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你觉得呢?”陈嘉赐眼中若有所思,又问。
他始终觉得,童媛的来历绝非她所说,仅仅只是一个被民间大夫养大的女医。这种感觉没有来由和根据,只不过是他的直觉。可他却深信不疑。
直觉这种东西,虽然无凭无据,虚无缥缈。可在边关这几年,却救过他不少次。陈嘉赐从不会怀疑。
“属下……属下觉得,不太对。”那人有些迟疑,可一抬头对上陈嘉赐的目光,立即坚定道。
按理说,他做的是密探的行当。若是没有确切的依据,不该这么说。可就如同陈嘉赐一般,他这一行做久了,也有自己的直觉。
虽然那个童媛查着没问题,可他就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偏偏不管怎么查,都找不出问题。
“那就继续查,找人把她盯紧了。”陈嘉赐没说什么,沉声嘱咐。
闻言,那人表情一松。知道主子也是这么想的,立即应诺退下。
北夷,前朝,边关。
这次,到底是谁下的手?
边关风云暗涌,朝堂也不曾停歇。
前朝虽有防备,可人力不敌天数。再怎么如何小心,也不过是转移了一部分普通百姓,水灾照旧发生,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必须派人监督安抚,免得流民生乱。
此次,几位皇子全都亲自请命。然而皇帝却陷入了纠结。
这种事,自然该太子去,可这么危险,他实在担心太子。可若太子不去,由别的皇子去,那这件事无疑会让他们名声更上一层楼。实在不妥。
茂和帝一番慈父心肠在这里纠结,太子陈重熙却没有丝毫迟疑,于前朝亲自请命茂和帝不应。又前去正德殿恳求说服,要前去赈灾。
茂和帝应了。
就如太子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是一国太子,若是连水灾都不愿意去。那他也不配当这个太子。
就在这日,陶琼琇进宫了。
寿康宫。
陶琼琇陪着太后说了会儿话,又道要去皇后宫中请安。
太后允了,她正好也有些疲惫了。便就拍了拍陶琼琇的手,指着身边贴身的嬷嬷,让她亲自送陶琼琇去凤仪宫。就怕这宫中有不长眼的欺负了陶琼琇。
太后早年生下陈嘉赐时身体就有些亏空,当初好好养着,也看不出来什么。可自从先帝去了,她忽然那就老的快了。眼下只好好养着,别费心,享福就行了。
陶琼琇知道这一点,从不敢让她老人家为自己费心,一直都是小心哄着的。
她这样尽心,别人都看在眼中。真心在意着太后的,都十分喜欢她这份心,对她十分温和关心。
凤仪宫中,皇后正嘱咐着太子。
她这一生,唯有这一子。眼下太子即将远行,危险重重,她自然无比在意。
听见宫人传讯道陶琼琇来了,皇后忙让人请进来。边笑着对太子说,“阿莹有心了。”
这次的事,所有人都看在眼中,虽然几位皇子请命。可当今陛下是不会同意的,既然如此,去的必然是太子。
所以阿莹此来,必然是为了送太子的。
的确,这是陶琼琇来的目的之一。
凤仪宫中,陶琼琇给皇后以及太子太子妃请完安,就坐着说了会儿话。
待到后来离开,太子微笑道要送送陶琼琇。若是往常,陶琼琇自然会拒绝,只请太子妃一起,可她这次只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见状,皇后微微一顿,下意识看向陶琼琇。而后若有所思的收回了目光。
看来,陶琼琇这次来的目的,并不单纯。
为了什么?
皇后和太子妃不约而同的想。
太子也在想这个问题。
“殿下,这世上总是不缺赌徒。有些珍宝有主且独一无二,可偏偏有人想要得到他的话。你说那人会怎么做?急怒伤心更是伤身,还望太子多加保重,莫要让陛下与皇后担忧多思才好。”
陶琼琇这话,前言不搭后语。虽未明言可意思却明明白白。
太子,自然懂了。
他眼中深思一闪而过,而后低声道谢。道自己一定会注意。
两人说话时已经屏退了身边的人,眼下说话,只两人知晓而已。
“太子,你必须小心,没人能预料到那些人会怎么做。而且他们并不是一个两个,众人齐心。你的处境并不好。”陶琼琇摇头,犹嫌不足的补充道。
太子心中一凛,看向陶琼琇。郑重了许多。
他早就想到自己此行会很危险,可陶琼琇的话无疑在说,这危险比他想象的更多,一不小心,就会有殒命之危。
“太子,就送到这里吧。提前祝殿下此行,顺遂平安。”见着太子终于领会了自己的意思,陶琼琇后退一步,福身扬声道。
五月中旬,太子出发,前往江南赈灾。
六月初,太子抵达江南,初步平定乱事。六月末,灾乱平息到一半,太子备受称赞。正在此时,太子失踪,朝野震动。
茂和帝大怒,钦点钦差赶往江南。连下三道圣旨,斥责江南上下官员,庸碌无为,竟致使太子遇险。
安国公府,陶琼琇手上一颤,毁了手下的字。
她忙停下毛笔,将宣纸抽开扔到一边。又将一旁摆着的字帖小心收起,这可是男神从边关送回来的字帖。
--
他始终觉得,童媛的来历绝非她所说,仅仅只是一个被民间大夫养大的女医。这种感觉没有来由和根据,只不过是他的直觉。可他却深信不疑。
直觉这种东西,虽然无凭无据,虚无缥缈。可在边关这几年,却救过他不少次。陈嘉赐从不会怀疑。
“属下……属下觉得,不太对。”那人有些迟疑,可一抬头对上陈嘉赐的目光,立即坚定道。
按理说,他做的是密探的行当。若是没有确切的依据,不该这么说。可就如同陈嘉赐一般,他这一行做久了,也有自己的直觉。
虽然那个童媛查着没问题,可他就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偏偏不管怎么查,都找不出问题。
“那就继续查,找人把她盯紧了。”陈嘉赐没说什么,沉声嘱咐。
闻言,那人表情一松。知道主子也是这么想的,立即应诺退下。
北夷,前朝,边关。
这次,到底是谁下的手?
边关风云暗涌,朝堂也不曾停歇。
前朝虽有防备,可人力不敌天数。再怎么如何小心,也不过是转移了一部分普通百姓,水灾照旧发生,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必须派人监督安抚,免得流民生乱。
此次,几位皇子全都亲自请命。然而皇帝却陷入了纠结。
这种事,自然该太子去,可这么危险,他实在担心太子。可若太子不去,由别的皇子去,那这件事无疑会让他们名声更上一层楼。实在不妥。
茂和帝一番慈父心肠在这里纠结,太子陈重熙却没有丝毫迟疑,于前朝亲自请命茂和帝不应。又前去正德殿恳求说服,要前去赈灾。
茂和帝应了。
就如太子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是一国太子,若是连水灾都不愿意去。那他也不配当这个太子。
就在这日,陶琼琇进宫了。
寿康宫。
陶琼琇陪着太后说了会儿话,又道要去皇后宫中请安。
太后允了,她正好也有些疲惫了。便就拍了拍陶琼琇的手,指着身边贴身的嬷嬷,让她亲自送陶琼琇去凤仪宫。就怕这宫中有不长眼的欺负了陶琼琇。
太后早年生下陈嘉赐时身体就有些亏空,当初好好养着,也看不出来什么。可自从先帝去了,她忽然那就老的快了。眼下只好好养着,别费心,享福就行了。
陶琼琇知道这一点,从不敢让她老人家为自己费心,一直都是小心哄着的。
她这样尽心,别人都看在眼中。真心在意着太后的,都十分喜欢她这份心,对她十分温和关心。
凤仪宫中,皇后正嘱咐着太子。
她这一生,唯有这一子。眼下太子即将远行,危险重重,她自然无比在意。
听见宫人传讯道陶琼琇来了,皇后忙让人请进来。边笑着对太子说,“阿莹有心了。”
这次的事,所有人都看在眼中,虽然几位皇子请命。可当今陛下是不会同意的,既然如此,去的必然是太子。
所以阿莹此来,必然是为了送太子的。
的确,这是陶琼琇来的目的之一。
凤仪宫中,陶琼琇给皇后以及太子太子妃请完安,就坐着说了会儿话。
待到后来离开,太子微笑道要送送陶琼琇。若是往常,陶琼琇自然会拒绝,只请太子妃一起,可她这次只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见状,皇后微微一顿,下意识看向陶琼琇。而后若有所思的收回了目光。
看来,陶琼琇这次来的目的,并不单纯。
为了什么?
皇后和太子妃不约而同的想。
太子也在想这个问题。
“殿下,这世上总是不缺赌徒。有些珍宝有主且独一无二,可偏偏有人想要得到他的话。你说那人会怎么做?急怒伤心更是伤身,还望太子多加保重,莫要让陛下与皇后担忧多思才好。”
陶琼琇这话,前言不搭后语。虽未明言可意思却明明白白。
太子,自然懂了。
他眼中深思一闪而过,而后低声道谢。道自己一定会注意。
两人说话时已经屏退了身边的人,眼下说话,只两人知晓而已。
“太子,你必须小心,没人能预料到那些人会怎么做。而且他们并不是一个两个,众人齐心。你的处境并不好。”陶琼琇摇头,犹嫌不足的补充道。
太子心中一凛,看向陶琼琇。郑重了许多。
他早就想到自己此行会很危险,可陶琼琇的话无疑在说,这危险比他想象的更多,一不小心,就会有殒命之危。
“太子,就送到这里吧。提前祝殿下此行,顺遂平安。”见着太子终于领会了自己的意思,陶琼琇后退一步,福身扬声道。
五月中旬,太子出发,前往江南赈灾。
六月初,太子抵达江南,初步平定乱事。六月末,灾乱平息到一半,太子备受称赞。正在此时,太子失踪,朝野震动。
茂和帝大怒,钦点钦差赶往江南。连下三道圣旨,斥责江南上下官员,庸碌无为,竟致使太子遇险。
安国公府,陶琼琇手上一颤,毁了手下的字。
她忙停下毛笔,将宣纸抽开扔到一边。又将一旁摆着的字帖小心收起,这可是男神从边关送回来的字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