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页
通市的好处是明显的。稀缺的物资,渴望的知识,都能通过这个方法获得。何必要打仗呢?劫掠的好处是部下的,战争的成本却是铁吉的,更何况还要时刻提防着那些反目的兄弟们。不如背靠着富庶的大庸,尽情享受余生。
顾争鸣是个出色的说客,他的一切建议都是替铁吉打算。铁吉被打动了,他同意了顾争鸣的建议。议和、通市,还有接自己的孙子回家。没有比这更圆满的了。
密谈进行的很成功,顾争鸣连夜返回彭城。铁吉亲自送他到鹿砦前,笑着问道:“贵国的唐阁老一向可好?”
顾争鸣怔了怔,只得说道:“唐阁老身体康健。”
“请总督大人替我带句话,”铁吉道,“我的肠胃一直不好。”
铁吉的肠胃不好,又与唐阁老有何关系呢?顾争鸣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他还是答应了,并且在给唐挽的信中,提到了这一句。
不多时,唐挽的回信到了。她让顾争鸣转告铁吉,少吃高粱面。
铁吉闻言,哈哈大笑,道:“互市一开,就能吃到你们中原的稻米了。想必我的肠胃也能慢慢好起来了吧。”
这些对话都发生在唐挽和顾争鸣之间的密函中。真正的议和奏折,九月才传回京城。
得知铁吉已同意议和,知情的几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庸无法在短时间内消灭鞑靼,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能为西北边防减轻压力,为大庸迎来哪怕十年的修养生息,这场议和就是值得的。
战争的阴云散去了,朝内的气氛也缓和了下来。危机解除,京城百姓们的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神色。之前那些诋毁新法、诋毁党派的言论,霎时不攻自破。街头巷尾一时又传出歌功颂德之声。
然而唐挽却没有那么乐观。铁吉的态度早在她预料之内,真正的麻烦却在朝廷。
十月,顾争鸣再次上奏,请议三项大事。第一是封,便是铁吉及其子弟的封号;第二是贡,即铁吉及其属部的入贡时间、入贡周期以及入贡数目;第三互市,便是封、贡完成后的通商之事。
互市是和谈达成的基础。可偏偏就互市这一条,在朝廷中引发了非议。
马市已被禁止了几十年。至和年间卢焯等大臣联名请求禁市的上书,又被有心人翻出来,在朝野中传播。可今时不同往日,过去的政令已无法指导今日的时局,这是满朝上下的共识;反对专政,大事须由公议裁决,这是另一个共识。于是廷议又开了,这一回所有的官员都要参与其中。
封贡两项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不必再议。唯独互市一项,官员们立时被分成了两派。反对者自然也有他们的道理。鞑靼内部制度混乱,互相之间有战争也有往来,开市之后,难免交易的资源落入尚在敌对状态的部落手中,那就是养虎为患。更何况互市势必引发边防疲惫。万一对方再次发难,岂不又面临外辱?
这些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担心资源供给敌人,那么就对交易的物品进行限制。鞑靼想要锅,铁锅自然是不能卖的,因为铁可以铸造兵器。不妨卖出广锅,且要求购买的时候拿铁锅置换,如此不又将铁的资源收回了自己的手中吗?此外,彭辽总督陈延光又上奏了边防整饬的计划,力保边防军力不会废弛。
东阁党人在积极提供应对的办法,翰林党人亦从舆情方面给与支持。朝廷最大的两个党派在此事上难得地达成了一致。开市,已成定局。
而反对者仍不甘心。他们要求支持派保证保证百年之内铁吉不会再犯边境。这就是明显的不讲理了,谁能给未来做担保呢?就连学界也出现了讥讽之声。兵家传人孙应龙在稷下学宫开坛时,就明确地议论过此事。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就算是孙子再世,也不敢保证每战必胜。
廷议经历了半个月的拉锯,终于有了结果。参会四十四人中,最后有二十九人同意互市。开市的政令,通过了。
诏书终于顺利地发下。朝廷封铁吉为顺义王,赐红蟒袍一袭;铁吉的两个儿子封为都督同知,赐红狮子衣一袭,其余部将封官的共三十八人。自此,鞑靼的骑兵变成了中原的将军,他们的铁蹄终于不再进犯边疆。全部的代价,不过几件红袍而已。
文渊阁上,唐挽登临而望。北边的烽烟终于暂时熄灭了,南边的海岸线也迎来了绝对的和平。一直捆缚着大庸的国防枷锁,终于就此解除。这个沉睡了许久的国家,终于在他们的手中渐渐苏醒。
这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是运气,也是必然。
长风如赞歌,鼓动着唐挽的衣袍。她拍遍栏杆,吐露胸中意气。往后,她有更大的抱负要去施展。父亲、闫公,还有那些为新法流血牺牲的诸公,尽请看着。
※※※※※※※※※※※※※※※※※※※※
十黛才发现今天是520。人们总是习惯给数字赋予一些特殊的意义,好让平凡的日子显得不那么平凡。
Anyway,不管你是单身还是正在热恋,十黛祝福你享受当下的人生状态。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 is called 'present'.
比个心,亲一口~ 要你亲回来~
第189章
建成七年, 上元灯会。
焰火表演刚刚结束,广场上的人正三三两两向四周散去。皇帝跟在唐挽身边,眸中难掩激动的神情:“东风夜放花千树。学生今日才明白这词中的意境!”
--
顾争鸣是个出色的说客,他的一切建议都是替铁吉打算。铁吉被打动了,他同意了顾争鸣的建议。议和、通市,还有接自己的孙子回家。没有比这更圆满的了。
密谈进行的很成功,顾争鸣连夜返回彭城。铁吉亲自送他到鹿砦前,笑着问道:“贵国的唐阁老一向可好?”
顾争鸣怔了怔,只得说道:“唐阁老身体康健。”
“请总督大人替我带句话,”铁吉道,“我的肠胃一直不好。”
铁吉的肠胃不好,又与唐阁老有何关系呢?顾争鸣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他还是答应了,并且在给唐挽的信中,提到了这一句。
不多时,唐挽的回信到了。她让顾争鸣转告铁吉,少吃高粱面。
铁吉闻言,哈哈大笑,道:“互市一开,就能吃到你们中原的稻米了。想必我的肠胃也能慢慢好起来了吧。”
这些对话都发生在唐挽和顾争鸣之间的密函中。真正的议和奏折,九月才传回京城。
得知铁吉已同意议和,知情的几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庸无法在短时间内消灭鞑靼,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能为西北边防减轻压力,为大庸迎来哪怕十年的修养生息,这场议和就是值得的。
战争的阴云散去了,朝内的气氛也缓和了下来。危机解除,京城百姓们的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神色。之前那些诋毁新法、诋毁党派的言论,霎时不攻自破。街头巷尾一时又传出歌功颂德之声。
然而唐挽却没有那么乐观。铁吉的态度早在她预料之内,真正的麻烦却在朝廷。
十月,顾争鸣再次上奏,请议三项大事。第一是封,便是铁吉及其子弟的封号;第二是贡,即铁吉及其属部的入贡时间、入贡周期以及入贡数目;第三互市,便是封、贡完成后的通商之事。
互市是和谈达成的基础。可偏偏就互市这一条,在朝廷中引发了非议。
马市已被禁止了几十年。至和年间卢焯等大臣联名请求禁市的上书,又被有心人翻出来,在朝野中传播。可今时不同往日,过去的政令已无法指导今日的时局,这是满朝上下的共识;反对专政,大事须由公议裁决,这是另一个共识。于是廷议又开了,这一回所有的官员都要参与其中。
封贡两项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不必再议。唯独互市一项,官员们立时被分成了两派。反对者自然也有他们的道理。鞑靼内部制度混乱,互相之间有战争也有往来,开市之后,难免交易的资源落入尚在敌对状态的部落手中,那就是养虎为患。更何况互市势必引发边防疲惫。万一对方再次发难,岂不又面临外辱?
这些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担心资源供给敌人,那么就对交易的物品进行限制。鞑靼想要锅,铁锅自然是不能卖的,因为铁可以铸造兵器。不妨卖出广锅,且要求购买的时候拿铁锅置换,如此不又将铁的资源收回了自己的手中吗?此外,彭辽总督陈延光又上奏了边防整饬的计划,力保边防军力不会废弛。
东阁党人在积极提供应对的办法,翰林党人亦从舆情方面给与支持。朝廷最大的两个党派在此事上难得地达成了一致。开市,已成定局。
而反对者仍不甘心。他们要求支持派保证保证百年之内铁吉不会再犯边境。这就是明显的不讲理了,谁能给未来做担保呢?就连学界也出现了讥讽之声。兵家传人孙应龙在稷下学宫开坛时,就明确地议论过此事。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就算是孙子再世,也不敢保证每战必胜。
廷议经历了半个月的拉锯,终于有了结果。参会四十四人中,最后有二十九人同意互市。开市的政令,通过了。
诏书终于顺利地发下。朝廷封铁吉为顺义王,赐红蟒袍一袭;铁吉的两个儿子封为都督同知,赐红狮子衣一袭,其余部将封官的共三十八人。自此,鞑靼的骑兵变成了中原的将军,他们的铁蹄终于不再进犯边疆。全部的代价,不过几件红袍而已。
文渊阁上,唐挽登临而望。北边的烽烟终于暂时熄灭了,南边的海岸线也迎来了绝对的和平。一直捆缚着大庸的国防枷锁,终于就此解除。这个沉睡了许久的国家,终于在他们的手中渐渐苏醒。
这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是运气,也是必然。
长风如赞歌,鼓动着唐挽的衣袍。她拍遍栏杆,吐露胸中意气。往后,她有更大的抱负要去施展。父亲、闫公,还有那些为新法流血牺牲的诸公,尽请看着。
※※※※※※※※※※※※※※※※※※※※
十黛才发现今天是520。人们总是习惯给数字赋予一些特殊的意义,好让平凡的日子显得不那么平凡。
Anyway,不管你是单身还是正在热恋,十黛祝福你享受当下的人生状态。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 is called 'present'.
比个心,亲一口~ 要你亲回来~
第189章
建成七年, 上元灯会。
焰火表演刚刚结束,广场上的人正三三两两向四周散去。皇帝跟在唐挽身边,眸中难掩激动的神情:“东风夜放花千树。学生今日才明白这词中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