨也没有不满,像个没事人似得安心当着车骑将军,曹时的沉默态度令天子非常失望,同时印证一个事实,双方的关系无法和好如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