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
“爸,妈,我想读书。”
桌上的纸币,还有她刚刚张开的手里,因为扯着草,用着镰刀,起的茧子和斑驳的印记,格外鲜明。
宁家人都已然明白了,去镇上“读书”是假,但也是为了“读书”。
第37章 被忽视的二女儿(五)
家中一时寂静, 人和人之间的呼吸声都能清楚听到。
在姐姐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宁初秋下意识地看向了宁父。
宁父在家中积威很重,哪怕是她, 都很少从父亲那讨得一句夸,更别说姐姐了。
对于宁父做的决定, 从小到大,全家上下就没说过不字,所谓的商量, 不过是通知的另一种表达罢了。
她担心宁父会冲姐姐发火。
果然, 宁父的呼吸声粗了起来,他放在桌上的手看似是放松姿态放着的, 可上面的青筋已然冒起,黝黑的脸上也隐隐透露出了隐约的红色。
他眼睛瞪大, 看向宁初夏, 这个总是温顺听话的女儿, 现在却冒出来一种不可思议地韧劲。
宁父心中五味掺杂,宁初夏这么做, 摆明了是不信他和妻子。
“难道我们家日子过到得让女儿去卖头发才能念书了吗?”带着怒意的质问不自觉地被说出, 宁父一怔,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虽然意识到自己说的这话不太合适, 可也不可能收回。
宁父的这一番话,让刚刚就很是尴尬的气氛更奇妙了, 何老师抿着唇, 脸色已然很难维持平和, 她努力地告诉自己她是外人,这么掺和会让宁初夏尴尬, 可心中的火气还是压不下来。
宁母打圆场,可话间也有几分指责:“你这孩子,凡事怎么都得问问我和你爸吧?哪有这样自作主张,把自己头发给卖了的。”
这份埋怨也是发自内心的,宁初夏这一番做派,当妈的心里难受,可另一方面,那股家庭权威受到挑衅,不被子女尊重,不被放在眼里的感觉又让她很难以忍受,尤其是做这一切的,不是别人,是宁初夏。
谁家的孩子会这样呢?
宁初夏低眉顺眼,声音不高不低:“上回爸妈你们不是说了吗?妹妹身体不好,考得又好,哥哥是男丁,都得读书,我知道家里负担重。”
何老师反应过来,忙努力挤出一个笑:“初夏,你瞧瞧,我都忘了和你说了,你这孩子太有本事了,这回可考了联考第一呢!独一份的,替学校、替镇上都争了光!因为你出息,校长可都夸了我会教呢。”
她也有提醒宁家人的意思,再怎么样,她这个“外人”也在,如果连外人在的时候,对初夏都这样,那还能有什么期待呢、
出乎她,甚至所有人意料的是,听到这个消息,宁初夏的脸上并无太多喜悦,无波无澜:“谢谢老师,是你教得好。”
怎么会是这样的反应?何老师不明白,这不应该很让她开心吗?为什么宁初夏看上去,好像这件事对她毫无影响一样?难道不该是考得好,就有很大机会能读书了?
一直沉默着的宁初春忽然开口:“爸,我想过了,我不太会读书,再去念两年初中也是白花钱,我回来帮忙干活,能干的事情也多,我……我就不去念了吧。”
这个决定其实很难做出,但这段时间宁初春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在近来,宁初春才“恍然”发现,这么些年来,被他选择性忽略的事实,他这个当大哥的,从来没有承担起一个做大哥的责任。
除了平日里多多照顾两个妹妹之外,他做了什么呢?好像在绝大多数的时候,他都只是在享受特殊待遇,忽视宁初夏的牺牲,就像现在,明明他是考得最差的那个,于情于理,要是不念,也应该是他不念。
“胡说什么?”宁母皱眉,“你当然是得念的,要是没送你去念书,以后我和你爸进地里都没法和你爷爷交代!”
她心里大气儿子这莫名其妙的发言,这孩子懂什么?他要是初中能拿到毕业文凭,没准想办法能在城里找份工作,就算不能,回村也大有裨益,不说远的未来什么争取在村里做点事,就说近的找对象,这有个初中文凭,也能在找媳妇上稍微挑一挑。
他们当爸妈的这么操心,这孩子怎么就不懂呢?
“我考得真的不好。”宁初春试着说服母亲,“我这成绩确实不行……”
“没什么好商量的。”宁父皱眉,“我说了你要去读,你就得去。”
同样始终保持沉默的宁初秋也憋不太住了:“爸妈,姐这回考得好,我就不去念了吧。”
这个决定很难做,对于宁初秋来说,这同样是一个珍贵的机会,可她看着姐姐那剪短的头发,实在有些羞愧。
她还要占姐姐多少便宜呢?而且这回是她自己不中用,考不好,没考过姐姐。
宁母依旧是反驳:“你这孩子,瞎想什么呢?你们老师不也说了吗?你这好好读,以后考个小中专还是很有希望的,以后分配个工作,多好?”
她脱口而出的话,却让整个屋子的气氛更加陷于凝结。
宁初秋和宁初春下意识地看向了宁初夏,在对上她那双始终平静的眼睛后,又迅速地收回了目光,看着地板半天没有抬起。
宁母说的这些话,无非是证实了宁初夏之前说的所有的话。
无论宁初夏考得多好,哪怕是这回都考到了联考第一,对于宁父和宁母来说,她依旧是那个备用选项。
--
桌上的纸币,还有她刚刚张开的手里,因为扯着草,用着镰刀,起的茧子和斑驳的印记,格外鲜明。
宁家人都已然明白了,去镇上“读书”是假,但也是为了“读书”。
第37章 被忽视的二女儿(五)
家中一时寂静, 人和人之间的呼吸声都能清楚听到。
在姐姐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宁初秋下意识地看向了宁父。
宁父在家中积威很重,哪怕是她, 都很少从父亲那讨得一句夸,更别说姐姐了。
对于宁父做的决定, 从小到大,全家上下就没说过不字,所谓的商量, 不过是通知的另一种表达罢了。
她担心宁父会冲姐姐发火。
果然, 宁父的呼吸声粗了起来,他放在桌上的手看似是放松姿态放着的, 可上面的青筋已然冒起,黝黑的脸上也隐隐透露出了隐约的红色。
他眼睛瞪大, 看向宁初夏, 这个总是温顺听话的女儿, 现在却冒出来一种不可思议地韧劲。
宁父心中五味掺杂,宁初夏这么做, 摆明了是不信他和妻子。
“难道我们家日子过到得让女儿去卖头发才能念书了吗?”带着怒意的质问不自觉地被说出, 宁父一怔,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虽然意识到自己说的这话不太合适, 可也不可能收回。
宁父的这一番话,让刚刚就很是尴尬的气氛更奇妙了, 何老师抿着唇, 脸色已然很难维持平和, 她努力地告诉自己她是外人,这么掺和会让宁初夏尴尬, 可心中的火气还是压不下来。
宁母打圆场,可话间也有几分指责:“你这孩子,凡事怎么都得问问我和你爸吧?哪有这样自作主张,把自己头发给卖了的。”
这份埋怨也是发自内心的,宁初夏这一番做派,当妈的心里难受,可另一方面,那股家庭权威受到挑衅,不被子女尊重,不被放在眼里的感觉又让她很难以忍受,尤其是做这一切的,不是别人,是宁初夏。
谁家的孩子会这样呢?
宁初夏低眉顺眼,声音不高不低:“上回爸妈你们不是说了吗?妹妹身体不好,考得又好,哥哥是男丁,都得读书,我知道家里负担重。”
何老师反应过来,忙努力挤出一个笑:“初夏,你瞧瞧,我都忘了和你说了,你这孩子太有本事了,这回可考了联考第一呢!独一份的,替学校、替镇上都争了光!因为你出息,校长可都夸了我会教呢。”
她也有提醒宁家人的意思,再怎么样,她这个“外人”也在,如果连外人在的时候,对初夏都这样,那还能有什么期待呢、
出乎她,甚至所有人意料的是,听到这个消息,宁初夏的脸上并无太多喜悦,无波无澜:“谢谢老师,是你教得好。”
怎么会是这样的反应?何老师不明白,这不应该很让她开心吗?为什么宁初夏看上去,好像这件事对她毫无影响一样?难道不该是考得好,就有很大机会能读书了?
一直沉默着的宁初春忽然开口:“爸,我想过了,我不太会读书,再去念两年初中也是白花钱,我回来帮忙干活,能干的事情也多,我……我就不去念了吧。”
这个决定其实很难做出,但这段时间宁初春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在近来,宁初春才“恍然”发现,这么些年来,被他选择性忽略的事实,他这个当大哥的,从来没有承担起一个做大哥的责任。
除了平日里多多照顾两个妹妹之外,他做了什么呢?好像在绝大多数的时候,他都只是在享受特殊待遇,忽视宁初夏的牺牲,就像现在,明明他是考得最差的那个,于情于理,要是不念,也应该是他不念。
“胡说什么?”宁母皱眉,“你当然是得念的,要是没送你去念书,以后我和你爸进地里都没法和你爷爷交代!”
她心里大气儿子这莫名其妙的发言,这孩子懂什么?他要是初中能拿到毕业文凭,没准想办法能在城里找份工作,就算不能,回村也大有裨益,不说远的未来什么争取在村里做点事,就说近的找对象,这有个初中文凭,也能在找媳妇上稍微挑一挑。
他们当爸妈的这么操心,这孩子怎么就不懂呢?
“我考得真的不好。”宁初春试着说服母亲,“我这成绩确实不行……”
“没什么好商量的。”宁父皱眉,“我说了你要去读,你就得去。”
同样始终保持沉默的宁初秋也憋不太住了:“爸妈,姐这回考得好,我就不去念了吧。”
这个决定很难做,对于宁初秋来说,这同样是一个珍贵的机会,可她看着姐姐那剪短的头发,实在有些羞愧。
她还要占姐姐多少便宜呢?而且这回是她自己不中用,考不好,没考过姐姐。
宁母依旧是反驳:“你这孩子,瞎想什么呢?你们老师不也说了吗?你这好好读,以后考个小中专还是很有希望的,以后分配个工作,多好?”
她脱口而出的话,却让整个屋子的气氛更加陷于凝结。
宁初秋和宁初春下意识地看向了宁初夏,在对上她那双始终平静的眼睛后,又迅速地收回了目光,看着地板半天没有抬起。
宁母说的这些话,无非是证实了宁初夏之前说的所有的话。
无论宁初夏考得多好,哪怕是这回都考到了联考第一,对于宁父和宁母来说,她依旧是那个备用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