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这个好说好说,有需要咱们就尽快搞起来。关中七十五个县各抽二十个人到咱们庄子里,每个庄子分两人去学习庄稼把式,不用三天把学到的东西记好整理着,去芜存菁编纂成农书推广到天下,争取让天下的粮食产量增加二成,此为功德无量的善事一桩。”
曹时的优点有很多,纳谏如流是最被人称赞的。自己不懂就虚心接受教育,乐于和他人分享成果也是他最被赞扬的地方,半年来到平阳侯府下庄子学习的人车载斗量数不胜数。侯府从没想过要故意藏着掖着不给人看,想学就来学会就走也不求报答。
曾经有人说他很天真也很呆傻,不懂得看家本领绝技要藏起来独享利益,曹时对他们的回答是自家吃饱饭是小道。只有天下人都吃饱饭才是堂皇大道。
没有一颗心怀天下的心。只管自家吃饱饭或许可以一世大富大贵,可当他们每时每刻都想要藏着掖着不给别人学艺的机会,无形中就已经不自己拉到天下百姓的对立面,成为贪婪自私恶毒的豪强地主们,那帮人即使家资上亿良田百顷为称雄郡县也不可能长久,只需要朝廷和郡县的一纸命令就会完蛋。
工商业技术可以藏着掖着,农业科技却万万不能藏起来,铁器纸张并非人人必须的工业品。五谷杂粮却是顿顿都少不了的盘中餐,很多人可以不用铁不用纸活一辈子。可要换做不吃饭还真没多少人能活一辈子,顿顿食肉的终究只是少数。
粮食增产是件了不得的大事,传闻某郡某县粮食增长一成半,立刻就成为轰动天下的大事件,不知有多少郡县的官僚削尖脑袋去打听消息,就想搞清楚怎么把一县之地的粮食增产一成半。
增产一成半尚且如此,两成不用说肯定是了不得的大事件。
走在关中的路上,看到无数人扶老携幼奔着平阳侯府的方向走,老人们看到疑惑的旅人还会热心的解释。
“俺们是去平阳侯府看种庄稼的本事,关中最懂田间地头庄稼把式的就属平阳侯了。”
行人商旅们一头雾水,搞不明白平阳侯怎么成为最会种田的,好奇心驱使下也跟着人流到侯府一看。
驰道上一辆很普通的马车里,大农令惠挑开帘子看到沿途你追我赶的农民,长叹一声:“咱们汉家苦于粮食短缺数十年,太宗文皇帝几次欲动兵伐匈奴,只因国库缺钱屡次中途夭折。高宗景皇帝为了削藩厉兵秣马,削藩成功又整兵备战十余载,始终不敢和匈奴人开战,就因为少钱缺粮啊!”
“少府妙手回春,钱荒的难题基本得到遏制,粮荒并非一时半刻可以解决的,大农令不必太忧虑,平阳侯正在实验新的耕作之术。”右内史桓宪说道。
大汉帝国耕地不少,粮食产量不高,农业技术含量非常低。
边郡的许多农民干脆把粮食撒到地里就不管了,换成大亩也不够1石粮食,简直是在糟蹋辛苦得来的土地,边郡稍勤快的农民拔草浇水,只有很认真的农民才能收到1石粮食。
1石粮60市斤,最好的上田亩产4石也才240市斤,中田甚至下田只有一半或更低的粮食亩产,农民忙活一年的收入能吃饱饭就很不容易了,想打仗根本经不起消耗,打不了三年国库空虚就得把农民的口粮征走,天灾一到不饿死人简直是奇迹。
吃饱饭仍然是全国三分之一劳动人口的迫切希望,还有三分之一在温饱线上下波动,只有最后三分之一才能吃饱饭过好日子。
大农令惠的野心不小,盘算半天说道:“平阳侯府的种田之术非常重要,倘若在一年之内让关中七十五个县570万人口都能吃饱饭过好日子,则代表着全国近六分之一的人口从此脱贫致富,大农令得以心思尽情的去扶植关东农业,不出五年关东依葫芦画瓢也能顺利脱贫,本官可以自豪的说,我就是汉兴以来最成功的一任大农令。”
“那我可要提前恭喜您,成为最成功的大农令了。”
“同喜同喜!桓内史也将是最成功的一任内史。”
两人把视察的成果简单汇总,就下令关中各县可遴选代表去平阳侯府学习稼穑种植技术。
听说平阳侯府允诺各县抽二十个名额去学习耕作技术,各乡里为了名额差点打破头,最后闹到内史府对簿公堂才得以解决,右内史桓宪拿出的方法很简单,20人不行那就每个县50人,你说50人也不够?那就100人,再不行200人,500人不能再多了,你总不能全县男女老少都去人家庄头蹲着,要学会适可而止呀!
在右内史不负责任的裁断下,每个县派出500人的队伍跑到侯府的庄子里学习农技,37500号人聚在一起黑压压的一大片十分惊人,恰好平阳侯府的位置就在关东六国进出长安的灞桥旁边,来往的客商旅人经过此地都会好奇的驻足打量黑漆漆的人群,询问得知是平阳侯府传授农技,那围观的兴趣就更大了。
结果一来二去,围观的人往10万里走,连长安城的中尉府都给惊动了,中尉张欧奉命率领二千名北军正卒前往侯府的庄子外执勤,反而更进一步促进过往商旅的好奇心,连长安陵邑里游手好闲之辈也过来围观,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越来越多。
平阳侯府的农技不行,何必要北军出动维持治安呢?东市门头新开的卤菜馆也是门庭若市,每天排队的人足有上千号人,长安北军也没派一兵一卒去维持治安。
--
曹时的优点有很多,纳谏如流是最被人称赞的。自己不懂就虚心接受教育,乐于和他人分享成果也是他最被赞扬的地方,半年来到平阳侯府下庄子学习的人车载斗量数不胜数。侯府从没想过要故意藏着掖着不给人看,想学就来学会就走也不求报答。
曾经有人说他很天真也很呆傻,不懂得看家本领绝技要藏起来独享利益,曹时对他们的回答是自家吃饱饭是小道。只有天下人都吃饱饭才是堂皇大道。
没有一颗心怀天下的心。只管自家吃饱饭或许可以一世大富大贵,可当他们每时每刻都想要藏着掖着不给别人学艺的机会,无形中就已经不自己拉到天下百姓的对立面,成为贪婪自私恶毒的豪强地主们,那帮人即使家资上亿良田百顷为称雄郡县也不可能长久,只需要朝廷和郡县的一纸命令就会完蛋。
工商业技术可以藏着掖着,农业科技却万万不能藏起来,铁器纸张并非人人必须的工业品。五谷杂粮却是顿顿都少不了的盘中餐,很多人可以不用铁不用纸活一辈子。可要换做不吃饭还真没多少人能活一辈子,顿顿食肉的终究只是少数。
粮食增产是件了不得的大事,传闻某郡某县粮食增长一成半,立刻就成为轰动天下的大事件,不知有多少郡县的官僚削尖脑袋去打听消息,就想搞清楚怎么把一县之地的粮食增产一成半。
增产一成半尚且如此,两成不用说肯定是了不得的大事件。
走在关中的路上,看到无数人扶老携幼奔着平阳侯府的方向走,老人们看到疑惑的旅人还会热心的解释。
“俺们是去平阳侯府看种庄稼的本事,关中最懂田间地头庄稼把式的就属平阳侯了。”
行人商旅们一头雾水,搞不明白平阳侯怎么成为最会种田的,好奇心驱使下也跟着人流到侯府一看。
驰道上一辆很普通的马车里,大农令惠挑开帘子看到沿途你追我赶的农民,长叹一声:“咱们汉家苦于粮食短缺数十年,太宗文皇帝几次欲动兵伐匈奴,只因国库缺钱屡次中途夭折。高宗景皇帝为了削藩厉兵秣马,削藩成功又整兵备战十余载,始终不敢和匈奴人开战,就因为少钱缺粮啊!”
“少府妙手回春,钱荒的难题基本得到遏制,粮荒并非一时半刻可以解决的,大农令不必太忧虑,平阳侯正在实验新的耕作之术。”右内史桓宪说道。
大汉帝国耕地不少,粮食产量不高,农业技术含量非常低。
边郡的许多农民干脆把粮食撒到地里就不管了,换成大亩也不够1石粮食,简直是在糟蹋辛苦得来的土地,边郡稍勤快的农民拔草浇水,只有很认真的农民才能收到1石粮食。
1石粮60市斤,最好的上田亩产4石也才240市斤,中田甚至下田只有一半或更低的粮食亩产,农民忙活一年的收入能吃饱饭就很不容易了,想打仗根本经不起消耗,打不了三年国库空虚就得把农民的口粮征走,天灾一到不饿死人简直是奇迹。
吃饱饭仍然是全国三分之一劳动人口的迫切希望,还有三分之一在温饱线上下波动,只有最后三分之一才能吃饱饭过好日子。
大农令惠的野心不小,盘算半天说道:“平阳侯府的种田之术非常重要,倘若在一年之内让关中七十五个县570万人口都能吃饱饭过好日子,则代表着全国近六分之一的人口从此脱贫致富,大农令得以心思尽情的去扶植关东农业,不出五年关东依葫芦画瓢也能顺利脱贫,本官可以自豪的说,我就是汉兴以来最成功的一任大农令。”
“那我可要提前恭喜您,成为最成功的大农令了。”
“同喜同喜!桓内史也将是最成功的一任内史。”
两人把视察的成果简单汇总,就下令关中各县可遴选代表去平阳侯府学习稼穑种植技术。
听说平阳侯府允诺各县抽二十个名额去学习耕作技术,各乡里为了名额差点打破头,最后闹到内史府对簿公堂才得以解决,右内史桓宪拿出的方法很简单,20人不行那就每个县50人,你说50人也不够?那就100人,再不行200人,500人不能再多了,你总不能全县男女老少都去人家庄头蹲着,要学会适可而止呀!
在右内史不负责任的裁断下,每个县派出500人的队伍跑到侯府的庄子里学习农技,37500号人聚在一起黑压压的一大片十分惊人,恰好平阳侯府的位置就在关东六国进出长安的灞桥旁边,来往的客商旅人经过此地都会好奇的驻足打量黑漆漆的人群,询问得知是平阳侯府传授农技,那围观的兴趣就更大了。
结果一来二去,围观的人往10万里走,连长安城的中尉府都给惊动了,中尉张欧奉命率领二千名北军正卒前往侯府的庄子外执勤,反而更进一步促进过往商旅的好奇心,连长安陵邑里游手好闲之辈也过来围观,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越来越多。
平阳侯府的农技不行,何必要北军出动维持治安呢?东市门头新开的卤菜馆也是门庭若市,每天排队的人足有上千号人,长安北军也没派一兵一卒去维持治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