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迫在眉睫
虽然也走在了别的诸侯前面,但距离夜风的目标,怕是有些难以完成了!
他突然想起第一次和刘基见面时的场景,对方直接预测,不出五年,天下必然大乱。
那个时候夜风还说刚好五年,没曾想,现在就已经提前了!
天有不测风云!夜风只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某些事情,必须要抓紧实施了。
摆手示意众人离开。
夜风回到内宅。
沉吟良久。
他立刻挥毫一书,派人昼夜兼程赶往雒阳,此事到底如何,得问过卢植才知道。
缓缓呼出一口浊气。
夜风正闭目养神,考虑事情时,书房外传来一阵莺聆婉转的笑声。
紧跟着,转入两个女子。
其中一个正是蔡琰,而另外一个女子,夜风却不曾见过。
只见她身着盛装,柳眉杏眼,肤白如玉,风韵楚楚。
夜风不禁有些痴了:“这位是……”
蔡琰急忙介绍:“夫君,这位是大儒孔融叔父的女儿孔菡!”
夜风惊奇:“哦?孔家叔父是何时来的,我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
孔菡莞尔淡笑:“家父也是昨日方到,听闻郑师在泰山开学授业,故此前来探望!”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孔融还不是北海相。
他受何进征辟,举为高第,迁任侍御史,因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此时算是赋闲在家!
夜风点了点头:“那你们来书房是……”
蔡琰“哦”的一声,解释道:“妹妹听说夫君改良了蔡侯纸,便缠着我要找一本纸书,要身知道夫君书房中有些藏书,便带她来看看。”
孔菡一揖:“侯爷改良造纸术,乃是替天下莘莘学子造福,小女子实在好奇,因此才缠着姐姐,带我来看,叨饶之处,还望海涵。”
夜风呼出一口浊气:“没关系,你们自便!既然孔叔父来了,那我怎么也得亲自拜访一下オ是,来人呐!”
“主公!”侍从欠身拱手。
“速速备车,准备些礼品。”夜风吩咐。
“诺!”侍从应了一声,转身便要离开。
蔡琰立刻开口打断道:“且慢!”
夜风问:“怎么?”
蔡琰淡笑:“夫君,此番到泰山的,可不止孔融叔父一人,还有胡昭先生等人,这礼品你可要带足喽!”
夜风顿感惊奇:“这么多?”
孔菡嗯了一声:“都是郑师亲自写信请来的,胡昭先生不仅自己来了,还带着弟子来了,泰山要大规模办学,他们都很是高兴呢!”
蔡琰开口道:“原本他们想要拜访夫君,可正好赶上泰山贼攻城,因此便作罢了,夫君此番前往,倒省得他们主动登门了。
夜风大喜!
没想到郑玄老头子的能量蛮大的嘛。
竟然这么快,便把老师数量的问题解决了,这样别说每个学校一个老师了,便是两个老师也是绰绰有余。
而且,还带来这么多大贤!
有他们坐镇泰山,泰山未来的发展,那还得了?
夜风立刻吩咐:“多多备礼,快去!”
侍从嗯了一声,转身离开书房。
夜风淡然一笑:“琰儿,涵儿妹妺便交给你了,一定要好生照顾。”
蔡琰轻声道:“夫君放心便是,妹妺有我呢。”
说罢,夜风朝孔菡淡笑示意,旋即离开。
二人相携进入书房。
书架上,摆满了书卷,还有纸质版书籍。
孔菡瞪大了双眼,嘴巴张成“o”型,当场愣怔:“这么…这么多书?”
蔡琰上前,随手拾起一本书卷,正要交给孔菡时,突然感觉到恶心,掩住心口,许久方止!
孔菡着急:“姐姐,你怎么了?要不找元化先生帮忙看看?”
蔡琰摆了摆手:“无碍的,就是有些闷罢了。”
孔菡柳眉微蹙:“姐姐,身体最重要,走吧,我带你找元化先生,书等回来再看不迟。”
泰山书院。
会客厅上首,郑玄端坐。
此时的郑玄乃是泰山书院的总负责人,统筹管理泰山郡内所有学校事宜。
按照夜风的规划,此时泰山郡内,共记有书院一十二座,几乎全郡三岁到十岁孩童,都在书院中学习,或是玩要!
有些书院招收的学生竟达千余人,一到上学、下学,前来接送孩子的家子,往往能把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郑玄教了一辈子书,从来没有见到过此等盛况!
他满心欢喜的同时,也充满了担忧。
这其中大部分的孩子,全都是寒门子弟,基础可谓是零,某些甚至连字儿都不认识。
当然了,这一点没啥关系,即便是世家子弟出身,也是从认字开始的。
可更关键的是,这些孩子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玩要,或者充其量只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零时托管。
在这个仅靠征辟,举孝廉出仕的时代里,寒门父母对于教育这种东西,其实接受程度一点儿都不高,文化能当饭吃吗?在他们印象里,显然不能!
这是郑玄要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
当然了,除此之外,没有一套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们读的书,是郑玄更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目前的他,已经不单纯是一位老师了,更是泰山教学事业的负责人!
夜风曾和郑玄深层次地沟通过这些问题,但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只是此时真正遇到这些问题时,才深深感叹夜风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
他长呼口气,轻声问道:“不知诸位可有何高见,咱们群策群力,各抒己见,争取在短时间内,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其下孔融捏了捏山羊胡:“康成兄,的确应该如赵郡守所言,制定一套教学计划,选定一本教材,从读书识字开始,一点点给孩子们灌输。”
旁胡昭点点头:“是啊!这帮孩子实在太小了,大道理听不懂,不管老师们怎么传授知识,他们全都是一头雾水,如此还不如不讲!”
郑玄眉头紧皱:“有道理是有道理,但此事迫在眉睫,诸位可能推荐一本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读物?”
他突然想起第一次和刘基见面时的场景,对方直接预测,不出五年,天下必然大乱。
那个时候夜风还说刚好五年,没曾想,现在就已经提前了!
天有不测风云!夜风只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某些事情,必须要抓紧实施了。
摆手示意众人离开。
夜风回到内宅。
沉吟良久。
他立刻挥毫一书,派人昼夜兼程赶往雒阳,此事到底如何,得问过卢植才知道。
缓缓呼出一口浊气。
夜风正闭目养神,考虑事情时,书房外传来一阵莺聆婉转的笑声。
紧跟着,转入两个女子。
其中一个正是蔡琰,而另外一个女子,夜风却不曾见过。
只见她身着盛装,柳眉杏眼,肤白如玉,风韵楚楚。
夜风不禁有些痴了:“这位是……”
蔡琰急忙介绍:“夫君,这位是大儒孔融叔父的女儿孔菡!”
夜风惊奇:“哦?孔家叔父是何时来的,我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
孔菡莞尔淡笑:“家父也是昨日方到,听闻郑师在泰山开学授业,故此前来探望!”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孔融还不是北海相。
他受何进征辟,举为高第,迁任侍御史,因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此时算是赋闲在家!
夜风点了点头:“那你们来书房是……”
蔡琰“哦”的一声,解释道:“妹妹听说夫君改良了蔡侯纸,便缠着我要找一本纸书,要身知道夫君书房中有些藏书,便带她来看看。”
孔菡一揖:“侯爷改良造纸术,乃是替天下莘莘学子造福,小女子实在好奇,因此才缠着姐姐,带我来看,叨饶之处,还望海涵。”
夜风呼出一口浊气:“没关系,你们自便!既然孔叔父来了,那我怎么也得亲自拜访一下オ是,来人呐!”
“主公!”侍从欠身拱手。
“速速备车,准备些礼品。”夜风吩咐。
“诺!”侍从应了一声,转身便要离开。
蔡琰立刻开口打断道:“且慢!”
夜风问:“怎么?”
蔡琰淡笑:“夫君,此番到泰山的,可不止孔融叔父一人,还有胡昭先生等人,这礼品你可要带足喽!”
夜风顿感惊奇:“这么多?”
孔菡嗯了一声:“都是郑师亲自写信请来的,胡昭先生不仅自己来了,还带着弟子来了,泰山要大规模办学,他们都很是高兴呢!”
蔡琰开口道:“原本他们想要拜访夫君,可正好赶上泰山贼攻城,因此便作罢了,夫君此番前往,倒省得他们主动登门了。
夜风大喜!
没想到郑玄老头子的能量蛮大的嘛。
竟然这么快,便把老师数量的问题解决了,这样别说每个学校一个老师了,便是两个老师也是绰绰有余。
而且,还带来这么多大贤!
有他们坐镇泰山,泰山未来的发展,那还得了?
夜风立刻吩咐:“多多备礼,快去!”
侍从嗯了一声,转身离开书房。
夜风淡然一笑:“琰儿,涵儿妹妺便交给你了,一定要好生照顾。”
蔡琰轻声道:“夫君放心便是,妹妺有我呢。”
说罢,夜风朝孔菡淡笑示意,旋即离开。
二人相携进入书房。
书架上,摆满了书卷,还有纸质版书籍。
孔菡瞪大了双眼,嘴巴张成“o”型,当场愣怔:“这么…这么多书?”
蔡琰上前,随手拾起一本书卷,正要交给孔菡时,突然感觉到恶心,掩住心口,许久方止!
孔菡着急:“姐姐,你怎么了?要不找元化先生帮忙看看?”
蔡琰摆了摆手:“无碍的,就是有些闷罢了。”
孔菡柳眉微蹙:“姐姐,身体最重要,走吧,我带你找元化先生,书等回来再看不迟。”
泰山书院。
会客厅上首,郑玄端坐。
此时的郑玄乃是泰山书院的总负责人,统筹管理泰山郡内所有学校事宜。
按照夜风的规划,此时泰山郡内,共记有书院一十二座,几乎全郡三岁到十岁孩童,都在书院中学习,或是玩要!
有些书院招收的学生竟达千余人,一到上学、下学,前来接送孩子的家子,往往能把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郑玄教了一辈子书,从来没有见到过此等盛况!
他满心欢喜的同时,也充满了担忧。
这其中大部分的孩子,全都是寒门子弟,基础可谓是零,某些甚至连字儿都不认识。
当然了,这一点没啥关系,即便是世家子弟出身,也是从认字开始的。
可更关键的是,这些孩子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玩要,或者充其量只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零时托管。
在这个仅靠征辟,举孝廉出仕的时代里,寒门父母对于教育这种东西,其实接受程度一点儿都不高,文化能当饭吃吗?在他们印象里,显然不能!
这是郑玄要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
当然了,除此之外,没有一套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们读的书,是郑玄更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目前的他,已经不单纯是一位老师了,更是泰山教学事业的负责人!
夜风曾和郑玄深层次地沟通过这些问题,但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只是此时真正遇到这些问题时,才深深感叹夜风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
他长呼口气,轻声问道:“不知诸位可有何高见,咱们群策群力,各抒己见,争取在短时间内,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其下孔融捏了捏山羊胡:“康成兄,的确应该如赵郡守所言,制定一套教学计划,选定一本教材,从读书识字开始,一点点给孩子们灌输。”
旁胡昭点点头:“是啊!这帮孩子实在太小了,大道理听不懂,不管老师们怎么传授知识,他们全都是一头雾水,如此还不如不讲!”
郑玄眉头紧皱:“有道理是有道理,但此事迫在眉睫,诸位可能推荐一本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