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到窦漪房当上太后,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死死的压住汉景帝,坚决不许儿子搞出法家刑名之术治国,窦漪房的出身可不是普通人,她是高后吕雉精心挑选培养的宫女,一言一行都有着深刻的吕氏风格,吕后一死吕家覆灭的确极大的刺激她,让她终生不敢和始作俑者列侯闹翻。
但若论及对于黄老学派的坚持,窦漪房丝毫不比她的前主子高后吕雉,她的婆婆薄太后差一丝一毫,坚决捍卫黄老无为治国的国策,那个人敢动半分绝不能轻饶,有三代太后的坚持做底,黄老学派才敢大剌剌的执政,从不顾忌儒家会翻天。
否则,以汉景帝的能耐,可以一只手废掉列侯,也可以一只手捏死黄老学派。
曹时就做到了,一脚踹开挡住他去路的黄老学派,虽说他也属于黄老支脉的一股新兴势力,但是他所秉持的国策可没有黄老无为四个字,或许基层家都会继续保持黄老无为的框架,但是到了三公九卿执政帝国的层面是没有的黄老无为多少事的。
他的强悍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的作为让新的权力空档出现,顿时被列侯派和亲皇帝的外戚、忠臣占据。
多少人得知消息时捶胸顿足长吁短叹,儒家就有许多人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得是多好的机会,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二千石高官只要呆在朝堂,就有机会跻身最高权力的几十个人名单之内,可是纯儒各大派系里压根就没有这样一个人。
最有机会的王臧、赵绾大败亏输,生生被踢出朝堂永远不得录用,好端端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那可是秩比二千石的太子少傅,稍进一步混个真二千石的左右内史轻而易举,运气好说不定一步迈过几道门槛,几十个候补者的位次成为中二千石的上卿。
儒家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可他们没有办法反抗,原本有心助力孔安国的也没下文,只有脑袋进水的奇葩才会支持他,傻子也看得出情况不对,曹时的地位如日中天,个人威望通过击溃三公九卿建立起来。
曹时已然天下无敌。
窦婴很无奈,他并非纯儒出身,得不到纯正儒家大派系的支持,学术上的影响力永远只有那么高,哪怕他曾官拜大将军。哪怕他是外戚窦家的人,哪怕他位列太子太傅领受真二千石俸禄,对于高傲的纯儒而言。所谓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提,他们到皇帝面前只有一个念头。
大展所才,治国平天下。
纯儒求的是功名,利禄反而不重要,所以儒家眼里功名利禄排序不同,朝廷发放的俸禄摆在最末尾,于人于己的利益排在倒数第二。名声是儒家非常重视的,他们认为儒家应该比道家更优秀,实乃冠绝百家的最上等学说。应当被顶礼膜拜的镇国宝器,孔子应当封一个堪比周公的圣人之位。
最后也是最高的是是功劳,治国之功、辅国之功、中兴之功,所谓名声的极限莫过于有大功。文圣周公。武圣吕尚(姜子牙),两位的名声之大如山如海,无非是有开国、辅国、治国之大功加身,开启大周八百年的两位超级功勋,在大周王朝是名副其实的神灵,祭祀他们的社就等同于神庙。
但是眼下不同了。
因为孔安国的傲慢和愚蠢,儒家遭受重大打击,就连一向安分守己的孔家也被殃及池鱼。曹时并不是个心胸宽广的真君子,在他的号令下孔家被迫离开时代居住的祖庭。前往赵国邯郸暂时居住,但是孔家并不甘心受到牵连,他们依然想返回鲁国的祖庭,那里有他们的根。
所以,最优秀的继承者,被称为完美的儒生,新一代儒生的领袖,顶着无数光辉灿烂的称号,肩负着无数人的殷切期盼的年轻人,孔家嫡长子孔武,离开邯郸来到长安城。
忽然孔武双腿支撑,正姿起身行下顿首礼:“惊闻吾弟莽撞说了不该说的话,对大农令多有得罪,在下代吾弟向大农令道歉。”
“大农令大可不必多心,孔武是孔家最知书达理的年轻人,他父亲是个难得的开明之士,比起孔家那些老顽固好说话的多。”辕固生笑眯眯的说道。
窦婴放下心来,温和地一笑道:“孔生无须多礼,我与孔安国没有私怨,只不过是理念不同起了些争执,事情过去就不用再多提了。”
“我孔家也早有意接触杂学之道,家父差遣在下就为了向大农令学习杂学。”
“孔生,莫不是在说玩笑话?”
“在下从不打诳语。”
窦婴骇了一跳,所谓杂学是儒家学派以外所有书籍总称,儒生们对其他学派保有藐视的心态,所以无论是黄老无为的道家,还是申韩霸道的法家,兼爱非攻的墨家,白马非马的名家,攻城略地的兵家等等学派都属于杂学。
另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是诸家学说,本意也是远逊于儒家的学说之称,在高傲的纯儒眼里,孟子和荀子也属于诸家之列,并不能位列孔子、曾子的儒家排序之内。
窦婴不太明白孔武的意思,纯儒都是骄傲的,心里塞满优越感的,已经优越到歧视所有自己人以外的同胞,认为自己说的才是真正的治国之言,其他人说的只是日常交流的无用话,以及狗屁不通的杂学废话。
孔家是纯儒里最骄傲的,他们拥有最高贵的血脉,那是来自孔子传下来的精神,为了发扬孔子的学说,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扶持资助各地来求学的穷苦学生,因此孔家上下素来不太富裕,被赶到邯郸城支族闹着分家置产的孔家更是大不如前。
--
但若论及对于黄老学派的坚持,窦漪房丝毫不比她的前主子高后吕雉,她的婆婆薄太后差一丝一毫,坚决捍卫黄老无为治国的国策,那个人敢动半分绝不能轻饶,有三代太后的坚持做底,黄老学派才敢大剌剌的执政,从不顾忌儒家会翻天。
否则,以汉景帝的能耐,可以一只手废掉列侯,也可以一只手捏死黄老学派。
曹时就做到了,一脚踹开挡住他去路的黄老学派,虽说他也属于黄老支脉的一股新兴势力,但是他所秉持的国策可没有黄老无为四个字,或许基层家都会继续保持黄老无为的框架,但是到了三公九卿执政帝国的层面是没有的黄老无为多少事的。
他的强悍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的作为让新的权力空档出现,顿时被列侯派和亲皇帝的外戚、忠臣占据。
多少人得知消息时捶胸顿足长吁短叹,儒家就有许多人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得是多好的机会,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二千石高官只要呆在朝堂,就有机会跻身最高权力的几十个人名单之内,可是纯儒各大派系里压根就没有这样一个人。
最有机会的王臧、赵绾大败亏输,生生被踢出朝堂永远不得录用,好端端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那可是秩比二千石的太子少傅,稍进一步混个真二千石的左右内史轻而易举,运气好说不定一步迈过几道门槛,几十个候补者的位次成为中二千石的上卿。
儒家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可他们没有办法反抗,原本有心助力孔安国的也没下文,只有脑袋进水的奇葩才会支持他,傻子也看得出情况不对,曹时的地位如日中天,个人威望通过击溃三公九卿建立起来。
曹时已然天下无敌。
窦婴很无奈,他并非纯儒出身,得不到纯正儒家大派系的支持,学术上的影响力永远只有那么高,哪怕他曾官拜大将军。哪怕他是外戚窦家的人,哪怕他位列太子太傅领受真二千石俸禄,对于高傲的纯儒而言。所谓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提,他们到皇帝面前只有一个念头。
大展所才,治国平天下。
纯儒求的是功名,利禄反而不重要,所以儒家眼里功名利禄排序不同,朝廷发放的俸禄摆在最末尾,于人于己的利益排在倒数第二。名声是儒家非常重视的,他们认为儒家应该比道家更优秀,实乃冠绝百家的最上等学说。应当被顶礼膜拜的镇国宝器,孔子应当封一个堪比周公的圣人之位。
最后也是最高的是是功劳,治国之功、辅国之功、中兴之功,所谓名声的极限莫过于有大功。文圣周公。武圣吕尚(姜子牙),两位的名声之大如山如海,无非是有开国、辅国、治国之大功加身,开启大周八百年的两位超级功勋,在大周王朝是名副其实的神灵,祭祀他们的社就等同于神庙。
但是眼下不同了。
因为孔安国的傲慢和愚蠢,儒家遭受重大打击,就连一向安分守己的孔家也被殃及池鱼。曹时并不是个心胸宽广的真君子,在他的号令下孔家被迫离开时代居住的祖庭。前往赵国邯郸暂时居住,但是孔家并不甘心受到牵连,他们依然想返回鲁国的祖庭,那里有他们的根。
所以,最优秀的继承者,被称为完美的儒生,新一代儒生的领袖,顶着无数光辉灿烂的称号,肩负着无数人的殷切期盼的年轻人,孔家嫡长子孔武,离开邯郸来到长安城。
忽然孔武双腿支撑,正姿起身行下顿首礼:“惊闻吾弟莽撞说了不该说的话,对大农令多有得罪,在下代吾弟向大农令道歉。”
“大农令大可不必多心,孔武是孔家最知书达理的年轻人,他父亲是个难得的开明之士,比起孔家那些老顽固好说话的多。”辕固生笑眯眯的说道。
窦婴放下心来,温和地一笑道:“孔生无须多礼,我与孔安国没有私怨,只不过是理念不同起了些争执,事情过去就不用再多提了。”
“我孔家也早有意接触杂学之道,家父差遣在下就为了向大农令学习杂学。”
“孔生,莫不是在说玩笑话?”
“在下从不打诳语。”
窦婴骇了一跳,所谓杂学是儒家学派以外所有书籍总称,儒生们对其他学派保有藐视的心态,所以无论是黄老无为的道家,还是申韩霸道的法家,兼爱非攻的墨家,白马非马的名家,攻城略地的兵家等等学派都属于杂学。
另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是诸家学说,本意也是远逊于儒家的学说之称,在高傲的纯儒眼里,孟子和荀子也属于诸家之列,并不能位列孔子、曾子的儒家排序之内。
窦婴不太明白孔武的意思,纯儒都是骄傲的,心里塞满优越感的,已经优越到歧视所有自己人以外的同胞,认为自己说的才是真正的治国之言,其他人说的只是日常交流的无用话,以及狗屁不通的杂学废话。
孔家是纯儒里最骄傲的,他们拥有最高贵的血脉,那是来自孔子传下来的精神,为了发扬孔子的学说,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扶持资助各地来求学的穷苦学生,因此孔家上下素来不太富裕,被赶到邯郸城支族闹着分家置产的孔家更是大不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