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大汉列侯

第42页

    阳信披头散发的坐起来,瞄了一眼打个哈欠道:“好像是一种暗语,军中的将军们就喜欢用暗语通讯,君子又是从何处认识的军中人物?”
    “不对劲,我刚到京师没几天,哪里会认识莫名其妙的军中人物,先公在世时从没说过军中有将领是亲朋故旧,这封感谢信得的莫名其妙,我把它给烧了。”曹时把竹简拆成竹片丢到火炉里,目光直视着火中发出爆裂声响的竹简。
    他的心里隐隐察觉,这封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谢信并非无缘无故而来,对方定然知道他不懂军中暗语之术,送过来一封这种制式的书简还特意嘱咐是故人的感谢信,这种复杂的行为就非常值得他怀疑了。
    盯着燃烧的火苗,曹时的目光变换不定:“这个人会是谁?平阳侯国不可能,河东郡有交集的寥寥无几,申屠公与周阳由要想联系他也不必大费周章,剩下的只有新侯府和京师长安之内,没想到是周复!”
    感谢他是因为案上的那一行字,周复已经看到了。
    阳信公主崛起嘴巴说道:“君子盯着那东西看什么呢?妾今日要去宫里探望母后,今天应该能得到君子入宫拜谒的日子。”
    按照礼制女儿出嫁后规定的时间里,夫婿要带着女儿去拜见外舅外姑,阳信公主从出嫁到今日这对小夫妻还没有携手拜见过天子和皇后,按照礼制他也要适当的时候去见一面,这才叫礼数周到。
    此时长安城东阙甲第,少上造府大门紧闭,周复在府中来回走动焦急的等待着廷尉府的消息,就在昨天廷尉赵瑕又一次侮辱周亚夫企图谋反,年老的条侯并不知道嫡子在京师被陷害,还以为这五百甲盾真的是给自己做的冥器,就梗着脑袋和廷尉赵瑕分辨。
    结果被廷尉赵瑕喝骂道:“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即使这批甲盾不是你条侯生前所用,死后到地下也要依靠这批甲盾造反,活着你不反只是为了死后造反,几乎是把廷尉这张脸皮都豁出去硬要赖下去,摆出一副我就是要告你谋反罪又岂奈我何,近乎羞辱的方式气的救国大将周亚夫要在大牢里自杀。
    “帝使井槛而困猛虎,欲使我摇尾而求食也!然吾尝将百万军,岂能自沉溺累绁之辱哉!”
    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周亚夫比他父亲周勃要硬气的多,要以头触墙宁愿一死也绝不感受欺凌侮辱,仿佛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豪杰。
    但是周亚夫自杀并没有成功,被他的夫给拦下来苦劝道:“此时君侯若一死了之,必然会被廷尉诬告畏罪自杀也!妾以为君侯必不能轻易一死,若死我周家必遭大祸也!”
    于是条侯就不打算自杀了,他决定饿死自己也不低头,叫你天子当初给块肉又不给我食箸,还腆着脸盯着他冷笑道:“此非不足君所乎?”
    合着意思是不给你筷子你就不会下手抓肉吃,鹰犬吃肉就从来不用筷子,这到和当初高皇帝的“功狗”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周亚夫却厌恶的几欲作呕。
    想让我做皇帝面前的一条狗,我宁愿饿死也不去手抓肉充饥!于是条侯周亚夫开始了绝食之旅。
    每当周复想起叔叔在受苦都要心急如焚,只是隔着廷尉府的大牢,他有千般话语也传不过去,急的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几乎要疯掉,院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几名家仆匆匆赶来行礼道:“君侯在狱中不言不语绝食不动,夫人在府外也陪着君侯绝食,世子在牢中也在绝食,廷尉赵瑕派人询问奴婢,周府上是否有人愿意为君侯送餐。”
    “廷尉赵瑕害怕了,他怕君侯被饿死在大牢中,自己的颜面要受到损害。”赵涉冷冷地注视着廷尉府的方向,眼眸里泛着无尽的怒火和怨恨。
    周复斥退仆役,回转过来问道:“护军以为我们该怎么做?”
    “少上造不可再称我为护军,如今我不过是爵位公乘的一介百姓。”赵涉就是当年吴楚七国之乱为周亚夫献策的奇士,战争期间充当周亚夫的谋士出力甚多,战后得到举荐成为护军,后转为丞相长史,可以说周亚夫就是他的伯乐,周家对赵涉恩同再造。
    周亚夫从丞相的位置上去职没多久,赵涉就被调到闲职做一介京师小官混日子,前几个月京师里风云突变,赵涉连小官也当不成,只好躲入少上造府上做周府的舍人门客。
    “君侯在廷尉大牢中受难,我等却在府中锦衣玉食,想起来我就觉得心里难以安稳,想来少上造也是这样想的吧!”
    周复点点头,这几天食不甘味睡不安稳,白天脑袋浑浑噩噩晚上噩梦缠身,经常半夜惊醒不知身处何地,他觉得周家失去周亚夫这根顶梁柱,就一切都要完蛋了。
    “所以少上造更应该廷尉大牢送君侯见最后一程,食盒底层就放下这几个字,权当是君侯的遗言吧!”赵涉哀叹一声心中无限悲凉,从古到今有几人要为活活饿死的亲人准备后事,条侯周亚夫要生生饿死的结果已定,家人只能为他在生前做最后的准备。
    周复拿起纸条看了又看叹道:“列侯之中还有此等宅心仁厚的好人,平阳侯对我周家有大恩,如果以后有机会想办法数倍奉还,这件事我们要替平阳侯保守秘密不可有一丝一毫泄露。”
    “在下省得轻重,君侯对在下的大恩没齿难忘,平阳侯对君侯的大恩在下也不敢有丝毫忘怀,这个秘密只有少上造与在下二人得知,切切不可穿六耳也!”烛火下两道身影对望轻叹不复多言。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