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飘渺烽烟

第457页

    赵括也缓缓站起身,直感胸口冰凉、四肢虚软。
    那赵卒道:“今日午时,秦贼的骑兵遽然从我军大营后方的高岭上冲杀下来,华阳君带着弟兄们抗御,但秦贼好生厉害……小人是华阳君手下的传令兵,华阳君见秦贼凶悍,便令小人通知郑都尉支援,然后再来丹水西禀报马服君。小人已通知了郑都尉,郑都尉集结兵士赶赴故关应援,但又遭到一支秦贼骑兵队阻扰,不得顺畅……小人拼了命的奔逃,才来到这儿见着马服君……”他一说完这些话,便不自禁的低声呜咽。
    季攸咬牙道:“阻扰郑兄的那支秦贼骑兵队,八成就是奇袭我们辎重队的那伙人!那帮恶贼烧杀了一通就逃跑,原来竟是又跑去丹水东作祟了!”
    朱呈面皮抽搐,道:“可秦贼怎会出现在我们大营后方啊?他们是怎么绕到那里的?之前平原君说过,魏国没借道给秦贼啊!上党郡北部的城邑也还未被秦贼占领,仍有驻军守御,秦贼也不可能轻易从上党郡北部迂回!南边北边都没路,他们难道还能飞到我军大营后方吗!”
    那赵卒颤声道:“秦贼似乎是从长平北的山岭里过来的……”
    “不可能!”朱呈呼叱道,“长平北的山岭极为险峻,地形又复杂,难辨方位,平日人迹罕至,千百年以来既无官道也无商道,秦贼的军队焉能穿越如此峻岭去到我军后方!”
    赵括心下慨叹:“武安君用兵,出奇无穷,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双目注视着朱呈,道:“事已至此,我等一味深究秦贼如何行军,全无意义。当务之急,是我军要尽快回去增援华阳君,万万不能让秦贼夺得百里石长城!”
    季攸和朱呈惕然,立即去调度各级军官,传令全军准备启行。
    从地形考虑,赵军此时东渡丹水,之后往南走,从金门镇至泫氏、再至故关,应是最为便捷的路线。赵括正打算这样行军,忽然又有斥候自东南面回来,禀报道:“马服君,王陵带着秦贼把金门镇一带占据了!”
    朱呈跌足道:“秦贼这是要堵我们的路啊!他们共有多少人?”
    斥候道:“小人瞧不清数目,但他们有很多战车,军力想必不差。”
    季攸向赵括道:“大哥,看来我们得先把这群秦贼扫开,打通道路!”
    朱呈附和道:“是也!我们有三十万大军,不怕他们!”
    赵括表情凝重,道:“若仅是对付王陵,我们当然可以奋起一战,但我忧心,一旦我们与王陵交锋,武安君又从我们身后发兵撵上来,那样我们就会被前后夹击、陷于险境。”
    朱呈、季攸闻言,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是时,北方又有斥候回来,称“无异状”。赵括忖度片刻,道:“我们仍走长平官道。”
    大军甫行,左翼兵阵忽有将士高呼:“敌袭!敌袭!”
    原来是王龁率领一万轻骑杀来。这一万轻骑以弩骑为主,弩骑列阵时分成前、中、后三队,前队当先持□□放箭,放完箭便即后退、填充箭矢,同时中队上前放箭,中队放完箭也后退,后队再上前,如是循环,只远远的连续依次射击,不与赵军近战纠缠。
    赵军左翼突遭袭击,初时将士们少不得仓皇的手忙脚乱一阵,但主帅赵括很快传下指令,命步卒立盾阵御箭,又命弓骑兵与盾矛手结阵反攻秦军。
    王龁一见赵军还击,立马令己军后撤。秦军颇为熟悉此间地形,在黑夜中上坡下坡、绕道穿梭,绝无不便,加之又是轻骑,是以行动非常迅快。
    秦军一撤,赵军自然当追,但赵括提防秦军又在使诱敌之计,故不让赵军紧追,将赵军召回。
    可赵军一往回走,王龁又率秦军奔上前齐射,赵括又只能调度赵军防御反击。
    如此你来我往,赵军不堪其扰,行军速度大减。
    赵括也考虑过分兵作战,但此处离秦军大营太近,万一白起派出重兵,把分散的赵军兵团逐一包围聚歼,那是大大的不妙!是故,赵括斟酌再三,终是决定不要分兵,全军且则一同往长平镇行进。长平镇有现成的壁垒,比之野外,大有利于赵军防御。
    遂尔,赵军一边抗御秦军的游击、一边北行,至黎明破晓时分,抵达长平镇。
    赵括不暇歇气,赶忙在长平镇四周布防,而后令朱呈先领五万精兵奔赴百里石长城。
    由于长平官道狭长,大军一齐行走甚是费时,后方也容易遭秦军追杀,赵括故先让五万精兵快速驰援,余人分组编队,有的暂在长平镇御敌,有的预备后续前往百里石长城。
    然而朱呈的军队离开不到半日,竟又返回长平镇,并带回五千名落魄疲惫的赵卒。
    赵括心中立时了然,脸上惨白无一丝血色,问道:“百里石长城已经失守了,对么?”
    朱呈说不出话,闭着眼点了点头。
    赵括又问:“华阳君和郑都尉怎样了?”
    五千赵卒中的一名千夫长噙泪道:“华阳君率众死守百里石长城,最终殉职。”
    赵括鼻子一酸,眼中泪光打转。
    千夫长续道:“华阳君殉职前,已派人赴邯郸报信,又从大火中抢救出一些粮草,托郑都尉运送给马服君……”
    赵括伸手拭一拭眉眼,点首道:“华阳君恪尽职守,我辈钦佩!”
    季攸也擦了把眼泪,再问那千夫长:“郑都尉呢?”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