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
真好,他们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前面有个路口,便是两个夹到汇聚之处。沈榆正从另一侧走来,见了唐挽双眼一亮:“匡之!你的伤可好了!”
唐挽刻意踱起了步子,道:“沈大人看呢?”
沈榆便笑弯了眼。忽而转身,道:“哎,广汉也到了。”
冯楠本是一门心思地走路,并没有看到前面站着的三个人。快走进了,猛一抬头,才发现他们三个正含笑望着他。他冷肃的眉目便漾出笑意,好像一把锋刃敛去了寒光,笑道:“今日怎么来得这样齐。”
四个人在夹道的交汇处站定了。眼前是四通八达的道路,身后是端和肃穆的宫殿,身边是十年至交的好友。随着朝阳升起,国子监的钟声传来,一响又一响,一群北归的大雁正划过天空。
“我们四人,终于又见面了。”冯楠含笑说道。他的目光与元朗相遇,一样的澄澈坦荡。相视一笑,心结尽解。
“可惜还少个冯晋阳。”沈榆叹道。人怎么总是聚不全呢?
唐挽一笑,说道:“今天晚上去望嵩楼吃饭,他做东。咱们一起啊。”
“听说冯家现在是望嵩楼的半个东家了!”
“那可得好好宰他一顿。”
内阁的大门开着,洒扫太监躬身退出来。唐挽缓步而入,四下环顾。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可是感觉却截然不同了。正堂窗明几净,公文堆放整齐。正对着大门,是徐公亲笔题写的一幅字:
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
字好,词儿也好。这要是真的,该多好。
唐挽受封东阁大学士,办公的位置正是闫炳章曾经坐过的地方。这张书桌应该有些年头了,红木桌面上可以看到细小的划痕。桌子已经被收拾干净,换上了簇新的笔架和砚台,丝毫也看不出,这里曾经坐过一位权倾天下的首辅。
“都到了。”
便听这么一句话。唐挽转过身,就见徐阶跨步而入。今日的他似乎也有些不一样了,虽还是那张温良谦和的脸,然而眉宇间郁气尽扫,倒生出一份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开。
“元翁早。”四人皆起身行礼。
徐阶含笑拱了手:“诸位早。”
徐阶便朝唐挽走来。其实几日前两人曾见过一次。唐挽腿伤痊愈,准备还朝,自然要先向徐阶报备。徐阶当时很高兴,一连说了三个“好”,又对唐挽说道,“匡之回来了,一些不堪大用的人,也就不必再占着位置了。”
徐阶口中“不堪大用”的人,大概便是指冯楠了。
唐挽垂眸,低身行礼:“老师。”
徐阶笑着望着她,道:“匡之今日第一次参加晨会,跟着旁听就好。”
“是。”唐挽道。
徐阶又转身,对其他三人说道:“各部的折子,有需要当庭奏议的,先准备出来。咱们等陛下传召。”
唐挽这才恍然明白过来,如今的皇帝已经不是当初的皇帝了。内阁的晨会不再局限于几个阁老,而是要当庭向皇帝奏报。
东阁大学士只是个入阁的虚衔,唐挽真正的职位是吏部左侍郎。按理说,吏部的奏折都应该由她来呈报。又因唐挽久病,就由曾做过吏部尚书的冯楠代理。几人将折子过了一遍,当值的小太监便来催请。几人整理仪容,往大内乾清宫而去。
如今坐在龙椅上的人是裕王了。翰林院的国史里,称他为显庆帝。
皇帝高高坐在龙椅上,双目垂视。内阁五位阁老上前参拜,两侧落座。首辅徐阶的位置便在皇帝脚下的正当中。唐挽入阁的时间最晚,坐席居末,正好在元朗的旁边。
所谓晨会,无非是各位阁老将要紧的折子抽出来,当堂念一念,大家商量个办法。今日倒没什么特别的大事,只元朗负责的工部申报了兴修水利的进展,请求户部批下一期的款项。账目核对无误,便可批红。
整个过程中,皇帝一句话也没有说。有时看着大臣,有时神色恹恹地望着窗外,倒不知听进去了多少。
事少从简,今日的晨会便结束了。几人退出殿外,由徐阶带领回到内阁,票拟晨会商议的结果,送去给皇帝批红。
唐挽刚刚上任,有许多工作需要与冯楠交接。好在两人都思维通透,安排调度、核对细节,并没有什么交流上的障碍。她与冯楠都是在京外历练过的,工作最重时效。两人只用了一上午,便让唐挽对如今吏部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掌握。
从简牍中抽身出来,已近中午。徐阶将票拟的折子交给司礼监的小太监,就算结束了上午的工作。下午的时间则相对自由,各自衙门有事可以回去处理,没有传召可以不必再来。
唐挽送了徐阶上轿,转身往上书房走去。她不知道这个时间太子是否还在读书,唐翊又是不是同他在一起。
刚走到书房附近的花园旁,便听草木掩映中传来一个稚气的声音:“你就跳下来吧,这草很软和,摔不着的。”
又有一个奶声奶气,带着哭腔:“我不,我怕。”
唐挽转过障眼的花木,就看见唐翊穿着一身学生服,仰着小脑袋往树上看。树上有什么?不就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小太子么。
“那我去告诉贵妃娘娘去。”唐翊说着就要转身。
“别!别……”太子的声音小了,好像在犹豫。唐翊有些不耐烦,说:“你又不肯自己跳下来,又不肯找人来帮忙。那要怎么办?要不我也爬上去陪你好了。”
--
前面有个路口,便是两个夹到汇聚之处。沈榆正从另一侧走来,见了唐挽双眼一亮:“匡之!你的伤可好了!”
唐挽刻意踱起了步子,道:“沈大人看呢?”
沈榆便笑弯了眼。忽而转身,道:“哎,广汉也到了。”
冯楠本是一门心思地走路,并没有看到前面站着的三个人。快走进了,猛一抬头,才发现他们三个正含笑望着他。他冷肃的眉目便漾出笑意,好像一把锋刃敛去了寒光,笑道:“今日怎么来得这样齐。”
四个人在夹道的交汇处站定了。眼前是四通八达的道路,身后是端和肃穆的宫殿,身边是十年至交的好友。随着朝阳升起,国子监的钟声传来,一响又一响,一群北归的大雁正划过天空。
“我们四人,终于又见面了。”冯楠含笑说道。他的目光与元朗相遇,一样的澄澈坦荡。相视一笑,心结尽解。
“可惜还少个冯晋阳。”沈榆叹道。人怎么总是聚不全呢?
唐挽一笑,说道:“今天晚上去望嵩楼吃饭,他做东。咱们一起啊。”
“听说冯家现在是望嵩楼的半个东家了!”
“那可得好好宰他一顿。”
内阁的大门开着,洒扫太监躬身退出来。唐挽缓步而入,四下环顾。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可是感觉却截然不同了。正堂窗明几净,公文堆放整齐。正对着大门,是徐公亲笔题写的一幅字:
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
字好,词儿也好。这要是真的,该多好。
唐挽受封东阁大学士,办公的位置正是闫炳章曾经坐过的地方。这张书桌应该有些年头了,红木桌面上可以看到细小的划痕。桌子已经被收拾干净,换上了簇新的笔架和砚台,丝毫也看不出,这里曾经坐过一位权倾天下的首辅。
“都到了。”
便听这么一句话。唐挽转过身,就见徐阶跨步而入。今日的他似乎也有些不一样了,虽还是那张温良谦和的脸,然而眉宇间郁气尽扫,倒生出一份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开。
“元翁早。”四人皆起身行礼。
徐阶含笑拱了手:“诸位早。”
徐阶便朝唐挽走来。其实几日前两人曾见过一次。唐挽腿伤痊愈,准备还朝,自然要先向徐阶报备。徐阶当时很高兴,一连说了三个“好”,又对唐挽说道,“匡之回来了,一些不堪大用的人,也就不必再占着位置了。”
徐阶口中“不堪大用”的人,大概便是指冯楠了。
唐挽垂眸,低身行礼:“老师。”
徐阶笑着望着她,道:“匡之今日第一次参加晨会,跟着旁听就好。”
“是。”唐挽道。
徐阶又转身,对其他三人说道:“各部的折子,有需要当庭奏议的,先准备出来。咱们等陛下传召。”
唐挽这才恍然明白过来,如今的皇帝已经不是当初的皇帝了。内阁的晨会不再局限于几个阁老,而是要当庭向皇帝奏报。
东阁大学士只是个入阁的虚衔,唐挽真正的职位是吏部左侍郎。按理说,吏部的奏折都应该由她来呈报。又因唐挽久病,就由曾做过吏部尚书的冯楠代理。几人将折子过了一遍,当值的小太监便来催请。几人整理仪容,往大内乾清宫而去。
如今坐在龙椅上的人是裕王了。翰林院的国史里,称他为显庆帝。
皇帝高高坐在龙椅上,双目垂视。内阁五位阁老上前参拜,两侧落座。首辅徐阶的位置便在皇帝脚下的正当中。唐挽入阁的时间最晚,坐席居末,正好在元朗的旁边。
所谓晨会,无非是各位阁老将要紧的折子抽出来,当堂念一念,大家商量个办法。今日倒没什么特别的大事,只元朗负责的工部申报了兴修水利的进展,请求户部批下一期的款项。账目核对无误,便可批红。
整个过程中,皇帝一句话也没有说。有时看着大臣,有时神色恹恹地望着窗外,倒不知听进去了多少。
事少从简,今日的晨会便结束了。几人退出殿外,由徐阶带领回到内阁,票拟晨会商议的结果,送去给皇帝批红。
唐挽刚刚上任,有许多工作需要与冯楠交接。好在两人都思维通透,安排调度、核对细节,并没有什么交流上的障碍。她与冯楠都是在京外历练过的,工作最重时效。两人只用了一上午,便让唐挽对如今吏部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掌握。
从简牍中抽身出来,已近中午。徐阶将票拟的折子交给司礼监的小太监,就算结束了上午的工作。下午的时间则相对自由,各自衙门有事可以回去处理,没有传召可以不必再来。
唐挽送了徐阶上轿,转身往上书房走去。她不知道这个时间太子是否还在读书,唐翊又是不是同他在一起。
刚走到书房附近的花园旁,便听草木掩映中传来一个稚气的声音:“你就跳下来吧,这草很软和,摔不着的。”
又有一个奶声奶气,带着哭腔:“我不,我怕。”
唐挽转过障眼的花木,就看见唐翊穿着一身学生服,仰着小脑袋往树上看。树上有什么?不就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小太子么。
“那我去告诉贵妃娘娘去。”唐翊说着就要转身。
“别!别……”太子的声音小了,好像在犹豫。唐翊有些不耐烦,说:“你又不肯自己跳下来,又不肯找人来帮忙。那要怎么办?要不我也爬上去陪你好了。”
--