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页
“老兄,不行啊,”吃晚饭时,段文鸯盘腿坐在案边,嚼着馕饼对王虎道,“这半个月,我们从阳平打了两百里,只剿了两千多的匪,这数量比不上邵君那娘们啊,她都剿了六千多,阳平的流民都被她包圆了。”
“肯定的,”王虎冷静道,“但这不是我们不如她,她是兖州本地人,父亲在这边保护乡里数年,对周围势力了如指掌,这才比我们快些,阳平郡已经被清剿干净,济北这边她也不熟悉,很快我们就能追上来,不必心急。”
段文鸯点头,继续吃饭,其实他倒也没有心急,只是想好好表现而已。
这次肖姑娘的荐书,四大鲜卑部族都收到了,也都派出了自家最能干的子弟前来,说穿了,就是想在这新局面下占据一席之地。
功高莫过从龙,北方的局面一日胜过一日,相比之下,并州匈奴、兖州石勒甚至南方的诸君,都被衬得弱小卑微,若说先前还处于观望之态,那么,随着草原牛羊皮毛的贸易越来越紧俏,对牧草种植越来越依赖,几乎已经可以说是俱荣俱损。
这种情况下,进入渤海公治下,为部族求得更多话语权,就几乎是必然是事情。
只有立下大功劳,才能在北方站稳脚跟,肩负段部将来,这种情况下,段文鸯深感责任重大。
这半月,他们也主动和王虎交好,就是因为这人受苍秀儿重用,一看就前途光明,而且战斗力也不低,甚是能打,对他们胃口。
那邵君也不错,虽是女流,但行事豪爽,能打程度直追肖姑娘。
至于两人在他们带来的人里招揽人心,他们也没有拒绝,甚至刻意示好——做为鲜卑部族的嫡系,他们一招手,就有的是草原人聚于麾下,这些兄弟去两人手下,对他们部族也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就在这时,王虎突然道:“你说,我们要不要去袭击石勒一把,打出名头?”
段文鸯几乎被梗住,喝了好几口水才缓过去,震惊道:“你疯了吧,那可是石勒,拥兵十万的石勒!”
“不然,你想,石勒如今在泗水之东,兖州之地如今荒芜战乱,支持不起他的十万士卒,若再不北上寻粮,便是如洛阳之局,迟早溃败。”王虎蠢蠢欲动道,“所以,他一定会渡过泗水,向西寻至邺城,魏郡这边才有他维持的粮草,没有第二选择。”
渡河,一向是部队最为脆弱之时,那时大军被河水分割,首尾不能兼顾,尤其是重扎营寨之时,最为空虚,基本上一袭一个准。
“但泗水平缓,沿岸皆可渡,如今能知石勒渡河之地?”段文鸯疑惑问。
“这……”王虎皱眉思考,终是摇头道,“我要想想,而且此计要刺史同意,否则怕是难行。”
他知道北方有在各地投放探子,但这信息就不必告诉段文鸯了,他需要的是说服刺史同意他计划,以立功劳,他感觉到了,文官虽好,但限制太多,在这乱世之中,武职才是上位王道。
段文鸯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便不再计较。
-
苍秀儿暂居阳平郡,两个小将带着其它小将,开始扫荡周围的小股敌人,既算练兵,也算磨合。
这事还真没什么危险,因为听说北方入驻新平后,周围的流民帅们就开始带着部众徒迁,他们很多本身就是从冀州逃过来的,简直不知道为什么北方对人口有那么重欲望,冀州时就已剿匪为乐,如今到了阳平,居然还是这套。
这些流民帅当然知道去北方至少能混口饭吃,可他们原本是平民,被推举为首领后,已经享受到权利的美妙,再回去当个庶民,又哪里受得了?
大股一点的流民帅们纷纷逃向东方南方,一时间北方的恩泽传诵四方。
邵君因为身为女子,并没能争得太多鲜卑骑兵的拥护,他们大多在王虎那边。
但她没有在意,或者说本就不报希望。
好在,她父亲邵续在当地甚有名望,在知道女儿独立门户后,虽然生气,但这点小气在知道是投奔了北方刺史苍秀儿后,变成了一股狂喜。
渤海公手下四将的名声早就广传四方,苍秀儿助崔涞建立渤海郡,是渤海公手下最为重用的大人物,随着渤海公占据四州之地后,她的身份、才能,都已经获得大众认可,甚至有人觉得,若她独立门户,未必不能做出一番如渤海公那样的基业。
她来兖州后,邵续便觉得兖州平定在望,如今女儿有了这样的前程,当父亲的,支持她,那就是向渤海公示好,这买卖如何也不会亏。
于是,邵君不用招呼,父亲就已经给她准备了三千部曲,甚至把她的哥哥邵乂也强行派到她手下听她差遣,就想自己的儿子也能在苍秀儿手下受点重用。
邵乂心中的委屈无法言表,只能陪着妹妹在阳平大杀四方,显示自己的实力。
-
苍秀儿现在特别忙。
她真没想到,她收下邵君这一小小行为,会在兖州引发轩然大波。
北方股投奔的人少,是真没人看好吗?
才不是呢。
高门大户不愿意,一是对均田之制厌恶抗拒,二是不愿从小吏作起,可寒门小户想入股都想疯了。
奈何北方对人才的要求评定甚多,还要各种考核,一般人根本进不去。
但现在,苍秀儿开的这一条缝隙,那就是进入北方势力的门票,连和北方关系极好的鲜卑部族看到了,都拼命千里来送,更不要说周围的寒门小户们了。
--
“肯定的,”王虎冷静道,“但这不是我们不如她,她是兖州本地人,父亲在这边保护乡里数年,对周围势力了如指掌,这才比我们快些,阳平郡已经被清剿干净,济北这边她也不熟悉,很快我们就能追上来,不必心急。”
段文鸯点头,继续吃饭,其实他倒也没有心急,只是想好好表现而已。
这次肖姑娘的荐书,四大鲜卑部族都收到了,也都派出了自家最能干的子弟前来,说穿了,就是想在这新局面下占据一席之地。
功高莫过从龙,北方的局面一日胜过一日,相比之下,并州匈奴、兖州石勒甚至南方的诸君,都被衬得弱小卑微,若说先前还处于观望之态,那么,随着草原牛羊皮毛的贸易越来越紧俏,对牧草种植越来越依赖,几乎已经可以说是俱荣俱损。
这种情况下,进入渤海公治下,为部族求得更多话语权,就几乎是必然是事情。
只有立下大功劳,才能在北方站稳脚跟,肩负段部将来,这种情况下,段文鸯深感责任重大。
这半月,他们也主动和王虎交好,就是因为这人受苍秀儿重用,一看就前途光明,而且战斗力也不低,甚是能打,对他们胃口。
那邵君也不错,虽是女流,但行事豪爽,能打程度直追肖姑娘。
至于两人在他们带来的人里招揽人心,他们也没有拒绝,甚至刻意示好——做为鲜卑部族的嫡系,他们一招手,就有的是草原人聚于麾下,这些兄弟去两人手下,对他们部族也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就在这时,王虎突然道:“你说,我们要不要去袭击石勒一把,打出名头?”
段文鸯几乎被梗住,喝了好几口水才缓过去,震惊道:“你疯了吧,那可是石勒,拥兵十万的石勒!”
“不然,你想,石勒如今在泗水之东,兖州之地如今荒芜战乱,支持不起他的十万士卒,若再不北上寻粮,便是如洛阳之局,迟早溃败。”王虎蠢蠢欲动道,“所以,他一定会渡过泗水,向西寻至邺城,魏郡这边才有他维持的粮草,没有第二选择。”
渡河,一向是部队最为脆弱之时,那时大军被河水分割,首尾不能兼顾,尤其是重扎营寨之时,最为空虚,基本上一袭一个准。
“但泗水平缓,沿岸皆可渡,如今能知石勒渡河之地?”段文鸯疑惑问。
“这……”王虎皱眉思考,终是摇头道,“我要想想,而且此计要刺史同意,否则怕是难行。”
他知道北方有在各地投放探子,但这信息就不必告诉段文鸯了,他需要的是说服刺史同意他计划,以立功劳,他感觉到了,文官虽好,但限制太多,在这乱世之中,武职才是上位王道。
段文鸯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便不再计较。
-
苍秀儿暂居阳平郡,两个小将带着其它小将,开始扫荡周围的小股敌人,既算练兵,也算磨合。
这事还真没什么危险,因为听说北方入驻新平后,周围的流民帅们就开始带着部众徒迁,他们很多本身就是从冀州逃过来的,简直不知道为什么北方对人口有那么重欲望,冀州时就已剿匪为乐,如今到了阳平,居然还是这套。
这些流民帅当然知道去北方至少能混口饭吃,可他们原本是平民,被推举为首领后,已经享受到权利的美妙,再回去当个庶民,又哪里受得了?
大股一点的流民帅们纷纷逃向东方南方,一时间北方的恩泽传诵四方。
邵君因为身为女子,并没能争得太多鲜卑骑兵的拥护,他们大多在王虎那边。
但她没有在意,或者说本就不报希望。
好在,她父亲邵续在当地甚有名望,在知道女儿独立门户后,虽然生气,但这点小气在知道是投奔了北方刺史苍秀儿后,变成了一股狂喜。
渤海公手下四将的名声早就广传四方,苍秀儿助崔涞建立渤海郡,是渤海公手下最为重用的大人物,随着渤海公占据四州之地后,她的身份、才能,都已经获得大众认可,甚至有人觉得,若她独立门户,未必不能做出一番如渤海公那样的基业。
她来兖州后,邵续便觉得兖州平定在望,如今女儿有了这样的前程,当父亲的,支持她,那就是向渤海公示好,这买卖如何也不会亏。
于是,邵君不用招呼,父亲就已经给她准备了三千部曲,甚至把她的哥哥邵乂也强行派到她手下听她差遣,就想自己的儿子也能在苍秀儿手下受点重用。
邵乂心中的委屈无法言表,只能陪着妹妹在阳平大杀四方,显示自己的实力。
-
苍秀儿现在特别忙。
她真没想到,她收下邵君这一小小行为,会在兖州引发轩然大波。
北方股投奔的人少,是真没人看好吗?
才不是呢。
高门大户不愿意,一是对均田之制厌恶抗拒,二是不愿从小吏作起,可寒门小户想入股都想疯了。
奈何北方对人才的要求评定甚多,还要各种考核,一般人根本进不去。
但现在,苍秀儿开的这一条缝隙,那就是进入北方势力的门票,连和北方关系极好的鲜卑部族看到了,都拼命千里来送,更不要说周围的寒门小户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